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留守儿童”到“流氓学生”再到传奇大师,他年轻时经历了什么?

转眼已经来到了2021年,小克勒在这里给大家道一声迟到的新年快乐~
我们去年最后的一场沙龙邀请到了享誉世界的著名艺术家——丁绍光,很多人都被这位大咖的故事所打动,纷纷私信小克勒希望能更深入的了解丁先生的艺术人生。今天,小克勒就来给大家解答啦!
如果你还对这位大师不太熟悉,小克勒就先给你讲一讲他光辉岁月的小小碎片:开创了闻名中国现代画坛的“云南画派”,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展览逾500次,5次为联合国作画,作为唯一的华人画家入选自十四世纪以来百名艺术大师排行……

丁绍光在“克勒门”

这样一位地位如此重大的大师究竟是如何走上绘画道路?学生时期的他为何是校内的一朵奇葩?遇见的良师益友对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生于北方的他又为何去往云南开启了人生传奇?

下面,赶快跟着小克勒一起走进丁绍光的青年时代,追寻这位世界级大师传奇人生的起点吧!


特别的抉择

丁绍光是山西人,从小在北京的四合院长大,家中六个子女,他排行第四。1948年,父亲和母亲带着两个幼子去了台湾,他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与外公外婆生活在北京,成了那个年代的“留守儿童。
四合院里的他并不缺少快乐,老师写板书时散落的粉笔头,变成他在院子砖地上画的一栋栋房子,孩子们一蹦一蹦地在格子中穿梭,生出了许多乐趣。然而粉笔头还去到了一些不该去的地方,比如墙头上,衣服上,被单上。

丁绍光的父母丁俊生和李湘君及他们的五个孩子(共有六个孩子),前中间站立者为丁绍光

丁绍光从小喜好画画,但那时候家里已经穷得连纸都供不上了。考高中之前姐姐担心“不务正业”的丁绍光考不上大学,对他说:“你的大哥是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二哥在北大物理系读书,你如果连个好高中都考不上,怎么上大学,如何向父母交代?”
这么一说,丁绍光果然发奋突击,考上了当年就非常难考的北京八中。

丁绍光小时候居住的四合院

上了高中后他进入了一个美术兴趣小组,这个兴趣小组在校内外都很有名声,因为年年都有人考进中央美术学院,这个小组也被公认为中央美院的“良种选育场”。
在那里不仅高手如林,而且能了解绘画艺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得越多越让他感到光画画不行,还要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年轻时的丁绍光

丁绍光在沙龙上说他给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打分最高,那是一段纯粹的、主动的学习的时间。
罗曼罗兰、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他几乎读遍了所有能看到的世界名著,通过文学体验到了许多人的悲欢离合。凭着天赋和努力,丁绍光很快成为这个小组的尖子学生,所有人都对他进入中央美院充满信心。
但考大学的时候,丁绍光却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选择:中央工艺美院。

丁绍光在“克勒门”讲述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丁绍光告诉我们他去工艺美院就是为了张光宇
因为年纪轻轻的丁绍光已经开始反思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在画室里学的全是学院派的东西,而当他看到电影,看到摄影等技术呈现的时候,认为画家的很多功能都会慢慢被替代,如何体现画家的创造性,画家可不可以走另一条路,成为他思考的问题。
正在那时他看到了绘画大师张光宇的《水浒传》,那108个人物绝不是写实绘画所能达到的,那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多样都让丁绍光着迷,于是他立下了一个志愿:张光宇在哪儿,我就去哪儿。

张光宇

到了工艺美院,丁绍光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奇葩。他一直强调一种“进攻性”的学习,那是一种主动和自觉。
大学时光里,他上的设计课并不多,一直在埋头画画和读书,好在在那里,他遇到了好几位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的老师。
 
情醉毕加索

1958年,丁绍光第一次走进北京图书馆,看到那些印着外语的画册激动不已,一本本看得如痴如醉。
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毕加索的情景,画上的造型变了,颜色变了,那样变形,那样不协调,但却那样震撼人心。
丁绍光看到了一个让他欣喜若狂的新天地,毕加索、梵高、塞尚、马蒂斯,他如饥似渴地借阅着那些画册。

毕加索《格尔尼卡》,1937年

然而没过多久,一封告状信飞到了工艺美院。信中说:丁绍光系流氓学生,整天趴在资本主义垃圾上,流露出不健康情绪。学院党委当然不敢怠慢,立马组织开会,院长张仃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丁绍光的问题,我去处理。”
张仃召见丁绍光,地点不在院长办公室,而是在他家。丁绍光说:“那是我第一次去到张老师的家,也第一次真正看到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真面貌。
原来张仃院长和丁绍光一样喜欢毕加索,他发现站在眼前的是一个有着独立精神的特别的学生。

20世纪50年代张仃和毕加索

那一晚两人聊到很晚,张仃将自己的北图借书证交到了丁绍光手中,凭着这张教师借书证,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资料,还可限量外借。
从此,很久不上讲台亲自带学生的张仃收下了丁绍光这个学生。

1989年1月,丁绍光(前排左)在香港与张仃(前排中)

而丁绍光跟随恩师的的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张仃的爱人陈步文
丁绍光说:“有的老师教的是一种技能、手段,但陈老师是塑造了人的灵魂,完全从人的本质上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20世纪50年代张仃和陈步文夫妇

丁绍光说在工艺美院的那段日子是废寝忘食的五年,是真正如饥似渴地学、画,那五年没有睡过被子,所有的被面和床单都用来画画了。
那段日子学到的色彩与线条,构成了他人生的底色和坐标。
 
梦飞彩云之南

大学毕业的毕业创作,丁绍光选择了黄河,那一泻千里的气势,那豪情壮志的气魄让他着迷,但真正走近黄河时,他却看到天灾人祸带来的惨象,黄河浓稠地如同泥土,像是淌在母亲脸上的一行泪。
失望的丁绍光提不起笔,回到学校准备再寻找新的创作。
正在这时画家黄永玉出现了,他刚从西双版纳写生回来,把那里描绘地如同仙境,鼓励丁绍光去那里收集素材。

年轻时的黄永玉

想起两位恩师张光宇、张仃都曾画过西双版纳,丁绍光立刻有了不可遏制的向往。
而1961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原则上学生创作的区间不能跨过黄河,去遥远的西双版纳绝对不是个小目标,正在纠结之时,张光宇出资300元巨资,助丁绍光走向了通往南方的火车。

大学时期的丁绍光

丁绍光的“南行记”,黄永玉是策划,张仃是监制,张光宇是出资人。
这豪华的阵容注定一个不同凡响的结局,从此,丁绍光在彩云之南开始了另一个故事。

克勒门
是一个在上海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文化沙龙
如果你还不了解我们
就看看看我们讲的这些故事吧
点击以下文字直达

好久不见,克勒门见!

听完他的一生,你看懂他的画了吗?

抽象画真的连小孩都能画吗?

从被轻蔑到众星捧月,他究竟做了什么?

你见过大咖赵无极的家吗?

“克勒门文丛”上新啦!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静安区文旅局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访画家丁绍光:画卖出了“天价”,我在恩师面前却很惭愧
中央工艺一清华美院与中国现代美术
积极艺术:现代美术运动中国延伸及丁绍光艺术范式
丁绍光作品欣赏
丁绍光作品
丁绍光的重彩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