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吐蕃第四十一代赞普赤祖德赞史略

黑错·达布老(རྟམ་ལོ།

一、赤祖德赞赞普简述

赤祖德赞(ཁྲི་གཙུག་ལྡེ་བཙན།803—838),亦称赤热巴巾(རལ་པ་ཅན།唐书称可黎可足),出生于藏历水羊年(803年),是赤德松赞的最小儿子。藏历木羊年(815年)继赞普位,年号彝泰(སྐྱིད་རྟག),是吐蕃唯一有年号的赞普,其为吐蕃第41任赞普。他有4个哥哥,长兄臧玛(གཙང་མ),信奉佛法出家为僧;次兄拉结,中夭;三兄伦珠幼殇,夭折;少兄达玛(དར་མ།)是个“嗜酒喜肉,凶悖少恩”的人。赤祖德赞师事两位钵阐布,班第占迦云丹(བྲན་ཁ་དཔལ་གྱི་ཡོན་ཏན)和班第娘·定埃增(བང་ཆེན་པོ་ཏིང་ངེ་འརྗིན),任用他们辅佐朝政,一是极力主张和唐朝保持互不侵扰,开展双方正常贸易的友好关系。二是强制提高佛法、僧人地位,广修寺庙神殿。三是增订法律条例,制定了最小单位至升、两、钱的度量衡制度,旨在稳定和维护正常的社会及商贸经济秩序。四是在改进语文、厘定词汇、修正经典的基础上,又开办了律仪学院(慧、净、贤律仪部门)、讲学学院(讲、辩、著的学术部门)和修行学院(闻、思、修的修行部门),并建立了三十法部的学习组织(仿佛学系)。

赤祖德赞是历代吐蕃赞普中最为笃信佛教的一人,其建立了“七户养僧”的供给制度,规定每7户平民负责供养一个不从事生产的僧人的生活,并要为之服劳役,从而加重了平民的负担。还规定:“凡以恶指指僧人者断指,以恶意视僧人者剜目。”他极力鼓动人们遣送自己的子女入寺为僧等等。因此,藏史上把他与先祖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称为吐蕃弘扬佛教的“三大法王”。

赤祖德赞的佞佛行为,当然耗费了社会财物,增加了属民负担,引起了平民们对他的极大愤怒和反对。部分贵族将领、地方势力头目,特别是信仰苯教的大臣表示了对他的不满。因此,吐蕃彝泰二十四年藏历土马年(838年),信仰苯教的大论韦达纳坚(དབས་སྟག་རྣ་ཅན།)、久诺拉洛(ཅོག་རོ་ལྷ་ལོད།)和列都赞(ལེགས་སྡུག་བཙན།)等人发动了一场政变,用绳子缢杀了赤祖德赞,时年赞普仅36岁。随之,拥立其兄达玛乌东赞(དར་མའམ་འུའི་དུམ་བཙན་པོ།)为赞普。

二、编年纪事(815-838年)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大蕃彝泰元年 木羊年),赤德松赞(ཁྲི་ལྡེ་སྲོང་བཙན)去世,他的陵墓建在都松芒波结的陵墓之前。赤德松赞有五个儿子,其中两个夭折。剩下的三子中长子藏玛(གཙང་མ)早已出家为僧,次子达玛(དར་མ།)本性顽固,遂由三子赤祖德赞(ཁྲི་གཙུག་ལྡེ་བཙན་ཏེ་རལ་པ་ཅན།可黎可足)嗣位。即位是十二岁,是吐蕃第41代赞普。以勃阑伽贝吉允丹(བྲན་ཁ་དཔལ་གྱི་ཡོན་ཏན)为摄政,理国事。而据《中国编年史》载: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二月,吐蕃赞普卒,新赞普可黎可足立。

十一月,吐蕃与唐朝在陇州塞(今陕西陇县),开始互市。

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大蕃彝泰二年 火猴年),吐蕃东道节度都元帅尚绮心儿(ཞང་ཁྲི་སུམ་རྗེ་སྤེག་ལྟ།)与葛逻禄的联军大败回鹘,深入其境内,直逼回鹘牙帐。经此一败,回鹘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争雄西域。据P.T.1070《大蕃尚书令赐大瑟瑟告身尚起律心儿圣光寺功德颂》中赞尚起律心儿“统六军以长征,广十道而开辟,北举搀枪,扫狼山一阵;西高太白,破九姓胡”。又P.2613《转经文》曰:“行军将相即体,愿使诸佛护念,使无伤损之忧。”文中的东军将相、国相、行军将军应指东道节度使,统领河陇地区的军政事务。注:尚绮心儿,吐蕃大臣。又作尚乞心儿、尚起律心儿,一说即尚塔藏。赞普赤祖德赞时人。长驻河陇一带吐蕃占领区。任都元帅,居河州(唐时大夏川,今临夏)。官至蕃相、尚书令、中书令。致力于唐蕃和睦,与钵阐布积极推动会盟。长庆二年(822),参加在逻娑(今拉萨)哲园堆的唐蕃会盟,今存大昭寺前之《唐蕃会盟碑》刻有其名,名列第二。会盟后以东道节度返回河州,招集吐蕃东方各节度使将帅凡百人,迎接参加会盟后返唐的唐使刘元鼎,并向诸将帅晓喻会盟盟文,约束诸将帅恪守盟约,“无相侵掠”。其时之职衔为“敕尚书令公兼统六军甲兵霸国都元帅赐大瑟瑟告身”。定居“敦煌古郡”,并建圣光寺,弘扬佛教。大中三年(849),因反对论恐热自立为赞普,被杀。

二月,南诏劝龙晟淫虐不道,为部下所杀,立其弟劝利为王。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大蕃彝泰三年 火鸡年)三月,赤热巴巾赞普(赤祖德赞)在拉萨的吉崩岗动工始建木如寺(རྨེ་རུ་དགོན།)。

四月,吐蕃派论乞髯使唐告哀,唐廷废朝三日以示致哀,唐朝派右卫将军乌重玘、殿中侍御史段钧到吐蕃吊祭。入吐蕃吊唁的唐使,向吐蕃钵阐布请求释放扶余准和李骖二位唐朝官员,扶余准和李骖被吐蕃俘虏已达三十年,在吐蕃钵阐布的斡旋之下,放还这两位官员。

公元818年(元和十三年 大蕃彝泰四年 土狗年),吐蕃派遣玉察将军进驻黄河九曲之地,统领黄河南部诸部落。据《安多政教史》载:藏王赤祖德赞(亦称赤热巴巾,815—841)向大唐进兵时,曾将吐蕃噶、董、智三大姓氏之一的“董”氏家族中的一人擢升为将军——人称“义察将军”——并派其进驻黄河九曲之地。由于军事上的需要,义察将军奉命长期镇守此地,他的后裔分散驻牧,繁衍于黄河南北各地。后来,其中一支从黄河北岸的巴燕戎格(今青海省化隆县)迁徙到捏贡川(即索贡川)一带驻牧,慢慢形成后来的岗岔、南木拉、黑错、甘加、扎油、喀加等六大部落。史是称其为“喀加六部”或“喀加六族”。(《安多政教史》的另一种记载是:喀加六部是由一位吐蕃将领尖扎军官的儿子玉扎军官的后裔所繁衍的。该军官生有三子,分别叫帕乃、朝加、南木拉。帕乃的后裔居住在喀加地方,繁衍成喀加部落;朝加的后裔居住在甘加地方,繁衍成甘加部落;南木拉的后裔居住在桑曲河流域,繁衍成南木拉部落。

六月,S.542v《戌年(818年)六月沙州诸寺丁口车牛役簿——附亥年至卯年注记》记载有寺户营田上役,如:“杨进朝五日守囚吴营田夫五日。”“安天奴修仓五日营田夫五日。”(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M]第2辑,385,391)这些寺户实际上是到官府所有的官田上去耕作。吐蕃时期敦煌寺户在隶属于僧团的同时,也同样是官府的编户齐民(吐蕃时期沙州社会经济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380),所以要到官田上役营田,吐蕃敦煌营田官自然也主管此事。

九月,吐蕃遣使者论矩立藏等入唐修好。还未返回,吐蕃入寇河曲(今河套地区)。此时,唐朝对待吐蕃使者上。据记载说:“其国失信,其使何罪!”庚寅,遣归国。

十月,吐蕃军队进攻河曲(今河套地区)之宥州(今内蒙鄂托克旗东北),唐灵武节度使杜叔良率军北援,在定远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东南)与吐蕃阻援部队相遇,两军在旷野上展开激战,吐蕃军队战死两千余人,一位节度副使被俘。阻援未果的吐蕃军队,面对坚守宥州城不出的唐军无可奈何,在城外烧掠之后退去。灵武唐军见到吐蕃退去,竟然来了精神,趁机围攻吐蕃占领的常乐州(定远城之西)。毕竟唐军是以步兵为主,而且攻城颇有心得,不久便攻下了常乐州。唐军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攻占常乐州这个地方,自然也没有长期驻守的打算,在将吐蕃军队逐退之后,放火将常乐州焚毁后撤军。

十一月,唐朝平凉镇遏使郝玼,也趁机进攻吐蕃占据的原州城(宁夏固原县),在击退了二万吐蕃军队后,成功占据了原州城。剑南唐军也在西川节度使王播的率领下攻占了吐蕃的峨和(四川茂汶县北)、棲鸡等城。

十二月,吐蕃为解决当时河西道内部建制的分歧,由大尚论会议决定凉州军镇的官职系统,以及瓜州将军所决定沙州内部的职衔与官位上下顺序,并由吐蕃河西北道德论会议(བདེ་བློན།)再次修正调整,而于冬腊月公布。

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大蕃彝泰五年 土猪年),赤祖德赞极力改革政治、整顿吏治,努力实施松赞干布时期颁行、赤松德赞时期进一步完善的吐蕃法律条文,惩恶扬善,抑强扶弱,剿灭盗匪,使吐蕃社会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春,唐朝放回被拘留的吐蕃使者论矩立藏等。

八月,吐蕃东道节度使率军进攻庆州(治今甘肃庆阳),营于方渠。

十月,《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云:“吐蕃节度使论三摩、宰相尚塔藏、中书令尚绮心儿总兵15万众围盐州(今陕西省定边县),党项诸部亦发兵相助。唐刺史李文悦竭力坚守27日,吐蕃不能克。灵武牙将史奉敬言于朔方节度使杜叔良,请兵三千,赍三十日粮,深入吐蕃以解盐州之围。叔良以二千五百人与之。奉敬行旬馀,无声问,朔方人以为俱没矣。无何,奉敬自他道出吐蕃背,吐蕃大惊,溃去。奉敬奋击,大破,不可胜计。奉敬与凤翔将野诗良辅、泾原将郝皆以勇著名于边,吐蕃惮之。”

冬,赤祖德赞曾派人请来天竺的胜友论师和天王菩提等译师,组织吐蕃的噶瓦·伯则(祥积)、觉若·鲁伊坚赞(龙幢)、祥·益希德(智军)等出名译师(史称“噶觉祥三师”),依据大小乘教义及声明诸论,整理自松赞干布以来所译佛教经论典籍,历时八年,至公元827年,先后完成《丹噶尔目录》、《钦浦目录》和《旁塘目录》等三个译经目录的编目工作。详细编出了页码,对于文理欠通、不易理解处重加修定,务必使之义理无误,言简意赅,准确通畅,便于修学。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大蕃彝泰六年 金鼠年),赤祖德赞相继迎娶觉绕萨·华吉昂慈(ཅོག་རོ་བཟའ་དཔལ་གྱི་ངང་ཚུལ།)、琼萨·羌噶玛(མཆིམས་བཟའ་ཁྱུང་དཀར་མ།)、文统萨·贝吉昂楚等王妃。

二月,吐蕃扰灵武,继又扰盐州。

二月十四日,唐宪宗李纯被杀,穆宗李恒继位。即遣秘书少监田泪往告吐蕃,赤祖德赞随即派使至唐致贺并求和。

四月,王涯在东川时,针对吐蕃的严重威胁,上疏唐穆宗。建议“实边兵,选良将,明斥堠,广资储”。提到松州城的战略地位时,曰:“故松州城,是吐蕃旧置节度之所”。并特别建议朝廷应采取以回鹘牵制吐蕃的策略。

十月,党项诸部引吐蕃扰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唐告急;以宦官梁守谦将神策军救之,无济。李光颜发邠宁兵救泾州,将至,吐蕃惧而退。扰雅州、盐州之吐蕃兵,寻亦皆退。随之,唐又派郊王府长史邵同入蕃。

十二月,吐蕃扰盐州(治今陕西定边),围乌池、白池。

同年,吐蕃在沙州敦煌附近成立了阿骨萨、悉董萨两个军事部落,在阿骨萨部落任命张子多(汉人)为“千户”部落的收税官和地方财务总管;任命李布华(汉人)为普通大营田官。在悉董萨部落任命刘憨(汉人)为“千户”部落的收税官和地方财务总管;任命安兴子(汉人)和沙安(汉人)为部落营田官。另外还设有了一个普通大收税官为索播公(吐蕃人)。 P.t.1089《吐蕃官吏呈请状》记载,公元820年,吐蕃在沙州“任命张多子为一[千户]部落的收税官和地方财务总管”。“任命索播公为普通大收税官。”“刘憨,任命为[一千户部落]之收税官兼地方财务总管。”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大蕃彝泰七年 金牛年)四月,赤祖德赞派和盟专使尚绮力陀思至唐朝。

五月,《沙州都教授和尚画佛功德记》载:“丙申朔[十]二日丁未,沙州释门都教授和尚道(导)引群迷,敬画释迦牟尼如来一代行化,无始已来布施、国城妻子、头目随脑?或为求半偈,舍金身本行集变。佛殿内画功德一铺足。清信佛弟子就通子谨堤(题)。”

六月,吐蕃闻唐与回鹘通婚。辛未,出兵扰青塞堡,盐州刺史李文悦击却之。回鹘奏:“以万骑出北庭,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

九月,吐蕃再遣大相纳罗出访长安求盟,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此时也处于“疮瘦未复,人皆惮战”的境况,对吐蕃的请盟极表同意。

十月,灵武兵败吐蕃三千骑于大石山下。

十月十日,吐蕃论纳罗等与唐朝代表宰相崔植、杜无颖、王播等17位大臣和盟于长安城西兴唐寺。唐承认吐蕃占有河陇,吐蕃承诺不再扰唐边境,和平共处,东为巨唐,西为大蕃。在陇东划分唐蕃边界。当时唐王年号为长庆,所以又叫长庆和盟。盟毕,唐以大理卿刘元鼎为入吐蕃会盟使,偕同论纳罗入藏。

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大蕃彝泰八年 水虎年)五月,唐朝和盟专使、大理寺卿刘元鼎率领使团去吐蕃,与吐蕃以钵阐布·勃阑伽贝吉允丹为首的官员在逻些哲堆园,也就是今天拉萨东部的墨竹工卡和盟。会盟前,赤祖德赞接见并宴请刘元鼎等唐使。会盟由钵阐布升坛主盟,依惯例,与盟人员都要履行歃血的仪式,钵阐布因是僧人,不歃血,只饮郁金水为誓。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决心今后“社稷如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注: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碑身呈方柱形.该碑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碑身已略有风化,但所刻藏汉碑文尚能辨认。碑阳及两侧以汉藏两种文字刻载会盟全文及唐蕃会盟官员的姓名、职位;碑阴以藏文刻载唐蕃友好关系历史和此次会盟的经过及意义。碑是西藏重要的古文献之一,是千余年来汉藏人民团结友爱的历史物证,也是研究吐蕃历史的重要文物。今蕃汉两国,所守见管本界,界以东悉为大唐国境,以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不举兵、不相侵。(引自司马晋)。会盟毕,吐蕃遣使随刘元鼎至长安,又派人到吐蕃东道元帅府治大夏川(今甘肃省广河县),东道元帅尚榻藏召集吐蕃东方节度诸将百余人宣读盟文,要求他们信守不渝。《新唐书·吐蕃传》说:“巫祝鸟冠虎(吐蕃苯教法装扮)带击鼓,凡入者搜索而进。”这一记载来自唐朝会盟使臣刘元鼎的报告。

六月,吐蕃扰灵武(今宁夏灵武市)、盐州。

八月,辛酉,大理卿刘元鼎自吐蕃还。其返回时“路经河州,见其都元帅、尚绮心儿,云:'回纥,小国也,我以丙申年(816年)逾碛讨逐,去其城郭二日程,计到即破灭矣’”。

公元823年(长庆三年 大蕃彝泰九年 水兔年),唐朝和吐蕃分别在长安和逻些建碑,刻盟文及与盟人名于其上以纪其事(按,现只存唐蕃会盟碑一通,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前。长安碑已不存)。双方在盟文中重申“和同为一家”的舅甥亲谊,决心今后“社稷叶同如一”,“各守本境,互不侵扰”,“烟尘不扬”,“乡土俱安”。还规定了唐蕃双方人员往来路线和供应办法等具体事项。在现存唐蕃会盟碑的背面,还记述了唐蕃和盟关系的始末:对唐朝文成、金城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唐蕃间长期和战不定的形势作了回顾;对极力主张与唐和盟的赤祖德赞作了充分的肯定。此次会盟在客观上使吐蕃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吐蕃的经济、文化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唐蕃双方人民而言,会盟反映了他们想望结束战争的共同愿望,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自706年至822年的100多年间,吐蕃与唐朝共会盟8次,此次会盟是第8次,即最后一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亦称“甥舅和盟”。碑文中说:“……圣神赞普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与唐主太宗 文武圣帝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此后,圣神赞普弃隶缩赞(即赤德祖赞)与唐主三郎开元圣神文武皇帝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永崇舅甥之喜庆矣。”“……况唐廷谊属重姻,地接比邻。犹者,和叶社稷如一统,甥舅彼此思虑相洽,与唐主圣神文武皇帝结大和盟约,旧恨消泯,更续新好。此后,赞普甥一代,唐主舅又传三叶,媒怨碍难未生,欢好忱诚不绝。亲爱使者,通传书翰。珍宝美货,馈遗频频。……”

七月,吐蕃敦煌佛弟子令狐慈,灭割家财,敬造《佛说天皇梵摩经》一部供养。

同年,第十代南诏王劝丰佑继位,世袭云南王,罗次选妃,选中罗部酋长之女越嘉晗为妃,史称“罗次王妃”。

公元824年(长庆四年 大蕃彝泰十年 木龙年)正月,唐穆宗李恒驾崩,其子唐敬宗李湛继位,时只有16岁。

二月唐使入蕃告哀,吐蕃相应派出吊祭使和祝贺使。

九月,吐蕃求得五太山图,即在吐蕃全境大兴佛寺。赞普热巴巾虔诚奉佛,他以长绫系发委于地上,让僧人坐于其上宣讲佛法。《册府元龟》卷999《外臣部·请求》载: “穆宗长庆四年(824)九月甲子,灵武节度使李进诚奏,吐蕃遣使求《五台山图》。山在代州,多浮图之迹,西戎尚此教,故来求之。”

十月,吐蕃使节又入唐,送来吐蕃铸造银犀牛、羊、鹿各一座和其他金银器物。

十二月,又遣使者入唐,携来各种礼品。

同年,回鹘崇德可汗死,弟曷萨特勤立。

公元825年(唐宝历元年 大蕃彝泰十一年 木蛇年)正月七日,唐敬宗亲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礼毕,临丹凤楼,宣诏大赦天下,流配各地的吐蕃俘虏,原意回吐蕃的尽数放还,同时严禁接纳吐蕃投降者,并不允许再擒捉新的俘虏。唐朝不接纳吐蕃投降者这一政策,在边境被严格执行。

四月,吐蕃刘师奴降唐,敬宗帝下令遣返,刘师奴被造返后,立刻被吐蕃处斩。

六月,唐河中节度使李愿病卒。李愿,陇右临洮(今甘肃临潭)人,中唐名将李晟长子。

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 大蕃彝泰十二年 火马年),吐蕃赤祖德赞命令第二次厘定文字(藏文),下令规范文字,废除难懂古字,代之以通用字,取消独根字的后加字,统一书写形式等。这是藏文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文字改革,改革后的文字一直沿用至今。同时,针对当时译经中存在的各种混乱情况,赤祖德赞还组织人力,统一藏文译经体例,将各种名词详加审定,汇为专书,编出西藏历史上的第一部词典即《藏梵词典》(藏语称为“马哈乌玉巴提”),使译经者有所遵循。并作为“定本”分赐各寺院。

十二月初八日,击球将苏佐明等杀死唐敬宗皇帝李湛,宦官刘克明等矫称敬宗旨意,命翰林学士路隋起草遗制,以绛王李悟(宪宗子)继承帝位。克明等欲乘机撤换当政宦官,于是,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定策,征发左右神策兵,飞龙兵迎江王李涵(穆宗第三子,敬宗弟)入宫继位,尽杀刘克明等,绛王亦为乱军所害。时事起苍猝,王守澄以翰林学士韦处厚博通古今,凡事皆与其商议,十二日,李涵即位,更名昂,是为文宗。

同年,唐灵武节度使收容了吐蕃石金山等四人,唐廷仍命节度使派人送还吐蕃,这四人也遭到吐蕃处决。

公元827年(唐太和元年 大蕃彝泰十三年  火羊年)正月吐蕃论壮大热使唐进国信,及金银器、玉腰带、马匹等,以祝贺文宗登基。

二月十三日,唐文宗李昂临御丹凤楼,大赦天下,改元太和。

三月,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和王妃属卢氏及钵阑布勃兰伽·贝吉允丹等亲至沙州,赐予新译《藏梵词典》定本,要求僧人传抄,分藏河陇许多寺院。

同年,唐灵州、盐州等地相继发生了党项羌部落起义。

公元828年(唐太和二年 大蕃彝泰十四年  土猴年),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命令:将编纂已翻译成藏文的佛教经论的目录,存放于桑耶、旁塘等地。

同年,唐遣莒玉傅、兼御史大夫唐弘实入蕃,以答谢吐蕃贺正使。

公元829年(唐太和三年 大蕃彝泰十五年  土鸡年),85岁高龄的卡卓·益西措嘉将被藏族民众奉为“圣典”的《莲花遗教》撰写完成并进行了伏藏。后来,由藏师邬金林巴于1325年四月初八在雅隆玻璃崖堡垒山莲花玻璃岩洞的守卫神人遍曜罗睺罗星神的心部里挖掘出来的。

十一月,南诏蒙嵯颠以西川降卒为向导,率大军入侵唐朝,唐边城完全没有防备,轻取戎、嶲二州。二十八日,杜元颖与南诏在邛州(今四川邛崃)之南展开激战,西川兵大败,南诏乘胜攻陷邛州。十二月四日,蒙嵯颠率军攻克成都外城。杜元颖率众退保牙城。唐朝廷发东川等各道兵马入川救援时,已任命东川节度使郭钊为西川节度使,将元颖贬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南诏兵继续东进,攻破了梓州西城,东川兵弱寡不敌,郭钊于是写信质问嵯颠,谴责他的入侵行为。蒙嵯颠回信说,是因为杜元颖先侵扰他,这才兴兵报复的。于是双方讲和,嵯颠退兵,南诏兵在成都外城停留了十天,抢夺成都的子女、百工数万人及珍货后离去。吐蕃未参与这些唐诏之争。

同年,吐蕃始建松潘古城。

公元830年(唐太和四年 大蕃彝泰十六年 金狗年),吐蕃姑臧(རྒོད་གཙང་།凉州)节度使衙署设有大完备长、中守备长、小守备长,或者译为大料敌防御使、中级料敌防御使、小料敌放御使,其中大守备长仅次于茹本(又译为翼长)、万户长,在节度使衙署官员中排名第三;而中守备长排在翼都护亲任官者等官员之后,副翼长之前,在节度使衙署官员中排名第九;小守备长则位于副翼长之后,排名第十。敦煌吐蕃文书 P. T. 1089 号《吐蕃官吏申请状》是一份官方牒状, 记载敦煌汉蕃官员因为官位排序问题发生纠纷,向德伦会议申诉,要求重新进行位序排列。其中列出了当时吐蕃姑臧(རྒོད་གཙང་།凉州)节度使衙署的官员位序排列情况作为参考,文书记载吐蕃姑臧(凉州)节度使衙署中有将军一职,位列吐蕃、孙波之小千户长、汉—突厥语通译之后,在通颊和吐谷浑小千户长、南山部族之将校之上。

秋,在P.t.1089《吐蕃官吏呈请状》中还记载:公元830年,沙州设有“万户长书记”,在德伦会议下达的沙州蕃汉官员品级序列中排名最末。(吐蕃统治敦煌研究[M];中国藏学,1989,①:108,114)这一官职目前尚未见有学者进行过专门探讨。在P.t.1077《都督为女奴事诉状》中提到“夕布昔之文书”,称其有必要为买卖奴婢文书签名作证。(敦煌吐善文书论文集[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汉文61;藏文90)

十月,唐李德裕改授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使、西山八国云南招抚使。李德裕到任后,着手整顿边防。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当地的山川、城邑、道路、关隘,进行调查研究,并绘制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同时,李德裕又遣使入南诏,请求南诏遣返被俘工匠。南诏遂将俘获的僧道、工匠四千余人放回唐朝。他治理西川两年,西拒吐蕃,南平蛮蜒,境内安宁,民生略有恢复。

十二月(阴历),吐蕃使节入唐,唐派宗正少卿李从易入吐蕃答贺正使。长庆会盟后,双方使节往来频繁,丝毫没有受唐朝帝王更迭的影响,唐蕃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亲密。

同年,吐蕃在沙州设有以“小节儿与财务官州内权限者”的吐蕃地方官、以“全体汉人大收税官”的敦煌汉人部落中负责收税事务的汉人税收官。注:公元830年,沙州则有“小节儿与财务官州内权限者”、“全体汉人大收税官”。(吐蕃统治敦煌研究[M],123~124,126;中国藏学1989,(1):106~108,111,114) 。

公元831年(唐太和五年 大蕃彝泰十七年  金猪年),赞普赤祖德赞派大臣噶·益西达吉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其后裔若巴盖登主管钱粮赋税,百姓简称其名为“若盖”,后遂得名若尔盖,随后又发展为若尔盖嫩哇、若尔盖多玛等部落。

夏,在赞普支持下,兴建伍香多无比吉祥增善寺。从于阗、尼泊尔等地招来能工巧匠,建高耸人云的九层神殿。这是吐蕃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据载下三层用石头建造,中三层用砖块建造,上三层用木料。在朗域建让布寺,在苏毗建勒乌赤吉者寺。苏毗下部噶扎建贡却迥乃寺(意译“三宝源流”寺),在吐蕃本土建强钦拉康(意译。大弥勒殿”),娘若孜乃萨地方建拉康彻果坚(意译“铠甲状大门的神殿”),王后觉若·贝吉昂楚建赞塘玉拉康,娘氏妃却格拉姆建莫绰达蔡的神殿。达玛建止拉康,其妃赞蒙彭建雅隆胡松郡香殿(意译“如意宝树殿”)和普波切殿,有些大德修建了扎拉贡布寺、叶尔巴杨温寺,娘·定埃增建谐拉康寺。阐卡贝允(即钵阐布贝吉允丹)建齐蔡寺和梅域麦隆塘寺,噶哇贝孜建噶哇域那寺,蔡邦·达桑热堆建堆隆勒玛寺。蔡邦·拉桑龙贝建博东甲郭雄地的寺院等。赞普、钵阐布信佛建寺,权贵们纷纷仿效,建寺成风。

九月,吐蕃维州(故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守将悉怛谋降唐,率部众投奔成都。维州地处险要,是蜀地控制吐蕃的关键之地,被吐蕃称为“无忧城”,此前韦皋用尽计谋也无法夺回。

公元832年(太和六年、吐蕃彝泰十八年 水鼠年)二月,吐蕃论殉思却逻及论摩叵热、论董勃藏率领使团出使唐朝,晋见唐朝文宗皇帝。《唐会要》卷97(吐蕃传)》记载:“吐蕃官员论董勃藏在太和六年(832)曾作为友好使者奉使唐朝,论是吐蕃官员大臣之意”。《册府元龟》对此事也有记载:“二月丙辰,麟德殿对入朝吐蕃论董渤藏等一十九人,宴赐有差。”

四月,吐蕃沙州名僧洪辩开始开凿莫高窟365窟。其位于莫高窟南区北端,旧称七佛堂。洞窟为横长方形,西壁设通壁佛床,后有绕道,佛床上塑药师七佛坐像,均结跏趺坐。药师七佛的塑造,证明了吐蕃期的造像题材更具广泛性。

夏,唐文宗命李德裕将维州归还吐蕃,并将悉怛谋等吐蕃降将全部送还,结果悉怛谋等人都被吐蕃以叛国罪处死。

同年,赞普赤祖德赞实行的“七户养僧”制,以及《金色鹿图法规》、《三宝法》等律条,从法律上给予了僧人免税权、宗教裁判权和土地所有权。这导致吐蕃僧伽集团的政治、经济地位空前膨胀,严重制约了军队建设和国库收入,触发了僧人与世俗贵族间的终极对决。《贤者喜宴》记载:有些人对于僧人进行目瞪手指,赞普随即下令,“对于僧人不准这样行事,对这种人要挖其眼断其指。” 《楚布江浦建寺碑》的碑铭上写道:“作为寺产之民户及产业,不征赋税,不征摇役,不取租庸、罚金等项。”

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吐蕃彝泰十九年 水牛年),吐蕃王朝最杰出的医学家玉妥·云登贡布于圣地拉萨逝世,享年125岁。玉妥·云登贡布曾担任过赞普赤松德赞的御医,是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最终完成了藏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四部医典》。

三月,著名的藏族翻译家和佛教学者法成到沙州(敦煌)永康寺,开始翻译佛经。

七月,唐封回鹘新可汗为爱登里啰汨没密施合句禄毗伽彰信可汗。

八月,《大乘四法经论及光释开诀记》(P.2794)云:“八月下旬,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在永康寺收集完成”。

公元834年(太和八年、吐蕃彝泰二十年 木虎年),吐蕃沙州节儿在沙州(敦煌)始建灵图寺。

八月,敦煌郡沙门洪辩主持开凿的莫高窟第365窟建成。此窟西壁坛上彩塑七佛药师结跏像,坛下今残存蕃汉文字合壁的发愿文一方,谓此窟建于藏历水鼠年至木虎年(832~834年)。赞普赤祖德赞及郎达玛时,沙州各寺院经卷出纳皆由洪辩与旺却签押、批准,并给保、管经僧人颁发凭执。

公元835年(太和九年 吐蕃彝泰二十一年 木兔年),以刘沔为振武节度使,出兵击破党项平夏部。之后数年,屡击党项羌部。

冬,吐蕃统治下的河西各部落民间立有一份买牛的契约:“兔年仲冬时节,在吐谷浑玛噶朵金部落(འ་ཞ་མ་ག་དོ་ཅིན་གྱྀ་སྡེ།)之森努鼓布(ཟྀང་ནུ་ཀུ་སྤོང་།)处,王广星购买了一头牛,其毛色和角状为:黑牛长角、胸肚花亮。此牛今后若被他人错认或由此发生任何大小纠纷,概由努鼓布担当。若发生纠纷而使此牛无从辨认,则将能顶替此牛且大小相仿的一头牛,或将产下两个牛犊之后的所生牛犊作为抵偿,立即呈送给广星。如努鼓布不在,照上述承诺,由其弟森夏苴结(ཟིང་ཤ་ཅུ་སྐྱེས།)应诺担保。证人伦拉桑拉顿(བློན་ལྷ་བཟང་ལྷ་རྟོན།)、王习塞、安星塞、张辛辛等立契约盖印,牛主和应诺人按指印。如此交易之余,若有反悔者,则先反悔者要向未反悔者立即支付4克青稞,一并承诺。”(敦煌吐蕃文书P.T.1095号)

同年,著名僧人法成在敦煌永康寺讲法。《大乘稻竿经疏一卷》就是著名僧人法成在敦煌的永康寺讲解佛法时,他的弟子所做的笔记。国家图书馆所藏《大乘稻竿经随听手镜记》的题记显示,这份笔记是吐蕃统治敦煌地区的一个兔年,法成在永康寺讲法的记录。

公元836年(开成元年 吐蕃彝泰二十二年 火龙年) ,卓尼土司远祖噶尔益西达吉被吐蕃王赤热巴金派到安多地区征收赋税,被当地藏汉群众尊为首领,定居其间,衍传多代。传至卓尼土司始祖些地时,相继征服了迭部十八族,扩大了领地,逐年游牧东迁,始抵达卓尼达高坡(今卓尼县申藏乡旦藏村委会石山大族村北5公里处),继至卓尼。拓殖其间,披荆斩棘,抚慰兼施,消弥祸乱,成为卓尼头人。

二月廿六日,天德军上奏,称吐谷浑部落三千帐至丰州(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请降。

十二月,《册府元龟》载:“吐蕃……南诏蛮……各遣使朝贡。同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兼御史中压,充入吐蕃答贺正使。”

同年,大唐派遣使者去往西域,途径陇西之地时候,看到瓜州,沙州,凉州这些地方,还跟之前一样,大家说着汉语,穿着汉服,依然保持着汉人的生活习惯。已经陷入吐蕃之手六十年的陇西人民,听说大唐使臣经过,大家纷纷夹道欢迎,看到大唐的使臣,一些年龄大的老年人,忍不住哭了,他们流着泪,拉着使臣问道:“我大唐皇帝,还记得咱们这些陷入吐蕃之手的生灵吗?”使臣也哭了,他无法回答,因为此时的大唐,无力收复陇西,更无力保护这些子民。

公元837年(开成二年 吐蕃彝泰二十三年 火蛇年)三月,吐蕃豪门韦氏家族大臣韦·达纳坚等仇视佛教的苯教信徒的组织下,秘密协商灭佛计划,用贿赂的办法,让女巫和占卜者扬言:“出家的王子藏玛不守戒律,随意出入后宫,并偷偷修行赤祖德赞禁止的密宗大法。这些种种不轨行为,将会影响赤祖德赞的阳寿,影响佛法的发展,并且败坏国政”。于是赤祖德赞将出家的王子藏玛流放到贝卓门地方,途中王子被贵族暗杀。

六月,吐蕃僧相钵阐布(甄卡贝吉云丹)权势显赫,赞普逐渐产生猜忌,接着大臣韦·达纳坚等贵族又造谣生事,说:“高僧钵阐布·贝吉允丹和王妃文统萨贝吉昂楚私通。”笃信佛教的贝吉昂楚非常喜欢孩子,却一直没有子嗣。为此,贝吉昂楚亲自在佛寺供奉并参与抄经,希望以此来感动佛祖。现在保存在敦煌的藏文古经中,便有她和贝吉云丹共同署名的经卷题记。这正好成为了韦·达纳坚攻击的口实。使赤祖德赞在盛怒之下密令:“处死钵阐布”。王妃贝吉昂楚被逼自缢,贝吉云丹则心知大势已去出逃,但依旧被杀。《布顿佛教史》记载:“将出家为僧的天子藏玛流放到亚东,并造谣说王妃昂促与钵阐布贝吉云丹私通,随即杀死钵阐布,王妃亦自杀身亡”。

七月,振武所领党项、突厥纷起抄掠,为节度使击破(《中国编年史》)。

十一月,“天德奏,吐蕃东、北道元帅论夷加羌使信物,及木夹到本道,以其书信上闻”(《册府元龟·外臣·通和》)。

同年,吐蕃论监通出使长安,他献的方物中就有“新药”。吐蕃大医学家老玉脱云丹贡布也曾亲到今康定地区行医,为汉人治疗疾病。

公元838年(唐开成三年 吐蕃彝泰二十四年 达玛元年 土马年)五月,大论韦达纳坚(དབས་སྟག་རྣ་ཅན།)、久诺拉洛(ཅོག་རོ་ལྷ་ལོད།)和列都赞(ལེགས་སྡུག་བཙན།)三位苯教大臣发动了政变,乘赤祖德赞(彝泰)喝醉酒时将其绞死。享年三十六岁。

六月,大论韦达纳坚(དབས་སྟག་རྣ་ཅན།)等拥立赤祖德赞(彝泰)之兄达玛乌东赞(དར་མའམ་འུའི་དུམ་བཙན་པོ།)继位,达玛乌东赞成为吐蕃第四十二代赞普。《资治通鉴考异》:“文宗开成三年,吐蕃彝泰赞普卒,弟达磨立。”《新唐书》:“赞普(可黎可足,彝泰赞普)立几三十年。死。以弟达磨嗣。”《蒙古源流》:“穆迪子藏玛,达尔玛,持松垒,罗垒,伦多卜等,兄弟五人。长子藏玛出家为僧,次子达尔玛,持松自前戊子纪二千九百九十九年之丙戌年所生。岁次戊戌,年十三岁,众大臣会议辅立即位。在位二十四年,岁次辛酉,年三十六岁,殁。汗无子,其兄达尔玛即位。”《蒙古源流》:“汗无子,其兄达尔玛,癸未年所生,岁壬戌,年四十岁,即位。因其从前在世为象时,曾设恶愿,二十四年之间,恶习相沿,遂传称为天生邪妄之郎达尔玛。汗将大乘三藏以下,下乘以上之三乘及四项僧人,俱行殄灭,残毁。”而《青史》记载:“丙辰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藏王逝世,于当年由藏王小兄弟萨达漠(即达磨)继承王位”。经过很多学者对史料的长期梳理,目前已确知,朗达玛原本是个佛教徒(多次捐建佛寺、去佛寺祈求长寿);他和上代赞普热巴巾是兄弟关系,朗达玛是兄长。据《汉藏史集》记载:“前两年中,他(朗达玛)按照国王的规矩行事”。《贤者喜宴》也说:“政权交予朗达玛王,两年后被魔伤心,佛教遂遭毁灭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索吐蕃国的兴起与衰亡2
吐蕃第41任赞普 可黎可足(赤祖德赞)
驱逐吐蕃:张议潮崛起与归义军政权的建立
吐蕃王朝的衰落(2)
116 八、帝国分崩——朗达玛的落日余烬 - 谜一样的朗达玛
吐蕃帝国经略西域:阻止阿拉伯帝国继续向东扩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