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夕,勿忘珍惜!
浪漫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图片向左滑动为爱搭桥)


农历七月初七

天气温暖,草木飘香

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

也有“乞巧节”或“女儿节”的叫法

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

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延续至今,也多了几分现代的色彩


七夕名片

中 文 名:七夕节

英 文 名:Double Seventh Festival

别  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

节日起源:自然崇拜、妇女乞巧

节日活动: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结扎巧姑等

节日饮食:巧果


七夕的起源


七夕的由来有两种

其一,就是七夕乞巧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至唐宋达到鼎盛



《西京杂记》曾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唐宋诗词中也有诗句:“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开元天宝遗事》提及: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

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

京城中还设有乞巧市

人流如潮、车马难行

观其风情,甚至不亚于最盛大的春节

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时至现代,又何曾不是如此

每逢七夕来临,街头人流涌动

车水马龙,灯火通明

对对情侣陷入甜蜜的狂欢



七夕的由来

其二,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是个孤儿

与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的生活

老黄牛误食仙丹成仙

促使牛郎与七星娘娘织女邂逅

两人成亲后生了一儿一女

男耕女织,生活美满幸福


王母娘娘因织女违反天规

将织女押解回天庭受审

牛郎眼看就要追上织女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

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

牛郎无法过河

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

无数喜鹊飞来

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

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

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


七夕 · 山西民俗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山西民间有扎像庆贺之俗。就是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闪耀着五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

七夕节里,山西的女孩们有许多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

晋南地区有用新麦秸编织鹊桥的习俗,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形象,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乞巧;

晋北地区习惯白天晒一盆水,将绣花针涂油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认为是乞得了巧;

晋西北地区,人们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在阳光下经过水的折射,水底倒影愈丰富逼真就意味乞巧愈多。



七夕节里,山西的男孩也要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

晋南一些地方,青年男子七夕节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上作茅屋小景,屋旁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为“谷板”;

晋中、晋北流行将小麦或豆类浸水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谓之“种生”;

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之“为老牛过生日”。


七夕节,山西民间

喜用白面或糕面

加糖、油,做成各种食品

称为“巧食”

还有一些地方家家吃西瓜

喜欢在西瓜上镂刻图案花纹

称为“花瓜”



山西气候

七夕前后多降雨

遂有“七七不出门,出门被雨淋”之谚

民间传说,七夕节如果天上降雨

就是牛郎织女哭诉衷肠

预兆着夫妻和睦,家庭兴旺




在传说故事中

牛郎织女每年只能相会一次

却在其他时间

隔河相望,忠贞不渝

这份真情,感动了喜鹊

也感动了世人



在现实生活中

这样的真情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

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

而在社会中无数的岗位上

劳动人民的身影永远不会缺席



比如不分晴雨,不分昼夜

在用电高峰保电的电力工人

也许您整年都没有见过他们一面

却一定听说过他们的故事

他们是默默坚守的“情人”

也是无名奉献的“喜鹊”

只要能成就您的幸福

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在无法相见的日子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汉族节日
牛郎织女鹊桥会—七夕的美丽传说
中国七夕女儿节祝福短信及活动手册大全
最新“七夕”祝福短信大全
2012七夕节爱情短信集锦
古代七夕并非情人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