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海乐都县瞿昙寺

青海乐都县瞿昙寺

―――མཚོ་སྔོན་གྲོ་ཚང་ལྷ་ཁང་ཀོ་ཏཾ་སྡེའམ་གྲོ་ཚང་རྡོ་རྗེ་ཆང་།

黑措·达布老(གཙོ་བོའི་རྟམ་ལོ།)

  青海乐都瞿昙寺,藏语称“卓仓拉康果丹代(གྲོ་ཚང་ལྷ་ཁང་ཀོ་ཏཾ་སྡེ།)”,又称“卓仓多杰羌(གྲོ་ཚང་རྡོ་རྗེ་ཆང་།)”,意为“卓仓持金刚佛寺”,附近群众俗称“拉康囊(ལྷ་ཁང་ནང་།)”,意为“佛堂内”。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城南17公里处的曲坛乡马圈沟口(རྟ་ར་ལུང་མདོ།)。瞿昙寺背靠罗汉山,面朝凤凰山,北依松花顶,西邻卧虎山,远可望雪山,寺前的瞿昙河(གྲོ་ཚང་ཆུ།)缓缓汇入奔向黄河的湟水河。寺院原围有土城,形势险固,可惜仅存残垣断壁,但仍不失曾经的辉煌。而今该寺因所藏珍贵文物以及巨幅彩色壁画而闻名。瞿昙寺是典型的明代早期的官式建筑群。曾经以皇家寺庙的招牌闻名遐迩,鼎盛时期曾领属十三座寺院。

  瞿昙寺(གྲོ་ཚང་རྡོ་རྗེ་ཆང་།)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藏历水猴年1392年)。是由海喇嘛·桑杰扎西(མཚོ་སྙིང་བ་སངས་རྒྱས་བཀྲ་ཤིས།)创建。“海喇嘛(མཚོ་སྙིང་བ།)”是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名僧,又名三剌喇嘛、白牛大士གླང་དཀར་པ།或称三丹罗追(བསམ་བསྟན་བློ་གྲོས།),清代文献译作“桑儿加查实(སངས་རྒྱས་བཀྲ་ཤིས།)”。其出生于西藏洛扎(ལྷོ་བྲག)地区之卓窝隆(གྲོ་བོ་ལུང་།)地方。遵循佛陀和喇嘛的授记来到多麦地区,曾在青海湖海心山长期修行,遂有“海喇嘛”之称。而据松巴说:“当时骑着白牛来往行走。”其他人则认为是骑白牛者的化身,故称为海喇嘛。章嘉·若必多吉说:“汉语称青海湖为海,好像是因此而得名。”不管怎么说,后来“海喇嘛”率族迁居碾伯南川(今乐都县南),并于贡隆扎(དགོན་ལུང་བྲག)修持,修行时,在净相中见到一处皇宫的兆相,这是后面要去见皇帝的预兆。明洪武元年 (1368),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中国一百多年的统治。洪武初年,国家的政局尚不稳定,残留在西北的元朝势力一直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在青海湖周边,一些不明状况的藏族部落因害怕战争而四处逃窜,使得政局更不稳定。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海喇嘛(མཚོ་སྙིང་བ།)”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德行和声望,说服了罕东蒙藏诸部归顺朝廷。遂于洪武二十五年(藏历水猴年),朱元璋颁旨由明廷拨款,在海喇嘛驻地贡隆洞(དགོན་ལུང་བྲག)创建了一座佛殿,佛殿内供奉持金刚。

  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应前往贡马之西宁番僧三剌之请,为其在该地建佛刹,赐名曰'瞿昙寺’,并题写寺额,至今犹存,仍挂在大殿内。”“瞿昙”的意思是释迦牟尼的族姓。同时,封瞿昙寺创寺僧人三剌喇嘛(即三丹罗追བསམ་གཏན་བློ་གྲོས།)为大国师,授西宁卫僧纲司都纲,统辖当地十三族。并封七条沟(即瞿昙寺沟、峰堆沟、马哈拉沟、高店沟、观音堂沟、双塔沟、虎狼沟等7条沟。当地称为“海子”。)土地、划林地,派兵保护寺院,连年布施及赏赐宝物,使瞿昙寺成为安多政教合一的大寺,是明朝同青海藏族地区进行联系,推行“抚边”政策的枢纽。至于“卓仓(གྲོ་ཚང་།)”由来,据说是因海喇嘛的家族成员定居瞿昙寺一带,世代为当地土官,该家族又因来自卓垅(གྲོ་ལུང་།),故称“卓仓(གྲོ་ཚང་།)”,当地发音作“角仓”,后来逐渐成为乐都南山地区的地名。

  明朝四位皇帝(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先后下了7道敕谕,派太监率工匠历时36年修建完成瞿昙寺。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四月十五日,海喇嘛·桑杰扎西(མཚོ་སྙིང་བ་སངས་རྒྱས་བཀྲ་ཤིས།)在瞿昙寺圆寂。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朱棣皇帝封三剌喇嘛之侄班丹藏卜(དཔལ་ལྡན་བཟང་བོ།)为“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并颁给镀金银印一枚,上镌"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玺"字样。令其主持寺院,提高了寺院地位。同时,明成祖派太监孟继为钦差,到瞿昙寺负责修建宝光殿、金刚殿及两廊和前山门等。永乐十六年(1418年)宝光殿完工。并且用行政命令扩大了该寺上层僧人的宗教首领地位及经济特权。明仁宗、明宣宗时又颁旨增修隆国殿、后钟鼓楼、左右回廊及碑亭两座。宣德二年(1427年),仿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瞿昙寺隆国殿完工,瞿昙寺的规制更加宏伟,香火日益旺盛,最后,僧众达到500多人。

  明朝末年,瞿昙寺三百年的辉煌也伴随着明王朝的终结走向了衰败。同时,格鲁派日益兴起,遂噶玛噶举派的瞿昙寺改宗为格鲁派。后来,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青海蒙古和硕特亲王罗藏丹津(བློ་བཟང་བསྟན་འཛིན།)反清事件株连,清朝取消佛差,命“粮入大仓,民归县”,寺院逐渐衰败。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又重修并改建瞿昙寺大殿。建筑基本采用汉式庙宇形制,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全寺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并在一条中轴线上。从山门起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等大型宫殿式建筑,两侧则对称地建有御碑亭、小钟鼓楼、回廊、宝塔、配殿、经堂、大钟鼓楼等。其中,前区基本呈汉地佛寺“伽蓝七堂”格局。后区巍峨壮丽,冠于全寺的隆国殿,两翼有呈向上朝拱之势连缀抄手斜廊,还有造型端庄的大钟楼和大鼓楼对峙左右,则明显仿自明代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太和殿)和两翼抄手斜廊以及文楼(体仁阁)、武楼(弘义阁)的布局意象。金刚殿是前中后殿的分界和过道,面积约110平方米,采用梁柱结构,不施斗栱。瞿昙殿居中院前部,面积为170平方米,平面布局。前设有比较深的半敞式抱厦三间,而其他三面则为封闭式回廊,是比较典型的喇嘛寺院的格局。此时,寺院又兴旺发达,僧人达到300多人。

  民国初年又开始衰落。到1949年前夕只剩下60多人。1958年前夕,该寺仅余18户34人,其中活佛2人(智合仓活佛仓成善、卓仓居巴仓活佛梅居巴),完德12人。瞿昙寺内设有时轮学院。1958年后,瞿昙寺成为青海省获得保留的11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瞿昙寺被关闭,直到1980年重新开放。1982年2月,瞿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是仿照北京故宫而建的,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民间有“去了瞿昙寺,北京再甭去”的说法。

  瞿昙寺内现存明代汉藏文对照御制碑,明清匾额十块、明朝宣德二年所铸青铜大钟一口、香炉三鼎、明钹、象牙佛珠、檀香木佛珠,米拉日巴石雕像,明清皇帝所赐的金印、景泰蓝花瓶、象牙塔等许多珍贵文物。该寺左右迥廊的壁画大约四百平方米,主要为佛本生故事。寺内还珍藏着《甘珠尔》、《丹珠尔》、《宗喀巴大师文集》等佛经及著作三百多部,并有迎请自印度的舍利近百颗,供奉在佛塔内。瞿昙寺现存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背云鼓"。那是一只石雕卧像,背上托起木雕的叠云,叠云架起一面真鼓。石象高约1米,周5.3米。石象回首顾盼,鼻卷莲花。还有该寺厢廊壁画约400平方米,技法纯熟,有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其内容除反映佛陀本生、业绩等宗教题材外,也有反映历代皇帝扶植瞿昙寺和该寺上层人物进京的内容。

  历任高僧大德

  海喇嘛·桑杰扎西(མཚོ་སྙིང་བ་སངས་རྒྱས་བཀྲ་ཤིས།):瞿昙寺创始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高僧。明朝廷封为大国师,授西宁卫僧纲司都纲。生于元末至正年间,卒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系西藏洛扎县卓垅人。由于三罗喇嘛与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玛尔巴同族,故称其家族为“玛尔仓(མར་ཚང་།)”,意为“玛尔家族”,当地音变为“梅氏家族”。

  班丹藏卜(དཔལ་ལྡན་བཟང་བོ།):班丹藏卜(དཔལ་ལྡན་བཟང་བོ།)为三剌喇嘛·桑杰扎西之侄。明朝廷授“顶净觉宏济大师”头衔。

  喇嘛班丹藏卜(དཔལ་ལྡན་བཟང་བོ།)之侄及家族“玛尔巴氏(མར་བ་རིགས།)”中相继出现西宁卫僧纲司都纲的继承者三丹藏卜(བསམ་གཏན་བཟང་པོ།)、仁钦藏卜(རིན་ཆེན་བཟང་བོ།)、顿云藏卜(ཡོན་ཏན་བཟང་པོ།)、贡却藏卜(དཀོན་མཆོག་བཟང་པོ།)、南卡藏卜(ནམ་མཁའ་བཟང་པོ།)、班丹坚参(དཔལ་ལྡན་བཟང་པོ།)、班觉藏卜(དཔལ་འབྱོར་བཟང་པོ།)、班丹嘉措(དཔལ་ལྡན་རྒྱ་མཚོ།)、更噶仁钦(ཀུན་དགའ་རིན་ཆེན།)和更噶娘吉(ཀུན་དགའ་སྙིང་རྗེ།)等护持寺院,并都曾得到大明历代皇帝的封赐。

  班觉丹增(དཔལ་འབྱོར་བསྟན་འཛིན།):第二世智合仓(བྲག་ཚང་།)活佛,清朝康熙年间获清朝封为“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海喇嘛·桑杰扎西(མཚོ་སྙིང་བ་སངས་རྒྱས་བཀྲ་ཤིས།)被追认为第一世智合仓(བྲག་ཚང་།)活佛。

  阿旺宗哲(ངག་དབང་བརྩོན་འགྲུས།):是班觉丹增之侄,其被封为“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反清,瞿昙寺受牵连,寺主阿旺宗哲被清朝囚禁于兰州七年,清朝所赐的印诰也被收回。此后,瞿昙寺逐渐衰落。

  第三世智合仓·罗桑丹贝尼玛

  第四世智合仓·噶桑丹增嘉措

  第五世智合仓·罗桑噶桑嘉措:曾先后出任塔尔寺第三十六任、第五十六任、第七十六任法台。

  第六世智合仓·仓成山活佛:现任寺主,青海省平安县人,1984年出家,师从却藏活佛、却西活佛,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曾任平安县政协秘书长,现任青海省佛教协会理事。

  卓仓曼巴仓活佛系统:罗桑贡却尼玛曾任塔尔寺曼巴扎仓第十五任堪布。 

  卓仓居巴仓活佛系统:噶桑扎西嘉措曾任塔尔寺居巴扎仓第三十九任堪布及塔尔寺第五十任法台。

  到1949年前夕,瞿昙寺的三个活佛系统仅余智合仓、卓仓居巴仓两个活佛系统,而卓仓曼巴仓活佛系统已经消亡。

 有关瞿昙寺的传说:

 1.据传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登基,不久,想请一位应供喇嘛,令星相家们占卜。禀告道:“西陲牧区寺院的山坳里,有一位大成就者上师,若迎请前来,最为适宜。”于是派遣使者前往。他们来到各种野兽出没、石山森林交错、行走困难、有缕缕炊烟萦绕的地方,在一处岩洞里看见海喇嘛正在勤奋修持,意为之夺。遂返回向皇上禀告详情。皇上高兴,派遣钦使前去迎请,即予以接受。当使者问海喇嘛怎样启程,如何准备等事时,答以不需任何准备,到某一日便可到达皇宫。到了约定的日期,人们在各城门迎候。这时,皇上看到了从天空里来了一位骑白牛、穿着法衣的比丘,顿时出现了彩虹弥漫,花雨缤纷等吉兆。在宴会上,皇上给尊者赐了一瓶御酒,却被他抛于空中。几个仇视佛法的大臣向皇上进谗言道:“从来没有这种规矩。”皇上下旨:“这次是例外,告诉喇嘛今后不能这样无礼。”海喇嘛禀道:“总的来说,比丘是不饮酒的,这次因为皇上统治的国土内某处发生了火灾,看看这酒有没有作用。”当时,离京城千里之外某处城堡的国库发生了火灾,虽用尽了各种办法但毫不奏效。正在此时,突然浓云密布,一场酒味横溢的滂沱大雨倾盆而下,顿时熄灭了熊熊大火。后来报告其时间,正是进行欢宴的时候,从此皇上和大臣们更加敬重尊者。

  有一次皇上问道:“上师年事已高,亲属在何处?”经禀明情况后,当即派去使者把尊者的兄弟们叫到北京。尊者渴望回贡隆扎,皇上当即谕允,并指示:“修建经堂和比丘讲习的法园,致力于圣教事业。昆季(兄弟)们在那里侍候喇嘛,家族可为官吏,由朕护持。”于是主仆们在贡朗扎地方建立了基业。皇上拨出经费,修建了许多佛殿,赐额为瞿昙寺,誉为金刚座第二。永乐帝仍如往昔那样敬信供奉。海喇嘛当时曾呈请皇上,提出迎请圣·宗喀巴到北京的建议。永乐十二年四月十五日尊者圆寂,遗体涂墁了药泥,戒香四溢,衣服之上,时有肤脂渗出。后供奉在释尊殿里,第二世一切知吉美旺波和圣·曲吉尼玛师徒说道:“尊者的教派可以说成萨迦派或噶举派,是修持胜乐轮瑜伽获得了最上上悉地者,遗体胸口有温热感,乃是与自然显现的胜乐同等加持之征。”

  2.相传,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逃亡隐匿,最终圆寂在瞿昙寺。据《明史》记载,公元1399年,因不满当朝皇帝朱允炆的削藩举措,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反抗。明朝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由此展开。公元1402年的初夏,朱棣攻下南京直抵皇城,然而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片熊熊烈火,火后的废墟中只找到了马皇后一人的尸体,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在这场大火中下落不明。

  3.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གྲོ་ཚང་དགོན་གྱི་ཅོང་རྡུང་ན། བ་ཡན་ཐང་གི་རྟ་འདྲོགས་ཟེར།”意思是“敲击瞿昙寺的大钟,会惊了巴燕滩(化隆地方)的马。”来说明,瞿昙寺的那口“明朝宣德二年所铸青铜大钟”的响亮。

  参考文献:

  [1]《安多政教史》(藏文)智贡巴·丹巴饶布杰著。

  [2]《骑白牛临空而降见皇上 瞿昙寺修建者海喇嘛传奇》作者:才旺瑙乳 藏人文化网

  [3]《青海有座用佛祖姓氏命名的古刹 明朝多位皇帝建造 像极了故宫》(百度) 作者:饕餮小娘子。

  [4]《明史》南炳文 汤纲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5]《乐都县志》乐都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6]《瞿昙寺》(百度百科)

(说明:图片来自网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明全||瞿坛钟响,巴燕马惊
青海最有文化的县,有座小故宫,在西北乡野让你感受皇家气度
青海互助佑宁寺
2010.08.11:大活佛,小活佛
“花儿”名乡“乐都”行...(青海
青海果洛达日县宁玛圣地“查郎寺”一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