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水火到六气,中医爱好者应该迈出的一步

这篇文章稍微有点专业性,但静下心来看,一般人都能看懂大致意思,爱好中医,能不能静下心来思考是很关键的,所以这篇文章的引导词是“测测你的中医爱好者人设”。爱好中医,乃至进一步学习中医,如果不能静心,那么喜欢中医只能是一种情节,或许就只能停留在“热气大,多喝祛火茶”的层次。如果我们想更进一步,那就静下心来,读一读这篇文章,或许知周可以帮你“开启中医之门”。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前两篇文章说到了关于寒与热的问题,也就是水与火的问题,算是做了一个基本常识的科普,同时也触及了经典中医的基础理论。但智慧的人们不能满足于水、火的2分法,或上中下三焦的3分法,我们应该进步的。下面咱们就说一说,传统中医的经典6分法和12分法。

一、六气名称

怎么,看着有点懵?那就对了,说明你有进步的空间。认识中医,不懂五行,六气怎么能行?上图中有五行:木火土金水,属于传统中医理论的5分法。有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属于6分法。6气再以手足经脉2分,是为12分法。

二、科普六气

下文以清代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为底本进行阐述。

1、厥阴风木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是说风是由自然界木气(五行之木)化生,风、木、肝都属于这一类。在经脉来说,足厥阴肝经属于木,手厥阴心包经属于火(由足厥阴木气化生而来,木生火)。

足厥阴肝经:

手厥阴心包经:

看完这一段,有的人又懵了,说肝脏就说肝脏呗,扯什么木啊、风啊的。所以知周不得不再科普一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人相应”,按照现代的解释就是:自然界(大宇宙、宏观整体)和人(小宇宙、微观个体)是互相感应、互为反应、互为映照的。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素问·举痛论》

“木为水火之中气”,水生木,木生火,木是交通水火(寒热)的关键。木气者,生发之气也,生发太过,生火过旺则上热;木气生发不及,水气内郁则下寒;木气郁滞则生风,风为百病之长。说一点大家都能懂的,细致的内容以后慢慢来学。有的人对生活索然无趣,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就是木气不足的表现。有的朋友立马就会问,那怎么治,原理懂得了,治法还会远吗?

2、少阴君火

“热者,少阴君火之所化也,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是说热是由自然界的火气(五行之火)化生,火、热、心同属一类。在经脉来说,手少阴心经属火,足少阴肾经属水。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有的朋友又来问了,不是说火吗,怎么出来个水。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并非纯寒之物,水是生命之源,中国古代哲学,用坎卦来象征水。外面是两个阴,里面储存着阳气。所以少阴君火之火,是有水中之火,经过木气化生而来,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水生木,木生火。

所以高明的中医在临床中,见到火,要想到水。黄元御讲“而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有的朋友兴奋了,上一篇文章中说的“上热下寒”终于找到根源了。

3、少阳相火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是说暑气是由相火(五行中火的一种)所化生,火、暑、三焦同属一类。在经脉来说,手少阳三焦经属火,足少阳胆经属木。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上面是少阴君火,这里是少阳相火,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谓之曰:二火虽分,其实一气。是说,君火、相火均为人体阳气的化身,司职不同而已。

“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与三焦无关也。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与辛金,同主降敛,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也。”这一段看起来又不太好理解,我们解读一下,甲木(胆)、辛金(肺)、戊土(胃)共同主宰了人体气机的下降,尤其相火不降的情况,与其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小柴胡汤,就是用来降相火的。知周在临床中会给大家科普,说轻微的上火情况(起眼屎、流鼻血、长口疮、偏头痛等)可以喝小柴胡颗粒,就是这个道理。

讲到这里,不得不半道说明一下:本文信息量较大,涉及了学习中医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如阴阳、五行、六气、八卦、十二经脉、天干地支。知周只做最简单、常规的解释,有意学习中医者,可以通过此篇文章拓展学习,这些基本概念的掌握并不难,若能由此入中医之门,也算幸事一件。提醒大家,有的中医可是学了很多年都没有入门哦,知周用一篇文章就帮你入门,怎么感谢才好呢?认真学习就是最好的回报。

4、太阴湿土

“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是说湿由自然界的土气(五行之土)所化生,湿、土、脾都属于这一类。在经脉来说,足太阴脾经属于土,手太阴肺经属于金。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阳之发生也,阳虚则土湿不升,己土不升,则水木陷矣。”大致意思是说,脾(土)是主升发的,与肾(水)、肝(木)的升发也密切相关,三七先生经常将理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合用,合称当归四逆理中汤(人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制附子、当归、桂枝、白芍、细辛、木通、大枣),正是一首对治水寒土湿木郁的好方子。知周提示,此段可对照前文少阳相火中甲木、辛金、戊土之论学习,举一反二,入门不远。

5、阳明燥金

“燥者,阳明金气之所化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大肠”,是说燥是由自然界的金气(五行之金)化生,燥、金、大肠都属于这一类。在经脉来说,手阳明大肠经属金,足阳明胃经属土。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太阴性湿,阳明性燥,燥湿调停,在乎中气。中气旺,则辛金化气于湿土而肺不伤燥,戊土化气于燥金则胃不伤湿,中气衰,则阴阳不交而燥湿偏见。湿胜其燥,则饮水少而食减,溺涩而便滑,燥胜其湿,则疾饥而善渴,水利则便坚。”略微有点难懂,咱们还是挑点最简单、常见,却也是最关键的来说说,“便滑”指的是腹泻,“便坚”指的是便秘,这是临床上常见的两个症状,太阴性湿,湿气胜过了躁气,不仅脾湿了,大肠的躁气也被湿气所胜,就出现腹泻了。阳明性燥,躁气胜过了湿气,就大便干结了。知周在临床中治便秘,有时候是直接用清解阳明燥气的药物,如伤寒论的承气汤类方(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但另外一个治疗便秘的方法便是用理中汤加减(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大家都知道干姜性热,怎么治疗便秘(燥)还用干姜(燥热)呢?道理是这样的,理中汤是用来化解太阴湿气的,如果便秘的原因是因为脾土被湿气所困,湿气不能输送于大肠,导致大肠燥气偏胜而出现便秘,也就是中医常用的一个名词叫“燥湿不得相济”,这时化解脾湿,恢复脾运化水湿的能力,便秘就能得到治疗。

6、太阳寒水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是说寒是由自然界的水气(五行之水)化生,寒、水、膀胱都属于这一类。在经脉来说,足太阳膀胱经属水,手太阳小肠经属火。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

又是一对水火,还记得上文少阴君火中的水火吗?这里也需要举一反二哦。“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下交坎位而化水,水降于火,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是说火其并非一团烈火,火中含水,火中之水(离中一阴)能生水气。

以丁火(心)化于癸水(肾),故少阴之脏,最易病寒,壬水(膀胱)化于丙火(小肠),故太阳之腑,最易病热。是以病寒者,独责癸水(肾)而不责壬水(膀胱),病热者,独责壬水(膀胱)而不责癸水(肾)也。所以上文提到的膀胱炎的问题,实际上是壬水(膀胱)病热,然而热的源头是丙火(小肠),所以膀胱炎俗称为“小肠火”,含义之深,少有人知。

结尾特别提示,知周的恩师三七先生当年看到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后,对中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所以知周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想学习中医却又无从入门者,就从《四圣心源》入门吧,实在人,不妄语!

点此详细了解作者

中医知周,话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气解二:六气名目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39)
中医之魂
中医之六气—少阴君火、少阳相火 | 国医战队—官方免费中医健康问诊
中医看病三境界
四个调补汤,帮你扶正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