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本功 | 李子勋:系统脱敏疗法示范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基本原理


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的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恐怖症是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情绪紧张,这种刺激与紧张情绪形成条件反射,因而患者一想到这只能够刺激情境就会产生焦虑。所以沃尔帕认为去除焦虑的积极方法就是解除恐怖对象,消除焦虑:当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符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部分或者全部抑制,从而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就是采用放松的方式,鼓励患者逐渐接近所恐惧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


系统脱敏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虚弱、直至最终切断刺激物与焦虑的条件联系。


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1)放松。  (2)想象脱敏训练。(3)实地适应训练。    如对人群、拥挤的人群特别是在人群中被异性触碰后反应激烈,可见人群、异性人群是引起反应的物体。


按刺激的强弱程度制订刺激步骤:


第一,想象自己在拥挤的电梯里、想象自己周围挤满了异性,感到紧张时深呼吸,调节情绪。让她在这种不断的“想象”中,获得对人际交往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



第二,在大街上远距离观看异性人群想象自己就在人群中。告诉自己没有人想伤害自己。

第三,走在大街上,面对迎面走过的异性,告诉自己“没有人特别留意我,我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第四、在公汽等人群拥挤的地方与异性近距离接触。

第五、在电梯中,与身旁的异性有目光接触。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练习,可以纠正惧怕异性,心里紧张的弱点,增强心理的承受力。


系统脱敏法的关键是确定引起过激反应的事件或物体。但有时较容易看到的过激反应事件并不一定是真正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所以应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结合“认知调整法”标本兼治。如有的人异性交往恐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当万家和不理解致病的真正原因时,系统脱敏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找到了真正的致病原因——身体缺陷导致自卑、逃避、幻想、心理失衡时,对自身身体采用系统脱敏和认知调整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立即取得良好的效果。


系统脱敏法适用于焦虑和恐惧症的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变式


快速脱敏法。此法也称真实生活脱敏法。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



接触脱敏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


自动化脱敏法。根据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谈的结果,治疗者将所识别出的病人的焦虑情境(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录音、录像,而后利用这些制备好了的录音、录像对病人进行治疗。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①病人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而不必花费治疗者太多的时间;②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③录言和录像中可加入治疗者的指导和有关的治愈范例,从而也可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



情绪意向脱敏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患者的兴奋的欢快情绪,用这种积极情绪来对抗由恐怖刺激物引起的焦虑反应。由兴奋情绪一步步抵制和驱散恐惧和焦虑心态。如因失去父母之爱而焦虑的儿童,因夫妻间缺少温存和关怀引起的焦虑症都可使用这个方法。


注意事项


在使用系统脱敏法进行治疗时,也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

2、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出现或者存在时,要求患者不出现回避行为或意向,这一环节对治疗至关重要。

3、每次治疗后,要与患者进行讨论,对正确的行为加以赞扬,以强化患者的适应性行为。


【案例】 一例对毛绒玩具恐惧的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一、基本情况


 梁某,女,高中二年级学生,17岁,身高155厘米左右,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梁某学习认真、勤奋,成绩较好,与老师和同学相处融洽。


 二、主要问题


 高一下学期,宿舍的一个同学把心爱的毛绒玩具(洋娃娃)带回宿舍,梁某看到后很不舒服。晚上,同学在嬉戏的时候,把毛绒玩具扔到她身上,她表现出很惊怕的样子,同学以为她在开玩笑,就用毛绒玩具触碰她,她在躲避的同时表现出极度惊恐的样子,把同学们吓呆了,后在同学的安慰下平静下来。随后,寝室该同学把毛绒玩具放到别的宿舍,并在周末带了回家。


自此之后,梁某每当想到这一情景时,内心就感觉害怕,相关的同学也刻意回避这一问题。梁某感觉到自己好象与同学们有所疏远,甚至隔阂,并因此闷闷不乐,担心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到同学关系,也会影响到学习。在尝试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未果后,高二开学初,梁某前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三、背景资料


来访者主诉:梁某称宿舍那件事发生之前,自己一直没意识到害怕毛绒玩具。初一的时曾经发生过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当时陪朋友去买毛绒玩具,来到毛绒玩具展台的时候,突然扭头走开,朋友追问发生什么事,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好吱唔以对,现在才发现是自己害怕毛绒玩具的原故。自己明知毛绒玩具没有什么可怕的,但现在一想到毛绒玩具就不安、害怕,控制不住自己。


现在相熟的同学都不敢在我面前提起毛绒玩具,她们不但知道我怕毛绒玩具,似乎还怀疑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说话的时候欲言又止,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什么,对我造成伤害。自己跟她们的关系感觉疏远了许多,不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到同学关系甚至学习成绩,而且我也想搞清楚我为什么会这样,我应该怎么办?

 

辅导老师观察:梁某看起来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只是情绪较低落,同时又显得有点烦燥不安,心事重重。


四、分析与诊断


(一)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来访者目前精神、身体和学习与交往状态为:

        1.精神状态:情绪不太稳定,担忧,烦燥不安,心事重重;

        2.身体状态:除有时睡眠不太好,其它无任何不适;

        3.学习与交往状态:担心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学习成绩没明显下降;仍能与同学和老师保持交往,但交往过程中感觉不适、被动,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4.心理状态评估:总体心理状态一般。


(二)根据临床资料的搜集,总结典型症状为:

        1.对毛绒玩具恐惧行为;

        2.对人际交往回避倾向;

        3.对当前的状况感到担心、焦虑。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对求助者问题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与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精神障碍。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范畴。该女生属于对单一物品(毛绒玩具)的恐惧。


(三)诊断依据为:

 梁某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排除“重性精神病”。其症状符合许又新教授提出的诊断恐怖症的标准。即:

        1.恐惧症状;

        2.社会功能受损;

        3.精神负担较重,内心痛苦。


(四)病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本案例中未见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是宿舍的同学把毛绒玩具扔到她身上,并用毛绒玩具触碰她,从而诱发她潜在的对毛绒玩具的恐惧。

        3.心理因素:(1)被不安、害怕的情绪困扰,不能自行解决;(2)人际关系上与同学的交往因“宿舍事件”而减少,缺乏主动的沟通,导致同学关系疏远;(3)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恐惧时不知如何解决。


 五、干预方案


 (一)辅导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分析,通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辅导目标为:

        1.消除恐怖症状,达到可以拥抱毛绒玩具;

        2.恢复受损的社会功能,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安心学习。


(二)辅导方案

1.主要辅导方法与适用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籍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普(J.wolpe)最先发明及应用的。沃尔普在实验室将一只饥饿的猫置于笼中,每当食物出现引起猫有取食反应时即施以强烈电击,多次实验之后,猫便产生了恐惧拒食反应,最后发展到对笼子和实验室内的整个环境都产生恐惧反应,即形成了所谓“实验性恐怖症”。然后他着手用系统脱敏法逐步引导猫消除恐惧渐渐回到正常就食状态。在1958年沃尔普正式发表的《交互抑制心理疗法》一书中指出:神经症是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适应行为。因此,要治疗这种不适应行为必须应用学习的法则。后来他将上述实验和理论引用于人类。在临床上用以治疗神经症,提出一种叫“系统脱敏法”的行为治疗技术。


 系统脱敏疗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实施系统脱敏疗法的一般步骤:建立焦虑阶层(SUD)、建立逐级“焦虑阶层——放松”反射、异常行为反应消除。


 2.给来访者简要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如来访者应向心理老师提供与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等;辅导老师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辅导关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等。


  六、辅导策略实施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没有追究梁某对毛绒玩具恐怖的来源,而是聚焦在异常行为表现上。分析得出,毛绒玩具是引起焦虑反应的直接刺激,我决定把“最终拥抱毛绒玩具”作为靶目标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


(一)学会肌肉放松

 教会梁某渐进式紧张——放松法,并带动她进行训练。在掌握程序后要求她回去后配合音频《心理保健术——自我放松术》进行练习,达到能自主进入身心放松状态的程度。


(二)构成焦虑事件层级(SUD)

与梁某一起探讨各种令她感觉恐惧的情境,根据焦虑程度的高低抽出十个情境作为焦虑事件并将它们排成层级(见下表),计划用五次辅导进行系统脱敏治疗。看一幅鲜花的图片的焦虑程度分值为0,作为控制事件。


(三)实行脱敏
 在第一事件的脱敏过程中,进行得比较顺利。梁某在放松之后,想象控制事件(鲜花图片),此时无焦虑;随后对第一事件进行想象,焦虑反应约在10秒左右出现,报告焦虑等级分数(SUD)为35,在辅导老师的引导下,梁某稍事休息,重新放松2分钟,再次想象毛绒玩具样子,约20秒左右出现紧张状态,报告焦虑等级分数(SUD)为25……直至后来30秒内没有示意,我要求她停下来,此时报告焦虑等级分数(SUD)为3,第一事件脱敏完成。


之后顺利完成第二事件的脱敏。在第三事件的脱敏中遇到了困难,但却是一份意外收获。下面是SUD第三事件脱敏过程:


        咨:(轻快地描述)电脑即将出现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具,它的眼睛充满笑意,它在向你招手,并且伸出它的右手想和你握手,它期待着你和它握手……

        访:(静静地听着……突然,下意识地叫了一声)啊!(嘴巴徽张,鼻尖也微微地沁出了汗滴)

        咨:怎么啦?

        访:我想起了一件小时候的事。

        咨:一件和毛绒玩具有关的事吧。

        访:对,好像是我八九岁的时候吧,一次去外婆家玩,正好外婆刚买了一个毛绒玩具送给我。我感觉毛绒玩具很可爱,就拿来玩。没多久,表姐回到家,和我争抢毛绒玩具,突然,毛绒玩具肚皮裂开,露出暗红的、黑色的、黄色的棉花、纱布、绷带等等填充物,就好象是一只小狗或者小猫被撕开了肚后露出的内脏一样,觉得很脏、很恶心、很残忍。

        咨:当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你也没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吧?

        访:那时我们吓坏了。一下就把毛绒玩具扔了,转身就跑。

        咨:现在想想看,当时除了感觉很脏、很恶心、很残忍外,还有什么别的感觉吗?

        访:还担心病菌传染到我身上,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可怕。记忆中从此以后,在我的生活中再也没出现过毛绒玩具了。

        咨:非常好!这么说来这是你害怕毛绒玩具的原因了。


得到了怕毛绒玩具这一异常行为症状的成因之后,以后的辅导和系统脱敏治疗进行得比较顺利。之后,顺利完成各层级事件的脱敏。


第六次辅导(比原计划多一次)时,梁某可以拥抱毛绒玩具而没有不良反应,恐惧症状完全消失。为了巩固辅导效果,要求梁某把毛绒玩具带回宿舍,与毛绒玩具“朝夕相处”,实现彻底消除恐惧的辅导目标。


七、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主诉:面对毛绒玩具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不再害怕毛绒玩具;与同学关系改善,沟通良好,也不用因为同学关系而担心学习受到影响;睡眠改善,即使偶尔出现焦虑也知道怎样化解。


(二)心理老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辅导已达到预期目的:恐惧症状消失,恢复了求助者的社会功能,不再因为与此相关的事件而焦虑,总体上心理状态较好。


 八、反思


焦虑事件层级(SUD)的构建是辅导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影响辅导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本案的焦虑事件的层级构建与过往最大的不同是运用电脑直接显示图片,这样做可以充分运用电脑的便利性,在来访者对某张图片脱敏后可以翻阅更多的图片,巩固脱敏的效果,同时为下一层级的脱敏打好坚实的基础;辅导中焦虑事件层级构建还使用了有凹凸立体感的图片,利于平滑过度到实物的脱敏。


 辅导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的事情,而这些意外的事情可能会促使或延缓问题的解决,所以辅导过程中需要灵活处理。本案中在进行第三层级脱敏的时候来访者无意说出对毛绒玩具恐惧的原因,脱敏的重点就应转向毛绒玩具的内部,也正是这一转向为后面的层级顺利脱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1%国人都有的“恐高症”怎克服?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3步解决
你是如何被『跳出舒适区』毁掉的?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方法[转贴]
焦虑、恐惧的心里疗法
远离“结婚恐惧症”5
焦虑症克星——系统脱敏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