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老照片上的人那么美?

春暖花开,洛阳牡丹、河北桃花、山东油菜花、云南花海、天津海棠……沪上陆续盛开的玉兰樱花梨花……让许多人忍不住撷一束暖阳,裁一袭微风,踏青赏春,与美景合影。

然而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网上盛传的大多数“美颜”照,无论是衣着、妆容、还是姿态,似乎都如流水线般的千篇一律,美吗?也许是,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究竟少了什么,一时也讲不清。

直到这几天小克勒看到了一些老照片,虽然已是模糊泛黄,但却看起来特别美,这才惊觉,原来我们缺少的是一种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安静的力量。

今天,小克勒就带大家欣赏一些老照片上的“美人”。

这些照片来自上世纪20年代居住在上海的一位犹太摄影师沈石蒂(SamSanzetti)。

沈石蒂在上海
位于南京路73号沈石蒂的美术照相馆

在上海的35年里,沈石蒂拍下了两万多张照片。

他曾说:“我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便是在上海,上海是独一无二的,五光十色的,我仿佛能看到她缤纷的色彩,闻到她的丰富的气味....”

因为年代久远,照片上的人物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但经过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发布的微博,及许多有心人的几番努力,还真的找到了几位当事人。

“那时我17岁,当天我穿着新做的芭蕾舞服参加完一场演出,想为即将上大学的自己留个纪念,于是第一次去拍了这样的'艺术照’。可能是他看到我会跳芭蕾舞很高兴,他也没有刻意指导,只叫我随意摆出各种芭蕾造型。我只记得明亮的灯光打在自己脸上的感觉。”

当年的“芭蕾舞女孩”、接受采访时74岁的洪落霞女士曾这样说,“那时很多照相馆拍出的照片都十分雷同,都是一个花哨的背景。沈石蒂的照片非黑即白,却能展现人物最美的一面。我以后拍的照片都不如这张。”

1954年,游美瑛带着年幼的儿子孙逊来到沈石蒂的照相馆拍下了这2张照片。

拍摄订婚照的曹莉贞女士及陈立善先生。

捐献了一生所藏文物的张伯驹先生的夫人潘素。

这位张伯驹先生,小克勒不得不多提两句,他捐赠的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如传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迹——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文物中最早的一幅独立山水画——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杜牧的《张好好诗》,唐·李白的《上阳台帖》,宋·黄庭坚《诸上座帖》。

照片中的民国女子,容貌和姿态倒是其次,气质与优雅最令人深爱,眉目间的一缕温婉和精致,是我们这个时代再也找不回的大气。

正如胡兰成所言:那“是从静中养出来的。临花照水,自有一种风韵。即便艳丽,亦是锦缎上开出的牡丹,底子里还是一团静气。”

沈石蒂的拍摄没有复杂的布景,但用光颇为讲究,有点像古典主义学院派的用光方法,人物身后都有一片晕染感觉的光亮,这也使得他的照片总是给人唯美、梦幻的感觉。

而他的色彩运用也极为惊艳,通过在相纸上手工着色,将照相技术和绘画技术完美结合,故而照片纹理细腻,色彩自然,有着“油画”般的质感。

这些照片,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光彩照人。沈石蒂也因此记录下了上海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

沉静而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阕花间词。

沈石蒂的照片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结婚照。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沙滩阳光,却依然让人觉得甜蜜。

那群在照相馆留下照片的孩子们,后来去了哪里?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沈石蒂照片看上去并不复杂,却总能触动人。那照片里的人,眼睛里有光,有水,有生气。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记录下的都是关于美,关于爱,关于温暖。

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心灵都是最真实的表达,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尤其珍视内心的力量,让我们的心灵更丰盈、更清澈,让这份美由内而外地呈现,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近期我们讲了这些故事

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如此优秀的上海男人,赶紧给我来一打!
看,阳台上飞出了“蝴蝶”

这些上海的老“洋房”不姓洋

究竟要美成什么样才能被称为“女神”?

从此,上海人的“老规矩”里将新增一条!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静安区文旅局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犹太照相馆里的上海美人
他拍下万张民国照片:原来他最懂中国女人
犹太人照相馆里的上海美人
犹太人沈石蒂照相馆里的上海美人
沈石蒂的老照片:一段上海的旧时光(2)
似水流年 惊鸿一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