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评分析《唐山大地震》


平民化的叙事方式

 

影以唐山大地震为大背景,演绎的却是地震给一户普普通通的家庭所带来的灾难性打击,并没有停留在对灾难视觉效果的展示上。影片采用了平民化的叙事方式,塑造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鲜明形象,在叙述上情感是自然而然地流露,一切看起来那么朴实无华而又自然贴切,使亲情得到精神上的回归,充满了人性关怀和人文内涵。

结构编排上,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地震前、地震时到地震后展开叙事,紧凑而清晰。地震发生之前,方大强和李元妮带着一对龙凤胎儿女方登和方达一家人过着幸福平淡的生活,温馨和睦。可是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大地崩裂、房屋倒塌,人们在绝望无助中四处逃散,哭声一片。电影用极具震撼力的镜头表现出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那让人撕心裂肺的23秒换来的却是32年的痛苦,展示了一户普通人家的悲欢离合与命运变迁。

长镜头的运用


头的长度、镜头的数量和镜头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部电影的节奏,一般而言,长而少的镜头节奏缓慢,节奏缓慢容易使电影形成沉闷和滞缓的风格,使人产生压抑的情绪(长镜头);短而多的镜头节奏急促,节奏急促容易使电影形成惊险和明快的风格,使人产生快速冲动的情绪;镜头快慢的转换容易使电影打破平静变得跌宕起伏,让观众在观影时思绪飞舞,在变换的节奏中享受视觉和心灵的冲击。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伤愈的方达和母亲李元妮回到临时被安排的处所,碰到来接方达回济南的奶奶和姑姑,当奶奶和姑姑带着方达一起乘车离开时突然意识到方达就是李元妮的命,因此让方达下车。这里有一个典型的长镜头——导演采用大远景,用摇的运动拍摄方法将拍摄视角由俯视转为平视,拍摄了李元妮和方达母子朝着彼此奔跑并拥抱在一起的镜头。这个镜头时长11秒,在这较长的时间内凝聚了由前几个短镜头组接而成的李元妮母子被迫分开的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压抑夹杂着母子重聚的喜悦而达到了顶峰,观众通过这个长镜头行发着对这对母子的同情和对天灾的痛心。这个长镜头使这个电影片断及整部电影的节奏缓慢了下来,观众通过导演刻意经营的客观、冷峻的长镜头充分体会到电影中所隐含的情感。

色调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有这样一个梦境:长大后的王登在某个夜晚来到母亲李元妮和弟弟方达现在家旁边的那条巷子,在昏黄的路灯下她看到父亲骑自行车载着小时候的弟弟和抱着当时地震前家里的那台电风扇的母亲欢声笑语地从她身边经过,一家人唯独没有她,她轻轻地唤着爸妈并且焦急地伸出手试图阻栏,但他们一家三口头也不回的绝尘而去,随后王登便在“妈,我是小登啊”的撕心裂肺地呼喊中哭着惊醒。虽然这是王登的一个梦,但是在梦中导演用了两种色调统一在同一个画面——用正常色来表现王登在梦中所到的地方,用黑白色来表现王登在梦中所看到的“一家三口”。

色调的运用来看,梦境中王登向着李元妮和方达家的方向行走的正常色表现出在王登潜意识中她压抑的现实情感:渴望回家;而梦境中“一家三口”的欢乐用黑白色一方面暗示王登关于早已逝去的年代的记忆被唤醒,一方面又表达了她对这段记忆的否定和从内心深处对家庭、母亲、弟弟的拒绝。导演用慢镜头表现梦境中的“正常色”,用正常镜头表现梦境中的“黑白色”并且当王登(正常色)与“一家三口”(黑白色)交错时导演釆用了频繁交替的短镜头,这样会使电影的节奏变快,使观众感受到充满戏剧张力和强烈视觉冲击的镜头画面,从而强调王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音乐的作用凸显


音与画面以不同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能传递人物的心灵感觉,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强化主人公的某种动作和动态,可以强调画面提供的视觉内容,对画面起到补充、深化、烘托和渲染的作用,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控制故事发生的节奏。

《少年壮志不言愁》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经典歌曲,出现在方登参加高考的前夕作为背景音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吻合,同时这首歌烘托了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具有勇往直前的中心意蕴。养父与养母在对待方登高考前的方式态度截然不同,与歌曲中“为了母亲的微笑”一句相契合。而王登决定不去唐山,一方面出于高考原因,另一方面是不愿意面对曾经伤害过她的地方,与歌词“几度风雨、风霜雪雨”的意境相互融合。

尾曲《心经》最具特殊意义,它是佛教的声音,同时寄托了希望,期望这首歌曲能超度千 千万万的亡灵。影片结尾,随着方登道出这20多年的“对不起”而结束了叙事,母女内心中郁结的心病终于化解了。影片以这首歌曲作为结尾,更多的是在悲痛中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

 

音响强化情感表达


响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音响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元素和信息媒介,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音响不仅可以渲染环境气氛,增强画面的生活真实感,更重要的是增强 喜剧效果衬托任务的情绪和性格。

片在第11分30秒处地震来临的时候,水缸中鱼的跳出声、雷声、房屋倒塌崩落声、墙体开裂声以及人们的哀嚎混合在一起。画面色调很暗,配有各种声音,给观众带来一种心理的压抑和沉痛。方大强喊了句“地震了”元妮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灾难面前,母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孩子,这是母亲的本能反应。在救孩子的过程中,方大强被埋入废墟,种种声音创造出环境的真实感,体现了一种惋惜痛苦的情感。

影片王登回家环顾四周时的音响,巧妙地加入了滴滴嗒嗒的钟表声,母女的心情此时都是纵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状态,钟表声此时直接作用于观众的心理感官,暗示着母女32年来的心理隔阂即将被打破,虽然各自都经历种种艰辛,但血脉相连的亲情是割不断的。钟声寄托了母亲32年来对女儿的思念与牵挂。声音的再现强化了观众的心理感受,强化了影片关于亲情的无上感动。我们不但可以用耳朵倾听到,还可以用心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细节的独特刻画


“故事好编细节难觅”,恰当地表明细节独有的艺术价值。好的故事框架,需要丰富的细节来支撑,应该说,细节是影视作品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捕捉细节会使整个影视作品充实饱满,特点突出。《唐山大地震》可以说,影片把各类细节发挥运用到了极致,并使细节的独特价值得以实现。

《唐山大地震》通过细节刻画,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比如徐帆饰演的元妮,不论地震后的 “老天爷,你王八蛋”那一声怒吼,还是那句“没了,才知道啥就没了”,一脸的无奈、落寞和自责; 无论是对待邻居“老牛”示爱时的淡定豁达,还是女儿回来时那双震颤的不听使唤的双手等等。这些细节无不展现出主人公元妮的隐忍、委曲、大爱,折射出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直接感染观众的情感力量。它让观众走入剧情,与主人公一起悲情、感伤、感恩、幸福,进而去品味细节,回味电影,在电影中找到了自己认同需要的东西。在这里,导演冯小刚跳出了银幕的樊笼做到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显然,细节成为连接承载交流互动的枢纽平台。

片中对人物心理的把 握十分到位,很好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细节刻画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方登从对养母的不接纳到接纳,在医院病房送别养母的刹那细节间得以完成; 从对母亲的愤懑、不理解,到对母亲的愧疚、自责、爱怜的心理变化,导演通过其回家后的所见所感的点滴间得以完成。面对地震这样的天灾,有多少家庭潜藏着可能一辈子无法治愈的心病? 人究其一生可能要面临无数心结,最难解开的或许就是亲人的抛弃与忘却。导演成功展示了这个无比纠结的人性故事,通过大量朴实无华的细节处理,使得影片主人公的心结慢慢打开,让观众内心情感也随着影片中人物经历了一次洗礼。

视频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剧情电影《唐山大地震》[汉语普通话]
唐山大地震中的感人细节
【76年唐山大地震真实镜头】 (经典珍藏版) 【经典视频】
原创:《唐山大地震》:顽强执著见精神
徐帆、冯小刚:仇人、情人、爱人
陈小艺:跟丈夫认错不丢人 大事都听他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