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奇|马斯克:超越无限的Xman

他天资聪颖,风流倜傥,喜欢娱乐圈,更爱发明创造;

他是一个技术、商业天才,更是一个梦想家、冒险家;

他的几次连续创业,践行着自己“改变世界”的狂人理想;

他钟爱于X——未知、无限,“超越无限”已然成为他的座右铭。


从小痴迷科幻小说,欲拯救世界

时隔3年,风靡全球的《变形金刚4》让我们又一次欣赏了震撼的豪车盛宴,“豪车、发明家、科幻”三个标签,其实放在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身上更合适。


1971年,马斯克出生在南非的普通知识家庭,父亲是南非的一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加拿大籍作家、营养师和模特。


当马斯克8岁时,父母离异,他与两个弟弟由母亲及保姆照顾。马斯克的母亲如此描述马斯克的童年:“如果我没有约会,Elon会陪我参加聚餐。如果他觉得对这个人没有兴趣,就会在桌子下面放一本书偷偷阅读。”

在他孤独童年生活期间,阅读了大量科幻小说。他曾这样描述“《指环王》和《基地》系列中的英雄形象常常催人以拯救世界的责任。”


自学编程 11岁卖出第一个软件

父亲艾雷尔(Errol)是一位电子工程师,后来开了一家汽车配件公司并投资一家绿宝石矿开采公司。


也许是从小受父亲影响,亦或是科幻小说看多了,他在电脑科技领域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10岁时,他拥有了第一台电脑,自己学会了编程。12岁时,他以500美元的价格卖出了第一个软件,一款被称为Blastar的视频游戏。


此时的他已很独立,跟母亲提出要与父亲一起生活,“你有3个孩子而父亲一个也没有。”请求获得批准,他成功回到父亲的生活中。


求父移美被拒 独自移加 辗转到美

父亲很专注于做事,跟着父亲能学到很多技能。当他一天天长大,愈加不安于现状,他希望父亲带他移居美国,之前父亲曾带他去过,在他印象中“那是一个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地方。”但这一次,他未能如愿,父亲没有同意。


17岁时,马斯克一个人移民到加拿大,在那里,他借住母亲表兄的房子,一天的生活费通常只有一美元,只够买热狗及大桶的桔汁。越艰苦越刻苦,他考进了加拿大皇后大学。1992年,他靠奖学金进入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终于站在了美国的土地上。在取得经济学学位后,又多读一年拿到物理学学士学位。


在宾大,马斯克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并锁定三个领域:互联网、清洁能源和太空。


放弃斯坦福博士学位 创办Zip2、Paypal

1995年,马斯克开始了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可短短两天他就决定辍学。


放弃了研究所学位后,他与弟弟Kimbal Musk一起开创“Zip2”项目——一个为新闻机构开发的在线内容出版软件。1999年,康柏公司以3.07亿美元现金和3400万美元股票期权收购了Zip2。


接着,他进入硅谷,和两个伙伴创办了x.com,即著名的在线支付系统Paypal的前身,让网上的消费者既安全又方便地付费。那一年,马云的阿里巴巴和马化腾的qq才刚刚诞生。2002年10月,eBay以15亿美元价格收购Paypal,而30岁的马斯克则拥有其中11.7%的股份,约合3.28亿美元——又一颗硅谷新星升起。


转投太空和清洁能源行业 开启疯狂计划

在互联网界大获全胜后,他并不知足,而是将资金投入到太空和清洁能源行业,开启他的疯狂计划——挑战无限可能。


他非常热衷于开发高科技尖端产品:实现人类太空商业旅行的SpaceX、颠覆了传统汽车概念的新能源汽车Tesla、个人屋顶光伏电站市场惊人增长的Solarcity、还有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只需要30分钟的浮空列车等等,这一系列疯狂的想法,被常人惊呼“他是个疯子”,但他却用时间证明,这一切并不是“天方夜谭”,人类未来生活将被他改变。


“亿万富翁”想上火星 满世界逛火箭商场

时间回到2001年,PayPal计划上市前夕的一天,马斯克与朋友聊起怎么处置财富时,无意间提起太空,虽然在朋友看来这只是个笑话,但马斯克却打开电脑,登上NASA网站,搜索NASA的火星计划,什么都没找到。“我以为它们已经在去火星的路上了,结果什么都没有。”马斯克回忆说。


一个月后,马斯克给航天顾问吉姆·坎特雷尔打了个电话,介绍自己是一位“互联网亿万富翁”,要跟他谈谈。他畅想“我要把人类变成跨星际物种”,然后要求“周末见一面”。


一切就这么开始了。马斯克跟坎特雷尔见了面,一拍即合,当即决定组团研究一下去火星要花多少钱。他们开始全世界地逛火箭商场,先后跑了巴黎、俄罗斯,但发现买火箭太贵,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马斯克对坎特雷尔说:“我想我们可以自己造火箭。”


召集了NASA、波音等公司的顶尖人物

2002年1月,马斯克在里约热内卢的沙滩上度假,他开始研读一本书,书名叫《火箭推进基本原理》。他是物理系毕业的,但从来都不是什么火箭科学家,但他最终读遍了坎特雷尔的大学教材,列出了造火箭的计划进度表。


接着,马斯克把NASA、波音、麦道飞行公司里的工程师、设计师、测试师等一批顶尖人物都挖来了,他们一拍即合,很难相信,这些人都受到召唤似的来到了硅谷。


一位TRW的工程师日后回忆,马斯克的卖点是“做实际工作的自由——造火箭”,而不是“成天开会,设备批条一等数月,搞办公室政治”。这位工程师说,他曾经“消耗在明知没有前途的项目上,精神都被拖垮,现在终于解脱了无聊”。


一位NASA出来的工程师则回忆,在NASA,“几年时间耗在一个小研究上,却根本不知道火箭造到了哪一步,而在Space X,马斯克每周五向大家汇报火箭进度,感到在参与人类的历史进程”。


更名SpaceX 欲做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私人公民

回到洛杉矶,马斯克把公司更名为SpaceX,开始向家人、杂志记者、好莱坞明星和他身边所有的富人朋友宣布去火星的想法,他说他将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私人公民。


他高调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公众人物,有人问,为什么要追求名气,他回答:“如果人们不知道我是谁,就没有人会卖给我零部件。”硅谷文化欣赏这种疯癫,美国媒体盛赞:“如果他成功,人类便成功;他不仅是在为他自己奋斗,而是为我们所有人。”


其实,讲人话就是,他的野心是开发可反复使用的火箭,经营太空货运生意,完全商业化运作,近期目标是月球,远期目标是火星,他要直接和NASA以及全球各国的太空发射中心抢生意。尽管年轻且缺乏经验,但很多业界专家认为,Space X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航天工业即将迎来一场革命。


重在节省 火箭零配件用二手货

5个月后,他个人出资1亿美元,共筹3.2亿美元投入公司,两年半里,追加5000万美元,造出了猎鹰1号。SpaceX并没有大型的研发实验室,没有博士军团,没有政府资助,做的不是基础性的科技创新,采用的是成熟技术和设备,创新之处却在于生产流程中所做出的一个个成本最小化的小改进。马斯克的雄心是,把商业发射市场的火箭发射费降低九成,在未来把10万人送上火星,进行星际移民。成本是核心的核心,有没有专利并不重要。


在SpaceX,任何省钱办法只要有效,都可一试。猎鹰1号用的主发动机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古董,只有一个燃料喷射器,很老,但很可靠。他们没有买新的经纬仪跟踪火箭轨道,而从eBay上买了个二手货,省下2.5万美元…… 他们无处不在节省。


猎鹰1号运载小卫星的最终报价是590万美元,是当时美国市场价的1/3。美国航空航天专家霍华德·迈克库尔迪说:“马斯克的秘密不在技术,而在预算控制。”


猎鹰1号连续三次发射失败 SpaceX债台高筑

私人企业把火箭送上天,怎么听都像痴人说梦。事实上,spaceX公司确实不顺利,实际遇到的困难比想象中艰难很多。


2008年8月2日晚,SpaceX研发的小型运载火箭猎鹰1号发射宣告失败,这是猎鹰1号继2006年和2007年发射失败后的又一次惨败,此时的SpaceX已经债台高筑,再经不起失败的重击。


而那时,正值经济危机,所有投资人都捂紧了钱包,根本无人理他。他咬紧牙关,重整旗鼓,冒死一拼,终于在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发火箭发射成功,SpaceX公司经过6年多的努力,终于成为全球第一个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私营企业。那一天马斯克坐在控制台旁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SpaceX获得NASA 16亿美元订单 成功将“龙”送上太空

猎鹰1号发火箭发射成功后。2008年11月23日,SpaceX获得了NASA 16亿美元的订单,用于研发猎鹰9号火箭和“龙”号宇宙飞船。这个订单彻底拯救了处于破产边缘的SpaceX和马斯克。接到电话的马斯克激动得不能自已,脱口而出:“我爱死你们了!”从此SpaceX不再是朝不保夕的杂牌军,而是美国航天技术的中坚力量。


2012年5月22日是SpaceX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猎鹰9号火箭将携带近500公斤货物的“龙”号飞船送上太空。


三天后,“龙”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并于5月31日返回地球。至此,SpaceX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第四个掌握航天器发射和回收技术的“国家”,有人称SpaceX为“马斯克帝国”。


SpaceX遭遇航天英雄反对 仍旧孤独前行

在SpaceX的发展如日中天之时,马斯克遭遇到了新的挑战——不是资金短缺,也不是技术瓶颈,而是来自美国航天英雄对航天技术私营化的反对。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NASA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等美国航天勋臣公开批评由私营企业推进美国航天工作,称此举将危及美国在航天探索领域的主导权。


对此,马斯克回应称,这些老航天员都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批评让自己颇感难过,他希望阿姆斯特朗等人能够亲自来SpaceX参观,看看SpaceX团队为此付出的努力,相信他们能够改变之前的看法。


其实,在这条通往太空的路上,马斯克一直是孤独者。


投资Tesla 630万美元买控制权

“疯子”马斯克的另一个惊人创举是,成功将锂离子电池电动车Tesla开上了马路。


2003年,电动车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性能饱受诟病,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创业家马丁·艾伯哈德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发现,将跑车和新能源结合肯定会受到社会名流追捧。7月,他便创立了Tesla公司,将总部设在硅谷。


在朋友引荐下,热衷于新能源技术的马斯克与汽车工程师马丁·艾伯哈德相识,2004年2月会面之后,马斯克向Tesla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马丁·艾伯哈德作为Tesla之父任CEO。这也为日后Tesla高管之间的争斗埋下了伏笔。


首款车型实验陷入死循环 生产遥遥无期

在有了技术方案、启动资金后,Tesla开始一步一步实施“造梦计划”。2004年到2006年,虽然公司人数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但首款车型Tesla Roadster的研发工作却遭遇了瓶颈。


2007年,危机集中爆发,而变速箱问题成为导火索。作为一辆堪比保时捷和法拉利的超级跑车,Tesla Roadster对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但公司一直停留在变速箱改进阶段,陷入实验——失败——实验的死循环中,资金严重匮乏,生产遥遥无期。


最危险时刻出现“内乱” 换掉3个CEO

2007年到2008年是Tesla最危险的时候。2007年9月,预售价为11万美元的Tesla Roadster因为变速箱改进,成本飙升到14万美元,这也意味着汽车还没有开卖就要赔钱了。再加上开发周期不断拉长,时任CEO艾伯哈德被董事会赶下了台。


一位经历过“内乱”的前Tesla员工回忆,最坏的时候,6个月换掉了11个VP,换掉过3个CEO,最后发起人与投资人两个人闹上法庭,弄得鸡飞狗跳,“但是马斯克这个人不错,他个性很强,认准的事情他一定干。”


是的,后来艾伯哈德曾起诉马斯克及Tesla公司,指控马斯克以欺诈为名对其进行诽谤,并侵占公司的资产。马斯克反驳道:“如果艾伯哈德稍微头脑冷静些,我都能原谅他的失误。”但艾伯哈德依然试图操纵董事会以继续让成本超预算。


改装Smart 赢得戴姆勒5000万美元合作

2007年11月,正在为资金发愁的马斯克接到了德国戴姆勒公司工程主管的email,称6个星期后访问Tesla。此前,马斯克曾专门飞往德国,向戴姆勒推销电池动力组技术,但那次并未打动对方。


这封email让马斯克看到了希望,他要求CTO斯特劳贝尔要在6个星期内将戴姆勒的Smart车改装成电动车。但美国根本没有销售Smart,工程师们花费3天时间奔赴莫斯科买了一辆全新的Smart,剩下的五周时间里,他们将Smart重新改造,拆掉汽油发动机,装上Tesla的电池动力。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所有人都精疲力竭。


几天后,戴姆勒的工程主管来到Tesla,马斯克带他体验了一下电动版的Smart。这位主管大为惊讶,因为眼前这辆车完全看不出改装过的痕迹,而在试驾之后,他立刻被Tesla电池组的出色性能所折服,随后跟Tesla签订了5000万美元的合作协议。这一单,算是帮助Tesla解决了暂时的燃眉之急。


经济危机堵上全部家当:不想让Tesla死

2008年10月,Tesla再次经历了管理层动荡和成本失控,马斯克临危受命成为Tesla新的CEO。随着经济危机加剧,Tesla融资越来越难。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马斯克把他个人最后的4000万美元投了进去。在很多人看来,马斯克疯了,他们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马斯克要把他的全部家当去赌一个完全不成熟的行业。


马斯克解释:“由于金融危机,我们几乎没有外部资金来源,当时我的唯一选择就是把我所有的钱投进去。否则Tesla就死了。”“我不想让公司死,因为这个赌注太高了,不仅仅是因为Tesla,而且是因为它会导致电动车产业的巨大倒退。”


马斯克带领Tesla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2010年初,奥巴马参观了Tesla工厂, Tesla成功拿下4.65亿美元的政府低息贷款,随后Model S开始接受预定。年中Tesla在纳斯达克上市。短短几年间,Tesla在马斯克的带领下浴火重生。


特斯拉让中国土豪爱恨交加

2014年4月末,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成为中国“土豪”和精英争抢的“玩具”。热销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提车难、充电难让中国“特粉”爱恨交加。有人着急提车砸车抗议、有人为了把车开回家,一路兴建充电桩。


马斯克当然不会放过中国这个大市场,他们“其实一直都长期在跟中国相关单位合作”,据悉,中国电动车市场准入政策有望年内获批,相信 “中国特斯拉”很快将跑上街。


“我们将会在中国各地兴建超级充电站,就像我们在美国做的一样。这些将提供给特斯拉车主终身免费充电。”马斯克一直在积极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今年6月,特斯拉与银泰集团和SOHO中国签订合作协议,由特斯拉提供充电设备,银泰和SOHO提供场地并负担电费,免费为特斯拉车主提供充电服务。与地产商合作,这是他们中国超级充电站计划的第一步。


为Tesla创造可持续电力 创立SolarCity

“我想人类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很重要。电力消耗就是电动车,电力来源就是我要说的太阳能板。”为了保证Tesla有足够的电力来源,马斯克又开始涉足太阳能领域。


马斯克认为太阳能是最可持续的能源,但是家用光伏发电设备成本太高,很多家庭无法承担,于是他提出了SolarCity概念——专门发展家用光伏发电项目的公司,主要提供太阳能板租赁、系统设计、安装以及融资、施工监督等全面的太阳能服务。SolarCity提出的租赁计划是一个20 年的计划,就是让房主在固定的月租费以$55起价,没有首付款的情况下,租赁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在自己的屋顶上,来降低家用电力费用。


该公司于2008年10月成立,其表弟Lyndon Rive担任CEO和联合创始人,他是最大股东和董事。2012年起,SolarCity与Tesla多次合作,迅速崛起,目前已成为美国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龙头。


挑战Hyperloop 追求的就是一种酷

在“挑战无限”的路上,马斯克越走越远。2013年,他又提出了一个让全世界惊呆的新概念——Hyperloop。这是一个假想的亚音速浮空列车系统,将密封在一种管状系统中,连接洛杉矶地区和旧金山湾区,乘客理论上能在30分钟内跨越约350英里(560公里)的距离,比商用飞机的速度更快。 “火车很笨重,”马斯克称,“Hyperloop的设计更像一架飞机。”


“在我看来,Hyperloop是城市间距离不到1500公里或900英里的高人口量运输项目的最佳解决方案,”马斯克称,“对于从洛杉矶到纽约这样的长途旅行,它值得我们开发超高速,这在技术上存在可行性。”


马斯克透露,该项目是由Tesla和SpaceX数十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开发,大约需要7年时间来实现。不赚大钱也没事 “我不是十分关注自己是否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但是一种交通替代形式的出现让人感到很酷。”


超级工作狂 专挑战不平凡的事

马斯克曾经有过幸福的家庭,与相恋多年的科幻小说作家朱斯蒂·威尔森结婚,先后生下一对双胞胎,一对三胞胎。但是朱斯蒂说:“艾伦是一位以工作为中心的人。”


2007年,当马斯克发现Tesla公司成堆的问题后,便“从拼命工作转为疯狂工作,压力导致婚姻破裂。”


刚刚遭遇离婚打击,又面临Spance X和Tesla濒临破产,2008年的那段时光是马斯克一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日子。他每周平均需要工作100个小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闲时还要照顾5个孩子,承担起单身父亲的重任。马斯克回忆,2008 年的一个周日,他从床上爬起来,突然感到眼前一片黑暗,“我差点被打垮了,那真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日子。”


正如马斯克所说,平常人也可以做不平凡的事,你可以选择平凡或不平凡。显然,马斯克属于后者。


天资聪颖风流倜傥 常混迹娱乐圈

有人说马斯克更像是“钢铁侠”原型,他就像男主角托尼.斯塔克,天资聪颖,风流倜傥,热爱收集名贵跑车,搞点儿发明创造,当然露水姻缘也不可少。


他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娱乐报道里,在公众视线里,马斯克时常以纨绔子弟的形象出现,比如他曾经用100万美元买过一辆麦克拉伦的F1跑车,玩私人飞机,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个女人身边,他的两次婚姻都以分手告终。


他和好莱坞的关系密切,影星乔治.克鲁尼,导演卡梅隆都是他的座上宾。他曾为三部电影当过制作人,还在7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客串了他自己。当钢铁侠的导演为了丰富角色找到他时,他对当制作人表达了强烈的兴趣,电影中一部分镜头是在SpaceX总部空旷的厂区拍摄,在最后的字幕表里,埃隆.马斯克的名字列在“特别感谢”那一栏。


对未来有疯狂的展望 他是“超越无限”的X man

“他对未来有疯狂的展望,他认定的就一定会做到底。再花2000万美元制造一个可能会爆掉的火箭?他不在乎。”他的前同事Max Levchin评价道。


2011年末的时候,他面对媒体,坦陈现在回头想想,将所有的未来堵在火箭和电动车上很冒险。但他话锋一转,“若我不这么投入,才是最大的冒险,因为成功的希望为零。”


这个疯狂的冒险家对X这个字符似乎异常喜欢,他的几次创业产品名字中都有一个X,“X表示未知、无限,X还有目标和希望的意思”这是百度给的解释,是的,“超越无限”已成为马斯克的座右铭,他的目的是“改变世界”,他是现实版Xm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跨界跨领域的知名人士?
从文明演进看马斯克的创业布局
把重型猎鹰送上天的硅谷奇才,伊隆·马斯克这样教育5个儿子
极客公园
埃隆·马斯克
【图】钢铁侠的偶像 技术狂人埃隆·马斯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