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菜进京20年,“稀罕菜”成了“京城第一叶菜”!

生菜沙拉、蚝油生菜……生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蔬菜,吃起来脆脆的很爽口,营养丰富,无论是家常菜还是做汉堡,总是少不了它的身影。但是您知道吗?在2000年以前,北京人极少能在家里享用生菜菜肴,只有粤菜酒楼和西餐厅才能吃到。


30多岁的韩莹琰,与生菜“较劲”了16年。她告诉记者,是生菜专家们近20年来不懈地攻坚克难,才让这个曾经零星种植的稀有蔬菜在北京落地、生根、开花,变成了北京播种面积最大的叶类菜。

    

小小的生菜,承载着几代蔬菜人的梦想,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落地

 100多个品种只有8个中选


在位于昌平区的北京农学院实验楼里,有一个专门研究生菜的实验室,这里的研发带头人,就是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韩莹琰。说到最早的北京生菜,韩教授提到了她的师傅、将生菜引入北京种植的第一人——北京农学院副院长范双喜。


韩莹琰说,生菜最早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那里气候长年凉爽,正好适合生性“贪凉”的生菜。虽然北京也有凉爽的季节,但到了六七月份气温就频繁飙升到30摄氏度以上,生菜遇到这样的高温就会抽薹,做不到全年种植就失去了这种蔬菜的价值,所以1990年以前生菜在北京极少种植,市场上更是难觅踪影。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很多国家的运动员都聚集到了北京。东南亚运动员爱吃沙拉,生菜必不可少,但当时北京本地极少种植生菜,后勤部门只能从外地引进。亚运会之后,生菜作为稀特蔬菜开始逐渐出现在一些高档酒楼的餐桌上,受到食客热捧。但是生菜有些“娇气”,受不了长途运输之苦,范双喜意识到,只有发展本地种植,才能让北京市民吃上新鲜便宜的生菜。


1998年,范双喜前往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部访问学习,接触了当时日本先进的生菜培育和生产经验,回国之后,他就决定研究生菜了。第一步就是收集种子资源。“当时北京没有生菜种子,范老师就通过各种渠道,求同学到国外找,用别的种子交换……”韩莹琰说,为了尽快让生菜落地,范双喜将最初一批来自美国、意大利、荷兰和我国其他地区的100多个生菜品种种到地里,观察所有品种的生长情况,选择适应北京本地土壤环境和温度变化、不抽薹不发病虫害的种子。



筛选的过程经历了五六年才最终完成,“种子一点点收集,一批批播种,一次次观察和记录,最终在100多个品种当中选出了玉湖、皇帝、雷达、安妮等8个适应能力相对强的生菜品种,正式落地北京,而这8种生菜也成了2000年至2010年北京市民吃到的主要品种。”


生根

   谁“水土不服”就淘汰谁

    

位于昌平区南邵镇的北京金六环农业园,温室里的生菜一派生机勃勃,这里是韩莹琰生菜研发团队的培育基地之一,这里不仅向北京蔬菜市场供应本地产生菜,还是北京生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最大限度保障了生菜的质量安全。

    

韩莹琰带着记者走进了生菜培育试验田,这里的生菜有的已经长出了完整的植株,有的足有半米多高,外形像个圣诞树,根本看不出是棵生菜。“这就是典型的不耐热”,韩莹琰说,生菜喜凉,遇到高温就会从中间长出一根中心柱,就是常说的抽薹,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生菜开花结果。


     

▲韩莹琰团队在试验基地查看生菜生长情况。


2001年,毕业后就职北京农学院的韩莹琰加入了范双喜的生菜研发团队,参与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生菜的耐热问题。“其实方法不难,以观察和筛选为主,谁水土不服就淘汰谁。”韩莹琰至今还记得攻克耐热难题的那几年,几乎每天她和学生都要下到田地、走进大棚、扎进实验室,利用各种方法观察和鉴定生菜的耐热情况。


而不同品种的生菜对于高温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只长出了少量叶子就迅速抽薹,有的长成了完整的植株才慢慢抽薹,这说明不同品种对温度的敏感度不一样,我们要选的就是对温度最不敏感的品种。”

    

在实验过程中,韩莹琰的生菜团队发现,生菜除了遇到高温会抽薹,在本地种植的过程中还会生病。顶腐病、蚜虫病、甜菜叶蛾病都是比较高发的疾病,有的是叶子长着长着就烂了,有的生了虫子,有的叶子会生出褐色的干烧边儿……而韩莹琰和团队要做的,依然是观察和记录生菜生病的情况,对于“水土不服”的品种立即淘汰。


韩莹琰的生菜团队还与北京市植保站合作,摸清了各地生菜病虫发生规律,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建立了生菜综合防控植保技术体系。“因为生菜是直接入口的蔬菜,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选育抗病性能好的蔬菜,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才能真正让市民吃到放心的生菜。


开花

 叶菜类播种面积“夺冠”


虽然北京本地已经有了8个生菜品种,但韩莹琰的团队并不满足。“这8个品种毕竟是外国种,而且还有一些不稳定的性状,我们还想培育更适合本地的自家品种。”从2005年开始,韩莹琰又跟着范双喜带领团队开始研发本地耐热品种。2012年,团队选育出了4个适于北京及周边省份种植的优质高产生菜品种“北生1号”、“北生2号”、“北散生1号”、“北散生2号”,耐热、耐抽薹的特性比之前的8个品种还要优秀。

    

在选育的背后,是团队成员付出的巨大辛苦。韩莹琰说,夏天温室大棚中的温度常常在40摄氏度以上,在里面工作一个小时全身就能被汗水湿透,“我们就当免费蒸桑拿了。”

    

除了本地生菜品种的逐步增加,生菜在北京的播种面积也在陆续扩大。北京的叶类菜主要有生菜、油菜、芹菜、菠菜和快菜5大类,截至目前,生菜的播种面积为8万亩,为5大叶类菜播种面积之首,在昌平、房山、门头沟、通州等区都有种植。


北京市民在市场上买到的生菜当中,有8成都是韩莹琰的生菜团队培育的品种。随着生菜的广泛种植,价格上的优势也逐渐体现出来。韩莹琰说,以前在菜市场很难看到生菜的踪影,价格也非常高,但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也逐渐亲民,现如今一斤生菜便宜的时候两三块钱,贵一些的时候也不过六块八块。


生菜除了需要供应给蔬菜市场,还需要向西餐厅、快餐店、超市和便利店提供切片或者切丝的加工菜,“这对生菜在鲜切、贮藏、运输等过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超市买回可直接拌沙拉酱食用,就算是在室温下存放了半天以上,生菜的切口也不会变成褐色,而且吃到嘴里新鲜脆甜。”韩莹琰团队专门研发了抑制鲜切生菜褐变的复合保鲜技术,使鲜切生菜保质期能延长到9至10天。

    

从2001年迈入生菜研发的门槛至今,已经过去了16年,韩莹琰团队的研究重点也从田间地头转移到了市民的日常生活。现在的消费者注重养生,紫叶生菜富含增强视力、消除眼部疲劳的花青苷,于是,2016年韩莹琰带领团队成功选育出了4个紫叶生菜新品种,目前正在培育过程当中,不久的将来,市民就能在市场上看到了。除了注重养生,有的消费者还希望能在家种植生菜,于是韩莹琰就带着团队研发出既可以在家种植、又能用来制作美味佳肴的观赏生菜。

    

现在,韩莹琰又开始了对生菜的基因研究,“要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基因导致生菜抽薹,到那个时候,不论天气炎热到什么程度,我们就不会担心生产不出生菜了。”


来源:《北京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菜
早春种什么菜?这3样青菜很常见,在家种一点,不愁没菜吃
生菜有哪些常见品种?
生菜生长周期短宜照顾,“懒人、菜鸟、杀手”都占全也能栽种成功
紫叶生菜
蔬菜种植――避免越夏生菜抽薹的管理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