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警惕!过度陪伴正在绑架你的孩子

01

警惕过度陪伴

有一种现象不知你注意到没有?

我们都力争给孩子更多的陪伴,但却很少检视自己的陪伴方式

你不妨花一分钟时间,回想一下自己在陪伴中有没有出现下面几种情形:

▶ 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千方百计去「逗」他,在他面前卖力地「表演」,容不得局面有半刻冷场;

▶ 孩子 3 岁了,在画板上涂鸦,大人在一边指指点点:「兔子的耳朵不能这样画!」「这一笔不能出头!」

▶ 孩子上小学了,只要孩子做作业,你就要坐在他旁边;孩子晚上睡觉,还要不停查看……

这一切,几乎每个家庭都在上演,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儿童心理学家却会告诉你,如果婴儿会说话,他可能会着急地冲你喊:别打断我,我正在研究呢,多观察我,静静地享受和我在一起的时光吧!

画家会告诉你:儿童是最好的画家。毕加索曾说:「我穷尽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像个孩子那样画画。」画家都跟儿童学画画,我们却在指导孩子画画,是不是很滑稽呢?

教育专家会告诉你:为孩子操碎心,越陪伴越焦虑(有家长陪写作业气到心梗),根源就在「过度陪伴」……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都担心陪不够,怎么会过度?

过不过度,不能仅仅用陪伴时长来衡量,还要看你是否不请自来,乱入孩子的世界

这么说有点抽象,结合具体的场景大家会更好理解。

02

过度陪伴 3 宗罪

第一宗罪:不请自来打断孩子后果:破坏专注力

有一些家长,在孩子专注做事的时候,一会儿问孩子:「渴不渴,喝口水吧?」一会儿问:「累了吧?歇一会儿再玩。」

家长本是好意,但这种不请自来,会频繁打断孩子,无意中赶跑孩子的专注力。

当下可能看不出来,但到孩子上小学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听课不认真,老走神,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

专注力是天生的,孩子生下来就具备这个能力。

宝宝刚出生没几天,就可以目不转睛地盯着床头的玩具数分钟;

6 个月的时候,他们会把手指放进嘴里,全神贯注地吮吸、啃咬;

1 岁左右,他们会躺在床上,专注地玩弄自己的小脚丫……

这些都是专注力在发展。

图源:《龙猫》

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会忘记时间

那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了,专注力反而退步了呢?

心理学家认为,专注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后天保护不力,孩子在专注做事时,总是被打扰,专注力就会变差。

然而在现实中,有太多的家长,经常用他们过分的热心、过度的陪伴,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而不自知。

基于这一点,教育家蒙特梭利曾提醒家长: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第二宗罪:横加指导,束缚创造力后果:创造力没了,孩子的灵性也没了

孩子一个人玩(涂鸦、搭积木等)的时候,常有家长忍不住指导纠正:这里错了!你应该这样,你不能那样!

而实际上,这种「指导」还会帮倒忙

1973 年,《发育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杂志上发布的一项经典研究发现,允许孩子自由玩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研究人员将 90 名幼儿园小朋友分成三组:

第一组,孩子们可以从一堆日常物品中任选 4 种,然后自由玩耍;

第二组,研究人员则要求孩子们模仿工作人员,来使用这些物品;

第三组,孩子们看不到这些日常物品,只能坐在桌前,随机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10 分钟后,研究人员要求孩子们说出其中一种物品的使用方法。结果发现,第一组自由玩耍的孩子,说出的创造性使用方法,是另外两组孩子的 3 倍!

看到了吧?很多时候,我们好心的教导,反倒会束缚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变成跟我们一模一样的人。

很显然,这并非我们所愿。

第三宗罪:见不得孩子无聊,试图加戏后果:生活排太满,孩子失去内在动力和激情

还有一些家长害怕孩子无聊,看到孩子发会儿呆,就会担心:我的陪伴是不是跟不上孩子的智力发育了?

图源:《哪吒》

而实际上,「无聊」更能激发孩子去探索,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更有好处。

你看到孩子无所事事,其实他的头脑中可能正在酝酿一系列的创意

去楼下用小石头铺一条小路,用泥巴捏一个怪兽,即兴唱一段自编的儿歌,甚至花半个小时蹲在花坛边看蚂蚁搬家。

这些发自内心的召唤,能让孩子对生活充满激情,将来他也会长成一个有情趣的人。

而你,不明就里,紧锣密鼓给他加课,冒然闯入他的世界,反倒会把这些创意都挤走。

有学者认为,打发无聊,对孩子来说是必须的,否则他永远无法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无法学会独处。

03

如何避免过度陪伴?

这需要我们想明白两个问题。

❶ 第一个问题:孩子是否需要你陪?

既然是陪伴,很明显孩子是主角,那我们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孩子是否需要我陪?

当然,小朋友不一定会表达,但他的行为会告诉你真相。

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她家的阿姨陪孩子在客厅,我们在书房聊天。

没聊一会儿,就听到孩子在客厅喊:你不要动,不要动我的……

然后,阿姨耐心解释:你这个画得不标准,你那个涂到界外了,我是在帮你。

阿姨是一片好心,但孩子却不领情。

这实际上,就是孩子释放出的:我不需要你陪的信号

这种情况下,陪伴者最好后退一步,多观察孩子。孩子需要你帮忙,自然会邀请你。

❷ 第二个问题:父母的角色是什么?

我们要明确,在陪伴中,我们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很显然,我们是参与者。参与孩子的成长,而非管控和主导。

而很多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总忍不住纠正指挥孩子。

孩子画兔子,他嫌耳朵画得太短;

孩子想玩沙子,你认为滑梯更有意思;

孩子想穿裙子,你非让她穿裤子。

这种「陪伴」下来,大人小孩都很累,而且不开心。

图源:网络

不知所措的孩子~

有没有想过,孩子全都按你说的做,将来他会变成谁?

没错,变成你的翻版,而不再是他自己

孩子是他人生列车的驾驶员,当我们试图抢过孩子手中的方向盘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陪伴都会偏离方向

华德福教育对父母角色的解读是,孩子成长的环境

环境,意味着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同时,父母的行为本身,对孩子也是一种示范。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文字,特别能诠释这种意境。

最好的陪伴便是,他玩他的,你忙你的。

时不时看他两眼,如果他正巧也在看你,请给他一个微笑。

如果他放下手里的玩具,走向你,请你也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他玩一会儿。

能这样,你就已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了。

04

小 结

警惕过度陪伴,绝不等于不陪伴。千万别矫枉过正。

写了这么多,不是说家长们都不要管孩子了,而是提醒大家,可以把更多精力花在观察理解孩子上。看见孩子的真实需求,你才能给他最适合的陪伴。

真正的爱与陪伴是: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在你身旁;你不需要我的时候,我任你飞翔。

我自己是一个 3 岁孩子的妈妈,深知家长的不易和用心良苦。

我们越紧张什么,越容易在那里出错。

正因为这样,我也更不忍心看到家长们因过度陪伴,好心办坏事。(注意,我们不是不陪,而是出力不讨好)

我们付出了陪伴,至少别因此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想明白:

孩子玩是为了获得什么?

我的答案是:体验

亲身的体验,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手资料。

所以,别让你的爱和陪伴变成绑架,请给孩子机会,让他可以跟这个世界实实在在地打个照面。

图源:《龙猫》

卷儿妈 说

过度陪伴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家长乱入

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对孩子的过度重视 + 过度控制(可能并非本意)

用心良苦,但却很容易造成亲子裂痕。很多人跟原生家庭处不好关系,就是这个原因。

既是父母,又是子女的你,是怎么想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END·

卷儿妈爱科普

亲子、心理、教育,育儿育己

◆ ◆ ◆

作者|卷儿妈

3岁小妞的妈妈

畅销书作者

目前从事儿童脑科学教育研究工作

个人公众号:卷儿妈爱科普(ID:juanr-m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哈佛科学家培养出了全球最聪明的孩子!19000个孩子,一个转变,验证变聪明的真相
家长必读:十大早教误区阻碍成长
外婆说教育
考生必看贴:考试减压妙招大公开
妈妈好心的一句话,竟害了孩子一辈子!父母都该好好看看
不要再这样吓唬孩子了,有些后果你真的承担不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