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海“贵德古城”的历史溯源

青海“贵德古城”的历史溯源

黑错·达布老

有关“贵德古城”的始建,据《汉史》记载,汉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罢屯兵,金城郡设河关县,受“护羌校尉”节制。《历史词典·河关县》解释:“古县名。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置,治所不详,疑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但是,《历史词典·河关县》又解释说:西汉神爵二年 (前60) 置,属金城郡。治所即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长宁驿古城。东汉改属陇西郡。西晋初废。惠帝复置,属狄道郡。《晋书· 吕光载记》:东晋隆安元年 (397),后凉吕光攻西秦,“光弟天水公延以袍罕之众攻临洮,武始、河关,皆克之”。也据有关学者调查,河关城位于今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郦道元《水经注》中有:“汉宣帝神爵二年置河关县,盖取河之关塞也”的记载。河关城北侧的黄河南岸,便是通往西域的重要渡口——临津渡。因此,认为“河关”为“贵德”是一个误解。

根据对有关史料进行分析,汉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罢兵屯田”时,只是在今在民和官亭、乐都、平安、西宁等“湟水谷地”屯军10281人,屯田垦殖2000余顷。然而仅仅一年,“罢兵屯田”就中止了。因众羌收复故土集结对抗,迫使汉朝的西部军事屯田流产。因此,当时,西汉在贵德置河关县不现实的,而在今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置河关县依据较充分。因为,当时西汉在河州(临夏)已建有枹罕县。而当时在今循化、化隆、湟中、湟源都未建县。所以,贵德仍处在羌中,更不可能建县筑城。

那么,今“贵德古城”始建于何时呢?据《通典》曰:“(浇河城)晋时(东晋末)吐谷浑阿豺(?―424年)所筑”。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四)载:“浇河城在达化县西百二十里。水回洑曰浇。城盖置于浇河回曲处。或曰,后凉所置浇河郡也。晋隆安二年(398年),秃发乌孤拔龙支堡,梁饥单骑奔浇河。杜佑曰:浇河城,在廓州达化县贺兰山下。宋祁曰:浇河郡,置于积石军西,当即故浇河城也。” 浇河郡,十六国后凉吕光(337 -399年)置,治浇河城。《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浇河故城北,有二城东西角倚。东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宋少帝景平中拜吐谷浑阿豺为安西将军浇河公,即此城也。”《历史词典·浇河城》中也解释说:东晋末“吐谷浑”(藏史称阿夏)筑,在今青海贵德县南。《晋书·乞伏炽磐载记》:东晋义熙九年 (413),“遣其龙骧乞伏智达、平东王松寿讨吐谷浑树洛干于浇河,大破之”。即此。十六国后凉吕光于此置浇河郡。这就是说:“贵德古城”以“浇河城”之名始建于公元389年至398年间,由吐谷浑王阿豺所筑。也据有关资料记载,贵德境内有六大主流河(西河水、东河水、尕让河滩水、贺尔加河滩水、尼那河滩水、昨那河滩水)注入黄河,“浇河”之名也以此而得名。虽然,也有后凉吕光于浇河城置浇河郡之说,但时间都很短,不久被吐谷浑夺回,吐谷浑经营了二百七十多年,直至公元663年吐谷浑灭亡。据史料记载:公元663年(水猪年,芒赞十四年 龙朔三年)初,吐谷浑(阿夏)大臣素和贵投奔吐蕃,将吐谷浑的虚实全部告诉了大相禄东赞,遂禄东赞开始对吐谷浑展开大规模进攻。五月三十日,吐蕃大论禄东赞以精锐力量在黄河边与吐谷浑王诺曷钵决战,诺曷钵一败涂地,禄东赞又拥重兵屯驻河、湟地区。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引残落走凉州,吐谷浑国灭亡。唐诏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帅右武卫将军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别屯兵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和鄯州(今青海乐都一带),以防备吐蕃。对此次吐谷浑亡国事件,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黄河上。”又据敦煌吐蕃《编年史》14条:“至猪年(663年),赞普驻于那木兑。大论东赞驻吐谷浑地方。一年”。

吐谷浑灭亡后,吐蕃在其地置“腊城节度使”统管原吐谷浑全境,并分派吐蕃将领驻守原吐谷浑东部边境,以防大唐。时,浇河城由吐蕃戍边军队驻守,属吐蕃腊城节度使管辖。阿尼玛卿以下,唐尕鲁才以上属吐蕃党项将军悉参(吐蕃官名,相当于节度使)多弥节度使(军镇府设在玛曲)属同恰(州)九州六部之一的玛柯董氏(党项遗部)。

公元672年(水猴年 唐咸亨三年),吐蕃赞普命禄东赞的次子噶尔·赤章赞卓(汉文文献称之为论钦陵)和三子噶尔·斯多益(汉文文献称之为赞婆)领兵镇守青海赤嘎等地区。据敦煌吐蕃编年史记载:火鼠年(676年),吐蕃大论董卜(即赞业)在青海湖地区设立青海军镇节度使,遂贵德等地改属青海军镇节度使管辖,治很可能就在“赤噶”(贵德)。公元710年(唐景龙四年 金狗年)十二月,唐朝将距鄯州(今青海乐都)西南六百多里的黄河九曲地(贵德等地)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予以吐蕃。这也是唐朝以另一种形式承认九曲之地属吐蕃。因贵德黄河段沿岸有多处温泉,适宜汤沐,被作为金城公主“汤沐邑”。俗语说:“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这“九曲”就是唐时对贵德以上黄河段的称呼。公元727年(唐开元十五年 火兔年) 夏,赞普赤德祖赞(结祖如)赴阿夏(青海)巡视戍边军队的驻防。也曾到过赤嘎卡(贵德古城)。公元842年,吐蕃王朝解体后,多麦地区历经二十四年多的吐蕃军阀混战以及发生平民的起义,原吐蕃军队建制土崩瓦解。时贵德地区以“赤嘎卡”(浇河城)为中心,形成了以吐蕃军官和地方贵族为首领的大小部落近百部。

后来,到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吐蕃赞普之后裔唃厮啰之兄扎实庸龙居河南(今黄河南部),占居浇河城,吐蕃人称浇河城为“溪哥城”,扎实庸龙被拥立为河南吐蕃诸部落的大首领,黄河九曲之地归其所有。据记载:“初,唃厮啰兄扎实庸咙为河南诸部所立,与唃厮啰分地而治,不相能也。扎实庸咙死,子必鲁匝纳立,必鲁匝纳死,子溪巴温立,其舅朗格戬辅之”。河南王扎实庸咙之孙溪巴温时,宗喀王为阿里骨(董毡养子),时与唃厮啰骨系决裂。宗喀王阿里骨派遣大将鬼章,将河南大首领溪巴温从溪哥城驱逐西走,溪哥城由鬼章占据,并经营河南诸部,时鬼章的势力大增。后来,鬼章移居洮州,阿里骨卒,瞎征继位。据记载:“溪巴温者,董毡疏族也,自阿里骨之立,去依陇逋部,河南诸羌多归之。篯罗结奉溪巴温长子杓拶据溪哥城。”瞎征也针锋相对,令鬼章之子阿苏杀了杓拶。溪巴温得知爱子被杀,发兵攻打溪哥城,斩杀了阿苏。河湟吐蕃的两派势力互相争斗,邈川政权乱作一团。宋朝乘此良机,令大将王瞻和王愍发兵河湟,很快拿下了邈川(湟州),瞎征投降宋朝,然后宋军继续西进,攻克青唐城,温巴溪的儿子陇拶也归顺了宋朝。随之,吐蕃各部落民众前赴后继的抗击,宋军被迫撤出宗喀。不久,溪巴温自立为宗喀(哥)王,后来又传位给其第三子溪赊罗撒或译锡罗萨勒(赵怀德青唐政权第五代领袖)。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初,溪哥城的吐蕃首领“臧征扑哥”战意颇浓,“王子臧征扑哥欲与官军斗,亦无意出降”,还给童贯送来一封藏文书信,“其辞据甚”。但在童贯两路大军的威逼下,“臧征扑哥”的势力范围,逐渐被压缩到只剩溪哥城周边区域。宋陇右都护刘仲武于溪哥城对岸,撒逋谷口架桥渡河,兵锋直指溪哥城下。早就归附北宋的顺义郡王“赵怀德”,也随军赶来亲自劝降。溪哥城一带,本就是赵怀德的旧部,在此颇有些声望。五月三日,“臧征扑哥”派其弟,前往宋军驻地纳款请降。公元1109年(宋徽宗大观三年),宋监军童贯仍设积石军,治溪哥城,归秦风路管辖。其辖地北界至尕让乡拉脊山西山口,南界至新街乡上牛圈(即鱼山村三社),辖区包括今贵德全境及尖扎县和同仁县部分地区。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兵南下攻入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次年,六月,南宋“复立青唐之后益麻党征(尼玛丹津)为其国主,赐姓名赵怀恩”。益麻党征又译尼玛丹津为溪巴温之子。溪巴温有六个儿子:隆赞、杓赞、锡罗萨勒(赵怀德)、昌三、顺律坚戬和尼玛丹津(赵怀恩)。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西夏攻占今贵德地区,在金置积石州地仍设积石州,治溪哥城(贵德古城)。随后,夏金议和,金曾下诏以旧积石地与西夏国,西夏人称“溪哥城”为“祁安城”,“祁安城”也可能是“赤噶卡”的另一个音译。因为,安多藏族的口语中“赤噶”叫作“祁阿”(在古藏文中“ཁྲི”和“ཁྱི”是混用的),其与“祁安”发音很接近。也有学者考证,西夏人说的语言是安多口语。

当时,夏、金之辖区以黄河为界,黄河北部为西夏的势力范围,黄河南部为金的统治区。“溪哥城”也是西夏王国的西南边陲重镇,有重兵把守,西夏权产任得敬发兵四万,役夫三万,筑“祈安城”(对“溪哥城”进行了大面积扩建)。据《金史》(卷九十一 列传第二十九)载:大定九年(1169年),陕西奏:“闻知夏国王李仁孝与其臣任得敬中分其国,发兵四万,役夫三万,筑祈安城,杀乔家(卡加措周)等族首领结什角。屡获宋谍人,言宋欲结夏国谋犯边境。”诏遣大理卿李昌图、左司员外郎粘割斡特剌往按之,且止夏人毋筑祈安城及处置乔家等族别立首领。夏国报云:“祈安本积石旧城,久废,边臣请设戍兵镇抚庄浪族,所以备盗,非有他也。结什角以兵入境,以是杀之,不知为乔家族(卡加措周)首领也。”近似现存“贵德古城”遗址。在西夏王朝统治的近百年内,对贵德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对贵德古城的建设和佛教文化的传播贡献巨大。西夏统治期间,不仅对“贵德古城”进行了扩建,而且,城内相继修建了“乜纳波章”(西夏宫殿)、“乜纳吉康”(衙门)、“乜纳宫康”(护法殿)、“乜纳隍庙”、“西夏九层楼阁”等等。也许,“乜纳佛塔”始建于此。

公元1227年(宋宝庆三年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正月,蒙古主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军渡黄河,攻金积石州(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西夏祈安城(今青海省贵德县),彻底截断西夏人(མི་ཉག)退路。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正式设贵德州宣慰司,取“以德为贵”之意,贵德之名始现,属陕西行省河州路。同时,元朝帝师八思巴和萨迦本钦对整个藏族地区进行了万户、千户、百户的划分,共设十三个万户府和万户长,俗称为“蕃域十三个万户”,其中贵德设一所万户府,并委任有万户长,隶属于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朵思麻宣慰司)。贵德万户府就设在贵德城内的乜纳宫殿和衙门。随后,贵德地区基本上无战事,所以,贵德城池基本被废弃,但城内的西夏遗留的建筑被万户府所用。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二月,将归德州土官王伦奴(元时必里万户)降为必里千户,设西番、达达二百户所。同时,明廷为加强归德地区的防御,“指挥宁正拨官军二百名备御”。据《青海省民族志·汉族》说:(明太祖洪武三年)朝廷命“邓愈为征西将军,偕同都督同知沐英分兵三道,穷追至昆仑山,遂置贵德所,驻马军五百,卫守此上,屯兵五百,以供刍粮”。

公元1374年(洪武七年)四月,明朝为了在贵德屯军屯田,邓愈委河州左卫指挥维修和加固西夏遗存“古贵德城”(残城)。西夏筑建的“古贵德城”在元朝时期,因无驻军,也无战事,所以,百年来对城墙基本上没有什么保护和修缮,到明朝时破损严重。但城内设施因被贵德万户府征用,直到元朝灭亡都保存完好。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十月,改贵德为贵德守御千户所(置罕东等百户所五。设有10屯,今黄南州有其7屯)。直隶陕西行都司,以保安站、保安操守所属之。以故元宣政院同知端竹星吉、万户玉伦(此贵德万户玉伦即《明兴野记》中的“归德州土官王伦奴”)、管卜答儿三人为千户”。

公元1377年(洪武十年),农历四月,卫国公邓愈任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前去征讨吐蕃反抗势力。将这次行动邓愈特记刻于龙羊峡黄河渡口处的石崖上,即成为贵德古八景之一“羊峡古碑”,并留马军500驻守贵德,屯军500以供粮草。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归德城(今存贵德古城)修筑竣工,历时七年。城略呈正方形,南北长513米,东西长506米,城高10.5米,根宽8.4米,顶宽3.6米,城外护城壕深4.5米,开南北二门,南城门外修筑瓮城,东西长50米,南北宽33米,开东门。北城门外亦筑有较小瓮城,开西门。后在南城门顶建有城楼1座,置守铺32间。

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青海贵德一带烽烟四起,赵鉴领命征讨当时贵德千户所的野麻峪(今贵德河东乡赵家沟村)一带,十一月初七日,赵鉴因箭伤身故。公元1397年(洪武三十年),改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特制金牌信符41面,分颁发给洮州、河州、西宁等卫和少数民族部族,作为茶马交易的凭证。贵德发现有一面金牌为下号信符,骑缝处有“拾伍”号字样,是颁发给河州必里卫西藏的21牌中的一面,三年纳马7705匹。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必里千户所(归德千户所)升为必里卫,下分左、中、右3个千户所。初以故千户哈即尔加弟喇嘛失加、千户阿卜束男结束为指挥佥事。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 火狗年)八月,明朝礼部颁发给必里卫中千户所官印一枚(今存贵德县文物管理所)。河州都指挥使刘钊奏调中左千户一所,计十屯于贵德居住守备,仍隶河州,保安有其四。这些驻屯军,史称皆自内陆拨往,计为吴、李、季、脱四屯。

公元1441年(明英宗正统六年),河州都督刘钊奉命整顿贵德等地军务及民事,招抚藏族72部,整修了历代所垦土地。冬,阿尔官等六族番人三千余到营归德城下,声云交易,后却抄掠屯军,杀伤番民,毁其居室,夺其什器。其着亦咂族番人又累于暖泉亭处潜为寇盗。及张瑀擒获二人,止责偿所盗马,纵之使去。

公元1515年(正德十年),九月丁酉,“守备归德指挥同知朱澜乞加署职以便统属州、县兵。兵部议,军职非有功不授,且守备例不节制。有司得旨,升澜为署都指挥佥事”(《明武宗实录》卷129)。《蒙古源流》记载:(1573年)俺答汗进兵喀喇土伯特之地,攻打了甘青及四川藏族地区,并请来阿哩克喇嘛、固密(今贵德、共和一带的一部落名)苏噶等藏传佛教的僧人。万历八年(1580年),河州卫千户长吉帖木(长略)之子长夕虎以“世袭指挥同知”,任贵德所分守游击。当时,莽剌川(今贵德南部及贵南一带)、捏工川(今同仁、泽库一带)的蒙古丙兔部大肆侵犯、掠夺贵德一带,长夕虎极力安抚番部,体恤将士,与士兵同甘共苦,英勇抗击,使贵德城没有被攻破,贵德百姓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全。万历十七年(1589年),蒙古火落赤部盘居暖泉,大肆猖獗,疯狂抢掠,长夕虎率军民创筑民堡,修固三寨,设险浚池,振济贫乏,强夷咫尺,只镞无遗”。公元1592年(万历二十年),明军攻下莽喇川,火落赤、真相、永邵卜等蒙古部退居青海湖一带。蒙古土默特部的南下行动,给居住在捏贡川一带的藏族部落人民带来了战争的灾难。同年,贵德玉皇阁万寿观建成。后建成阁楼三层,全高25米,有“仙阁插云”的美称,为贵德古八景之一。明万历年间,贵德古城进行了增修,并呈正方形,南北二城门外皆有瓮城。南瓮城门东向,北瓮城门西向,均为明后期筑成。南瓮城内有坐南向北的关帝庙,雕梁画栋,檐下用木栅栏护围。南门顶建有城楼,在清同治六年变乱中被焚,后修复,上下两层。

公元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三月,“先是,陕西河州境外属番挫哈、郎家二族构衅仇杀,因而率众截路,抢夺公差。保安堡防御夏光裕差通官王廷仪,归德守备宋希尧差千总史载功讲喻,不伏。声言抢掠河州”。公元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贵德境外番部谋反,临巩兵备道檄河营千总韩喃琐领本营兵五百,出老鸦关,由起台堡、保安堡抵贵德黄河上游,于河浅处夜渡直扑番帐,得胜而还。

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十二月,清沿袭明置,在今贵德仍设归德守御千户所,隶陕西行都司河州卫。其境域:“东至循化营界三百二十里,西至沙沟扎萨克喇嘛察汉诸木汉一百三十里,南至都受族界一百五十里,北至黄河十里,东南至上下龙布(今隆务河)河州界三百七十里,西南至草地扎萨克喇嘛察汉诸木汉青海(湖)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西宁县所管阿什贡番族界四十里,西北至黄河龙羊峡郭密番族界七十里,北倚黄流,面临青海,河湟夹辅,松潘后屏”(《西宁府新志》)。乾隆三年(1738年),归德所由临洮府改隶西宁府,改归德为贵德,并延用到至今。乾隆五十六年(1761年),归德复改为贵德厅,设抚番同知。民国二年(1913年),贵德厅改为贵德县,隶属甘肃省,设西宁道。大约在民国初期古城北门瓮城失修,因为雨水过多,造成城墙多处塌陷,危及北城门及北门顶真武殿。民国十七年(1928年),青海建省,贵德隶属青海省。民国十八年,时任国民政府县长的姚钧在地方捐助下重新修复,并亲笔书定“太平门”木刻匾额。南城门上的砖刻“天启门”、瓮城门上有砖刻“河阴重镇”横匾依旧保存完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秘消失的古国——吐蕃(下)
青海的历史与文化
青海历史
青海人必须要知道的青海历史简表
神秘消失的古国-吐蕃 2
古代在青海建都的七个国家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