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

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

2015-06-11 青海沙协
前 言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枸杞产业的发展。2009年12月出台了《关于促进枸杞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按照“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产业发展思路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枸杞产业的指示精神,青海省林业厅成立规划编制组,从2011年6月开始,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编制完成了《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今后十年(2011—2020年)青海枸杞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等,以指导青海省枸杞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产业发展现状

青海枸杞种植目前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都兰、德令哈、格尔木、乌兰等县(市)。枸杞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枸杞产业发展。“柴达木枸杞”的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德令哈市2.0万亩的枸杞通过国际有机认证,诺木洪农场的4种枸杞产品和鲜果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

青海枸杞产区地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这些有利因素决定了果品品质、营养成分、功能活性物质的积累以及口感和外观优于其他省区。得益于柴达木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生产的枸杞鲜果色红粒大,籽少、肉厚,大小均匀,无霉变,无杂质,品质优良。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枸杞规模化种植潜力巨大。柴达木盆地广泛分布天然黑果枸杞等6种枸杞属植物种,为枸杞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因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请输入标题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柴达木和共和盆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产业优势,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化战略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产品多样化、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为重点,以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附加值,强力推进枸杞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一条枸杞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跨越发展之路,形成区域优势突出,品牌特色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青海枸杞产业发展新格局,把我省建成国内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坚持品牌带动战略。
坚持依靠科技创新
坚持培育市场主体。


三、发展目标

利用10年时间,青海省枸杞种植总规模达到70.0万亩;同时对相对集中的20.0万亩的青海优质野生枸杞种质资源进行保护;打造国际著名的“柴达木枸杞”品牌;将都兰县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枸杞主产县,总规模达到25.0万亩。

“十二五”(2011年—2015年)目标。枸杞种植总规模达到50.0万亩;对20.0万亩的青海优质野生枸杞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柴达木枸杞”品牌;形成健全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十三五”(2016年—2020年)目标。青海省枸杞种植总规模达到70.0万亩;形成具有现代化的精深加工能力,健全的国内外销售网络;依托柴达木枸杞、黑果枸杞等枸杞产品,形成国际著名的青海“柴达木枸杞”品牌产业。
第三章 建设布局
一、 产业建设布局
枸杞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布局。规划新建50.0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含6.0万亩的黑果枸杞)。

原有枸杞基地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对都兰、格尔木、德令哈、乌兰等4县(市)现有的20.0万亩枸杞种植基地。


优质野生枸杞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布局。对柴达木盆地的野生枸杞种质资源尤其是黑果枸杞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保护。

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建设5处优良枸杞种苗繁育基地,总规模达到5000.0亩。


枸杞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在都兰、德令哈、共和等县(市)建设4.0万亩的枸杞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枸杞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在都兰诺木洪、德令哈市、共和县各建1处枸杞工业园区。


枸杞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在德令哈工业园区内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枸杞产品交易市场

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完善的科技服务支撑、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营销网络、品牌建设等四大体系,为实现打造国际化“柴达木枸杞”品牌产业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第四章 建设任务
规划建设50.0万亩枸杞标准化种植基地、20.0万亩柴达木原有枸杞种植基地改造提升、20.0万亩青海省优质野生枸杞种质资源保护、5处优良种苗繁育基地、4.0万亩枸杞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处枸杞工业园区、1处枸杞综合交易中心建设等七大重点项目。


一、 枸杞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建设

完善防护林体系,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推行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使青海省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将青海建成中国主要的优质枸杞生产基地。


二、 原有枸杞种植基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

对柴达木盆地现在种植20.0万亩枸杞基地进行改造低产种植基地、推行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行规模集约经营,逐步向绿色、有机生产转变,扩大绿色、有机产品生产规模,全面提升枸杞产量和质量。

三、 优质野生枸杞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

柴达木盆地分布的野生黑果枸杞等枸杞属植物,是青海省珍贵的种质资源。由于自然环境及生存状态十分危急,有逐渐消失、濒临灭绝的危险。通过开展野生枸杞种质资源保护和保护工程,保存优质种质资源。


四、优良种苗繁育基地项目建设

规划建设5处优良枸杞种苗繁育基地,总规模达到5000.0亩。建设内容包括智能温室、日光节能温室、采穗圃、炼苗区、繁殖区,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五、 枸杞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规划建设4.0万亩枸杞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基地主要功能包括枸杞标准化种植示范、种植资源收集、优质新品种繁育、新品种(品系)栽培示范、其它沙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科技研发中心等。


六、枸杞工业园区项目建设

工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的原则,加快枸杞工业园区建设。

主要精深加工项目。枸杞鲜果产品加工项目,果酒建设项目,枸杞果汁、浓缩汁、果粉建设项目,枸杞活性提取物建设项目,枸杞叶保健茶建设项目,枸杞籽油提取与软胶囊产品建设项目,复合肥料、饲料建设项目。


七、枸杞产品综合交易中心项目建设

在德令哈工业园区内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枸杞产品交易市场,逐步形成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枸杞产品交易中心

第五章 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一、 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攻关体系。突破枸杞鲜果保鲜、包装、储藏等技术难关;加大枸杞精深加工与系列产品研发;突破枸杞制干、筛选、包装等技术关;枸杞专用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

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省、州、县(市)枸杞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依托枸杞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立枸杞产业发展专家咨询机构;加强枸杞营造和经营技术培训

二、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枸杞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
加大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力度。依托现有的省、州、县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督中心(站),加强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工作。

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各级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枸杞市场的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加入枸杞产业发展,鼓励农牧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项目经营。


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制定《青海省柴达木有机枸杞综合种植技术》、《青海省柴达木绿色枸杞综合种植技术》等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开展枸杞产品的有机和绿色产品认证,提高枸杞产品国际竞争力。

加强农药、化肥、防火等管理工作。加强枸杞种植区水、土壤、大气排放监测管理;建立县(市)、乡(农场、企业)、村三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体系;县(市)组建无公害农药、化肥销售配送中心;依托现有的森林、草原防火机制,加强枸杞种植基地防火工作。

三、 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建设

青海枸杞产品的营销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大力培育产品市场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枸杞产品营销网络。

四、“柴达木枸杞”品牌体系建设

注册“柴达木枸杞”商标。

加大枸杞产业科技研发力度,提高“柴达木枸杞”品牌核心竞争力。组建青海省枸杞研发中心,加大枸杞新产品研发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组建科研中心,开展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枸杞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


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全方位地宣传柴达木枸杞产品等全面提升“柴达木枸杞”知名度和影响力。


赋予枸杞文化内涵。坚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吸引客商、合作互惠”的宗旨,突出“成果展示、产品展销、招商引资、文化交流”四个重点,广泛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


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一、投资估算

经估算,枸杞产业发展规划投资为69.08亿元,按建设期分:“十二五”(2011—2015年)45.55亿元,“十三五”(2016—2020年)23.53亿元。

二、 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既要突出建设者的主体地位,也要采取国家投资引导、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等措施,建立和完善枸杞产业发展投资保障机制。

三、 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年产值可达107亿元以上。到2020年,年产值可达222亿元以上。

生态效益。枸杞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兼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年防风固沙效益为3000.0万元以上。


社会效益。发展枸杞产业,增加农村人口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枸杞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加大扶持力度,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四、推进枸杞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产业向国际化发展。
六、加大技术和人才引进力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产业联合 共同发展---记中药材种植与中药生产企业战略峰会暨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论坛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长江源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推动解决就业
青海柴达木:“风光”筑梯向“高地”
海南自贸港先导性项目之四 | 打造“育种科研、生物医药”对外开放全球新标杆
XXX特色乡土树种扩繁科研基地项目
20GW“风光热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拟落地青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