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意之处见精神—杨少华 · 太和人

扇面  杨少华作品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从三山五岳到五湖四海,从高高的庙堂,到寻常百姓家;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书写的本来是一种工具,可是文字一旦成为书法就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成就了一生的华美。不知是谁把毛笔比喻成蜡烛送给他的情人,轻轻地歌:送给你一只狼毫吧,不曾点燃的蜡烛也不会熄灭。是啊!毛笔,未曾点燃的蜡烛,把书法连同中国文化的历史照耀得灿烂辉煌。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唐诗宋词元曲十六令,看不完的锦山秀水春花秋月,回味不尽的乡愁旅思离情别恨,书不尽的江山社稷家国情怀。山因书法增秀,石因书法生情,水因书法含韵。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最为分明,黑白两色,清淡素雅,质朴率真,又值得推敲,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愈久弥香。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参悟。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书法,是一门至高至上的线条造型艺术再现。诸子百体,名人大家,或篆或隶或楷或行或草,或婉约,或奔放,清新中透出灵动,灵动中藏有睿智,睿智中显特质,睿智中见大气。无声的线条,张扬的是不拘一格、别开生面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正所谓字如其人一般直观而显性。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杨少华作品



随意之处见精神

——评当代著名书画家杨少华先生的人品及艺术作品

文/利剑归来

安徽籍当代著名书画家杨少华先生是我的忘年交朋友。与我能称朋友者,一是即使情趣不相投也能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二是相互无功利之心又能相互帮助一拉就响。因是朋友,曾多次与其彻夜长谈,更曾多次见其现场挥毫,也因此对杨先生的为人和作品更加熟悉,理解程度也相对更为深刻、准确。

杨先生是一个极为勤奋且悟性极高的人,他能刻、能书、能画、能诗、能文,且样样皆有所成,这在当代书法家中,是不多见的。除对艺术的孜孜以求之外,他对生活没有要求,甚至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让我不敢恭维,在宾馆,他甚至不会开空调,不会开电视。但是无论在家闲居还是在外应酬,他的文房四宝都随身携带。有一次,我和他住在同一房间,凌晨五点,当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已经摆好了纸墨砚台,开始写字、作画。他的那种对艺术心无旁骛地执着,让我时常调侃他只知“一心向佛”,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

也许正因为此,杨先生的艺术作品,才获得业内人士的普遍好评。他的书法篆刻作品曾先后20余次入选参展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篆刻展并获大奖,2000年其被评为安徽省“十佳青年书法家”;2001年随中国青年书法代表团赴韩国交流其书法作品获“大赏奖”;2006年其书法作品被《书法导报》评为“国际书法年展金奖”,2011年其篆刻作品入展西冷印社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篆刻展。专著有《杨少华书法作品集》。在圈内,他的篆刻、行草、花鸟画被称为“三绝”。

大家知道,篆刻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而杨先生的篆刻,恰恰取法汉印,且自觉以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为师,在四十余年漫长的学习与钻研中,以刀代笔,创作出许多既有白文的朴茂厚重、又有朱文的细腻变通的篆刻作品。譬如他的 “群芳过后圆山好”“紫气东来”等篆刻作品,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显得瘦劲与灵动,使方寸之中尽显美的造型与书法的笔意,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杨先生的行草作品,在业内更是有口皆碑。当代著名书法家和评论家周德聪先生曾专门对其书法作品进行评价:一是字兼南帖北碑之长,既活泼典雅,又厚重生辣;二是笔线变化丰富,既善于用浓笔表现沉雄厚重,又善于用渴笔表现劲健枯涩;既善于在提按顿挫中表现跌宕道逸,又善于在疾涩互渗中表现线条的内在节律;三是作品在结字造型上既富于变化,又能运用整齐、参差、主次、均衡、对比、虚实、节奏等形式表现美的法则;四是作品在大章法上独具匠心,无论是字内的开合揖让,还是字间的疏密掩映,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

杨先生崇尚“艺贵兼通”“艺贵多能”。行草之外,他在篆书创作上则力求创新,他用行草笔法表现篆书的活力,以干湿浓淡丰富章法的厚重,方圆兼备、古意盎然,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此外,他的绘画作品特别是花鸟画,一出手就获得业内人士好评。其画风与格调特别受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等大师的影响,他把书法的高古气息与线条运用在书画中,齐白石的细腻,潘天寿的老辣,被他结合得恰到好处,给人超尘脱俗之感。

我手上有他两幅绘画作品,其作品《鸭戏图》,色彩冷峻,明显继承了八大山人之遗风,同时以鸭身之淡黄,提炼冷暖对比;用篆书线条,表现残荷俯仰;用参差横向题款,丰富作品的章法,使整幅作品浑然天成、凝重深沉;另一幅《秋意盎然图》,用墨淋漓痛快、细腻洒脱,白干黑花之植物用渗透法给欣赏者以愉悦,竹子与红叶以疏散之法衬托灵鸟,同时用奇石之苍健稳住整体布局,使画面生气勃勃。

也许是艺术家的清高使然,但我更相信是杨先生的使命感和对艺术的纯洁崇尚使然,杨先生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天真烂漫的、安贫乐道的,无论是篆刻、书法还是绘画,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在里面,而不应该仅仅只有笔墨技巧,仅有笔墨技巧而没有思想在里面的创作,只能成为刀匠、书匠和画匠,和艺术家的称号无缘。这从另一个侧面,恰恰体现了杨先生的可敬可爱之处。

今年是杨先生的“知天命”之年,也是杨先生的“返老还童”之年,用杨先生自己的话说,更是他在艺术创作的路上 “渐入佳境”的标志性一年。的确,现在杨先生的创作,总是任情恣意,挥洒自如,显得无拘无束,无挂无碍,多了率性多了纯真多了张扬,少了刻意少了拘谨少了羁绊,似乎很随意,但是,在我眼里,杨先生现在的创作,恰恰大有“返璞归真”之感!随意之中见精神,随意之中有境界,他的随意,更多的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自信,更多的是对自己创作理念的一种升华!

我期待并相信杨先生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地作品,给这个多彩多姿的时代,再添一笔更加绚丽的色彩!

2014年9月21日定稿于金陵






       杨少华

Yang Shaohua

杨少华,字筠之,斋号紫竹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太和文联工会主席。先后就读于阜阳教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曾受教于黄惇教授。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参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四、六届全国展,第一、二届楹联书法展,第三、四届篆刻展,第一届华人书法展等。1998年《书法导报》全国书法评奖十佳之一,2000年被评为安徽青年书法家十佳之一。书法作品收入《中南海书法集》等。2002年曾随中国青年书法家代表团赴韩国交流。

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参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四、六届全国展,第五、七、八届中青展(七届获三等奖),第一届扇面书法展(获银奖),第一、二届楹联书法展,第三、四、五届篆刻展和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展等。1998年获《书法导报》全国书法评奖十佳之一,2000年被评为安徽青年书法家十佳之一。2001年曾随中国青年书法家代表团赴韩国交流书艺并获大赏奖。2006年获《书法导报》国际书法年展金奖。书法作品多次收入《中南海书法集》等典籍。《鉴藏》《甘肃美术》等对其创作曾做专题介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少华书法研修班师生作品展【一】
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人(2)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资料
著名书法家于良君,精选31幅行草书法作品欣赏,笔走龙蛇真书法
名家风采 | 走近李有来
儒雅倜傥清新俊朗 || 王卫军书法作品微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