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辛:中医研究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人的生命
导读

中医和传统文化的联系在哪里?

全世界都在了解和学习中医,什么是经典中医,它与现代中医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说调整生命的能量和精神层面,才是我们通往康复和健康长寿的途径。

自学中医与找对老师学中医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如果您对以上任何一个问题感兴趣,都不妨耐心读完这篇文章,相信透过李辛老师的讲解,你对中医及中医学习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本文整理自李辛老师在辛庄师范的现场课程内容

现代人过于忙碌,

长期不会 用心

忽略自己和别人内心的感受,

就会走到 过用志意 的状态,

那就离那个本来就在,对你最合适的那个结果——

远 了。


 无形的生命力 




我昨晚才到,觉得这里是有生气的地方,相信在这里学习了八、九个月的同学都能感觉到。这里有一种生气和神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不管对于古代人还是现代人。

无论我们学习什么,或者以何种方式、在什么地方生活,最重要的是中医和传统文化常提到的几个字:精、气、神。这个事关我们真正的满足或者说——幸福。

“精、气、神”是三样无形的东西。我们现代的科学和文化,偏重于研究和学习有形的东西。最近几百年,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思想和生活状态,牢牢地跟某些有形的东西捆绑在一起。但这些有形的东西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活泼泼的东西,可以称之为“精、气、神”,也可以称之为生命力。

被称为什么不重要,因为某个东西一旦用语言表述,就容易被思想界定成一个有限的东西,而它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内心来感受。

希望能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讲一下这个部分,也希望大家从学习体验无形的“精、气、神”,慢慢体会到整个传统文化和身边的一切。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中医是一种实践,既重视传统文化和感受,又不脱离现实生活。

早些年,我有机缘接触到鲁道夫·斯坦纳的作品。他讲到最重要的一点:人有心灵。这是教育乃至人类文化最重要的一点。

任何一种文化、一个社会机构或者社会环境,如果能够重视人的心灵,能够让人的心灵慢慢地澄清、发展,它就是一个能够持续下去的文化、机构和社会。

虽然,很多人对现在的中国文化有很多疑问,但是,这样一个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留存至今,绝对不是偶然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延续,并且正在重新发展起来,越来越生机盎然,正是因为这些内在的东西,始终在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我们,而近十年,传统文化中这些关于精神和心灵的内容重新受到重视。

 生命的开阖与互感 

在中医眼中,人的肉体只是一个杯子,重要的是内容物。中国人非常重视内在,重视精、气、神。精神、魂魄、意志、气势、胆略、心量、气魄,还有气血、气机格局……这些全都是无形的东西,或者说一个人的软实力。

学习任何一个学科,首先要了解,这个学科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中医,不光考虑治疗疾病以及养身,这只是肉体的部分,它也考虑精神和能量的部分。

中医眼中的人体,跟现代科学眼中的人体最不一样的地方,是注重观察和研究生命的大背景。这个背景大家应该很熟悉,就是四个字——天人合一,或者天人相应。它把人的健康与疾病,放在一个很大的时空架构里面。

举个例子,我住在江苏,来上课前在上海住了一个晚上,没睡好。我住的是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旁边有很多软件开发园区。上海在中国东面,和北京比是南方,又是大城市,整个上海的气是什么特点?东南方气是往外开的,温度还比较高,大城市的气又是升浮躁动的。所以我在上海没睡好。

昨天来了之后,感觉北京辛庄这里的土地的气还很厚,收得住,而且气温比上海要低一些,凉降,容易阖,结果今天一觉就睡到七点半。在过去的一个月,我在江苏五点就醒了。这就是地域和环境带来的“开阖”。

对于一个小小的人体,环境的温度、土地的状态、气候的变化,它有一个大的场域,而这就像是全球的经济形势一样,是一个很大的力量。作为个体,就像是一个小公司,当全球经济都在往上走的时候,小公司就跟着往上走,当全球经济都下滑的时候,也往下滑,这个就是天人相应。

再比如,同样经济都下滑,那么,什么样的公司更容易倒呢?第一,资金量不够,对应人体就是身体比较虚,能量不足;第二,内部管理不善,进货的质量有问题,或者是销售渠道没做好,公共关系也没理顺,这个在人体就是经络或者五脏六腑堵塞,内外、表里接通得不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最高领导不是一个明智清晰的人,这样的公司很危险,对应人体,就是“神”不定。

这是中医判断健康与否的三个基本点:就是资源“有没有”,渠道“通不通”,神“定不定”。

什么样的人容易生病?很简单,不能跟着这个大形势共进退的,或者没有资源,跟不动了的。这跟打牌一样,对吧?像周星驰的电影《赌王》,一赌就是几千万,要跟着赌得有钱,没钱就跟不上了。

为什么变季的时候,老人容易生病呢?资源不够了。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也容易生病呢?因为小公司管理不善,提前把自己的资源消耗掉,提前衰老了。

在中医来看,不管这个病叫什么名字,甚至还没有取名字,都不重要,它看的其实是这个无形的东西。

“开”就是把钱花出去,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精、气、神”,就是我们的气血。它从人的精神和肉体能量上能反映出来。

“阖”是什么?“阖”就是能量收回来的状态。自然界,冬天是阖,晚上是阖,人体也是顺应这样一个节奏,这个叫天人相应。所以《黄帝内经》有句话“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很美吧。

在夏天的傍晚散步,能看到空气中有很多小虫子,一团团地在飞;潮闷的时候,你能看到湖里有千万条小鱼浮在水面上呼吸,小嘴一张一张地。人其实也是在这样一个能量的海洋中,在这个宇宙间一起共振,其实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这样。

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的能量,每一个人的思想,以及所有有形、无形、有生命、无生命的一切,它们的能量和信息都是在互相地连通交流,这个就叫做“感应”。这个词我今天提到好几次,“感应”。

那么,在肉体层面,比如我们被病菌感染了,或者受伤了,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有形层面。而无形层面呢,比如思想,或者像快乐、悲伤的情绪,这么一种无形的信息场,它也会传播和影响我们。

南师的书里经常有两个字:精微。有形的物质,其实是一种比较粗大的东西,我们要尝试去体会一些精微的东西。

我们学习中医,不仅仅是学习理论思想,还要把我们的感受打开。前几年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一个从来不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实仰望的是什么东西?大家仰望过吗?看过不同的星星吗?体会过它们的不同吗?你能分清楚哪些是你的感觉,哪些是你的思想吗?这些问题大家要想一想。

 治    神 

疾病,先是从生命无形的部分,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就像现代社会,国家出一个政策,这就是一个念头,变成了一个文件;那么,社会的文化取向,资金流、信息流、物流都会跟着变化,对不对?这个就是第二个层次;然后有的企业发展起来了,有的企业就要生病了,然后再作用到具体每一个人。

所以,一个人如果得了很重的病,绝对不是因为某种单一因素引起的。虽然看起来都是突然发生的,但背后花了五年、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的时间来累积这样一个病,一点一点,沿着精神—能量—形体的次序扩展、固化。最后,所有的层次都出现问题。

在远古时期,对于神的层面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像扁鹊、华佗、孙思邈这些大医,他们既是医生,又是在修炼、有修行的人,或者道家或者佛家的某些修行人。因为他们有修炼,能体会到无形的层面,能够与这个层面交流互通,在合适的节点来调整这个部分。这样的中医,具有“治神”的能力。我们现代社会中也还隐约保留着有这种能力的医生。

其实我们平常也能见到大家习惯用的某些“治神”方法。比如,我们有烦恼、疑惑、纠结时。这还处在疾病的第一个阶段。有的人可能会到宗教场所,西方可能会去教堂去尝试化解问题。

前几个月,我们在法国南部的一条天主教徒的朝圣之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月。西方的教堂是针对大众的,用来教化和接引大众,给人们一个回归和静心的机会。在古代的大教堂里,有一个区域是留给需要面对自己和至高者的。

徒步过程中,我们在修道院住过。修道院是教士自己修炼的地方。他们告诉我,神父也分成几种,有讲课的神父,也有修炼静心的神父,就是修士。通过修炼,学习作为卑微者的聆听,聆听至高的声音,来自本源的启示,纯洁人的心。

 交    感 

扎针的时候,这根针插在你身体里,你的身体既不能吸收它,它也不会像冰棍儿一样融化,并没有任何物质成分进入体内。那它怎么来帮助你呢?

它能帮助我们改变能量路线上的流量流速。就像一个交通警察,北京三环堵得最厉害的时候,可能国贸得安排三个警察来疏导,那就是三根针。京承高速路口放一个警察,那就是扎一根针,这根针放在那里是干什么呢?放在那里,就是一个引导的力量,调节流量流速。

桌上这盆花有什么作用呢?按现在的科学头脑,它没有什么作用。因为这是一个教室,我们在讲课,放不放花有什么关系啊?

这个花有它的力量,不管我们在这里,还是不在这里,它会发挥作用。即使到了半夜,这个花跟教室里所有这些东西,也在一一交感。

交感。这个字我再写一遍,大家要去体会这个。

我们现代人熟悉的是物物交换,你给我一个桃子,我还你一个李子。

什么是交感?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本来挺安心的,某个人一靠近你,就觉得浑身燥热,心神不定。或者本来挺生气郁闷的,和某个很安定开阔的朋友通了个电话,心胸就突然打开了。这就是某种交感。

甚至有时候,你想到某件事,或者某个人,你马上会进入某一种特别的神、气、形的状态,而且那个时候你的思想啊、感官啊,好像跟平时不一样。本来这棵树看着挺顺眼的,在那个状态就想要换掉。必须换!这个也是交感。

这些细微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感应,这些思想、情感、欲望洪流之间的感应,就像空中的各种手机信号。可惜我们常常只关心有没有wifi信号,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无线联通是时时刻刻、细细密密地在进行中。

能量和信息,或者能量和精神的交换互通,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我们如果不留意,不去体会,就全都滑过去了。

我们每天就是生活在天平的一边(志、意),只是在不停地转脑子。如果一个人只会转脑子,跟电脑就没有区别了,甚至还不如电脑。好的电脑还能整理磁盘碎片,还能升级、杀毒、云储存、智能管理,人反而不太容易。

人之不同于机器,在天平另一边(精神、魂魄)这个部分,有着跟天地万物交感的本能。健康、疾病,更多在于交感出了问题。

我们的这部分本能被集体化、统一化的“志、意”覆盖得全面休眠了。有能力考重点学校才有希望,身高必须高一点才好,脑子必须聪明才有前途……补就是吃燕窝、吃人参、吃虫草、吃绿豆、吃百合……如果这样去理解前途,理解中医的话,真是太可惜了。

 不 敢 自 欺 

中国人常说的正气,浩然之气,和缓之气,从容之气,这是什么东西?

有时候,当我觉得自己有点心胸狭窄、心智涣散的时候,跟有“精气神”的朋友靠近一下,喝茶聊天走走路,我会感受到他们的浩然之气、心地光明……自然也会离这个状态近一些,回归一下。这就是大补!交感就是这个东西。

再比如说,你觉得自己有了问题,烦恼很大。到底要不要买房子?要不要送孩子出国?上华德福还是上传统学校?思前想后的时候,就是我们志意过用的状态。

当你不断思考而不能决断的时候,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描述的状态: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懊”就是懊悔,后悔做错了,“恼”就是烦恼,别人看不出,但实际里边的精神、气血、气机已经起变化了。

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选择,不管是吃哪种汉堡包,还是要跟谁结婚,只要你处在这个状态下,古人叫做“临事不能决”。“不能决”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而且只会用后天志意来分析比较判断了。鸿门宴上,项伯把拿出玉佩示意项羽下决断杀刘邦的时候,项羽在那里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现代人过于忙碌,长期不会用心,忽略自己和别人内心的感受,就会走到过用志意的状态,那就离那个本来就在,对你最合适的那个结果——远了。

我的个人经验是,如果我对一件事情一直在犹豫,在思考,我就提醒自己,目前自己的心智程序错误了,应当切换,不行就先放一放。

怎么切换呢?我们学习中医、学习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切换。为什么呢?因为它给我们一个更开阔的眼光和更广大深远的世界。

长期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驯服、暗示和教育,长期的对物质的追求和具体目标的执取,使得我们的心智受困,甚至变成类似条件反射一样的简单的“赞成/反对”模式。这是心智成长的失败,是精神愚昧的显现。

网络中大量的评论都处于这个水平。不管是对日本、对印度、对中美关系,还是吃素、吃狗肉、医患关系,乃至地域攻击,香港抢购事件……我们看到的大量表达,只是条件反射似的发泄,而不是源于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清晰审慎的思考,建设性的支持。

心智受困的结果,只能处理眼前一点点小东西,生活当中一些最具象的东西,作为人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当然这个部分很重要,应该关注并处理好。但是,如果我们的精神,生命力只是在这样的小范围里旋转重复,无法展开,无法与更广阔的世界更深入的交感,这是对生命的浪费。

如果我们流连旋转在一个失中的念头当中,就像登上了开往失常的列车,由此开始由神到气到形的病患。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现代学者所谓的“中国的伦理道德”,不是外在的强制标准,而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和负责。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心念随时有机会转回,心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复正。在每一个当下的人事物对待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识的或被动或主动地做出选择。

所以,古人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自欺”。

文章节选自《经典中医启蒙》

本真生活方式

不仅仅是一种时尚,

而是一种对自然生活的回归。

它让人能够慢下来,

打开身心,去感受生命。 

【江山】纯料古树生普

难遇的高山森林古树纯净好茶,

香绵醇滑,甘润厚重,内质丰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阅读和理解01
阴阳浅见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02
李辛|《经典中医启蒙》2第一章:中医眼中的人体(二)
精、气、神,是能量从有形到无形的转换过程...
中医入门十二讲(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