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展等级得分的技巧

                         发展等级得分的技巧

                                          孙长江

一.知识梳理

1.议论文的开头

给文章开一个好头,就如同一个人长了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一样重要。因为“文章须从头读起,三句话中见高低”,再也没有比好的开头能够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了!议论文的开头方法是很多的,下面仅就其中六种作一简单介绍。

(一)以事切题法

在作文的开头,先叙述一件事实,然后就所述事实展开评说,在评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观点来。这是一种特别容易获得引人入胜效果的方法。

随意损坏公物,在现阶段可以说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公害”;有一篇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发出了大声疾呼:这种现象已经到了必须引起人民重视并且应当彻底根除的时候了!在文章的开头,作者采用了这种方法,不露声色地叙述了一件发生在古代的“事实”:

瓠里子从吴国回南粤,吴相派人送他,并说:“由你自己选一只官船摆渡吧!”瓠里子看到停泊在岸边的官船和民船数以千计,为难地问道:“这么多船,我可怎么挑选呢?”那人答道:“这太容易了,只要看篷烂、橹断、帆破的,那一定是官船啊!”

读这样的事,有谁能不受到震动与感染?“天那,‘篷烂’、‘橹断’、‘帆破’怎竟成了官船的象征与标志?”于是,作为读者的我们便欣然地被“聪明”的作者,“牵着鼻子”往下一路走去,走入由作者一手创造的魅力境界中。

(二)类比切题法

类比,是一种论证方法,更是一种好的开头方法。所谓“类比切题”,就是在文章开头,先摆出一个或几个与自己要论证的观点属性相同、相类的观点或事物作为类体,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亦即“本体”)。

一般地说,作为类体的事物越通俗、越生动、越鲜活,就越耐人寻味,也就越饱有感人的魅力。在刚刚结束的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中就有相当多的小作者在自己的成功作文里,熟练地运用着这种开头方法。如,一篇题目为《心之几何 尽在选择》的优秀作文,在文章开头,小作者便极富色彩地这样写道:

是倔强地盘曲在绝壁之间,还是坦荡地直立在广袤草原,那是树的选择;是欢呼地奔向广阔的大海,还是静谧地流淌成清澈的小溪,那是水的选择;人生在世,在心灵的交汇处,又何尝不面对着这样那样的选择?心之几何,尽在选择。

在另一篇题目为《选择》的优秀作文中,小作者采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

既然选择了朝阳,就不要在乎地平线有多宽多广;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在乎沿途有多少雨雪风霜。就像诗人的胸怀,选择了,不带丝毫牵挂。

笔者虽不敢断言,上述两篇作文之所以获得高考优秀作文桂冠,仅仅是由于开头,但却敢说,他们的作文能让评卷老师的心首先激动起来肯定是这不同凡响的开头!

(三)复述切题法

话题作文,也还是以“给材料”者居多;由此,“复述切题法”也就不会“下岗”,尤其是“截取概述”的“复述切题法”,更有着其他的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截取出来,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然后切合到题意上的方法,就是“截取概述法”。2002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有一篇题目为《何去何从》的作文,小作者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使自己的思路一下子阔开,于是浩浩汤汤般的思想大潮,顺着他的笔端汩汩滔滔地奔涌而出:

当你在登山路途中,难于自保时遇到奄奄一息的生命,你将何去何从?当你身处高官要职,面对金钱的诱惑与正义的呼唤时,你该何去何从?当你学业有成,在国外的优越与祖国的艰难之间,你何去何从?是啊,人生在世,常常会遇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处选择的事情,面对着生命、人格、尊严的选择,你的心灵会何去何从?

(四)铺叙切题法

在作文的开头,先将与自己的观点立意相关的事物,用尽可能美的笔触铺叙、描叙一下,在铺叙与描叙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观点立意的方法,就是“铺叙切题法”。美的事物,是最能“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去弃”的。

《心灵深处有一眼泉》,在2002年黑龙江省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拟题可以堪称最佳;不仅如此,它的开头也堪称“一绝”!描叙是美的,铺叙又是俭省的,不长的文字中处处是诱人的亮点:

言谈举止是浪溅飞天的瀑布,心中真实的想法则是汩汩而出的甘泉,让甘泉之水成为奔腾瀑布之源,这便是心灵的选择!

由“心灵的选择”这样的话题,小作者怎就能联想到“瀑布”?联想到“甘泉”?用一句联想丰富来赞它,显然有写飘渺。小作者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富的联想,与平日里的“苦练”是分不开的。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烂熟于心,方能一挥而就。”只有“苦练”,才能使心之“泉水”清澈,也才有“浪溅飞天”的瀑布从笔端倾泻而出的成功时刻!

(五)设喻切题法

人,无不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能够启人心智的寓言故事。平日里如果能够适当地涉猎些古今中外的短小精悍的故事,在作文时,巧妙地用作作文的开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笔者曾在报纸上读到一篇“用才,必先识才”的文章,作者一开篇就讲了《聊斋志异》里看来两个故事,那篇文章的题目就叫《烹鸽·饮茶·识才》。烹鸽、饮茶、识才,多么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啊,居然并列在了一切,光看这题目,就使人产生一种不看不快之感。文章的开头如下:

《聊斋志异》里有这样两个故事:邹平县张某养鸽成癖。一次,其父之友某公向他问及鸽事,他想这位达官一定喜欢鸽子,便选了两只珍贵的白鸽,割爱相赠。数日后又见,公并无谢意。张心不能忍,便问二鸽佳否,答云:“倒也肥美。”张惊呼:“你把它们烹吃了!那可是稀有的珍种啊!”公回曰:“味道也无甚特殊的地方!”张叹恨而去。

灵隐寺某僧,以茶得名。其茶有数等,视客之贵贱而献。一日,有贵客至,僧出佳茶,冀得称誉,而客默然。僧又以最上一等进之,仍无赞誉。僧急不能待,乃问:“茶何如?”客曰:“甚热。”

读这样的故事,有谁不被它深深地吸引?谁又能忍住那忍不住的笑?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便很自然地切合到了题意上:

读这两则故事,令人哑然失笑,却又引人深思。看来对某一事物,要“识”,必先“懂”。这位达官把名鸽烹了,是因其不懂鸽经;那位贵客品不出茶味,乃因其不谙茶道。识物如此,识人更是如此。

(六)引言切题法

顾名思义,“引言切题”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先引用一句别人的话,或格言,或名言,或俗语,或谚语……用这句话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由此引出论题。

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闲言碎语”析》一文时,一开篇就引用了一句似乎已经被人们用滥了俗语,即便是这样,她还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可见,“引言切题法”是多么有魅力了!

中国有句老话“舌头底下压死人”,说的就是所谓“闲言碎语”的强大的破坏力、杀伤力。人们不禁要问:言语,本乃无形之物,为什么竟会有着令人“听”而生畏、躲避不及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呢?

记住:引言是否有分量,是否能“化腐朽为神奇”,并不在于它是否冷僻、奇崛,而在于是否“恰如其分”。

2.记叙文的开头

清代学者李渔曾经讲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去弃。”好的开头,对于一篇文章来讲,实在太重要了!好的开头,必须醒目,必须抓人。醒目而抓人的开头除了简洁明快之外,还应该富于内涵,富于暗示,能很快地把读者带入到某种美好的境界中。

记叙文的开头方法是很多的,最为常见也最能获得效果的是下面几种。

(一)欲扬先抑式   在文章的起笔处,对他或她暂不大加赞扬,而是先通过误会,通过性格上的差异,或者观念上的某种分歧等,“抑”上一笔或几笔。表面上看,似乎是向后退了一步,可实际上却等于进了两步。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进两步”。笔者一个学生在写《挚友》时,起笔写道:

我有一个好伙伴叫兰天。说实话,刚刚结识时,她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敌人”。开学第一天,清扫教室,我的手在擦玻璃时不慎划破,我惊慌地拉过和我一同擦玻璃的兰天说:“看,出血了!”她瞪了我一眼,说:“大惊小怪!用嘴吮一下!”哟,这么冷!我委屈得眼泪差点流出来。

(二)议论抒情式   运用精美的议论、优美的抒情来开头,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一种饱满酣畅的境界,会随着你笔下铺展开来的锦绣文字,喷涌出来,瞬间就可征服读者的心。笔者的一个学生写《追求》,一开篇就写道:

追求,谁能改变大雁对春天的追求?谁能改变江河对大海的追求?又有谁能阻挡夸父对太阳的追求?啊,不能,谁也不能。只要生命在继续,他,就要追求。是红柳,就要把一片绿荫,献给荒漠;是只雄鹰,就要把渴望带上苍穹……哥哥走了,为了他的追求,从西安飞道了天山巴音布鲁克草原。

(三)闲话入题式   文章开篇,先来上一段轻松自如的“闲话”;叫它“闲话”,是因为初看上去,它似乎与文章的主题毫不相干,其实“闲话”不“闲”。这是一种巧妙,一种机智;它能很快缩短你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能很快得占据读者的心。笔者的学生在写《星光》一文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黑格尔说过这样的话:“最引人思索的便是那黑夜李的漫漫长空。”的确如此。星光下,我伫立在小院里,甬道已然,丁香如旧,可我思想上的纤绳却早已拉向很远很远。仰望苍穹,一颗流星划过,是那样的耀眼……一股惆怅,一丝想念,掠过心头。

(四)景物衬托式   在文章开头,用重彩浓墨将有着象征意味的景物描写一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月光,用它的轻柔与恬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美;如大海,用它的辽阔与深邃,烘托出一种缅邈的氛围;如山峦,用它的巍峨与崇峻,制造出一种刚健的气氛;如森林,用它的茂密与青葱,透露出一种青春的活力……可用的能用的该用的景物太多了。“作家是最大本领就是能够把那些不在眼前的景物呼唤到自己的笔下,并且首先被它所感动。”(华滋华斯语)。作家张士敏,海员出身,它的小说取材于海员生活的最多,描写“大海”的文字有许多就十分优秀。《虎皮斑纹贝》,一开篇,他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海韵图”:

夕阳西下,奔腾了一天的大海,就像一个玩累了孩子,静静地躺在金色的苍穹下,轻轻地喘息着,悠荡着。那活泼的海浪从遥远的天边,喧哗着,歌唱着,涌到平缓的沙滩上。前一个刚退下去,后一个又跟上来,给金色是沙滩镶上了一道雪白的花边。似乎在与浪花游戏,那一只只只有蚕豆大小的小沙蟹,就像小气泡似的,从沙眼里钻出来,簌簌地、飞快地爬起来……

(五)悬念设置式(也可叫做“倒叙法”)   文章一开篇,先将事件的结尾,或者从事件的结局中截取出最富于悬念,最引人入胜的一段来,作为开头的方法,就叫“悬念设置式”。鲁迅先生写《祝福》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为爸爸喝彩》一文时,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祝你成功,爸爸!”说完这句话,我便和爸爸分手了,转身像校门走去。在花岗岩台阶上,我回过头去,望着向火车站走去的爸爸的背影和他那特有的急匆匆的步伐……

这,就充满悬念。“爸爸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要‘祝他成功’?他是干什么工作的?……”一连串的问号,会不由得跃上读者的脑际,于是往下读,读到了有关“爸爸”的一系列精彩故事。

(六)简括交代式    这种方法,最适用于写人。文章一开篇,先对人物的基本情况(如性格、年龄、爱好等),作一简单的介绍;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使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一下子就能有个整体印象。接下来,你再怎么样精雕细刻,你的读者都会“驯服”地按照你的指引饶有兴味地读下去的。一个学生在写她的习作《白云》时,一开头就把老师的心给抓得紧紧的:

白云,不是天上的白云;她,在地上,就在我的身边。她,就是那个令我崇拜,使我感动,而今却又让我感到几分凄然有点难以理解的云姐。

文字简洁而清丽。读这样的开头,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笔者又一个学生在写《雪儿小传》时,运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她叫雪儿,是在一个雪天降生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来。她人跟名儿挺相配,不光长得白白净净,轻轻盈盈,而且心也纯纯的,净净的。

话,不多,就这么几句,但你却不能不感动。就因为这简洁的文字中富于内涵,充满意味,带着某种妙不可言的暗示,把我们送到了一个美妙的境界之中。

3.环境描写的要领及技巧  

环境描写,如同其它描写一样,永远不是写作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无论是哪一种描写,总是目的决定着要领与技巧。那么,环境描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请先看下面的图示:

突出时代特征(选择带有时代烙印的特定物件)

环境描写   塑造人物性格(按照特定的存在方式进行描写)

渲染某种气氛(和谐中加入些看似不和谐的点缀)

 

从上面图示中,我们看到了环境描写的三个目的以及应如何去实现这些目的的简略暗示。下面展开来谈谈笔者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必须记住想要实现突出时代特征这一写作目的,必须要选择那些带有着某一时代特征烙印的特定物件,进而展开描写。比如,在一段文字中,我们如果读到了“鹅毛笔”,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那是一个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时代”!你一定会这样讲。而且你也一定会这样想“故事发生在欧洲”!奥妙何在?盖在于那带有着时代烙印的特定物件上。大家学过《祝福》,在写到鲁四老爷的书房环境时,鲁迅先生这样写到:“我又无聊赖地到窗下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当《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这些特定的物件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时候,我们立刻感到自己被置于一个离今天的现实生活很远很远的时代之中了。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其中的那些特定物件换一下,看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又兴致勃勃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词典》,一本《花季·雨季》和一本《高中文言文译注》。”发现了吗,特定物件变了,时代也变了!这也许就是环境描写的技巧之一吧!

那么,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来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呢?很简单,同样一个“环境”,就拿书房来说吧,性格不同的人活动于其间,是会有很大差异的。举个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例子。笔者是一个生活严谨的人,书房里的一切井井有条;沏上一壶茶,点燃一支烟,伏于案头,文思如泉。可是当与他性格迥异的女儿入主书房后,那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书籍散乱地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女儿每天工作面积的大小得视她当日的体力如何;因为坐在桌边的她,第一件事总是将手臂环成一个拱,然后将那小山向前一推,就一下,推出来的地方便是她工作的面积;而在这样的环境里,她工作起来,反而得心应手,俨然一位将军,在别人眼中已是凌乱不堪的书山中,她竟能调兵遣将般地迅速找到哪怕是一页写过字的纸……从上面的描写中,我们是不是读到了“性格”呢?奥秘又何在?盖在于人的性格决定着特定环境中特定物件的存在方式。想写出“性格”吗?那好,去挖掘吧,挖掘到那由性格决定了的特定存在方式,将这一切描写下来,一个鲜明的“性格”就跃然纸上了!

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在他的名著《奥勃洛摩夫》一书中,用极为精湛的笔触,不只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环境描写,更为我们实实在在地“讲解”了环境描写的要领与技巧。奥勃洛摩夫生活在沙俄时代,作为一个既看到了本阶级的没落而又看不到前途的贵族知识分子,他成了一个无心做事且懒于做事的“多余人”的典型形象。冈察洛夫在描写他的居室环境时,不仅选择到了他的居室中该有的那一切,而且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它们特定的存在方式,因而一个栩栩如生的“性格”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壁上,在画幅的周围,花丝似的挂着一簇簇灰尘蓬蓬的蜘蛛网。镜子呢,照不出东西了,倒可以当记事牌,在尘土上记录什么事来帮助记忆。地毯脏污了,一条毛巾忘在了沙发上。不错,书架上放着两三本摊开的书和一张报纸,写字台上摆着一个墨水瓶和几支鹅毛笔。可是摊开的那几页已经发黄了,报纸的日期还是去年的。如果把鹅毛笔向墨水瓶里蘸去,说不定就会有一只吓慌了的苍蝇从里面飞冲出来。

有这样一个命题:用400字左右的文字,写一个积极备考的高三毕业生的书房(或读书、温课的小角落)。笔者绝对相信,作为小作者的你,一定会想到在那个角落里会有哪些特定物件,笔者也决不怀疑你会通过“存在方式”去努力地刻画“性格”。但人挺有意思,都或多或少要受到思维定式的左右,一说书房,便想到书、书架、书桌、笔筒……这诚然是对的,然而,恰恰忽略了一点,“在和谐中加入些不和谐的因素”,正是我们在各种描写类小作文中该掌握的技巧。想呀,人都有业余爱好,有爱好的人活得才更有情趣;那情趣也不会因为高三了,“兵临城下”,一下子就没了。只不过暂时与之“拜拜”罢了。“要想有所得,必先有所舍”吗!因而,在描写中,你不妨“调动”一下喜爱音乐的同学的那把六弦琴,或者“使用”一下喜欢运动的同学的那只小足球,抑或……将这些看似与书房的环境“不和谐”的物件描写一下,那对气氛的渲染,可真无异于“浓绿万株一点红”,画龙点睛啊!如在描写了书房中“该”有的一切之后,再来上这样一笔:“墙上的那把六弦琴,已经喑哑许久了,那默默无声的琴弦间仿佛在低诉着一个声音:‘等着吧,不同凡响的乐音就将重新奏响!’”再如,用浓墨重笔写完了书、卷子……在结尾处再来上一笔:“伏在桌边的他,无论是在苦思冥想着什么时,还是挥洒着笔墨写着那令人头大的作文时,脚下也总是踩着他的那只心爱的小足球。”再如,我们还可以将目光延伸到窗外,也像写场面时一样,也“呼呼风”,“唤唤雨”,在文章结尾处再来上这样一笔:“窗外,一场新雨刚停,老槐树的叶子闪着油油绿意,雨滴很有韵律地向下滴着……”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方能一挥而就。”渴望笔下生辉吗?想达到“将自己期待着表现的一切都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表达出来”的境界吗?那好,先铭记下这句名言吧!

4.场面描写的要领及技巧

所谓场面描写,指的是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对由人物在特定的场合里相互间发生的关系而构成的生活场景的描写。场面有大有小,但不管怎么说,场面描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事件繁杂,人物众多。

作为在高考中能够用来与大作文配伍的小作文的一种样式,是每一个积极备考的考生都必须要给予足够注意的一种作文类型;尤其是在高考作文向广大考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注重开放性,增强文学性”——的今天,重新提及有关场面描写的要领与技巧,就更具针对性了。请先看下面的图示:

                  总写——用描写句交代发生了怎样一件事

                  A(描写点)

 

                   B(描写点)

场面描写   分写                   (选择描写点时,必须注意照

                   C(描写点)                                顾“面”)

 

……

总括——呼风唤雨(即“景物衬托”)

图示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首先,告诉了我们要想写好场面,把握住“总—分—总”结构的重要性。一、它可以使我们那虽属于片段性描写的小作文相对完整;因为既然是作文,就一定要有头有尾,才能称得上是作文。二、考场作文不比平时,可以沏上一壶茶,点燃一支烟,心境平和;那气氛太紧张,把握住了这种结构,就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不慌不忙,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三、也只有运用这种结构,才能够做到“在最小的面积里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最大量的细节,最大量的情感)”。

总写,用一个极富描写性的句子,交代发生了怎样一件事;因为所谓的场面描写,就是写不同的人面对着同一件事而必然产生的不同反映、不同行为、不同情绪……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特定的生活场景。在总写时,你的描写若能一下子就把你唯一的读者——考官带入了某种美妙的境界或有如身临其境的气氛,那就更好了!分写时,用几个描写句,将经过了选择已经设定好的几个不同的人物面对着同一件事所做出的不同的反映、表现、行为、情绪描写出来,写得越有生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满像那么一回事”越好。然后再写一句话作结。应该说,这样去构思,就不仅可以做到临场时不惊不慌也不乱,而且能使自己迅速地进入一种状态、一种境界:镇定而从容,许多先前压根就没有想过的情、理、趣,此刻就会如潮涌如浪卷般地俱奔来笔底。

尤其,该多说几句的是,分写的时候要反复想着八个字: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所谓“点”(描写点),指的就是你经过选择已经设定好的某几个人物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的“表现”。“点”(描写点)不宜过多,二、三百字,三、四百字的小作文,以三、四个描写点为佳。即便是很大的场面,也从未有哪一个作家会去得不偿失地追求面面俱到的;他们总是用“点”来带“面”的。几个描写点各代表着一种意见、一种反映、一种在某件事发生时必将产生的做法,一句话,它们各代表着一种类型。这样,也只有这样,几个“点”合在一起,交织在一起,便产生了一个“面”,一个生活的层面;一个表面上看只有几个人在活动,实质上所有的“人”都在“动”,也都“动”了起来的场面了。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学学“呼风唤雨”的方法,即利用材料为我们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有效信息”,为场面描写中的的气氛的制造服务,那就更好了;也就是学会运用人们通常所说的“景物衬托”。如,写到终笔,人物的心境变好了,就可以用“小溪的流水更欢快了”,或者用“窗外,紫丁香花开了,散发出馥郁的馨香”来衬一下;人物的心情坏透了,就用“天边飘来的云,仿佛也带着老大的心思似的”,或者用“风瑟瑟,雨瑟瑟……”来烘托一下;事件太繁杂了,心绪太烦乱了,此刻就用“天上下着毛毛雨,一点一滴也关情……”来点染一下;文章要作结了,用“窗外的那株迎春花,开得更火爆了”来暗示点什么……总之,风雨无情花无意,但情意悠悠是人心,为了我们的文章充满气氛,充满意味,就让那风那雨那花,作出点“贡献”吧!

5.心理描写的要领与技巧

写人难,写心理活动尤难;难就难在一切均发生在内心深处,看不见,摸不着,一切都得靠捕捉,靠体会;即便是捕捉到了此时此刻、彼时彼刻人物内心深处的那一缕或热烈或冷漠或激昂或消沉的情绪,也体会到了在那些情绪发生的时候沸腾于人物内心中的一切微妙一切细节一切“秘密”,想要将这一切如实地传达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刻,要领与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实,心理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如;客观剖析、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衬托、梦幻手法等。所谓“客观剖析”指的是作者必须站在一个“全知全觉”的角度客观而冷静地对笔下的人物陷入到某个特定的情境之中可能发生也必将发生的心理活动逐层进行剖析进行刻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心理描写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任何一个作家都不能不用到的方法。不得不指出的是对于一个积极备考的考生来说,除了要掌握这种方法的要领外,更要认识到在写人物的心里活动时,如果只运用这一种方法,写出来的片段性作文势必因冗长而变得枯燥乏味。手法得多,文字得活。要俏,俏而不俗;要美,美得多姿。

有这样一个命题:一位母亲替儿子拟写的一封家书,信的后面是她加的备注。“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最近身体好(  ),一般(  ),不好(  )。学习累(  ),不累(   )。有钱(  ),没钱(   )。”备注:孩子,好长时间没接到你的来信了。你很忙,妈替你写好了这封信,你只要抽时间在括号里画上勾寄过来就行了。如果你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当你接到这封信后,你是怎么想的?写一段文字描写一下这位儿子此时此刻的心里活动。

读完材料,开始写吧。怎么写?逐层地去剖析吗?用一些最富于刺激性的文字,如“心如刀绞”,如“欲哭无泪”;或者配上一些我们强加给这位儿子的动作,如“捶胸顿足”,如“哭天抹泪”……不行!首先不俏,而且不美。何为“俏”?俏文字,是以挖掘得准为前提的。何为“美”?美文字,是以能将那挖掘到的一切如实而又气氛十足地传达出来为动力的。

一个“悔”字(痛悔、愧悔、忏悔),充溢在这位儿子的心头;挖掘到了这一层,是准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这一切化做形象如实地传达给你唯一的读者——考官。儿子果真是因为“忙”而长时间不给母亲写信吗?不一定。那么母亲为什么会“认为”儿子是因为“忙”而没有写信呢?不过是替儿子找一个再也没有比这更冠冕堂皇的台阶罢了!这“忙”字里就大有文章可做。“忙”什么?如果真的是“忙”学业,也就罢了,如果以“忙”学业为由“忙”一些“别的”,那形成的反差可就大了!用细节描写,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将那所谓的“忙”的细节描写出来,那就“俏”了,也“美”了。挖掘是重要的,从自己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感受中准确地触摸到心灵深处的最隐蔽、最隐秘的一切微细与微妙;但手法的多样性的运用更加重要。

人,整天接触的都是人,但我们对人究竟了解了多少呢?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在的,但我们是否认真地观察过,人的许多内在的心里活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动作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呢?高兴了,“像个孩子一般跳了起来”,愤怒了,“将椅子重重地坐在身子下”,紧张了,“两只大手不停地搓着”,轻松了,“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来”……人也还都会有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有的人每到做完了一件大事时“就会噘起下嘴唇,朝上使劲一吹,将挡住眼睛的一绺头发吹走”,有的人每到一筹莫展时,“手就会不自觉地伸到头上,把一绺头发捏在两指间,拈来拈去”,更有人一到要与人说点不着边际的话时,“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就会不停地眨,当那眨动的眼睛终于停了下来时,眼珠就像在油里浸过一样,格外明亮”……长年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也有他们的一些小动作的,粉笔好好的,可一紧张,会在老师的手中断为两截;一本教案放在讲台上,两只眼睛与它的距离告诉我们,他注定看不着,可为了使自己尽快镇定下来,他会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又一页一页地翻回来……动作是能够暗示心理的!也就是说还要学会运用动作暗示的方法去描写人物的心里活动。

高尔基的《母亲》中写到母亲在车站上第一次接受了任务,该集中笔墨写她此时此刻的喜悦、紧张而又谨慎的心理活动了,可高尔基却只用了几个小动作,便将这一切十足地暗示了出来:“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那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看着大家。”莫泊桑的《项链》里,写到玛蒂尔德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那借到了那挂精美的项链时,也该集中笔墨写她此时此刻内心里的一浪比一浪高的狂喜了,可莫泊桑也只用了4个小小的动作,“她跳起来,搂着朋友的脖子亲她,然后带着这挂宝物跑走了”,不也将这一切十足地传达出来了吗!在一部名叫《波罗第海的代表》电影中,那个接到列宁打来的将要接见他的电话的波列沙耶夫教授,内心里的激动与喜悦是无法言表的,但是我们却从他的一系列动作中准确地感受到了:波列沙耶夫教授跳了起来,像一个孩子一样,奔进大厅,将那里的灯一盏一盏地打亮了……在另一部名叫《生路》的电影中,那个来到了小流氓、小地痞、小无赖集中的地方要做他们改造工作的苏维埃干部,被那些躲在墙后、大油捅后面,手里操着铁管子、砖头的小坏蛋们包围了,一时间,他内心里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既不能被他们的无知与野蛮伤害,又不能把他们吓跑……一个动作,一个十分准确的动作,“他的双手猛地插进了裤袋,在向外掏着什么”,孩子们被这一举动吓得想四面八方散去,他们以为他在掏手枪(观众也一定这样想),可是当他的手从裤袋里抽出来时,手里拿着的竟是一盒香烟。他轻轻地拈出一支,点燃,然后将烟放到地上,给孩子们一个友好的眼神,向一旁走去……就是这么一个准确而传神的动作,暗示出了一切!这也许就是心理描写的又一个技巧吧?

“呼风唤雨”,也就是景物衬托,在描写类小作文中永远都是一种最好的点缀。心情阴郁者的眼中没有晴天,心情开朗者的心里永远阳光明媚;这是多么简单的事实啊!还需要笔者再饶舌吗?技巧就是这样,并非刻意去雕琢什么,自自然然的写来就是!自己的心里首先沸腾着热情,燃烧着激情,开放着鲜花,滚涌着潮水……写出来的那一切还会不“俏”,不“美”吗?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描写,结构上都应该讲究一点。记住:总—分—总,永远是最好的结构方式!请看下面图示:

                         总写(用一个描写句交代情境)

                          (或分层次展开)

心理描写                 分写  (或用细节描写)  (写出气氛、气息来)

                                (或多手法穿插)

                                 (或用景物衬托)

                          总括 (或作随机处理)  (点到为止)

                           (或者抒情议论)

 

6.肖像描写的要领及技巧

中学生的作文中,只要写到人物肖像,倾注笔墨最多的往往是人物面部的某些生理特点;这诚然是对的。但这样写来的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只见文字不见人!想呀,有人物的脸部的形状开始写起,或圆,或方,或长,或短……之后,开始“安排”眼睛、鼻子、眉毛、嘴……写好人嘛,那眼睛自然大而圆,“两道长长的睫毛下,覆着两泓清澈的湖水”;写坏人嘛,那眼睛必然要小,三角眼,浑浊且无光。然后写鼻子,写嘴……当然,这样讲,决不是说,描写一个人的肖像时,就可以完全撇开人物面部的生理特点于不顾,只是想说切莫顾此失彼,忘记了更为重要的方面。因为,肖像描写如同其它描写一样,永远只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写作目的本身。成功的肖像描写,总能在准确精当的描写中,透出人物的气质,传达出人物的性格,一句话,总是在倾尽全力为人物的“神”服务。“神”究竟在哪里?神总在一颦一蹙中。

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经讲过:“什么是表情?一般地说,就是情感的形象。”这话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内心里有着怎样的情感,在他的面部准会有“泄露”这秘密的形象,也就是说,我们抓住这外在的“泄露”,就能追踪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体察到那正活跃在那里的某种情绪,甚至感受到一个鲜明的性格。这样写出来的人物肖像,也许就真的使我们远离了“只见文字不见人”的尴尬境地!

见过街头小贩吧?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自会发现他们那让人都有点受不了的“热情”后面,跃然着是怎样一颗心!俗话说“见人面带三分笑”的人中,就包含着他们。现在如果让我们写一段有关小贩、有关商人的肖像,我们将抓住什么来表现那“神”呢?读叶圣陶的小说《夜》中有关“阿弟”的肖像描写,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的。叶老根本就没写“阿弟”长的什么样,眼睛里有着怎样的狡猾,有着怎样的不可测……因为那实在无关紧要。阿弟是一个商人,商人惟利是图,在买主面前总有那么几分自觉不自觉的讨好献媚之态,久而久之,就有了一种东西“凝固”在了他的面部,那就是“情感形象”。叶老正是抓住了这“凝固”于人物面部的“情感形象”,写出了下面一段精彩的肖像描写:“……是40岁左右商人模样的人,眼睛颇细,四周刻着纤细的皱纹,形成永久的笑意……”你看那“永久的笑意”有多么传神!我们的视线一接触到这几个字眼,眼前不是分明就站着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商人吗!

人啊,真怪,都有自己独特的“小动作”;这小动作又往往反映着人的性格。老师,整天接触的都是学生;讲台也就成了老师观察学生的最佳位置。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除了凝神屏息外,那手总是“闲不住”,不是弄弄这,就是弄弄那。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学生在答题时,一旦遇上了难题,那手就会不自觉地伸到头上,扯下一绺头发来,然后在手里捻来捻去,捻着捻着,突然,一撒手,抓起桌上的笔,在卷子上飞快地写起来,写着写着,又“卡壳”了,那手又下意识地到头上一摸,扯下来的还是那绺头发……用个比喻,那绺头发就像一架秘密的计算机,一扯一捻,就“文思如泉”了。想呀,如果有了这样的观察,捕捉到了这样的细节,同时,又将这一切准确而如实地描写了下来,那写出来的文字怎能不散发处诱人的魅力啊!

笔者所教的班里曾有一个女同学,一张娃娃脸,配上齐耳的短发,更显得一派稚气。她好冲动,每当与人发生争执时,头就会上下摆动,此刻,准有一绺头发会被甩到脑门上。那头发是如何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的呢?真有趣,她不是像有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用手轻轻地掠到脑后”,或者“将头猛地一甩”……那“小动作”真太有意思了!每当这时,她总是将下嘴唇朝上噘起,眼睛随之向上一瞄,使劲一吹,真神奇,那头发就回去了。想想,在我们的肖像描写中,如果把这有趣的“小动作”融进去,那写出来的文字又怎能不洋溢出诱人的芳香呢!

去观察吧,观察生活,观察活动在你身边的人,你每天都会又新的发现的!你会发现许多先前你未曾留意的事里竟有着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在,而这一切对于写作又是弥足珍贵。比如,有的人总是时不时地舔一下自己的嘴唇,上下嘴唇也只是轻轻地一抿,那嘴唇就鲜润得如同衔着一枚樱桃;有的人在与人交谈时,那眼珠总是一动不动地盯着对方,仿佛是在告诉对方,“我一直在认真听呢”;却也有人,在与人对视时,眼睛总在眨动,当那眼睛的眨动停止时,你再看,那眼睛就像在油里浸过一般,不仅明亮,而且格外专注;有的人,头发梳的整整齐齐,可是却总有那么一小绺头发不驯服似地不是滑落到脑门上,就是垂拂在耳朵边,她老是用手去弄它,你也许很替它着急,但你错了,那头发之所以如此,是精心设计的,恰恰是这头发、这动作吸引着你的目光,那是人家的风格……看电影,看演出,看到激动处,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注意一下观众的表情,你真的会有收获的。开朗的人,此刻,嘴会张的大大的,仿佛在向外释放所有的愉快,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生活是美好的”;而矜持的人,此时,嘴不仅是抿着的,你再多留意一下,更会发现,那嘴角正在向一边使劲,就像在收藏什么似地,生怕嘴一张就会让心底里的那份惊喜飘出来……

生活太奇妙了!人们对这奇妙的生活都有着程度不同的经验,当我们的笔触真的唤醒了在人们心中沉睡了已久的热情时,人们在你的文字中也就“读”到了人,“读”到了生活,“读”到了美;而当人们的为这一切欢呼起来的时候,你的作文也就成功了!

7.“论证小单元”的魅力

写议论文,真的就没有技巧了吗?否。技巧就在你的眼前,只是你还没有清楚而认真去认识它。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为什么也会使人激动不安,甚至热泪盈眶呢?你分析,就自然会有发现。首先,它工整而饱满;其次,它语言流畅而鲜活;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将你似乎已经很熟悉甚至有些厌倦了例子,用一种其实也并不怎么复杂也并怎么难以操作的的形式,“化腐朽为神奇”般让它们说着了一切……这就是“论证小单元”的魅力。

先来上几句话,作一个提引,提引出本段文字要集中论证的问题,当能够体现某一话题的核心的关键词被提引出来后,再用排比句的形式,将那些已经不怎么新鲜的事例,用最饱满最酣畅的语言铺展开来,之后,再来上几句话,为本段文字作一个结语。一个漂漂亮亮的“论证小单元”就这样轻轻松松构成了。笔者的一个学生,在论证“必须打破思维定式,才能获得成功”这样一个观点时,就用她那并不比我们高明多少的思想,但却比我们高明许多的方法,为我们编织出一个“眉清目秀”的“论证小单元”来:

人类的思维一旦被“定式”锁住,就好比鸟儿的翅膀被套上了枷锁。摆脱掉那枷锁吧!鸟儿会自由自在地翱翔于蓝天之上,也只有还思维以自由,人类才能自如驾驭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若不是哥白尼那划时代的一声呼喊,也许我们至今还会深情地沉浸在“地心说”的谬误之中;若不是瓦特用他那双慧眼透视到了蒸汽中包孕着的巨大能量,也许我们至今还会骑着高头大马炫耀着在大街小巷里穿行;若不是那第一个将“以物易物”这千古不变的交易方式更新的勇士,也许我们至今也还分不清究竟何为“买”何为“卖”!让我们深情地感谢那些用他们博大的思维与全新的思维方式将我们眼前的天开拓得如此蓝,将我们脚下的地拓展得如此阔的前驱者们吧!

笔者的另一个学生,在论证“‘宝石’(成功)就在自己脚下”这样一个观点时,也曾用她那应该说也并不“高深莫测”的思想,但却远比我们纯熟的手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清爽爽的“论证小单元”来:

当众人还在苦苦幻想着、追求着能够名垂青史的伟大业绩时,孟德尔已在教堂边的小小园圃里开始了豌豆的实验;八载的春夏秋冬,他艰苦的劳作为人类揭开基因之谜铺平了道路;甘于寂寞,安于平淡,最终获得的却是“宝石”的璀璨。当众人在苦苦地寻找着、追觅着人生真谛时,李润五却早已在每一个清晨的青灯之下,不声不响地耕耘着他的追求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的生活少一点麻烦。李素丽也早已在三尺售票台上又开始了她的微笑服务——让乘客的脸上多一点笑容,让乘客的心里多一份温暖。甘于奉献、安于平凡,最终获得的也是“宝石”的辉煌。

这还不是技巧吗?成功有时距离我们很近很近;我们之所以还没有尝到成功的滋味,不是因为我们不勤奋,也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而是因为我们总在绕着走,走了许多的弯路。学会这种运用“论证小单元”的方法,用它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你立刻会感到你眼前的天都一下子变蓝了。笔者的又一个学生在他的《梦兮,归来》一文中,也是运用这样的方法,为我们编织、构建的“论证小单元”,几近完美,读着它,心灵几乎被震撼着了:

宽宽的窄窄的一道海湾,告诉我们:这就叫分割!五十年的对峙告诉我们:这就叫分割!为什么还要做“剪不断,理还乱”的梦呢?为什么还要有“海峡难隔同心,共盼江山成一统;国土终须合璧,各披肝胆照千秋”的梦呢?但中国人的心会告诉你:中国有中国的梦,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梦!梦里饮过家乡的清泉水,梦里拾起过散落在家乡土地上的童年的脚印;梦里揽起过落入在日月潭中的明月,梦里拜望过共保两岸平安的同一个妈祖……中华的梦,好大的一个梦!梦兮,归来!

技巧,就是这样,用不着你做任何的解释,读者自会亲切地感受到你情感的波澜、你思想的睿哲、你对生活认识的深度……所谓“根”,并非是什么玄妙的东西,说穿了,就是用平和的心,思索人间的正道,说出点正常的话来。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再为自己不能写出那样“灿如锦,字字若珠玑”的文章而苦恼而焦虑了。时刻想着,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文,从心里涌出来的话,带着真情写出来的话,用滚热的情感浸染着话,永远洋溢着魅人的力量!

“根”,是必须要留下的!古人不是也曾说过“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吗!有了“根”在,我们心里就会踏实,在考场上,就会“临危不乱”。“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考题年年变,可“文章千古事”,“根本”永不变。写一篇文章,我们总得宣传正义,宣讲正气,褒奖正直,褒奖正道,褒奖阳光下正常的一切吧!这就是“根本”,这决不是如所谓的“新新人类”(本没有信仰,也没有固定的操守的一批人)眼中的什么“假正经”,什么“大道理”,什么“不懂得生活”。真正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这丰富多彩并不是由头发蓬乱、衣着怪异、哼哼歪歪,“徘徊于有无生灭之间”的混乱构成的!它,厚重;它,充满内涵。这,就需要留住“根本!”

“人间正道是沧桑”,厚重而又富于内涵的生活,就该用端庄的心去认识,就该用遒劲的笔去表现。议论文,永远不该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开放性”,被叫得震天响,于是,就有人视“议论”为大逆不道,写议论文似乎成了旁门左道。记住吧,“开放性”从来也没有排拒过议论文!相反,它倒是热情地张开着双臂,呼唤着确有真知灼见、确有真情实感的议论文的。

好的议论文,语言必是响快的,“论证小单元”永远是使语言响快的好方法。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她的一篇文章《忌空谈,倡实干》中,在谈到“任何成功,哪怕一个小小的成功,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谈出来”这样一个观点时,用她那响快的语言,为我们构成的一个“论证小单元”,更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有意的借鉴:

成功,是一枚果实,只议论它如何甘甜是无济于事的;成功,是一种证明,它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着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在哪里洒下过汗水,在哪里就会有一个金色的收获;成功更是一种奖励,它永远属于那些在身后留下了深深足迹的跋涉者!

这样的文字是惊人的,是能够扣开所有的老师心扉的!因为它精美,它响快。精美,就让人爱不释手,“不忍去弃”;响快,就激动人心,就让人“流连忘返”。笔者和他的同事们曾经为学生们命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生活充满了美》。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辩证地看待并认识生活。的确,生活并不总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进行的,也还有阴暗,甚至阴霾,但我们总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应该也必须看到“美,永远是生活的主旋律”。笔者的又一个学生在她的文章中,为了展开论证“充满着美的生活是由无数的人用默默的奉献创造出来的”这样一个分论点的时候,所写出来的“论证小单元”同样是精美而响快的:

一位乡村女教师把青春留在了大山里,为的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她本可以说“都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她没有这样说,却说)阳光;一位年轻的战士血沃疆场,为的是要给后方的人们留下(她也本可以这样讲“一片和平个安宁”,这样讲也已然不错;但她没有这样简单地处理,却说)一轮最圆的十五的月亮;无数的人默默地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的是让共和国的旗帜飘扬得更红更艳!

写好议论文,应该说就是一个高中生的写作之“根”!作为一个就要走进考场接受检阅的考生,必须要对议论文充满热情,充满自信,力争使那文字从自己的笔下流淌出来时,带着微笑,带着迷人的微笑。现代生活真的是太优越了,在什么都有了的情况下,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了缺少的到底是什么了。那就是年轻一代的身上,少了点父辈们的坚忍、坚强、坚毅、坚定……怎么办?必须补上这一课!于是,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她的文章《铺设“挫折之路”》中,用她那饱含着热情,满带着微笑的笔,写下了下面一个精美而响快的“论证小单元”:

为人父母,既然创造了生命就有责任让它有价值。给孩子们一杆猎枪吧,让他们体验追逐猎物的甘苦;给孩子们一艘船吧,让他们感受水手的艰辛;给孩子们铺设一条“挫折之路”吧,让他们经历了今天的挫折之后,能够坦然地面对明天的生活!

文章就是这样,做到“字字如珠玑”当然好,如若不能,就利用好这伴着焦虑也伴着希望的考前最后的黄金般的日子,再拼搏一番,使自己也能写出精美而响快的文字。“浓绿万株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这句老话是在告诉我们,“动人”就好,那“动人”的东西在精不在多。

8.最后的叮咛

高考年年考,年年有作文。在似乎已听得见高考向我们“咚咚”走来的脚步声的今天,笔者认为多留意一下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实在比在那苦苦地思考今年的高考会考怎样的文体和文题,更有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说,此时此刻,“想”比“做”更重要。越是临近高考,题越多;如果看见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文题,就开笔写上它一篇,势必弄得精疲力竭;但如果从现在开始直到高考,一篇作文也不写,光在那心里打鼓似地想,也是有害的。怎么办?利用好每一次模拟考试的机会,将这些时日里积攒在心里的情感、思绪、认识、见解……在考场上,来它个颇似宣泄般地喷发,其他时间里,就去想。围绕着下面的八个方面去想,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

   一、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谊。

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楼高了,桥多了,餐桌上丰盛了,人们手里的钱也厚了……但不论是谁都会感到,似乎什么都不缺了今天,人们的心中却反而有了一种呼唤:亲情、友谊、理解、真诚、信任、善良……哪去了?心与心之间,不知什么时候筑起了一道道看不见的高墙!拆掉这高墙吧,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是陌生人之间,还是多几分情分,多几分理解,少几分铜臭,少几分猜忌为好。心与心之间,多几分宽容,多几分慰藉,少几分别扭,少几分不和,生活会因此而明亮而美好,心情会因此而晴朗而舒畅。多几分诚信,多几分善意,少几分欺骗,少几分敌意,人际会因此而和睦而温馨,社会会因此而安定而绚烂。

利用好这最后冲刺的时间,想一想,高考真的考到了这样的话题,自己是否有着足够的把握、信心和准备,不是很有价值吗!

   二、描绘美丽的景物和环境。

笔者虽也坚信今年的高考不会考片段性的描写类小作文,但是只要是写记叙类的作文,就少不了“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仅就这一点而言,掌握适当的要领和技巧,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利用美丽的“景物”来衬托美好的心境,利用黯淡的“景物”来烘托沮丧的心情,永远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这种“呼风唤雨”的方法,联想必须丰富。所谓“联想”指的是“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己编织的情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景物”,如“铺展在天边的金灿灿的晚霞”,如“窗外那开得火爆爆的紫丁香”,如“村边的小河里欢快的流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制造气氛。

在这最后的时日里,如果我们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干巴巴”之类的作文就将与我们挥手作别了!

   三、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作为高中生必须关注生活,关注现实,更应该关注生活热点。不能相信,那些脑子里只装着自己,只装着“圣贤之书”的人,日后也会成为有益于社会服务于人类的人的!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的人,因其心中始终燃烧着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而贡献自己全部热情的人,才属于未来,才拥有未来。生活时时刻刻在为我们提供着最新的热点,只有密切关注的眼和心,才能发现并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激动与不安,带来的热情与活力。“开发大西北”是热点,“北京申奥”成功也是热点,“科技最高奖的颁发”是热点,中国加入WTO是热点,APK会议的成功召开,中国足球队终于走出亚洲冲向世界,同样也是今年的热点吧……

就要进考场了,在自己的心中将这一切梳理梳理,攒足了热量与材料,以备不虞之需,绝对是明智之举。

   四、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

文艺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一方面感谢这种繁荣,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日子,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但是有识之士,也曾不无担心的指出:只要国门洞开,就会有苍蝇蚊子随之钻入,毒害着抵抗力不强的青少年……因此,想一想在我们接触过的电影、电视剧、书籍、报刊、歌曲中,哪些是有品位的文化艺术,哪些是低劣的文化垃圾……有准备总比没有准备强!世上有些事,就是这么怪,不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失败与失利的发生,恰恰是因为没有准备。

   五、省察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人哪,究竟为什么活着,似乎不是什么问题,可在这变化得真快,变化得我们都有些眼花缭乱了的今天,还真就成了一个问题。不思考行吗?“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能说是道德高尚吗?“以邻为壑”,舒服了自己,却牺牲了别人的利益,能说是“现代意识”吗?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要有点什么精神呢?诚然,现代生活并不要求我们都去“杀身取仁”,也并不要求我们都去“舍生取义”,但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总不该是我们这个时代“风尚”吧!

就要“真刀真枪”地进入考场了,再认真地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一旦在考场上与它们“遭遇”了,我们也就能做到“有备无患”了!

   六、历练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也会被有些人认为是带着点说教的味道……其实不然。无论时代发展到了何种程度,作为人,都不能忘了根本。人生得有意义,老话怎讲了?“活得活出个人样来”,说的就是人得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得知道为什么活,怎么活,才有意义有价值。说到思想方法,也还真得引起考生的注意。面对着“注重开放性”、“增强文学性”的命题,思路还真就得活一点。面对着全新的生活、全新的世界,“思维定式”得克服,许多“传统说教”得克服,陈规陋习得克服……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很难立足于未来世界与生活的!照集体照,摄影师喊完“一,二……三”时,许多人的眼睛闭上了,留下的是遗憾;能够想到在喊完“一,二……三”时再睁开眼睛,留下的却是美好的回忆,这就是一种创新!简单吗?容易吗?很多问题就是这样,当有人解决了之后,再怎么想都容易。当今最时髦的说法是“得换换脑筋了”,说的也许就是这吧!

    七、了解科技前沿。

不知考生们是否注意到了,在我们做综合练习题的时候,每每读到科技说明文时,总是要与“基因”、“遗传工程”、“纳米技术”、“常温下超导”、“克隆技术”……交手吗?这实际上,是在通过考试这种特殊的方式让我们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科技前沿”的成果,以养成对科技发展新成就的关注的习惯。

   八、展望美好未来。

未来永远是美好的,无论是个人,也无论是国家,任何悲观失望的观点都是要不得的;得积极进取,得昂扬向上!美好的未来激励着我们奋发,鼓舞着我们奋斗,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奋斗,拼搏,用我们的努力为美好的未来添上仅属于我们的一笔最浓的色彩吧!

利用好高考前已然不多的时间,好好地想一想上述八个方面的话题,笔者认为,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必须!

二.知识迁移

命题(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吉林省大安市的农民贾山将一年辛辛苦苦种的葵花子卖给了一个城里来的小贩,在得到的2000元钱里竟有5张百元假钞。贾山老汉一怒之下,将5张假钞一把火烧了。对此村民们议论纷纷。

要求:请围绕着村民们的议论纷纷,写一个小场面。

[例文]

                           晚霞,金灿灿

                                哈尔滨三中   高三 孙悦悦

一把火,贾山老汉手里攥着的5张百元假钞化为了灰烬。一时间,围观的村民们炸开了锅。

蹲在地上“吧嗒”着烟袋的“老驴车”,猛地将烟袋在鞋底上一磕,扯开他那嘶哑的公鸭嗓,朝贾山嚷道:“咋?贾山,一年的辛苦钱,一把火,就这么烧了!值吗?”

“咋不值?”惯爱说风凉话的“风车刘”接过话茬,“人家山子哥这叫‘电线竿子挂暖壶’,”他顿了顿,两只小眼睛使劲一挤,“高水平!”

村民们“轰——”地笑作一团。一时间,挤眉的,弄眼的,不冷不热拍着巴掌的,弄得个贾山老汉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攥得个手关节嘎巴巴直响。

“贾山那,不是我说你,你也忒‘山’点儿了吧!行它城里人骗咱,咱就不能也骗骗他们?”号称是村里“智多星”的吴罗锅拱着个背边说边凑到贾山跟前,从兜里捻出张50元的大钞,神秘地在贾山眼前晃了晃,“瞅准了,明儿个,我就把这篇儿假的弄出去……”

他的话还没说完,人群忽然裂开了一道缝,村长进来了,他径直走到贾山跟前,二话没说,当胸就是一拳:“有种!汉子!”见队长这么说,人们没趣地散开了。

贾山老汉抬起头来,抹了一把脑门子上的汗,朝山那边看去。天边,一抹金灿灿的晚霞,正在天际铺展开……

命题(2

请以《愉快的午餐》为题,写一小场面。

要求:要写出集体生活的温暖、火热,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例文]

                               愉快的午餐

                                    高三学生  姜雯雯

54个人的一个班级,合在一起,正好是一副扑克牌。上课时,一个个正襟危坐,教室就成了这副扑克牌的盒;下课了,一个个方显露出“庐山真面目”——热烈着哪!最热闹的要属吃午饭的场面了!

“饭来了!饭来了!”饭箱一落地,便引来“无数英雄竞折腰”,你的,我的,他的,转瞬间,饭箱就空了。“方块3”拎起饭盒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同学们,安静!下面,开始有奖竟猜。什么是天下第一不可侵犯人权?”“草花8”捧着饭盒往座位走着,扔下一句:“生存权!”

“否!”“方块K”更正道,“是吃饭权!”一语未了,一个荷包蛋已被吞下肚去。

“黑桃A”一个敏捷的转体270度坐上了讲台,边吃边开始了他的“每日不间断议论”:“唉,你们说,咱们的王老夫子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明明打铃了吗,嘿,她偏让咱们再分析分析《飘》里的郝思佳该喜欢卫希礼还是白瑞德!爱谁谁呗,关我们什么事?”

“红桃Q”是班里最不“检点”的诗人,见他又从兜里摸出他那双宝贵筷子,大家就知道“大扫荡”开始了。于是各个捂紧饭盒。“大王”提议到:“来首歪诗,就权当冲锋陷阵了!”那“红桃Q”脖子一歪,眼珠一转,还真就挤出一首《佐餐诗》来:“爱情价虽高,也的先吃饱。花间月下柳梢边,肚子咕咕叫,情再深,不如草!”

“轰——”教室里,笑作一团。坐在教室角落里,面对着老妈装得不能再满了的饭盒,一脸愁苦的“方块10”,又在与饭盒较开了劲。一边玩着小辫,一手用小勺小心翼翼地挖起一勺,嘴里叨念着:“单数不吃,偶数吃,一粒,两粒,三粒……”此刻,好容易填进嘴里的几粒米饭,被“红桃Q”的《佐餐诗》给逗得“噗”地一声,又回到了饭盒里。

这就是我生活的集体,一副让人想想都愉快不已的扑克牌!

   命题(3

请以下面的文字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开头:“傍晚,天还没有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路上……”,结尾:“啊,这初夏的雨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清新!”

[例文]

                         山路十八弯

                             哈三中高三(8)张迪

傍晚,天还没有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路上,就是在这条曾经泥泞曾经狭窄曾经破烂不堪的路上,十三年前,曾经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海子,一个叫东子,赤着脚走在放学的路上。天上也是下着雨,两个孩子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海子说:“长大了,我一定修一条柏油路!”东子腼腆的答应着:“海子哥,到时候,我来帮你!”

山葡萄沟村本应该很富,因为这里有漫山遍野的山葡萄;可是他们却很穷,因为他们的葡萄运不出去。村里只有一条通往镇上的崎岖的山路,就是海子和东子当年每天都要走上几十里地去上学的那条路。

海子和东子是全村人的骄傲!他们也没有辜负乡里乡亲的希望,双双考上了大学。进城上学的那天,他俩就是在这条路上穿着乡亲们为他们缝制的布鞋走出了乡亲们那满含着殷殷期望的目光,走进了大都市的。

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村里人已经渐渐淡忘了海子和东子,依旧过着日出而做,日入而息的清汤寡水的日子。直到有一天,那是一个雨天,一辆豪华的小轿车,从崎岖山路的那一边艰难的开过来,没见过小轿车的孩子们跟着车子后面疯一般的跑着,任凭汽车溅起的泥水灌进他们嘴里……一向平静的村子沸腾了!车子在村中央的老槐树下停下了,车里钻出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村里家家户户大人孩子都出来了,他们要看看究竟来了个什么样的大人物。“乡亲们,我是海子呀!十三年前穿着你们亲手做的布鞋上大学的海子呀!我回来了!”说着,海子的眼圈都有些红了。村长、村干部就像接待外宾一样,纷纷与他握手,寒暄。晚上村子里还凑钱为他办了一桌酒席。饭桌上,海子告诉乡亲,他有钱了,做生意发了……说得在座的人各个啧啧称赞。临走,海子说他每天都在想念乡亲们,梦里都在喝着家乡的山葡萄酒……于是,乡亲们就送了他一筐山葡萄酒,于是他的轿车就又顺着崎岖的山路,在乡亲们那满是羡慕满是骄傲的目光的注视下,消失了……

一晃半年过去了,就在海子的话题在人们的茶余饭后渐渐消失了的时候,东子回来了。他没有小轿车,而是坐着县里的班车来的;他也没有西服领带,依旧一身土布衣服。“见过大世面”的村民们,对他已经没有了太高的热情,反倒是县长大人的亲自作陪颇让他们有些惊奇。“乡亲们,”县长走到村中央的那棵老槐树下,开口说话了,“你们的东子回来看你们了!回来给你们修路来了!他捐献了自己在这十几年里的全部积蓄,给乡亲们修路来了!今后,我们的山葡萄就能运出去了……”雨,仍在下着。站在雨中的乡亲们心里甜甜的,眼睛湿湿的,看着东子,东子也在看着他们,笑着,笑得那么痴,笑得那么甜!

啊,这初夏的雨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清新!                        

  命题(4

阅读项目材料,写一篇作文。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通道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力,廊桥、花桥、九曲桥;人世间,连接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是以道道风景,或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请以“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自的文章。

[例文]

                               沟通是桥

                                    哈三中高三    冯瑶

桥,是人类社会最美的建筑形式,它或直或曲,或跨过江河,或纵穿城区。雄伟的吊桥如长龙饮涧支撑起一条畅通的车道,使处于一江两岸的人们彼此融合;跃上城市上空的立交桥装点着繁荣,焕发出大都市的勃勃生气。

有了桥,天堑变通途;在人世间,桥幻化成了一种沟通,一份理解。

社会中,媒体是桥。电视、广播、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公路,将政府的新政策、企业的发展动向,乃至商场的热销活动、异国的万种风情在一瞬间输送到每一个人的心间。人类自从有了它们,便从封闭、落后中走了出来,走向了发展,走进了辉煌。“桥”,成了理解的通途,沟通的捷径。是它将世界变小了,让人们变亲了。

历史上,人就是桥。苏秦奔走于中原各国,游说于燕赵朝堂,在互相觊觎的六国间搭起了一座“合纵”之桥,有效地控制了强秦的贪欲。冷战时期,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首先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伸出了友谊和平之手,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架起了一座通向未来的“桥”。从加利到安南,一任又一任的联合国秘书长,率领着联合国的协调小组奔走于世界各地,担当着人类星球上的消防员,在世界范围内建起一座纵横交错的“友谊立交桥”。

生活中,感情是桥。有了“鹊桥”,搭起心桥,于是两性走到一起,有了世上最小也是最美的单位——家。妈妈手中可口的饭菜是建桥用的基石,爸爸那不多却情长的叮咛是造桥用的钢筋,奶奶那怀抱着小孙子小孙女的臂弯不正是桥梁吗?人生在世,与他人的理解与沟通,就是在这样的桥上进行着,生活中的爱也就是在这样的桥上铺展着,铺出一片暖心暖人的温馨。

课堂上,老师是桥。他们从先贤的手中接过深奥的哲理,经过心血的酝酿,把它们变成涓涓清泉,流入到一颗颗年轻的心灵深处,在哪里汇聚成改变着世界模样的热情与激情。这座桥,发着光,光中传送着的是知识,是能量,它把曾经贫瘠曾经幼稚的大脑变成丰富深刻的创造源。世界因了它而美好,美好得就像那永驻的春天!

桥,是沟通,把家人连在一起,凝聚了亲情;把朋友连在一起,深化了友情;把民族连在一起,创造了和平;把历史和今天连在了一起,讲述着人类拥有着的是美好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作文.议论文开头技巧——精心炼字
写作文也能套“公式”
一位资深语文老师的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太实用了
描写专题之四:环境描写技巧
作文的开头该怎么构思?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