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3期 有意思的圩田系统

这是朴自然与您相伴的第【2616】天,您距离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平台只差这一点。


你好,我是朴自然华子,今天早上更新完节目之后,我们就要启程去基地测量土地,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天,我们会有一个用来实践朴门永续设计的小小的农场了。

村里面给了我们一栋二层的小房子,已经开始在装修改造中,预计是8月初,就可以使用了。目前呢,我们在房子的周围,以及房子前面的一小片土地租了下来,根据地图显示预估是有10多亩,不到20亩的样子,具体数值今天测量完之后,明天就知道了。总体来说,这些地块都是农用地块,90%都是水田,而且这一季呢,老乡也大都已经种上了水稻,留下来一些边上的地块种了些玉米,我们采用的方式是提前支付租金,等这一季老乡们把他们的水稻收了,再把地交给我们使用,计划得好的话,应该不会耽搁我们秋播。

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和你分享这个小农场从一开始打造的过程,一些设计的想法,实施过程的一些收获等等。小农场因为是田块为主,而且几块田常年积水,就连冬天也是有水的,本地人叫做烂田,不好使用,所以都长满了一些水生的植物杂草,图片过几天我再传到美好书里面来。

遇到这么多的水田,要实现食物的多样性,做一个食物丰富的食物森林,我们就得考虑将一部分水田改造成可以种植其他作物的形式,今天我就和你一起来学习和了解对烂田改造的一些思路。

恐怕最适合的就是圩(wéi)和奇南帕系统了,我们今天先来聊聊圩田。

圩田亦称“围田”。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改造低洼地、向湖争田的造田方法。春秋时,人们已利用堤防治洼地。吴国在固城湖畔筑圩,越国在淀泖湖滨围田。圩田的基本营造方法是:在浅水沼泽地带或河湖淤滩上围堤筑坝,把田围在中间,把水挡在堤外;围内开沟渠,设涵闸,有排有灌。圩堤多封闭式,亦有其两端适应地势的非封闭式。

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地区能够修 筑大圩田,范仲淹说,“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 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 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

圩田的形式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老百姓不用再担心干旱或水涝。在吴越的86年历史上,总共只出现了4次洪涝和1次干旱,也就是平均17年,才出现1次,这是在太湖地区的最低录了。

在南宋的宋孝宗时期,在太湖地区有1489块圩田,粮食丰收那是家常便饭,这也造就了太湖地区成为全国著名的玉米之乡。在太湖地区,千百年来,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一直到本世纪80年代初河水还是清洁的。但是自90年代之后,水域就被迅速污染了呢?

陈何江教授在他的一篇论文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太湖地区的东村做了分析。他认为,圩田是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物质的部分,具体就是指地、田、水域。

1)地,也叫旱地,主要是沿河的堤岸,它高出水田约1米,河水通常淹不到它。地对于人有三方面的作用:居民点和村落的坐落处;重要的生产资料,地上可种蔬菜、桑树等;沿河的地:即圩堤,是河与水田的隔离带。

2)田,也称水田,与地相对应。它略高出水面。田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及油菜。

3)水域,圩岸以外的是河流或湖泊。水域的主要作用有:调节水位,提供灌溉用水,接纳生产、生活排水;提供人畜饮水及洗涤场所;重要的交通通道;重要的生产资料,它不仅是渔民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普通村民获取食物、饲料及肥料的重要场所。而且圩田系统中的人--村民,是作为生物链中的一环而生存和发展的,参与了圩田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环流。圩田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照。能量环流和物质环流是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重要条件。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村里的生产性或生活性废弃物就其物质形态而言,具有以下特征:

主要为自然物如泥土或生物性物质,通常没有毒性,其中的生物性物质一般可在自然条件下分解;可用作燃料或肥料;付出一定的劳动通常能使废弃物转化为有利用价值的物质。

罱(lǎn)河泥可谓废物利用并促进圩田系统生态平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生产活动。河泥就是河流或湖泊中沉积下来的淤泥。河泥的来源是:旱地和水田中的泥土随雨水冲刷而流入河中,沉淀下来;水域中水生物的遗体;人往河中扔的废弃物。

罱(lǎn):捕鱼或捞水草、河泥的工具

河泥是桑树或夏熟作物麦子、油菜的优质肥料,同时它对越冬作物具有较好的防寒抗冻作用。在积肥的同时,罱河泥活动使河床得以清洁而不至使河流淤塞。从80年中期以来,东村一带已经没有村民在河中罱河泥了,河底淤泥日积月累,已对行洪、航运产生不利影响。有些乡镇不得不动用机械抽吸河底淤泥。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传统的罱河泥是保持圩田系统正常运作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活动。

《沈氏农书》的 《逐月事宜 》中一记载了如何罱河泥,是当地农家经常性的工作,“侯干挑在远地,泥干趁晴倒坯,晒曝如菱壳样,敲碎如粉方肥 。” 罱来的河泥经过干燥处理后敲碎作为肥料施加到土壤层之上 。

罱河泥活动是一种利益协调的生产活动。就罱河泥者个体而言,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同时也得到了收益( 肥料) 。河泥的多寡与劳动的艰辛程度构成一定的相关关系。在肥料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的传统农业时期,河中的淤泥就不大可能会堆积得很厚。罱河泥者的个人利益与群体、社区利益从总体上说是相协调的,因为罱河泥者在获益的同时,也为区域河流的畅通及防止水土流失作出了贡献。

垃圾处理也具有类似情形。传统的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有垃圾而无废物的社会,是一个废物充分利用的社会,人在生产制造垃圾的同时又在转化利用垃圾,使垃圾成为有用之物。城镇圾处理的困难主要在于家庭或工厂、商店把所有不想再用的东西都放进垃圾桶,使它成为废物。在农村,垃圾将产生时已在村民的大脑中形成概念:分门别类,加以利用。像剩饭剩菜等不再吃的东西,置于猪食桶或鸡食盆内。人、家畜、家禽的粪便是庄稼的好肥料,归于一适当之地。草木灰、灰土、烂菜叶等都置于灰堆中。其它的如枯枝、落叶以及纸屑等都可以放进柴灶添一把火,而出来的只是草木灰,是农家肥。

从总体上看,在传统农业社会时期,圩田系统内个人的逐利行为与圩田系统的生态平衡是相互协调的。但是,个人的行动并不总是与整个社区的利益相一致,个人的逐利行为并不总是自然而然地去维护生态平衡的。在长时段的历史生活中,圩田系统的生态平衡能够得到维持,也有赖于社会规范的控制及个人的道德自律。

传统社会,你会看到人们在太湖里面挑水洗菜煮饭,洗衣服,涮马桶,可能就会想不通,这能干净吗?看似不约束的行为,其实村民们的活动是受有形的或无形的规则的制约的。

就作为村落中的公共活动场所的桥口(河埠头)而言,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不言自明的规则。清晨起来,家家户户去桥口挑水,因为经过一夜澄清,河水变得最洁净了。

洗衣服的时间一般在早饭之后,因此往往与淘米、洗菜的时间是错开的。即使相遇,也会各占一角清洁水域。如果清晨起来到河边洗脏衣服,那会被别人说闲话。至于洗刷马桶,那是在离桥口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进行的。在桥口可以扔一些脏东西,但又不是可以随便扔的。总之,在桥口的一切活动都是有规则的。

在村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人们的行为不仅要受村落这个社区规范的制约,更要受个人养成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自律,而在传统的社会中这种内心自律对个人的越轨行为是很具约束力的。

东村人都还记得这样一件小事。十几年前不知哪位头青把一个装农药的空瓶子摔碎在田头。看到的人无不加以谴责。后来被村里年长的八公公看到了,他就蹲下来拣碎玻璃,拣了大半天夫,才把所有的碎玻璃拣了起来。 不是他无事可做,而是因为责任心和道德感在驱使他这样做。

在水乡地区,平时行路常打赤脚,插秧、拔秧、摸草等农活常常是赤脚作业,有时还要裸手与田土打交道。所以,所有的田间、地头、道路都必须保持干净——保持没有玻璃、碗片、铁钉或其它尖碎物以防刺破人们的手脚。人们偶尔不小心打碎了碗或瓶,总是小心翼翼地把每一块碎片拣起来,扔到村中一些特殊的地方。小孩子玩瓶子不小心把瓶子打碎了,成人一方面要教训孩子千万不该弄出许多碎玻璃,同时又要帮小孩把碎玻璃拣起来,进行妥善处理。可以不夸张地说,在80年代以前,在耕作的水田和旱地里,找不到一片碎玻璃。

村落中生态伦理的保持和延续,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社会教化,代代相传,延续下来的。在家庭里,成人会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出了家庭在村中,孩子的行为受到众人的关注。孩子在村中做了违规的事,或者受到成人的当面批评,或者是通过把信息反馈到家长那儿,由家长来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他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常常成为一种无形的制约力,使他们自觉地保持圩田系统的生态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个人的行动决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它既要受利益的驱动,也会受行动者内心的道德价值和外界的社会规范的制约,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规范和道德意识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维护着生态的平衡。

东村地处太湖流域,雨量充沛。其所在县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县域内常年降水约为12亿立方米。县内过境水量较大,正常年份在60亿立方米左右。过境水量是县域降水的5倍左右。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河流不容易受污染。

自90年代以来,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以东村所在的水域为例,历史上村民一直饮用河水。90年代初,河水偶尔出现怪味,到1994年,河水已无法饮用,河中所产鱼虾也出现怪味,无法食用。东村及其附近地区水域被迅速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造成的,这个故事我们再另说。

总体上来说,在圩田系统里面,传统农业时期,污染物主要是自然物,其中的有机物如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等,大部分是可以降解的。现时的污染物,种类大大增多,成也比较复杂,其中有些污染物,如化工厂的废水等具有毒性,且不易在自然界里迅速降解。因此,从物质层面说,现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性大,处理的难度大,成本高。但是,污染物的差异性不能成为现时水污染的借口,因为现时污染物处理的技术水平已大大提高,而且绝大多数污染物是可以处理或再利用的。

与传统农业时期相比,现时的利益主体具有复杂化趋势。在传统的村落中,村民是面对面互动的,但涉及供厂排污的利益主体,则具有多样化。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或具有较丰富的从政、经商经验的人,其经济理性大大增强了,而且主要表现为一种工具合理的理性化增长。这种价值观正在流行起来甚至将会在日常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建设是解决水域污染问题的根本。

圩田系统是充分利用水资源人类生存所需,也能有益于环境的系统,怎么样用在我们的农场,明天我们去看看奇南系统之后,再来继续讨论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有什么想法,在讨论区留言哦。

另:如果你喜欢小面积种植
喜欢老品种
喜欢老品种食物的味道
喜欢自己种植食物的味道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
我希望你的每一个“在看
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船:塘浦圩田里舞动的芭蕾
南宋偏安一隅,农业生产是怎样实现“苏常熟,天下足”的?
家养碗莲,你家就是整个夏天
洞庭湖“围湖造田”的文化逻辑分析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太湖溇港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苏州+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