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宫廷到民间,一个活了2000多年的“人”

上个月我们讲了上海的建筑与建筑师的故事,这回“克勒门”迎来一个新的选题。

呐,就是这些乍看有点惊悚的“恐怖片道具”,啊不,是小木偶。

虽然年代久远,这些木偶斑驳破落,可即使恢复了当年的光彩,为何它们看上去和我们印象中给小朋友看的木偶大相径庭呢?

01

木偶的前世

原来,木偶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西方几乎是同时的。而最初,木偶就是宫廷中皇帝祭祀用的,之后才慢慢流传演变到民间。

根据考古实物和研究成果,木偶的产生可追溯到古代墓葬中的人俑。下图是目前考证下来出土最早的一具大木俑。

这是上海木偶剧团仙乐斯展厅入口处陈列的,山东出土的西汉时期大木俑复制品,原作高193厘米,非常巨大,由13条木条组成,木俑可坐可立可跪可行,四肢关节都可自由活动,是具有表演性的木俑。

木偶真正形成表演形式是在汉代,随着朝代的不断繁荣发展,木偶的整个艺术形式也随之茁壮发展,形成了布袋木偶,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及皮影。

上海木偶剧团演员在“克勒门”文化沙龙上

左:隋唐宋元时期的木偶艺术-窟窿幻戏图

右:明清时期的木偶艺术

古画中描绘的提线木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竟然在孩子面前表演如此惊悚恐怖的骷髅,这家长的心还真大。

02

木偶表演的是什么呢?

从宫廷到民间,从祭坛到舞台,究竟木偶表演的是什么呢?

其实业界将木偶称为“百戏之祖”,当初唱的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戏剧。

台下爱看什么,台上就演什么戏。

上海最早出现的扁担戏,也就是被称为布袋木偶戏活化石的五指木偶戏,不在繁华的中心地带,而是出现在了崇明。

上下滑动,点击查看大图

扁担戏

扁担戏

随着上海的开埠,大大小小100多个戏班子在上海安营扎寨,竞争非常激烈。

大家都铆足了劲,使出浑身解数立足于上海,这就形成了一个探索求新的氛围,其中有一支叫“老八个”的戏班子脱颖而出。

“老八个”把各种木偶的表演形式捏合在了一块儿,还创新地制作出了别人没有的木偶特技。

当时一个典型的剧目就是《白蛇传》,我们都知道,白娘子喝了雄黄酒会变回蛇。这一出很多剧团都在演,但始终没有人去呈现变成一条蛇这个形态。只有这“老八个”做到了。

这样一个改进,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似乎非常简单,但这可是100多年前的上世纪啊,能够想到并且加以实施最后在台上呈现出来,那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这支因为创新精神在上海滩大受欢迎的“老八个”剧团,就是上海木偶剧团的前身。

03

海派木偶

关注我们“克勒门文化沙龙”的读者一定更知道“魔都”的“魔力”,这“魔力”总能将外来物事,经过一番加工改造,变成只有我们上海有的“海派文化”。

这“小木偶”遇到“大上海”后,竟然就神奇地变成了专给孩子们看的木偶剧。这里面不仅有木偶剧团的贡献,更是多亏了当时的海派文人。

陈鹤琴 虞哲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留洋归国的有志青年汇聚到了上海,以陈鹤琴、虞哲光为代表的海派文人,就尝试着将话剧与木偶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木偶剧表演方式,用木偶讲故事,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于是他们便倡导用木偶剧作为儿童启蒙教育,陈鹤琴也被称为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04

上海对木偶剧的开拓

提线木偶 1936年

《阿丽思的梦》1941年

《原始人》1942年

《天鹅》1943年

《长恨歌》1944年

上下滑动,点击查看大图

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到我们上海对“小木偶”的改造。明显地有中西结合的元素。

舞台表现上运用更多革新技术手段,除了有木偶表演,还有布景、道具,甚至还有灯光,这不就是完整的现代剧嘛。

1960年成立的上海木偶剧团,已经走过58个春秋。推出了许多在中国有着重大影响的木偶剧,每一部剧都是一次革命、一次创新。

其中,有一部剧奠定了海派木偶的概念,那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上下滑动,点击查看大图

孙悟空

孙悟空一打白骨精

孙悟空二打白骨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被师傅赶走 八戒去请他

它的特别之处主要有2点。

第一,孙悟空长了2条腿。可别小看了这两条腿,那可是一个大飞跃啊。因为传统的杖头木偶其实是没有下半身的,一件长袍、一条裙子就可以了。

第二,具有跨越性的舞美革新,加入了许多创新的木偶特效。

当年这部剧一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就大排长龙,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这部剧甚至一直影响到了现在的木偶剧,只要是孙悟空,基础版本一定是从上海木偶剧团学的。

上下滑动,点击查看大图

四大妖怪 各显神通

观众席上伸出的长手怪的手

这是一部充满想象的神话特效剧,它的创新之处在于里面4个妖怪的各种“妖术”。

行走如蛇一般扭动的蛇妖,人脸与蛇脸自由转换;2个头的双头怪,能同时分别做出不同表情;头可以从中间劈开还会出现闪电特效的“霹雳”妖;从观众席将手伸到舞台上的“长手怪”,一下子打破了舞台与观众的界线。引领了整个中国的木偶剧发展。

上下滑动,点击查看大图

《春的畅想》

《春的畅想》

《春的畅想》

《春的畅想》

这是一出完全没有“木偶”出现的先锋木偶剧,里面的角色如鸡、人、蝴蝶、鱼、鸟等都是通过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布,由木偶演员现场变化而成。

完全打破了传统木偶戏对“偶”定义的概念,创造了一个全新形态,因此业界对该剧争议了长达10年之久。

我们“克勒门”的嘉宾也在现场体验了一把,详见文末链接。

上下滑动,点击查看大图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木偶剧曾经更注重的是操控的技艺,直到这部《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现,让木偶剧对配音的要求又上了一个台阶。

业界为这部剧的“小女孩”专门设置了配音演唱奖,十几年前获奖的演员,正是12月我们沙龙的主讲人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

上海木偶剧团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今年他们又推出了一部史诗级大制作。这背后的故事,小克勒下回说哟。

12月的沙龙里发生的故事点这里

“海上木偶奇遇记”

当“小木偶”遇到“大上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今年“六一”怎么过?来看木偶剧吧!
木偶翻腾,两岸共庆!欢乐庆元宵暨海派文化艺术节在台举办
丁言昭 | 与木偶皮影的不解之缘
木偶版《音乐之声》《胡桃夹子》将来沪还木偶艺术更多想象空间(附照片) 文汇报
木偶剧“阿凡提”的幕后制作,有没有勾起你的童年回忆?
浅谈我国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