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瓷血脉,承古开新


自古以来,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每个时期的陶瓷工艺都富有其特色。

1

【血脉】

东汉时期,烧制技术日益成熟,当时名之为「绿瓷」的青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淡雅,成为广泛日常器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越窑青瓷的勃兴,青瓷含蓄雅致的釉色质地,给了魏晋文人以无限的美的想象。

五代瓷器沿袭晚唐风格,后周柴瓷不传秘色。相传柴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德相,其「宝莹射目,光可却矢」成为历史上永恒的遗憾。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各具特色的五大名窑。汝窑追仿五代柴瓷,发展出「雨过天青」的温雅如玉的釉色。宋人曰:「汝窑为魁」,因此把汝瓷从中抬升至魁首之位。

「青」,自此成为中国陶瓷美学的审美基调,它是一种雅静、安定、镇静的平和颜色。其内蕴、含蓄的风格,形成千百年来华夏民族审美心理重要的文化色彩之一。颜色上升为艺术的表现手段本是古人在不自觉中完成的。在自然的混沌中,一缕青翠使人赏心悦目,这种觉醒就是青瓷艺术的先驱。

所有青瓷的前身都是古人无可奈何之事:釉料的含铁量决定青釉的颜色,呈色条件长时间为工匠琢磨不定,陷于苦恼。在大量的、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中,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偶然出现,等待聪明的智者捕捉。(《马未都说青瓷之美》)而这种「无可奈何」,成为了何志隆的毕生追求。

汉唐以后,烧制难度高的植物灰釉柴烧技术逐渐失传,几乎进入历史断层阶段。而到了现代,虽然仿烧高古青瓷器的赝品层出不穷,很多瓷厂也烧制了接近传统的青瓷产品,但原始青瓷自然落灰上釉的技术仍未被认识和了解。

何志隆继承原始青瓷烧制方式,采用传统裸胚入窑,并且达到前所未有的满釉出窑的境界,一改唐末以来易于控制的矿石釉金属发色。其流动性高、不易控制的「柴烧自然落灰上釉法」,使得作品在「青」的统调下呈现各色异光,为中国陶瓷史增加璀璨的新页。

2

【满釉】

在西汉时期,所有青瓷器或釉陶的挂釉,只朝上出现,背面和死角中均无落釉现象,这是窑炉中热气流的柴灰釉无法自然飘落的原因,当时虽然窑炉和柴烧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作为实用器和成本综合因素,导致不可能无节制地延长烧窑时间和大量投柴的现实,所以无需制成漫釉的陶器。

东汉的刷釉、浸釉技术的应用,仍然可在一定的窑温、时间中收获接近满釉的陶瓷器,所以自然满釉的技术未能出现。

何志隆早期用别人的窑所烧出的作品,也只有迎火面有光泽,而背火面则没有。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思量着, 为什么植物灰釉不能全部满釉?于是决定自己盖窑,希望 能烧出 360 度的满釉青瓷。两年当中他拆掉或修改自己的 窑总共 13 次,让他慢慢的体会到,“火候与时间的控制” 是决定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多年来他逐渐证明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植物灰釉逐渐由局部,到上满全部的胚体,釉色也从刚开始的暗绿逐渐转向明朗的翠绿。

3

【冰裂】

青瓷釉面冰裂从原始青瓷出现时就已有,是釉面从热遇冷产生的收缩现象。知道宋代哥窑哥釉瓷器把它引入人工控制,烧出非常明显的冰裂自然纹样,甚至达到金丝铁线的特殊效果,产生了一种人工与自然结合之美。

但古代青釉或哥釉的冰裂纹样都只有一两层冰裂釉的效果,而何志隆经过努力挖掘创新,烧出了多层釉面冰裂层层累加的现象。在很厚的玻璃般的青釉面上,可看到不同层次的冰层裂纹,通透、紧密,色泽纹样格外绚丽,玻璃釉面厚重且裂纹绚丽,似层层坚冰被打裂般深邃。

这样艺术性极强的厚冰釉层,可是层层落釉而形成,因透明而层次分明,在阳光或强光照射下,闪现出七彩之光色,已达到人与自然、思想和艺术高度融合。

在漫长的文化长河中,由人性与物性的完美契合而引发出了陶瓷的神性。对于何志隆来说,找到中国原始青釉陶瓷的缘起,并不是终极目标,学习古人,传承古代技艺,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工艺,在人们繁忙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给予现代人贫瘠心灵一丝温暖的慰藉,这才是承古开新的意义。

/

/

参考文献:

杨琮,从中国青瓷的起源,看何志隆对传统技术的继承和创新[J].

中华文物学会 ,2016.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瓷中的冰裂纹是怎么产生的
瓷器怎么养成开片_?
中国宋代哥窑:冰裂的断纹之美
【人文】何志隆 传承原始青瓷血脉
离开紫金土莫谈龙泉瓷
文艺古趣之汝窑三足奁 承载着中国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