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沈阳人杨永盛保全稀世之宝元青花

辽博珍藏的“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资料片

保全元青花八棱罐的杨永盛先生,今年已九十岁高龄。杨晔供图

众所周知,被学界、收藏界公认的元青花完整器全世界仅三百余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均估价惊人。元青花的原产地在江西景德镇,而在距景德镇数千里之遥的关外辽宁,居然存有一件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此罐,堪称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保全这件稀世之宝者,是沈阳的杨永盛先生。谁能想到,这件而今标价两亿的辽博重器,当年最初的收购价才20元人民币!

元青花八棱罐 世存仅两件

这件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高39.7厘米、口径15.3厘米,罐作八棱体,白瓷胎,胎体硕大厚重。通体青花绘纹饰五层:口边饰几何花纹带;颈与肩部饰一束莲、牡丹、番莲、秋菊等折枝花卉组成的上下两层花纹带;胫部饰变体莲瓣一周;腹部开光绘自然景色,依次为松、竹、梅、荷塘鸳鸯,衬以卷草纹,是为主体纹饰,纹饰相同者两两相对,正、背两面为荷塘鸳鸯。肩部堆塑对称的兽头耳,兽首施铁彩斑,底足砂底无釉,修足不够规整。

这件元青花八棱罐的纹饰受宋元时期文人画风影响,细腻繁密,质地晶洁,描绘生动,遒劲豪放,是元代青花瓷中的佼佼者。此类元青花精品,目前全世界仅发现两件,除辽博珍藏的这件以外,另一件出土于在泰国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十分珍贵。

对这件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沈阳古玩商会副会长,古玩艺术品鉴定师刘墨龙向记者做了详细介绍。刘墨龙表示,青花瓷始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由于元朝存在时间较短,故元青花极为稀有。目前公认的馆藏元青花仅三百余件,分布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多为镇馆之宝。

辽博所藏这件元青花器型为八棱罐,何为八棱?即由八面胎土板拼接而成,难度极大。瓷器制作通常分为两大类,圆器和琢器。圆器为陶车制作,通过轮车的旋转力,用双手将泥坯拉成所需形状,故碗、盘、瓶等多为圆器;琢器是指不能再轮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工艺复杂,坯房、工种、生产、行规与圆器均迥然不同。景德镇坊间有句老话“一方顶十圆,八棱更是难”,由此可见八棱瓷器制作之难,不仅要求八块大小一致,而且须拼接到位,否则在烧造时极易变型。此罐器型为洗口、直颈、高领、斜直肩、鼓腹、收足,整体厚重,由于八块拼接,略有轻微变形。

这件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通体施青白釉,釉厚莹润,主体为青花描绘,青花发色蓝灰匀净,呈流淌状,线条边缘晕染,青料堆积处形成蓝褐色铁彩斑。这种发青花料为苏麻离青料,产自西亚。成分特点为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低锰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等色调,使青花发色浓艳,高铁往往使青花出现黑疵斑点。

“这件元青花松竹纹八棱罐主纹饰复杂,造型优美。其口部为几何锦地纹;颈部为折枝花卉;肩部纹饰为莲花牡丹;腹部主体纹饰为卷草开光,内绘松、竹、梅、池莲鸳鸯纹;底部为莲瓣纹,内绘杂宝。此瓷器的特殊之处在于肩部还有一对铺首,呈狮虎状。铺首本为传统门饰,具有驱妖避邪之用,元代之后多用于瓷器装饰。该铺首口部有两个圆孔,原本应有衔环,怕已损坏丢失。”刘墨龙介绍道。

而今估价两亿的元青花

曾是腌鸭蛋罐

据统计,伊朗博物馆收藏了28件元青花大宗瓷器,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博物馆收藏了40件大宗元青花,号称世界第一……海内外存世的元青花瓷总数约三百余件,特殊的一些大件器,如大盘、大扁壶、高颈罐等珍品多见于国外大博物馆与大藏家手中。保存至今的元青花整器均价格不菲,如“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曾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拍卖天价!那么,这件后被估价两亿、同样价值连城的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是如何有幸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呢?这要从4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说起。

这件元青花八棱罐是在辽宁鞍山发现的,时间是1976年夏天。那一年,鞍山文化部门向全市征集散落于民间的文物。一天,一位约30多岁、穿着普通的中年男子来到文物站,从包裹里掏出一个老罐子,负责征收文物的工作人员只看了这罐子一眼,就怔住了!此瓷罐造型非常特殊,青花发色深沉亮丽,纹饰精美繁复,如果是明代早期瓷器,没有这种造型与繁丽的纹饰,它有无可能是一件元代时期的瓷器呢?

这名男子说,自己祖籍山东,后随父母来鞍山定居,这个青花罐是他家祖传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对老物件不仅不珍视,反而觉得碍手碍脚,怕惹麻烦,这件青花罐被该男子的母亲用来腌鸭蛋或盛米用,曾一度想砸了,但因是祖传之物,砸了怪可惜的,转念一想,不如卖了换点钱花,以解生计艰难的燃眉之急。于是,该男子便奉母命将瓷罐包好,送到鞍山市文物收购站。

元青花八棱罐在鞍山发现,但它最终却没留在鞍山,因为当时鞍山尚未成立博物馆,还不具备文物保管的必要条件。按规定,这件文物必须上交到省文化厅,但省文化厅对此文物是调拨给省文物总店还是交省博物馆,一直未做决定。恰好,当时在北京召开一个全国收购文物展览会,经省文化厅同意,省文物总店将该八棱罐取走参展,此罐在北京甫一露面,便震惊了国内外文博界!

当时,省文物总店曾组织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鉴定此罐,有说是康熙朝的,有说是明代的,如孙会元先生认为此器产于明早期洪武年间,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当时,日本学者对元青花瓷器的研究非常重视,国际收藏界对元青花趋之若鹜。1978年,日本大收藏家坂本五郎在英国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8万英镑购得一件青花釉里红大罐,坂本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此次收购的瓷器之所以鉴定为元代之物,是受到刚刚在北京展出的元青花八棱罐的启发的。

杨永盛慧眼识国宝

八棱罐有幸获保全

这件基本完好的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堪称国宝级的传世孤品,已被收录进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之“陶瓷卷”中,征集下这件稀世之宝的功臣,是当年在鞍山文物站工作的杨永盛先生。

因杨永盛今年已九十岁高龄,不便接受采访,他的儿子、现于辽宁省文博部门工作的杨晔,代其父追忆了当年在鞍山征集这件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的陈年往事。

1975年,鞍山文化局成立了文物站,杨永盛调入时,文物站共有四人,除他之外,负责人姓金,还有一个住单位的军代表姓吴,一个财务人员姓丘。1976年夏,一个年轻人来到文物站,问“收不收瓷器?”,杨永盛把这个年轻人让进屋里,此人打开包袱,拿出一件瓷器,放在桌子上。当时文物站只有杨永盛和军代表老吴,杨永盛看到这件瓷器后,精神为之一振,这件瓷器造型是八棱型,非常少见。杨永盛仔细察看了它的纹饰与青花颜色,初步分析鉴定为:最晚是明代早期,最有可能是元青花瓷器,并决定收购,定价25元。当时,老吴不同意收购,说:“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得你负责到底!”,并决定只付20元。杨永胜只得照办,让这个年轻人登记填表,办理了征集手续。

杨永盛之所以有此判断,有赖于他多年的积累。“我父亲曾专程去北京,在故宫组织的学习班培训过,曾跟随故宫几位专家学者学习过瓷器,青铜器等方面的知识。我父亲通过学习,掌握了一些元代瓷器的知识和鉴定方法,所以才能迅速做出此瓷器可能为传世稀少的元青花的重要判断。”杨晔介绍道。

当时,国内的专家学者对元青花瓷器的认知,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为标准。1952年,土耳其国家博物馆接待了来自美国弗利尔艺术馆的中国陶瓷研究学者约翰.波普先生,他通过对土耳其收藏的元青花瓷器的研究,确定了“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并据此研究,写成了《十四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藏.中国瓷器》与《阿德比尔神殿.中国瓷器》两本书,开创了世界各地专业人士和学者系统研究元青花瓷器之先河。杨永盛深受这两本书的影响,并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别是古籍文献《格古要论》中有一段关于“元五彩”的记载,对他启发很大。1980年秋天,在北京景山发现元五彩瓷片(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有记录),当即引起收藏界的震动。

后来,杨永胜查阅了笔记和相关资料,经反复推敲,最终确定这件八棱罐为元代青花瓷器,正式定名为: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这一鉴定,得到了国内外文博界的一致认同。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关方面正式发布信息,认定这件瓷器为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件民间流传、由国家征集的元青花。1978年,《人民中国》日本版杂志首次发表了这件元青花八棱罐的介绍文章,后又约稿杨永盛著文详细说明,这两篇文章引起了国内外收藏界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杨永盛保全并确证的这件元青花八棱罐在中国收藏史上的重要意义。需要提示的是,杨永盛是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最早的学生,也是耿先生的得意门生。

这次北京展后,元青花八棱罐被省文物总店直接运回沈阳,后经省文化厅决定,拨给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成为辽博的镇馆之宝。谁能想到,这件稀世珍宝曾被当作腌鸭蛋的罐子随意使用,其成交价格与其实际价格之比,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虽然这次收购是你情我愿,对辽宁省博物馆更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对出售者来说,损失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后来,鞍山市文物收购站找到该男子,想给他补一些钱,但该男子以为收购站想退货,在电话里大声喊:“咱们可是说好了这个价钱的,你们可不能反悔啊!”男子极力反对文物收购站的人找他,生怕他们不买这个八棱罐。经文物站工作人员耐心说明原由后,男子才同意见他们,最后文物站又给他补了点钱,此事才算了结。

故事到此还没有完。据说,过了三十多年后,出售人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方知被自己出售的祖传瓷罐竟然是估计两亿的国宝!于是,他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撤销当年的“买卖合同”,但时过境迁,且买卖手续齐备,很难推倒重来了。

动辄过亿

元青花为何这么贵?

元青花完整器价值不菲,动辄过亿,这与其存世量的稀少大有关系。首都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的“青花鹿纹盘”和安徽省博物馆的“折枝花卉纹象耳瓶”等都是出土残件,即便如此,仍被视为难得一见的元青花珍品。特别是首博的“凤首扁壶”,1970年于北京市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时曾碎为48片,这种器型在出土的元青花中尚不多见,后经巧妙修补,得以复原。

元青花少见,绘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为稀缺,据说全世界不足10个。首都博物馆的重量级元青花——“昭君出塞罐”,是残裂拼接而成的。由此可见,在鞍山发现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是何等珍贵!

元青花为什么这么贵?用景德镇工匠的话说,首先,在工艺方面元青花便独树一帜。其实,青花瓷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但品质一般,后经五代、宋辽金到元,因蒙古皇室崇尚蓝白这类色彩,青花瓷工艺才获得脱胎换骨的质变突破。那时,元青花是皇室御用之物,是赠送外邦的国之重器,在青花瓷上作画之人,多为那个时代一流的画师。如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元代“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格外传神。瓶面上的蕉叶、竹、松石的用笔极具文人画的写意洒脱,构图严谨考究,完全不像一个普通画匠所为,说明其创作者具备了高超的绘画功底,代表了元青花画工的非凡水准。再如青州市博物馆珍藏的“青花鹿纹盘”,仅寥寥几笔,小鹿回头顾盼的生动神态即尽显无遗,令当代的大师都望尘莫及!元亡后,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均以巧为美,繁缛造作,丧失了元代画工的率真写意,不仅与元代青花瓷的审美迥异,画工技艺也大不如前了。

其次是原料,西域“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使元青花的色彩步入新的境界。“苏麻离青料”本是产于古波斯一带独有的一种矿物质钴料。可惜的是,此料太稀少、太珍贵,从元代至正年到明朝宣德年便绝迹了,现在只能看到当时采掘后遗弃的一个个废洞。如此珍稀的颜料,自然被当时的生产者及权贵奉为至宝,被专门用于官窑中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绘。

据杨晔介绍,这件元青花八棱罐的发现,填补了国内传世元青花瓷器鉴定标本的空白,在中国陶瓷的研究、断代、鉴定等相关领域均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当年由于信息不发达,很多研究者缺少资料和实物标准器,在分析与判断上产生过很多迷离与疑惑,通过这件元青花八棱罐的发现,给研究人员带来黎明的曙光,从而提高了国内对元青花瓷器鉴定的水平,也把中国元青花瓷器的艺术造诣推向了新的高峰。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张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腌鸭蛋的瓷罐——元青花!
成化瓷器鉴定基本知识
文物介绍——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荐馆丨国内馆藏元青花最多的博物馆
罕见的明代一级官窑瓷器文物,可惜全部收藏于日本博物馆|真知堂
国之瑰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