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雷军的人生

  今天扒一扒雷军的八卦,呵呵。

  其实也没什么好扒的,可能让大家失望了。我在2001年近距离见过雷军,听过他好几次演讲,那时我在北京的一个IT期刊工作。IT期刊,有机会经常见到各路软件和网络大腕,雷军是最常见的一个。

  近距离接触雷军,以及其他IT名人,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他们未必聪明,但他们都很有干劲。他们的意志和求胜欲望,都远远超过一般人。可以说,他们全都是肉食动物。

  这是不是在贩卖成功学?不是。他们骨子里就是这样的人。

  或许把一个雷军撒到人堆里,也看不到他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当雷军、周鸿祎、李彦宏、张朝阳、马化腾、刘强东、马云这帮人站在一起的时候,即使完全不考虑他们的财富,也能明显感到他们的气场和别人完全不同。


  还是从成功角度分析一下雷军吧。

  雷军,1969年生,湖北人,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91年毕业。毕业之后做了个小有名气的杀毒软件,并与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编程》一书。这是他事业的起点。

  做杀毒软件和写书,难吗?不难。只要有钻劲就行了,而且不需要很大的钻劲,因为在90年代初,国内冒出了很多杀毒软件,而写书,只是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汇编一下,加上一些基础知识,系统化整理一下就是一本书,这些都不难。

  难的是什么?毅力。但上面我也说了,不需要很大的毅力。这就是个积累。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有类似的经验,呵呵。而且2001年我近距离接触雷军,听他和别人的访谈和问答,实在感觉不到他的聪明。

  是的,他不算很聪明。我的意思是,他的智力并不低,但和他的成就、知名度相比,他的聪明就差远了。

  但是雷军还有另一个长处:他很有亲和力。我认为他的亲和力在IT和网络圈中是少有的。他的亲和力,加上他不是很聪明,又比较勤奋,或许让他更受人欢迎,在各个圈子中更容易建立人脉。他能和求伯君长期共事十几年,最后体面地离开金山,就是明证。

  雷军在90年代初加盟金山软件,是求伯君慧眼识人,把他招到公司的。我认为求伯君就是看中了雷军是一个好合作的人。求伯君做出了WPS之后名满天下,但他性格信马由缰,公司的事不怎么管,都委托雷军。雷军带领金山,在整个90年代,什么热门做什么,而且名字起得很俗,什么“金山词霸”、“金山毒霸”之类,后来看游戏火,就做游戏;网络游戏开始火(联众有名了),就做网络游戏。还带着人做了个和Office竞争的软件“盘古”,这个软件巨大而缓慢,最后以失败告终。所有这些,都没有获得大的成功,金山公司始终在磕磕绊绊中发展。

  金山为什么有名?因为有求伯君。现在的人或许很难理解90年代初WPS在中国的地位,那时求伯君就是所有程序员心中的偶像。但金山做的东西却始终不能带来很大利润。考虑到当时金山追的都是热门,所以很难说雷军有什么长远的战略思维。或者说,他肯定会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但收获始终不大。

  电子商务,具体地说是卓越网,是金山、联想合伙做的另一摊生意。这个生意,也很难说是雷军的功劳。

  当时是IT热,电商热。马云虽然还没起来,但是美国的ebay很火,北京的8848、美商网、当当,上海的易趣,都很火,北京还有个“e国”,是几个兄弟凑钱搞的,拉不到风投,搞得很苦逼。所以那时电商是个热潮,绝不是马云带动起来的。马云只是1999年回到杭州做起了阿里巴巴,做得很接地气,干掉了一堆竞争对手,所以成功了。

  金山、联想以及很多公司,都在网络和电商界广泛撒网,总体成效不大。但是这么广泛撒网,总有逮到或养出大鱼的时候。卓越网(www.joyo.com,现已成为亚马逊中国),就是他们养出的一条大鱼。

  卓越网是谁做起来的?现在一说都是雷军,还有当时的总编陈年,他们怎么怎么样。要我说,这些都错了!当时卓越网的CEO是王树彤!一个女的,当时算美女,是王树彤找到了卓越的方向,把卓越网做起来的。

  这就是王树彤。

  为什么说卓越网主要是王树彤的功劳?因为后来王树彤又做了敦煌网(www.dhgate.com),一直是国内B2B行业排名前五名的网站。

  王树彤,1968年生(和雷军差不多大),北京电子工程学院毕业,1993年加入微软公司,历任市场服务部经理和事业发展部经理;1999年加入思科公司,任市场营销部经理。2000年,出任卓越网CEO,2001年就把卓越网带向赢利,迅速把卓越网打理成了中国网上第一音像店。而当时,国内所有网站都是苦逼。

  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王树彤,把卓越网做成了。

  但王树彤只是职业经理人。2002年,在大股东联想主导下,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王树彤辞职,到当时热门的BEA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任业务开发和市场总监。后来又出来创立了敦煌网。

  王树彤也是一个吃肉的人,她永远充满干劲。但是此时国内电商已经是马云的天下。时机,就这么过去了。

  王树彤长期在B2B领域奋斗,而雷军在这个领域又做了什么?没有。

  联想、金山7500万美元卖掉卓越网,收获巨大。雷军虽然也反对卖掉,但挡不住大股东联想一意孤行。不过雷军的收获也很巨大,他毕竟是股东之一,获利在1000万美元左右。

  最关键的是:卓越网,而不是金山软件,让雷军成为网络界一线人物。真正的功臣是王树彤,但是公司被卖掉,王树彤辞职……

  30多岁就身价上亿人民币,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成功的了。但是雷军的心里却越来越郁闷。

  这不仅因为他反对卖掉卓越网,更重要的是:比他年轻的新一代新贵早已成长起来,都比他有钱。

  2003年网络寒冬逐渐过去,新浪、网易、搜狐都实现盈利,股价大幅上涨。丁磊、张朝阳、乃至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都暂露头角。关键是他们手握公司股份,身价都是几亿几十亿美元。这里面除了张朝阳(1964年生)和马云(也是1964年生)比雷军大,其他都比他小,这让雷军怎么心理平衡?张朝阳和马云都不是IT出身,同样让雷军心理不平衡。

  想想也是,雷军过去一贯是IT界的大哥,“IT老兵”,但是年轻人和半路出家的一个个都疯起来了,身价都是自己的百倍。人家都发了,自己还做着半死不活的金山,靠卖卓越网算是挣了点钱,但和年轻的、或者半路出家的亿万富翁处在同样的圈子,怎么好意思继续混下去?

  所以,决定人们幸福感的永远不是绝对财富,而是相对财富,呵呵。

  既然雷军感觉自己在那个圈子已经“低人一等”,当然要不断奋斗。此时,他在IT界、网络圈和媒体圈的人脉早就建立起来,加上手里有钱,所以开始频繁小规模投资,也就是开始做风投了,几年下来居然颇有收获,因为2003年以后全球网络变暖,中国网络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雷军投资虽然也有失败,但风投这种东西,成功一个就是几十倍的利润。他投资的多玩网、7k7k、迅雷,后来都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所以后来,当已经成了大腕的马化腾见了雷军,笑着夸他不简单时,雷军很谦虚很低调:哪里哪里,我这都是小打小闹,比您差远了……大意如此。我们知道腾讯很牛,任何生意不能被腾讯盯上,否则很难打得过,所以雷军在马化腾面前很低调。

  越是这样,雷军心里就越憋着一口气,这口气,终于在做小米时找到了爆发点。

  和雷军有相似感受的是周鸿祎,他也是IT老兵了,靠3721起家,但折腾了好多年,眼看着BAT发财,他心里也受不了,所以开始折腾360。虽然现在还是比不了BAT,但是周鸿祎也是身价几十亿的人了,心里的一口恶气,估计已经消了很多。

  回过头说雷军。他的多项投资虽然获得了成功,但始终没有一个巨无霸,所以始终心里憋着一口气。2007年,他辞去金山CEO职务,基本上算是彻底离开了这个战斗十几年的地方。2010年4月,雷军伙同其他几人,成立了小米。

小米联合创始人团队

  此时的雷军,和90年代的他有什么不同吗?

  此时的雷军,早已在IT界、网络界、媒体圈混迹多年,也成了IT风投界的风云人物之一,所以相关资源十分丰厚。虽然风头还是不能和BAT相比,但雷军已经成了这几个圈子的老兵和红人,成了越来越重要的人物。这对他获取更多资源,尤其是利用媒体宣传小米,好处极大。

  大家千万不要小瞧人脉的作用。还是以卓越网为例,当时雷军只是投资者,而陈年还是总编,但两个人的关系开始迅速拉近,后来成了好朋友(陈年和雷军同岁,都是1969年生)。陈年跟着王树彤学了几招营销,后来看PPP火(一个做男士衬衫的网站),也照猫画虎做了凡客诚品(www.vancl.com)。投资来自于谁?当然是雷军,以及雷军引入的投资者。所以人脉非常关键。陈年凭借较低的成本干掉了PPP,但后来信心爆棚,不再细致管理,凡客四处扩张,一度也快完蛋,直到2016年才缓过来。此时的凡客已经不是当年的凡客了。

  从经商角度来说,我认为陈年是不合格的。他初期能做好凡客,是看到了PPP的成功,然后凭借低成本进入了这个市场。是PPP把这个市场培养起来,他又进来抢食,而PPP又实在太过普涨浪费,所以借着PPP的海量广告,凡客反而成功了,就这么简单。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做不起来,但陈年是雷军的朋友啊,可以拿到钱,那就不一样了。凡客一度做的不错,陈年就不再细管,导致人员膨胀到上万人,库存暴增。这么快就松劲,内部管理之差,从经商角度来说,陈年比王树彤差远了。但王树彤可能和雷军不对付,或者和圈内一线大佬不对付(因为她可能得罪了联想),没有那个命。加上在B2B领域已经有了极为牛逼的阿里,所以王树彤敦煌网的知名度,在媒体界没那么高。

  但是大家千万别小瞧敦煌。下图是11月10日alexa给出的参考结果:凡客全球排名22376,而敦煌是1219。从每天的独立IP访问量,敦煌(188.1万)也是凡客(13.8万)的十几倍。

  都是做电商的,敦煌网的实力被很多圈外人士低估了。

  雷军的投资有个特点:就是他能敏锐地找到风口,并利用自身的力量和关系投资,快速获得成果。所以雷军投资的很多网站,大多能火一段时间。不过风口一过就不好办了。而且从雷军投资凡客可以看出,他实际上投错了人。所以从他投资上已经多次证明,他的洞察力比较有限,缺乏深刻长远的认识。

  回到小米。小米手机发展迅猛,大获成功,我就不多费笔墨了。2015年,资本界居然给小米估值400亿美元,雷军身价百亿美元以上,被总理接见,上央视新闻联播,是他最辉煌是时刻。在一段时间之内,他成了和二马一李比肩的人物。

  反思小米的成功,老邓总结有以下几点:

  1、自乔布斯2006年推出智能手机之后,智能手机获得飞速发展。乔布斯重新定义了一个行业,后来谷歌大力推广安卓,加上中国的劳动力便宜,所以中国手机业发展更快。小米,正处于风口上。

  2、雷军早已在IT界、网络界、投资界、媒体界培养起了丰厚的人脉,为他拉投资和宣传小米,至少省了10亿元广告费。

  3、雷军的拼搏精神。他迫切需要一个和BAT比肩的成功。2010年以前他感觉做手机是一个未来的方向,所以买了上百部手机,研究了很久,最终在2010年开始了手机之路。

  4、雷军的个人形象很好,虽然已经40多岁,但看起来还很年轻。这为他、为小米吸引一大帮年轻粉丝,极有帮助。

  5、小米手机的成功,本质上是渠道创新。所以我始终觉得雷军做小米手机,一样有很大的投机取巧成分。

  他当时之所以觉得做手机是个大机会,不是因为他能做出比别人更好的手机,而是他发现手机的经营渠道成本很高。所以如果做一款手机在网上卖,是不是可以节约很多成本?同样的手机卖得比别人便宜很多,再配上饥饿营销的路数,再加上他在媒体界已经有了丰厚人脉,只要把“小米”炒作成一个话题,就很有可能获得大的成功。

  确实,雷军在手机上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这种成功却不能持久。因为他的成功,从本质上说,和过去国美、苏宁的成功,没有本质区别,就是一个营销渠道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别人很容易学。饥饿营销,别人也很容易学。所以在2014年之后,各路手机厂商都开始在网上搞饥饿营销,小米的发展速度变慢了。当大家都在网络上打价格战、玩饥饿营销时,小米超然的地位就丧失了。加上此时电商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大家都这么做,网络营销成本的上升要远快于销量的增加),所以网上卖手机,在2015年以来已经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所以最近两年,首先是华为,凭借优秀的技术异军突起;其次是Oppo、Vivo凭借深耕三四线实体店,也获得了很大发展。

  反观雷军,如果他在2010年做手机时就非常重视质量和创新,那么或许发展速度会慢一些,但却会更加持久,也更有后劲。如果小米一年能在手机上获得上百的专利,及早从事芯片和操作系统级的研发,以后就可以和华为一样,节约很多专利费了。甚至可以向别人收费。所以雷军当时做小米的长远思路还是欠缺一些,他比较聪明,但远远不是天才,还是缺乏长远眼光。

  所以,雷军做小米,和他投资别的网站,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由于小米是他亲自做的,付出了最多心血,所以坚持得更久一些。手机这个大风口又被他抓着了,暂时的成功也非同一般。

  我这么说,不是贬低雷军。雷军足够聪明,足够勤奋,足够食肉动物,已经比我们绝大多数人强了太多。我的核心思想是:人要获得成功,长远来看靠的不是聪明,而是内心的一团火。这团火,这种干劲,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和智力无关。雷军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绝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意志和斗志,尤其是缺乏长期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这也不用过于自责,呵呵,比如我就缺乏这种精神。

  现在小米已经不再仅仅重视营销了,小米比过去更重视技术,仍在不断推出性能更优良的手机。不过现在的手机业早已是一片红海,小米已经很难再现辉煌了。当手机业和过去的软件业一样陷入红海时,当手机比拼的不再是小聪明式的营销,而是研发、渠道、营销、管理的综合实力时,由于雷军的才能和小米的总体实力,显然已经很难乐观。

  但是,雷军已经获得了常人难以获得的成功,也获得了常人无法获得的知名度。我相信,他内心的一口气早已发泄出来,所以雷军对他的人生,应该已经相当满意了吧。

  文章来源:老邓的财经茶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腾讯新闻
从金山到卓越,青年雷军的试错之路
从街边修理店,到主动放弃上市公司!年过40的他选择再创业,又大获成功,现身价已高达600多亿……
雷军的金山云,像小米一样在战斗
雷军:创业如跳崖——创业者的葵花宝典
雷军50岁身价破1000亿:决定人生胜负的,是这5条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