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ONY,品质的背后是孤独


 

       在我心中,SONY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和三菱集团靠战争起家背景不同,SONY公司建立在日本二战后的废墟之上,因此从个人情感上,对SONY并没有过多的恶感。

相反,以我自己使用过SONY产品的体验,我非常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

在磁带机的时代,我听过SONYWalkman,搭配着原装的耳机,是音乐醇美的享受。


玩过PSP游戏机,无论是赛车游戏,还有枪战游戏,或者是《侠盗猎车手》,还有《寂静岭》,满满都是极致的体验。

用过SONY的数码相机,同样像素的分辨率,总能够照出来更鲜艳的图片。

SONY的特丽珑彩色电视机,堪称一代经典。

以至于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看到SONY的品牌标志,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这应该是业内最佳的产品。

……

在所有的日系品牌里,SONY无疑是卓越的,如果用工匠精神形容一家公司,SONY当之无愧。

  • 卓越的品质,是几乎所有SONY产品的共同属性。无论是设计的精巧,或者是细节的人性化,能够感受得到SONY公司,对产品的用心。

  • 创新和引领潮流,影音娱乐是SONY公司的主打产品线,在这个领域,SONY公司产品的影像、音质、体验,都是一流的。

  • 惊艳的科技含量,SONY公司有很多黑科技,常常推出很多性能指标远超同行的产品。

  • 自成生态链,SONY公司不仅做设备,也做内容,旗下有电影公司,有唱片公司,有游戏制作,还有游戏网络。


  • SONY有异常丰富的产品线,从耳机到摄像头到数码相机,电视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加上内容制作,SONY公司在消费类电子行业,近乎无所不能。甚至连人寿保险,SONY公司都在做。

……

这么一家历史内涵深厚,品牌含金量十足,产品丰富,生态链完整的公司,应该赚得盆满钵满才是。


然而,这些年,SONY公司却一直在亏损的泥潭里挣扎。这些年,SONY出售了很多房产,将电视机业务独立出去,卖掉VAIO PC(主要是笔记本)业务。好不容易去年才勉强盈利。

SONY曾经让乔布斯为之着迷。这一家如此伟大的企业,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sony公司大楼

首先要从SONY的公司文化说起,这家公司最早是井深大1945年在东京成立的东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在井深大邀请下加入共同经营。井深大确立的公司文化: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创建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

从一开始的基因里,SONY公司就是一家追求产品极致化的公司。为了追求这种极致,SONY公司有一种“不妥协”的精神,——不惜代价追求产品功能性能,不在乎成本,也不在乎市场规模,更不在乎开放标准。


sony的Beta录像带,败给松下阵营的VHS的格式

在这种信条下,SONY公司走的是自闭发展道路,最近的例子是SONY的记忆棒。SONY的数码设备,只能使用SONY的记忆棒,而SONY的记忆棒,其他设备却不能用。

SONY公司有很多小众化的极致产品。在北京的时候,有时候我会去SONY的体验店,店里有很多非常精致的产品。其中有一款头盔式的个人影院——模拟在20米外观看720吋屏幕的影院效果,说实在的,效果体验很棒,音响效果也非常好。一问价格,一万多人民币。有多少发烧友会愿意买单?


要知道,中关村里面做VR设备,拿个手机戴个头盔,就号称个人影院,价格才一百多。

作为年销售额700多亿美元的全球化大公司,SONY有很多这一类极致的发烧友产品。品质超群,产量很低,价格极高,就像汽车行业里的手工超级跑车,甚至需要专门定做。

超级大公司,运营成本极高。一举一动,都是海量资金的花费。从成本会计角度来说,每开发一件产品,都需要巨大的开发费用,开发费用会均摊到每件售出产品的价格。而小众化发烧级的产品,很难达到盈亏平衡点。


另外,SONY公司的极致精神,让他们经常沉浸在上一代技术里面深入挖掘,跟不上时代的技术潮流。比如,特丽珑彩电,在模拟电视时代,的确做到了极致。但是到了数字平板电视时代,还死守过去的技术理念不放。自然就会败得很惨。

在开放的数字时代里,SONY公司还在坚持自己的封闭路线。渐渐把自己孤立在技术潮流以外,不仅互联网时代没有赶上,数码化的时代,SONY推出产品总是慢了几拍。

除此之外,SONY公司还染上了严重的大公司病。公司内部因为业务众多,条条块块分割非常严重,各个部门内部很难合作,公司CEO出面也很难协调。许多walkman随身听的音响处理技术,并没有分享给手机部门,等于很多技术,公司不同部门要重复研发,这导致了成本的进一步提升。


sony业务线太长,却很难发挥协同效应

SONY公司早些年的成功辉煌,养成了公司的贵族气息。很多工厂,就设立在当地市场(包括发达国家),这让SONY公司支付了巨大的人力成本。(苹果公司就厉害得多,最耗费人力的组装环节,就放在中国大陆生产)。

还有一点,索尼执着于开发技术,却疏于开发市场,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把产品做到极致,即使价格很高,顾客也会买单。实际上,那是上个世纪的产品方法(粉丝戏称为SONY大法),却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

在这个人人都要消费电子产品的时代,最好品质的产品,往往对应着高昂的价格,市场份额却往往是小众化的。普通的顾客不是发烧友,很少人有财力,能够为极致的产品买单。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性能不错,性价比好的东西。


主打性价比的流行品牌,三星手机

再说,在这个技术开放的时代,SONY产品虽然出众,但是也并非早年那种一骑绝尘的遥遥领先。因此,SONY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占有率一路降低,也就不奇怪了。

SONY病了!染上了沉重的大公司病。当年让SONY成功辉煌的工匠精神,如今成了沉重的包袱。追求出色的产品品质,导致居高不下的成本,高昂的售价,导致只能在小众市场销售。自我封闭的生态链系统,把自己孤立成一座精美的小花园,需要昂贵的门票才能够进入。


SONY公司的股票市值,只有两百亿美元上下。按照这个估值,只相当于三星的一个零头。成立不过几年的小米公司,市值都接近两个SONY。更不要说腾讯、阿里这一类的互联网巨头,不开玩笑地说,只要他们愿意出手,甚至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把SONY公司给收购了。

英雄迟暮,竟然如此凄凉!时代就是这么残酷,SONY公司的产品,品质依旧,情怀依旧,工匠精神依旧,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为SONY的极致买单。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SONY推出的高端产品,很快就会被山寨,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SONY成为大家一直在模仿,从来不超越的产业界冤大头。


sony公司总部大楼

SONY公司的改革,进行了很多年,成效却并不显著。SONY这些年换了很多届CEO,甚至砍掉了很多业务,把电视机业务独立出去,把笔记本电脑业务也剥离出去。一轮轮瘦身,一边变卖房屋资产,一年年熬日子。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而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又多了一个中国元素。中国公司插手的业务,常常是国外公司的噩梦。很多有着卓越历史的公司,常常来不及转身,就已经倒了下去。诺基亚的手机,柯达的胶卷,黑莓的手机,三洋电器,还有电讯行业里的众多企业,都逃不过命运的追杀。

SONY公司底蕴深厚,技术也过硬,而且业务非常多元化,因此缓冲余地也大。只要砍掉一些不盈利的部门,SONY的业绩报表,马上就变得好看。

然而,每砍掉一项业务,也意味着SONY公司以后腾挪的余地也减少了。作为一家消费品电子公司,没有了电视机,没有了电脑,以后可能也要砍掉手机业务(手机也不挣钱),终端产品慢慢都移交给对手的时候,SONY的影音娱乐生态系统,将会慢慢被侵蚀得一无所有。

Sony的命运,并不光明。当然,也不会是一片黑暗。Sony公司的技术还在,品牌还在,还有活下去的基础。

作为SONY产品的爱好者,我认为SONY公司不那么容易倒闭,但是最终的命运,却很可能变成一家零配件为主打,兼营一些高端数码装备的公司。


sony已经逐渐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变

       也许有一天,大家会越来越少看到SONYlogo。但是SONY仍然是业内举足轻重的产业巨头。

  • SONY的摄像头和电子感光材料,会装备在大量的手机上;

  • SONY的耳机和麦克风技术,会制造出品质很好的耳机,让我们的手机品牌厂商配套使用。

  • ……

  • 甚至,SONY公司的前雇员,会效力于中国的研究所(华为在日本就有工艺研究所),继续发光发热。

也许很多人会为SONY惋惜,我也为SONY惋惜。技术和品质,并没有让这家公司基业长青。然而,对比已经倒下去的前辈三洋公司,对比同样卓越已经破产的柯达,SONY无疑是幸运的。

毕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对一个人如此,对一家公司也是如此。希望SONY即使成为一家做配件为主的供货商,也活得好好的吧!至少,让我们看到,对于品质的追求,上帝始终还留着一扇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One Sony下月开始将不再是一句空话,索尼手机有救了?
把公司的业务变得极其简单
SONY的价值观
互联网+:三步走:改习惯、重创新、深服务
远离大公司病 支付宝砍掉了大批产品
真正的One Sony,终于到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