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宗罪”:父母的任性,正在杀死孩子的今天和明天

这几年,关于家庭教育至高无上的论调越来越高,但是,愣是有些家长缓不过神来,她们依然觉得,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那么学校就应该负全责。

对此,作为一线老师的我得大声呼吁一声,学校真的只能负责一部分,这不是推诿,而是现实,那些敢于揽下孩子教育全部责任的学校瞄准的只是你口袋里的钱,不是你孩子的教育。

总结一下,即使再好的学校也只能把孩子送到某个站点,然后他会下车,回归家庭,因此,家长们还是得收一收“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清华北大”的大心脏了。

那么,家长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应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在做之前,大家需要先反思下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以及受社会这个“大染缸”影响下的一些既成问题。

为了便于深刻理解和记忆,此文夸张性地起了“任性家长四宗罪”这个名字,至于夸不夸张,看完再表态。

第一宗:只照自己的想法教孩子

关于教孩子这件事,相信每个家长都有一套“自己”的心法和做法,因此,大多数时候她们是靠着这种惯性在“行使”手中的育儿权利的,至于心法和做法正确与否,她们大多无意识顾及,而正是这份无意识在戕害孩子。

比如,她们依然会觉得“打是亲,骂是爱”,因此,在孩子出现错误时,她们要么拳脚相加,要么骂不绝口,殊不知,这种不平等的沟通方式不但于事无补,还会招致两代人之间的对立,结果自然会愈演愈烈。

千万别说自己身上没有这样的问题,你可能只是情节比较轻而已,你不打,也不骂,你只是选择了比较隐晦的讽刺和挖苦,或者冷面相对。

因此,为人父母第一忌讳便是在两代关系中的这种惯性,要记得在每一次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话语脱口而出之前,慢一拍,慢一拍,再慢一拍,这样,你才有可能远离自己的“偏见”,给予孩子更恰当的教导。

第二宗:不顾孩子的能力和需求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况且,这个世界的孩子是由不同的“龙”生出来的,自然地,他们会在能力上千差万别,因此,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能跟“别人家的孩子”看齐。

在生活中,“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是很多家长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最糟糕的是,它大多会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

这种话语产生于“比较”这个心理动因,说的再严重一点,乃是攀比,是的,不但比房子,比车子,还在比孩子,殊不知,前两者都是死物,而孩子可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面对这个曾经给你的生活带来惊喜的小家伙,你怎么忍心用本来不属于他的能力苛求他呢?

因此,还是收起自己那不成熟的一套歪心思,去正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心理需求,在他已经怀疑自己的时候及时送上肩膀和安慰,而不是在伤口上撒上一把又一把的盐。

第三宗: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每一条河流都有它运输泥沙的能力,那么,它也有属于自己的流向和河道,而这也是孩子的成长规律。

这一点,“揠苗助长”的成语说的再清楚不过了,但是,现实中的很多家长不正是一天天地把孩子当成禾苗对待吗?

比如,孩子才上一年级,非得要求去读四大名著,不但要读,还得能一字不落地讲下来,同时要求孩子掌握四年级才要求的写作能力,不会写就强力引导,稍感不妙就扭送到一些辅导班,以矫治“多动症”之名,行“提高成绩”之实,说来也是荒唐。

孩子的成长自有其不可强力加速,甚至逆转的客观存在,这个叫规律。

了解到规律的内涵,请大家马上收手,天气凉了,哪儿暖和哪儿呆着去,静待孩子这朵花盛开。

别怕,孩子一旦学着开花,自会开出一朵又一朵的,说不定比你预想的还要好看。

第四宗: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

请问:用脚踢打沙袋或石头,哪个更疼?

答:脚。

这是我不久前遇到的一个听到过的脑筋急转弯,“温故而知新”,我觉得它不仅考验脑力,还是个隐喻,因此,它同样适用于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

试问:一个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你会想到爸爸也是这样的吗?同样地,孩子不会安排自己的日常起居,是不是妈妈平时就是邋里邋遢的呢?

如果你没想过,可以把孩子身上的问题与父母对号入座,或许就会有答案。

这不是假说,是事实,一个孩子成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自然会耳濡目染上这个环境的“家风”,因此,孩子呈现出的好是家庭的好,不好也是家庭应有的责任,不能把问题全分析到孩子身上。

因为这种分析是不科学的,自然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家长就去率先垂范,你做好了,孩子自然会走上变好之路。

上述“四宗罪”,不知道你获罪几宗?

当然,我希望你一宗也没有,那么,你就会成为“不任性父母”中的一员,你就拥有了不焦虑的超能力,就能平和地看待孩子,就能看到他们身上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没有的闪光点。

我不是在用那句“成绩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这样的鬼话来给你催眠,而是只有学会了接受孩子真实状况的父母才能午夜梦回,回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还记得吗?

那一刻你说过:宝宝,你这一生只要平平安安就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学生叛逆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100天读10本家庭教育好书
教育好孩子,只有家庭教育就够了吗?
现在社会的快节奏让父母不经意地把教育也功利化了,导致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去“催化”孩子的成长。但生命本身是有规律的
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是白搭
从教育焦虑到童年恐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