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为什么有这么多书店?这些故事你可能想听~

自2004年以来,每年的8月对于上海的爱书一族来说可谓是节庆般的存在,因为规模盛大、活动多样的上海书展每年都在此时举办。

“克勒门”连续几年在书展和读者见面

今年的上海书展虽然因接连冒出的疫情而确定延期,让阅读爱好者和出版从业者略感失落,倒是让小克勒有机会在上海书展正式重启之前,好好与大家一起来讲讲上海与出版、与书店、与书籍的那些故事

虽然上海区域文化的繁荣比之洛阳、西安、南京、北京等历朝古都晚了数百上千年,但以中国出版为参照的话, 上海出版却是一方基地, 是近现代崛起的耀眼之星。

上海出版在近代以来一百多年风云变幻中, 与上海这座城市同时崛起, 尽管在近代中国的许多口岸城市中, 也有各种出版中文书刊的书局、书庄和书社, 但没有一个口岸城市像上海一样出现如此发达的出版群体, 形成类似像上海一样兴旺的出版市场。

上海出版者创办的报刊、出版机构, 数量之多为其他口岸城市所远远不及。

19世纪60年代以后, 随着美华书馆的迁沪,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益智书会、广学会等西学出版机构的创办, 让上海很快成了西学出版的中心。

19世纪80年至90年代, 点石斋石印局、同文书局、拜石山房等出版机构, 也在古籍石印方面, 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康熙字典》、《聊斋志异》、《二十四史》、《全唐诗》等, 印数动辄10万册。

20世纪以来, 上海成为中国无可争辩的出版中心。民国时期, 上海更是堪称全国出版的“半壁江山”, 并一直是翻译出版的重心所在。

20世纪50年代以后, 由于中国经济模式与形式的变化,上海出版的地位位居北京之后, 但由于百年上海的出版有着自己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传统, 且仍然长期存在着出版人才积累的优势。

因此, 无论在数量上, 还是质量上, 上海出版在某些领域仍保持着自己明显的优势和在全国出版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要提到上海出版文化,那不得不提的就是上海最著名的“文化一条街”——福州路。

福州路

这条曾经的”四马路“,是上海海派文化的起源,大东、中华、世界、开明、商务等大型书局书店都先后开设,最多时在福州路一带有大小书店300多家!

一大批文化名人如著名出版家张元济、邹韬奋、郑振铎、沈雁冰、胡愈之等汇集上海 , 为上海的出版业乃至中国的出版业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元济、邹韬奋、郑振铎
沈雁冰(茅盾)胡愈之


    

01


    

商务印书馆

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954年迁至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

1915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全体同仁合影

鼎盛时期的商务印书馆,统领各地及海外80余家分馆、跻身于世界超级出版机构,几乎成为中国出版的“半壁江山”。

1930年代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及印刷制造厂全景(占地80亩)

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总厂内的编译所大楼(摄于1926年)

1924年建成的“涵芬楼”,1925年在此设立东方图书馆,1926年5月3日开放民众阅览。藏有宋刊本129种、2514册,地方志2000余种、6万余册,以及各类参考图书等共计51.8万余册,图片照片5000余种。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根据相关学者统计, 1912至1935年, 中国 350家出版机构、团体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著作(不包括古籍、文学作品、儿童读物) 约为13300多种, 其中商务印书馆就占了3350多种, 即27.13% ; 其中哲学著作占同期同类出版物的34%; 经济学占26.12%; 史学占36.16%; 文艺理论占46.13%。

1912年商务印书馆在棋盘街(今河南路211号)建造的总发行所新楼

1923年,商务印书馆在闸北天通庵路设立第五印刷所(摄于1926年)

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总厂内的职工疗养所和花园(摄于1926年)

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总厂彩印胶版部(摄于1929年)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约4亿册);中国第一部大型古代汉语词典——《辞源》;中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等都是商务印书馆的代表之作。

盛名在外的商务印书馆也曾遭受重创,那就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位于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资产损失1630万元以上,占总资产的80%,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

大火焚烧后的亚洲最大图书馆——东方图书馆

炸毁的商务印书馆

1932年2月1日,商务印书馆停业。同年8月1日复业。商务印书馆内挂着“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条幅。

新中国成立之后,商务印书馆也于1954年正式迁移至北京,继续其对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传播工作。

2017年,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天通庵路190号进行了揭牌仪式,这也是商务印书馆在上海保留的唯一旧址。

修复后的第五印刷所新貌

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商务印书馆这一中国出版界的骄傲,更是象征着上海对于文化向往、对于知识追求的精神。

    

02


    

世界书局

世界书局是民营出版发行企业,由沈知方1917年在上海创办。

初期,以出版小说为主,从1924年起,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三足鼎立。

当时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期刊《红玫瑰》、《侦探世界》、《武侠世界》是由世界书局出版的;

中国第一次较全面译介莎士比亚的作品——1947年朱生豪所译的3辑共27种《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也是由世界书局出版的;

涉及24个门类共计一百多种的通俗学术书《ABC丛书》还是由世界书局出版的,它们甚至比商务的《万有文库》还早一年出齐。

世界书局不仅在学术科普、知识典籍上有着绝对领先的建树,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世界书局也始终努力地发出掷地有声地抗击,包括率先出版了抗日御侮反侵略的著述。

在1931年出版的《世界杂志》上刊登马伯相所写《为日祸敬告国人:痛改前非、共赴国难、自赎自救、复兴邦家》一文,刊印日军入侵的照片,号召共赴国难,抵抗日寇等等。

《世界杂志》创刊号

从1917年创办至1950年结束,世界书局前后延续了约30年,共出书约5580种。

虽然现在世界书局的名字已经越来越不为人知,但它曾经为上海出版、中国出版所作出的贡献却不可小觑。

    

03


    

上海书城

上海书城,1998年12月30日开业,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家超大型的零售书店,总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位于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福州路465号文化街,是上海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被列为上海市人民政府1998年重大实事工程之一。

相信无数与小克勒一样的80、90后都有过到上海书城购买教辅补习材料和各类书籍的记忆。

在上海书城开业初期,进场买书看书都要收取3元的费用,但即便如此,读者和市民也是趋之若鹜。

在小克勒的学生时代里,上海书城是寒暑假雷打不动的打卡地,那时只要跟父母说今天是跟同学去书城,出门的唠叨都会少一些,当天的零花钱都能多一点。

那时的小克勒总爱从文学类的书籍逛起(谁让小克勒是小说爱好者呢~),跟同学一人找到一本最合眼缘的,随处找个不碍事的地方席地而坐就能看上1,2个小时。

在文艺和充满想象的世界里徜徉之后,再去到学科教材和教辅的售卖区选上1本理科练习册(文科生小克勒不得不面对的短板啊!)结账,然后去福州路上肯德基与同学享用一顿美味的快餐,这可算是小克勒这样的80、90后在初、高中阶段共同的记忆吧。

出版行业可以看作是文化与市场结合的典型代表, 它所展现的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上海海派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交流与对话,正是频繁的文化上的雅俗交流、古今交流、中外交流构成了上海城市文化多元和多样的特点。

现在的福州路上,除了上海书城,还有像外文书店、百新书局、上海古籍书店等具有历史沉淀的坚守者。

同时,像茑屋书店、思南书局、钟书阁等一批新青年也在努力为上海的出版和实体书店输送充满新鲜活力的新生血液。

时代与环境会不断变迁,经济和市场会不断变化,但传承、融合与更新将是上海城市文化、海派文化不变的坚持和永恒的魅力。

另外我们的读者征稿还在继续中哦。

写下你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大小故事,你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独有情感,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小克勒都渴望倾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周六开放!上海书城焕新回归 | 海派城市考古
【都市人文】现代出版史上的“商务”时代【上】
火烛不小心 书店闯大祸 ——民国时期上海书业走火轶事
走,过年去书店逛逛!新春沪上特色实体书店不完全盘点
上海将现第二家通宵书店,夜间开放将不设门槛|准入制|博库
上海人,你有多久没逛福州路,没去上海书城买书了?这条最著名的文化街现在大变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