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章详情

 

 (本文作者:钟杰博士、副教授,现就职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心,图片来自网络。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经典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性格有两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是关于一个人的性格发展问题,即根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一个人的性格可能停止于某一个重要的时期(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等),通常这样的停滞在精神分析学术界叫做性格“固着”(fixation)。

       比如:在1岁半会走路前,通常是一个孩子心理上发展“安全感”的口欲期(弗洛伊德认为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通过口唇的活动获得“快乐”,因此叫口欲期),如果这个时候孩子遇到的教养环境出现重大问题(创伤性环境),则孩子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性格发展的停滞,即使在生理上成人后,也会表现出这个时期的安全感问题。比如表现在人际上的不信任和无法与他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持续的心理上对亲密关系的“饥饿感”或非常needy,导致婚姻中的另一半感觉窒息,可能因此出现婚姻关系的问题。

       又如:一个在1岁半至四岁的小孩(弗洛伊德认为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通过控制肛门的排便活动获得“快乐”,因此叫做“肛欲期”),如果父母无法训练孩子有规则的排便,在农村的孩子通常给穿“开裆裤”,随便解决,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就没有“规则”的意识,容易出现自我权力感过大、缺乏自我界限,若做官极容易当上贪官。

       再如:孩子在4岁到6岁的时候,通常是弗洛伊德认为孩子须与异性父母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母亲对儿子非常溺爱,忽视与父亲的夫妻关系构建,在无意识中把儿子当作丈夫培养,那么儿子的无意识中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心理上“战胜”了父亲,可以“独占”母亲,无法学会与父亲一起分享对母亲的爱,则儿子长大后,极有可能在自己的夫妻关系中出现过度的控制和妒忌感,无法尊重妻子、给妻子足够的自我空间;同时他也在无意识中存在对父亲的内疚感(战胜了自己的父亲)也会伴随终身,与之后的人生经历交互作用,对其人生带来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弗洛伊德关于口欲期和肛门期的理论
性格不稳定,伤害了谁
俄狄浦斯情结
如何决定与儿童开展分析性治疗?(下)
为什么说儿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呢?来看看科学的解释
弗洛伊德主义|现在西方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