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樱桃树病害图谱
周军-西南林业大学
2016-02-24 17:11 来自QQ空间日志
        1.樱桃褐斑穿孔病
        分布为害 樱桃褐斑穿孔病分布在江苏新沂,河北等。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面初生针头状大小带紫色的斑点,渐扩大为圆形褐色斑,病部长出灰褐色霉状物。后病部干燥收缩,周缘产生离层,常由此脱落成褐色穿孔,边缘不整齐(图11-1)。斑上具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囊壳或分生孢子梗。亦为害新梢和果实,病部均生出灰褐色霉状物。



        图11-1 樱桃褐斑穿孔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 Mycosphaerella cerasella称樱桃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无性世代为 Cercospora circumscissa称核果尾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浓褐色、球形,多生于组织中,具短嘴口;子囊棍棒形束状并列,顶端钝圆,基部略细,无色,子囊孢子纺锤形,无色,多2列并生。分生孢子梗十几根丛生;分生孢子淡橄榄色,鞭状,略弯曲,具3~94.隔膜。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梢组织内越冬,翌春气温回升,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以及枝梢和果实。此后,病部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低温多雨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落果,减少越冬菌源;容易积水,树势偏旺的果园,要注意排水;修剪时疏除密生枝、下垂枝、拖地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抗病能力。
        果树发芽前,喷施一次4~5度石硫合剂。
        发病严重的果园要以防为主,可在落花后,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 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间隔7~10天防治1次,共喷施3~4次。
在采果后,全树再喷施一次药剂。
 
        2.樱桃褐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果、花。叶片染病,多发生在展叶期的叶片上,初在病部表面现不明显褐斑,后扩及全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幼果染病(图11-2),表面初现褐色病斑,后扩及全果,致果实收缩,成为畸形果(图11-3),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 (图11-4)。病果多悬挂在树梢上,成为僵果。花染病,花器于落花后变成淡褐色,枯萎,长时间挂在树上不落,表面生有灰白色粉状物。



图11-2 樱桃褐腐病幼果受害症状



图11-3 樱桃褐腐病为害果实症状



图11-4 樱桃褐腐病为害果实病斑上长出灰白色粉状物
        病原 Sclerotinia kusanoi称樱桃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盘钟状或漏斗形,中央凹陷。子囊无色,圆筒形,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分生孢子梗丛生,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果中越冬,也可以菌丝在病僵果中越冬。翌年4月,从菌核上生出子囊盘,形成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落花后遇雨或湿度大易发病,树势衰弱,管理粗放,地势低洼,通风透光不好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及时收集病叶和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合理修剪,改善樱桃园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湿气滞留。
        开花前或落花后,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均匀喷施。

        3.樱桃流胶病
        症状 流胶病是樱桃的一种重要病害,其症状分为干腐型和溃疡型流胶两种。干腐型多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初期病斑不规则,呈暗褐色,表面坚硬,常引发流胶,后期病斑呈长条型,干缩凹陷,有时周围开裂,表面密生小黑点(图11-5)。溃疡型流胶病,病部树体有树脂生成,但不立即流出,而存留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病部微隆起,随树液流动,从病部皮孔或伤口处流出(图11-6)。病部初为无色略透明或暗褐色,坚硬。



图11-5 樱桃流胶病干腐型症状



图11-6 樱桃流胶病溃疡型症状
        病原 Botryosphaeria dothidea称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溃疡流胶病也是由子囊菌亚门的葡萄座腔菌引起,该菌为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
        发生规律 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4~10月都可侵染,多以伤口侵入,以前期发病重。该菌为弱寄生菌,只能侵害衰弱树和弱枝,树势越弱发病越重。此菌为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枝干受虫害、冻害、日灼伤及其他机械损伤的伤口是病菌侵入的重要入口。分生孢子靠雨水传播。从春季树液流动病部就开始流胶,6月上旬以后发病逐渐加重,雨季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合理建园,改良土壤。大樱桃适宜在砂质壤土和壤土上栽培,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一次疏枝不可过多,对大枝也不宜疏除,避免造成较大的剪锯口伤,避免流胶或干裂,削弱树势。树形紊乱,非疏除不可时,也要分年度逐步疏除大枝,掌握适时适量为好。樱桃树不耐涝,雨季防涝,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刮治病斑。病斑仅限于表层,在冬季或开春后的雨雪天气后,流胶较松软,用镰刀及时刮除,同时在伤口处涂80%乙蒜素乳油50倍液或福美砷50倍液,再涂波尔多液浆保护;或直接涂波美5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4.樱桃细菌性穿孔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和枝。叶片受害,开始时产生半透明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整圆形,紫褐色或褐色,周围有淡黄色晕环。天气潮湿时,在病斑的背面常溢出黄白色胶粘的菌脓,后期病斑干枯,在病、健部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仅有一部分与叶片相连,很易脱落形成穿孔(图11-7)。枝梢受害后,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斑:一 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称夏季溃疡。春季溃疡在去年夏末秋初病菌就已感染,病斑油浸状,微带褐色,稍隆起;第二年春季逐渐扩展成为较大的褐色病斑,中央凹陷,病组织内有大量细菌繁殖。春末病部表皮破裂,溢出黄色的菌脓。夏季溃疡是在夏季发生于当年抽生的嫩梢上,开始时环绕皮孔形成油浸状、暗紫色斑点,以后斑点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或紫黑色,周缘隆起,中央稍下陷,并有油浸状的边缘。果实被害,产生暗紫色圆斑,边缘有油浸状晕环。病斑表面和它的周围常发生小裂缝,严重时发生不规则的大裂缝。



图11-7 樱桃细菌性穿孔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Xanthomonas campestri pv.pruni称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根极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
        发生规律 病原细菌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组织内越冬,次春气温升高后越冬的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从病组织溢出菌脓,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从叶上的气孔和枝梢、果实上的皮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在多雨季节,初侵染发病后又可以溢出新的菌脓进行再侵染。病害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发生,6月梅雨期蔓延最快。夏季高温干旱天气,病害发展受到抑制,至秋雨期又有一次扩展过程。温暖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发病,大风和重雾,能促进病害的盛发。
        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土壤粘重和雨水较多时,要筑台田,改土防水。合理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冬夏修剪时,及时剪除病枝,清扫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药剂防治可参考桃细菌性穿孔病。

        5.樱桃叶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在叶脉间形成褐色或紫色近圆形的环死病斑,叶背产生粉红色霉,病斑夹合可使叶片大部分枯死造成落叶(图11-8)。有时叶柄和果实也能受害,产生褐色斑。



图11-8 樱桃叶斑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 此病是由一种真菌侵染而引发的病害。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等在病叶上越冬。第二春产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一般4月份即可发病,6月梅雨季节为发病盛发。凡果园管理粗糙,排水不良,树冠郁闭的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扫除落叶,消灭越冬病原。加强综合管理,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及时开沟排水,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樱桃园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园内湿悸滞留。
药剂防治可参考樱桃褐斑穿孔病。

        6.樱桃炭疽病
        分布为害 樱桃炭疽病是为害樱桃的一种常见病害,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等省。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为害叶片和枝梢,果实发病,常发生于硬核期前后,发病初出现暗绿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呈至圆形、椭圆形凹陷,逐渐扩展至整个果面,使整果变黑,收缩变形以致枯萎。天气潮湿时,在病斑上长出橘红色小粒点(图11-9)。叶片受害,病斑呈灰白色或灰绿色近圆形病斑,病斑周围呈暗紫色,后期病斑中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呈同心轮纹排列。枝梢受害,病梢多向一侧弯曲,叶片萎蔫下垂,向正面纵卷成筒状。



图11-9 樱桃炭疽病为害果实症状
        病原 Gloeosporium fuctigenum称黑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梢组织和树上僵果中越冬。翌春3月上、中旬至4月中、下旬,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新梢和幼果。5月初至6月发生再侵染。
        防治方法 冬季清园。结合冬季整枝修剪,彻底清除树上的枯枝、僵果、落果,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病源。加强果园管理。注意排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萌芽期,喷施l:1:l00倍式波尔多液或3~4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可选用70%qj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8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间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7.樱桃腐烂病
        分布为害 樱桃腐烂病在我国大部分樱桃种植区均有发生,是樱桃上为害性很重的一种枝干病害。
        症状 主要为害主干和枝干,造成树皮腐烂,致使枝枯树死(图11-10)。自早春至晚
秋都可发生,其中4~6月发病最盛。病初期病部皮层稍肿起,略带紫红色并出现流胶,最后皮层变褐色枯死(图1l-11),有酒糟味,表面产生黑色突起小粒点(图11-12)。



图11-10 樱桃腐烂病为害枝干症状



图11-11 樱桃腐烂病为害枝条变褐枯死状



图11-12 樱桃腐烂病病枝上的黑色小粒点
        病原 有性态为核果黑腐皮壳Valsa leucostom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核果壳囊孢Cytospora leucostom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子座内,扁圆形或不规则形。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蕉形,略弯,两端钝圆。子囊壳埋生在子座内,球形或扁球形,有长颈。子囊棍棒形或纺锤形,无色透明,基部细,侧壁薄,顶壁较厚。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微弯,腊肠形。
        发生规律以菌丝体、子囊壳及分生孢子器在树干病组织中越冬,翌年3~4月份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自伤口及皮孔侵入。病斑多发生在近地面的主干上,早春至晚秋都可发生,春秋两季最为适宜,尤以4~6月发病最盛,高温的7~8月受到抑制,11月后停止发展。施肥不当及秋雨多,树体抗寒力降低,易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适当疏花疏果,增施有机肥,及时防治造成早期落叶的病虫害。
在樱桃发芽前刮去翘起的树皮及坏死的组织,然后向病部喷施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生长期发现病斑,可刮去病部,涂沫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加植物油2.5份、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等药剂,间隔7~10天再涂1次,防效较好

        8.樱桃树木腐病
        症状  在枝干部的冻伤、虫伤、机械伤等各种伤口部位,散生或群聚生病菌小型子实体(图1l-13),外部症状如膏药状或覆瓦状(图11-14)。被害木质部形成不明显的白色边材腐朽。



图11-13 樱桃树木腐病枝干散生小型子实体



图11-14 樱桃树木腐病枝干覆瓦状
        病原  Schizophyllum commune裂褶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木质部潜伏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至7~9℃时继续向健材蔓延活动,16~24℃时扩展比较迅速,当年夏、秋季散布孢子,自各种伤口侵染为害。衰弱树、濒临死树易感病。伤口多而衰弱的树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对重病树衰老树、濒死树,要及时挖除烧毁。在园内增施肥料,合理修剪。经常检查树体,发现病菌子实体迅速连同树皮刮除,并涂1%硫酸铜液消毒。保护树体,减少伤口。伤口要涂抹波尔多液、煤焦油或1%硫酸铜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全樱桃高清病害图谱大集合!
辣椒黑霉病
196. 怎样防治洋葱黑霉病?
辣椒病害图谱(史上最完全最新版本)
苹果病害词典【图片和防治方法】
[柑橘病虫害]柑橘病害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