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厂商合作:从零和游戏到多赢模式

厂商合作:从零和游戏到多赢模式

2011-3-10 14:09| 查看: 11509| 评论: 0|原作者: 杨东文

摘要: 如果大量精英都把时间浪费在无用功上,那么目前的合作模式是否合理?
厂家与商家到底如何合作?这是多年来的一个老问题,几乎纠结所有厂家和商家,在家电业则表现得尤其突出。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一切来源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商家的经营模式。可以大胆地说,目前商家的经营模式大多是商场经营模式或是物业经营模式,基本上是当二房东,即自建或长期租赁一个商场,通过招商引来众多品牌,由各品牌自己经营商品,然后坐地收租金(场地费),收返利(点)。过程中商家一般只做招商、商场促销、宣传、卖场管理等工作,由各品牌厂家对自己的商品负责。在这种商场经营模式下,厂商间其实是一种“零和游戏”,双方的关注点不是聚焦而是博弈。
在这种模式下商家最关心的是:1.控制价格。目的是这样有利于争取消费者,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研究消费者,以为消费者只关注价格,还有一个原因是公平,即要求供应商必须以最低的价格供货,绝不能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供货,因为他认为他的规模最大所以要最低价。与此同时厂家当然要评估他的成本和毛利率,尽量给高一点的供价,这样双方就变成一种价格博弈。2.控制返利(点)。目的是增加利润。因为在商场经营模式下,商家的利润来源只有两个,即返利(点)或合同外收取的不确定的各种各样费用,所以增加返利(点)就意味着增加利润。由于商场经营模式是不关心商品经营的,是不关心商品毛利的,一般是一元销售,即商品的进货价就是零售价,若商家要提高返点,厂家就自然提高供货价,这样厂商之间又进行一种返利(点)博弈,而最终受伤的是消费者。3.控制费用。目的是想多增加些费用种类和额度,于是进场费、促销费、红卡、蓝卡,电费、水费、保洁费、重张费、导购员管理费、广告位费、二展费、样机管理费等,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厂家当然要控制,尽量减少,双方又是没完没了的费用博弈。由于费用是商家的重要收入,在某种程度上开店是赚钱的,而开店费用是可以从厂家手中要回来的,所以店越开越多、越开越密,单店效益当然是越来越低。而厂家对无效店就采取不进入的态度,商家则以全面停止合作相威胁,结果又是进不进场的博弈。
在这种模式下厂家最关注的则是:1.控制价格。其出发点是要全国价格一盘棋,保护其他渠道的利益,保护商品的基本毛利。这样在价格上商家要打,厂家要保,成为厂商之间的冲突之源,在节假日的敏感时点表现得最为激烈。2.控制终端。终端自己做,导购员自己管,促销自己搞,所以我们国家的卖场都比较乱,比较闹。而撤导购员,撤终端也是厂家和商家博弈的撒手锏,当然也是双刃剑,运用得不好,也会导致合作破裂。3.控制费用。商家要增加费用的种类和额度,厂家当然要减少,有业内人士说厂商之间的账是永远对不好的账,对账流程也是永远理不好的流程,这样的灰色地带也最容易滋生腐败,商业风气和商业道德也江河日下,查也查不了,杀也杀不住。
这种博弈当然是零和游戏,我们不仅要问这样的厂商合作模式正常吗?这样的合作模式还能走多远?这样的经营模式如何与外资连锁企业竞争?
当然,我们要承认的是,这样的合作模式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有一定的合理性,当时环境下众多血拼的厂家也提供了商家商场经营模式的生存空间。但面对2011年这样的转折之年,面对人工成本、水电费用不断增长的历史关键点,所有有识之士都不得不思考厂商合作的未来模式,其实这两年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有益探索。例如,国内家电连锁企业国美、苏宁这两年就开始思考和改变,表现在:1.进行网络优化。即关掉一些无效店,提升店面经营质量。2.探索门店的商品经营模式。增加新的店面类型,如国美改造或新开了新活店,苏宁改造或新开了社区生活店。3.改变合同模式和收入结构。把一部分合同外费用放到合同内,压缩和规范合同外费用,增加商品经营毛利,对个别品牌商品实行统购统销,包销定制。4.加大供应链建设。加大信息、物流投入,提升后台支持能力等。如海尔为了适应家电链锁企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海尔国美经营体、海尔苏宁经营体,对订单、产品、价格、物流等进行统一对接。这些思考和探索无疑是积极有效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受到了厂家的欢迎。那么厂商下一步的合作模式应该是怎样的?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答案,但我们看到的方向是多赢模式。多赢模式的具体内容还不好规划,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实验,但以下几点是明确的——
1.合作应该是多赢的,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商家,有利于厂家,也有利于产业链的效率。
2.合作过程中双方的聚焦点应该是一致的,如双方都要关注商品,关注商品的毛利,关注商品的卖点,关注商品的技术方向。双方都要关注市场,关注市场的结构,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属性。双方都要关注消费者,关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关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关注消费者的分层结构。
3.合作过程中双方都要检讨和改变目前的合作模式,厂家和商家都要各自归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商家在保持适当品牌经营方式外要积极推进商品经营,真正改变供应链效率,提升后台服务水平;而厂家则应回归制造资本属性,更加关注产品本身,加大技术投入,研发制造出消费者真正需求的意外惊喜的产品。
4.多赢合作模式的形成可以是逐步进行的。比如我们可以从改变合同模式开始,让合同更规范;可以逐步取消合同外费用,直至完全取消。再比如可以先从某类商品进行统购统销,买断经营,提升商品经营毛利,然后不断增加商品经营的种类。
总之,厂商合作应该走出零和游戏,创建多赢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苏啤酒北京试水平台商,大势所趋还是昙花一现?
家电经销商不能总想着靠厂家来拯救
红酒代理商如何用免费模式3天收款1740万?
撬动酒企厂商合作模式创新的六大支点 - 招商加盟 - globrand(全球品牌网)
戈军珍:厂商博弈的本质是什么?
从“东古酱油割喉事件”谈起,厂家与经销商是仇敌、还是夫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