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当官时哪一首诗水平最高?王和尚解诗:揭秘何为沉郁顿挫

和尚有话说

    上回书说到:从757年十一月到758年六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虽然他仍领左拾遗,但政治风云波谲云诡,让杜甫在朝堂日渐感觉到压抑,并且皇帝的疏远和屈居下僚的郁闷,让杜甫越来越消沉。

     作为官员,杜甫虽然恪尽职守,但是其性格太过耿直,政治嗅觉又迟钝,让杜甫在朝堂举步维艰;作为胸有大志的儒士,杜甫有实现政治理想的强烈渴望,但是杜甫之理想显得高而不切,在别人眼中像是吹毛求疵;作为经过战乱的百姓,他反思战事,对社会形势的变化既有敏锐的触觉也有深深的忧虑。所有这些,让杜甫坐不安席但又无计可施。

      房琯是杜甫的朋友,又是肃宗前期的重臣,他的被黜,杜甫、严武等人都受到牵连。政治上的失意,宏伟志向的崩塌,此时的杜甫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淡。虽然关心世事、心系朝廷的本质没有变,但是此时的杜甫一方面情绪消沉,一方面也开始冷静地反思自己和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诗作出现矛盾和消极的色彩,但是其文笔却原来越流丽和深邃。

   今天所要分析的两首诗就是如此。(六不和尚:midouwei)

曲江二首 其一

一片花飞却春,风飘万点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翡翠,花边高冢麒麟。

细推物理行乐此身。

王和尚解诗

     前两篇已经说到,杜甫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去曲江漫步。时值暮春,心情复杂的杜甫看到春光凋落,时移世易,产生了中看破红尘及时行乐的心态。春光虽美,但是终会凋零,所以文人看到花落就容易引发“伤春”之悲,悲时光流逝,悲功业未就,也悲草木荣枯的不可逆之势。杜甫曾有诗“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正是强烈地表达这种情感。

     首联“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花正是暮春特有之景,但是作者说“减却”春,即,花落不是春之美,恰恰是消减了春色。起语新奇而深婉,因爱花喜春,所以花落就更增伤感。花落下小小一瓣就减却春色,可见作者对春色之爱惜,对美之难持久的伤感之情。作者对句更进一步说花“风飘万点”,一片尚不可忍受,何况万点飘飞?而“点”字极为形象,一瓣花曰“片”,属于细节刻画,而万花飘舞曰“点”,镜头就显得深远许多了。如果说一片飞花减却春而伤感,那么万点飞花给作者带来的就是不可遏制的愁绪了,这种愁绪沉重而广大。

      首联的句法层次很值得推敲。“一片花飞减却春”语奇而意直,是在后句“风飘万点正愁人”做铺垫。一片落花即愁,何况风飘万点?如果没有首句,对句虽然感伤但缺少递进和层次。本联以“落花”起兴,但是层次几经曲折,耐人寻味。而“愁人”也点出作者此时的心情,作者看到落花想到春光易逝,不可挽回,当然愁绪满怀。联系到作者此诗的背景,作者之愁虽被落花引起,实有所本。

     次联“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从诗意上说,正是因为落花生愁,所以才尽力挽留春天,以酒消愁。本联句法很值得推敲,正常语序为:经眼花欲尽,故须且看;酒虽慰伤心,但莫忌伤多且入唇。本联表达感情非常丰富:落花不可遏制,并且会越落越多终会全都消失不见,那么即便伤春也要尽快珍惜最后的时光,酒虽然伤身,但是已经如此境况,再伤能如何呢,还是饮酒消愁为好。这联把作者惜春无益但内心仍惜,触目之愁唯有借酒排遣但是酒也不能麻醉自己的复杂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需要指出的是,杜甫律诗之精工,首先在于表达意思之丰富,一起一跌,顿挫纠结,其二在于杜甫句法之锤炼。为表意,杜甫经常调换词汇的位置,起到化腐为新,化俗为奇的效果。比如“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等句。其三调换语序还有强调的作用,比如本诗二联,将“且看”和“莫厌”置于句首,正是为了强调作者惜春之急迫和浇愁之渴望之意,而将“花经眼”和“酒入唇”置于“欲尽”和“伤多”之前,正是昭示,经眼花之欲尽之势不可挽回,酒增伤心也在所不惜之意。其四,语序调整,在诵读之时更增跌宕起伏之妙。杜甫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岂有诬哉?

     本诗首二联表达之感情曲折起伏,于清空之中内含无限深情,于写景抒情中翻出跌宕韵致。其意衰飒,其语宛转,其情则伤感沉痛。

     如果说首二联主要以暮春落花来写心,那么三联就以作者视角来以景衬情。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首二联主要写落花无奈,不可逆转之情,那么这联就转入写曲江之景。“翡翠”为鸟名,“麒麟”乃石刻。小堂无主,任飞鸟之筑巢;墓冢荒凉,致麒麟偃卧,该联表达一种荒凉破败之意。“花边”有版本为“苑边”。细考之,高冢边上花已凋零,两厢都有凋零憔悴之意;而苑指前朝皇帝游幸曲江之苑,着一“苑”字更有昔日辉煌不再之意。需要注意的是,首联飞花凋零乃是天意使然,而三联指堂空冢荒岂非人事乎?国事颓然,辉煌不在,这种沧桑变化更让人痛心,也更增加作者的无力感。

       春光易逝,国事凋零,富贵不可久恃,这在作者看来首先是不可抑制,无力挽回;细思之下荣衰变换本事理之固然,由此才逼出尾联“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此“物理”即变动不居非人力所能为之意,因此这种荒凉破败在作者看来是不可挽回,也不必心伤的,所以作者说“须及时行乐,浮名无用”。所谓及时行乐,就是花虽凋残,但是应该珍惜春光,在春光未落之前纵情行乐,而汲汲于富贵,不过是浮云一霎而已。为何说此诗衰飒,就是因为整首诗都弥漫着消沉的色彩。作者仕途失意,去官之意已经呼之欲出了。

      总说:这首诗整体比较低沉消极,作者深感事不可为,故而见落花而悲昔日,闻翡翠而知兴亡,徘徊高冢而愁绪满怀,以酒浇愁而强言行乐,都表示作者对官场已无兴趣。而此诗的笔法非常跳跃,起句摇曳多姿,情绪层层推进,二联虚字极尽跌宕之能事,与矛盾中表达深沉的悲哀,三联冷眼旷心,看繁华跌落,知富贵不可久恃,尾联由天道凛然想到人事浮沉,终悟出事不可为,唯有借酒消遣而已。全诗情绪紧凑,脉络清晰,于旷达中隐含沉痛之意,非是杜甫消沉迷茫,乃是身在彀中,不得不尔,惜哉!

 曲江二首 其二

典春衣每日江头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莫相违。

王和尚解诗

       杜甫写组诗很有章法,各有侧重,而诗中情绪之流转变换也一脉相承,这是组诗写法之要,也是读诗精工之处。上首诗作者通过天道人事悟出“须行乐”,并且感叹不必为浮名而绊身。那么此诗就从“行乐”一脉流下,并且暗含浮名无益之慨。上首诗悲慨顿挫,这首诗则优游舒缓许多,但是其意仍是抱而不脱的消极沉闷之思。

     首联“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首联字字可思。“朝回”,作者暂领小官,虽然每日勤勤恳恳,但是由于现实的打击,故而心生无味之意。下朝回来即典衣买醉,其对朝局失望之意不问可知。“典春衣”,作者人微官轻,俸禄微薄,想喝酒只有典衣换酒,其贫穷可知。而此时正是暮春季节,作者所典当之物正是现在所穿之衣,作者之贫困更甚矣。而为饮酒消愁,作者不惜典当春衣,其愁绪之深沉,行事之狂放,也可见一斑。而“日日”,可见作者日日如此,作者之贫困、消沉及狂放日甚一日。

     由此可知,作者用字之精炼,表意之深沉,层层推进,愈转愈深。作者朝会之后总会默坐江头,尽醉方归,“日日”“每日”,情绪叠加。作者为何如此消极?无非是政治动荡,身不由己,孤独衰老而已。因此:孤独、贫穷和衰老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首联也正是把这种情绪层层铺垫,给下文蓄势。

      二联“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以散对成文,“酒债”承“典衣”,“七十”起下文。寻常:八尺为寻,倍寻为常,皆是数字,故对“七十”。作者每日买醉,典衣也不够酒资,故而酒债多有。此句首先可看出作者家贫,再可看出作者愁深,因愁深故而酒债多,其三可看出作者疏狂恣意。“七十”句上挽“尽醉”,因人生苦短故而须每日尽醉,这也照应上文之“须行乐”。作者此时已经无意功名富贵,感叹七十者少,也是恣意行乐之由。作者此时已经四十七岁,仕途不顺,志向不伸,压抑之下滋生消沉。“七十”起下者,人生苦短,故不须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而应该与世推移,不必吝情去留。故而有三联。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从文气上说,上文有“江头”默坐,也有“七十”者“稀”,故而作者此时流露出乘春玩物之意。蝴蝶蜻蜓,景物堪怜;江水春花,足供玩赏。上文极言贫困孤独之下的疏狂,因为疏狂故而与物相亲,政事无聊,故而流连风景。因此这一联写得深情脉脉,流丽而有情致。

      从用字上看,三联非常值得推敲。“深深”摹写蝴蝶翩翩飞舞隐隐忽现之姿,与“穿”字照应;“款款”描绘蜻蜓上下翻飞左右容与之相,与“点”字互映。“深深”“款款”均是平常语,因作者心态优游,故而蝴蝶之飞,蜻蜓之舞皆带情致。《石林诗话》有云: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杜甫正是由于体物写心,故而蜻蜓蝴蝶皆着其色彩。另外,这联之景也照应上诗之“物理”,正因蝴蝶蜻蜓自由自在,无所拘束,故而在杜甫眼中也是天道之理。诗不必巧,更不必雕刻,唯有顺心写情,必自然流转。

      尾联“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作者看到蝴蝶蜻蜓自由翻飞,故而深明风光之美。此“风光”则是春光之虚写和概写;“流转”则是春色变幻,时时皆美。作者感此“物理”不禁想与风光共流连,似屈原《渔父》所言“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细思仍是上文“须行乐”之余波。作者想与风光相互欣赏也有“相看两不厌”之意。但是作者仍是冷静的,所以“暂时”不可忽略。作者内心仍然知道春光仍会消失,与其流转终有尽时,故而唯有“暂时相赏”而已。正是只能暂赏,故而作者款款劝慰春光不要“相违”。有此可见本联深情款款中仍有清醒认识,相与流连之际终要回到现实。

     总说:春花易谢,故须及时行乐,而行乐须借酒抒怀,但是春光终会流逝,故而本诗结尾做留春之语。作者之痴语,之深情,之无奈与冷静在诗外纤毫毕现。风光无情,作者有情,以有情问无情,更见其物我相协之意。而“共流转”之语,实从上诗“且看欲尽花经眼”中而来,可知其“行乐”与“相赏”非实语,乃是无可奈何之意也,不可不知。而尾句与春光“共流转”也是首联日日买醉之因,此可见杜诗章法照应之严密。

总评

      这两组诗极易被看做无所事事“及时行乐”之诗,其实不然。作者虽被授官,但是志不得展,对于他这小官不过是浮名而已。细究诗下之意,可知此诗内含忧愤而托之以“行乐”而已。当时作者不被肃宗所喜,噤若寒蝉,其放浪行乐之作也可能是“忧谗畏讥”之故。

      从章法上说,上诗以“风飘万点更愁人”之萧条送春语起,以下首“传语风光共流转”之殷勤留春语结,纵意所如,笔力纵横,酣畅淋漓而圆融练达。从诗法上来说,此诗语淡而意深,外丽而内健,流连语实为无奈语,为痛哭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曲江二首 作者:杜甫
杜甫诗《曲江二首》楷书全文,大好春光要珍惜。
杜诗七律赏(15)杜甫·曲江对酒
杜甫七律《曲江二首》读记
【诗海拾贝】《曲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