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圈|学习当官哪家强?山东曲阜找孔丘!马千里详解论语第一章


给大家讲一课。就给你讲讲论语,讲讲论语第一篇第一章。

学读论语,首先要知道论语是说什么的,来个定位,否则越读越傻。

论语是说什么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知道孔子是干什么的。

孔子是干什么的?

孔子是一个老男人和一个小丫头野合而生的私生子,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

生活所迫做些营生养命,什么活都干过。所以自己说“吾少也贱,而多鄙事。”

在众多营生里,最终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就是主持丧礼当司仪。

做司仪过程中,善于总结各种规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远近闻名,有个年轻人懂礼。

后来机会来了。

齐国国君要造访鲁国,鲁国为了摆谱表现自己的礼仪之邦,就到处找人。

结果孔子有了上位的机会,外交场合不掉价,稀里糊涂做得很齐整。鲁国有面子,齐国也高兴。

齐国国君还夸了老孔几句。

后来孔子在鲁国没法混了,要去政治逃亡,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齐国,因为齐国国君夸过他。

通过这件事,孔子发现了新业务。尼玛做老百姓的丧礼司仪能赚多少钱?

还是政府的钱好赚啊!

于是开始研究官场礼仪,这小子也聪明,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孔子的思想,就是从这里来时起步的。你看,他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把礼仪、宗法放到第一位。这纯粹是职业病。

但是,政府的活儿也不多啊!为了多赚钱,老孔看到官办学校逐渐不行了,开始做自己的民办学校,招收学员学礼仪。

什么有教无类是教育思想,狗屁,那是为了扩大招生,给钱就行。扩招还讲究挑选学生啊?

除了学点政府交往礼仪,还学其他科目,都是和如何做官有关的。

所以,孔子的学校定位很清晰,就是青年干部学校。

打出的广告语是:学习当官哪家强?山东曲阜找孔丘。

老孔在教学过程中,也在琢磨国家到底怎么管理、社会到底怎么管理。作为青年管理干部学校的校长,这个是要钻研的。

于是,老孔就形成了自己一套治国理念。

孔子的治国逻辑是这样的:只要每个人都做好人,那么最低行政区域就能管理好;

只要每个最低行政单位管理好,那么一个诸侯国就能够管理好。

只要每个诸侯国都管理好,那么大周天下就能太平和谐。

最低行政区域是什么?就是“家”。家是行政单位,不是家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孔子的治国逻辑。

有人把“齐家”理解为家庭和谐,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这是完全错误的。

那么,孔子治国思想的第一步是每个人都做好人,但是怎么才算是“好人”呢?

于是,他规定了一系列好人标准,以及坏人的反面例子。

这就是大家总结的仁义礼智信之类。核心是“孝”。

孝,是晚辈对长辈的情感以及行为规范。

但是孔子把孝政治化,拓展到对上级、对国君、对天子也要“孝”,于是就有了“忠”。

忠和孝,是一个意思,两者场合。

总起来,就是要把上级当爹一样对待。见面要喊“大大”!

于是有了“君父”、“子民”的说法!

大家看看啊,孔子是干什么的?

孔子是研究政治活动的,研究怎么当官的。他的学说,都是政治学说。

如果把孔子的思想理解为其他而不是政治学说,那就说明你真的学歪了!

现在,很多脑残把孔子学说、把论语理解为修身之学,怎么修身讲修养,这是狗屁理论。

孔子确实强调修身,但他讲的修身,是政治活动的起点!不是为了修身而修身。

修身是手段,不是目的。

孔子历朝历代都被打到过,或者说被忽略、被抛弃过。但到了和平时期,又不约而同都尊崇起来。这是另一个问题,不是今天要讲的。你们可以看我原来的文章《尊孔与批孔,是一个怎么忽悠的问题》。

所以,孔子是研究政治的,孔子的学说是政治学说。离开这个主线,你读《论语》千百遍,孔子骂你是初恋。

这个时候,你再看论语第一篇第一章!

作为一部孔子核心思想的著作,你以为是家长里短、你以为是讲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这一章,讲的是作为立志当官从政的人,应该如何对待学问、境遇。

官,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不能当怎么办?第一章,开篇就讲心态,讲对待方法和原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怎么理解?

学,就是学习。学习的当官的知识和本领。

时,就是机遇、机会,外在条件。和“与时俱进”的“时”是一个意思。不是什么时常、经常这些狗屁解释。

习,这个字太关键了!你哪只眼睛看出这个字里有“温”?

习,本意就是小鸟试飞煽动翅膀,明显就是练习。

说白了,习字的意思,就是操练操练,别总是研究学问不做事、空谈无用!

学而时习之,连起来,就是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有机遇操练操练、实行实行。

这才不亦说乎,这才是值得高兴、欣慰、心得意满的事儿!

你学了挖掘机技术,一辈子没机会开挖掘机,你不郁闷死?

这是人生第一快意的事儿:学会的东西,有机会用得上。学当官,就有机会当官。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人生的第二境界,尽管当不上管,没机遇啊!但是,有“朋”自远方来,也不错。

怎么叫有朋自远方来?现在连山东人都把这个理解为“有远方的朋友来了”。孔子有这么婆婆妈妈吗?混球解释!

朋,是志趣相投的人,是认同你观点、思想的人。不是一般朋友。过去,朋友只叫“友”,不叫“朋”。

什么什么三友,不会叫三朋。朋党,不会叫友党,就是这个道理。

“来”字也很关键。

来,不是来了,不是来找你来了。来,是“近者亲、远着来”这个“来”,意思是“归附”,就是认同你!

至于来不来真的不重要,只要认同就行。

有朋自远方来,连起来,就是全天下那么多人都认同你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欣慰的事儿。

你学了东西,没处施展,但是有人认同你的思想,你也不必郁闷。就是这个意思。

说实话,老孔一辈子连第二个境界都没达到。没机会当官施展,也没几个老板真心认同他的思想。

第三句话,讲的是连别人认可都做不到这么办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这不是知道的意思。是知人善任、知遇之恩的知!是知县、知府的知。

什么意思呢?知就是理解和任用。

人不知,没人理解你的思想,也没有人任用你,而不生气不懊恼不郁闷,这也算得上和有身份证的人吧!

君子,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小人也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小人。君子,就是有身份证的人。小人,就是臭屌丝。

老孔,一辈子活在第三个境界里。所以要自我安慰,要阿Q精神一下。

没人用我没关系,我还是有身份证的人,不像那些屌丝。

好了,第一章讲完,颠覆得你打滚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盐铁论•殊路第二十一》译注
1974年山东曲阜“批孔”老照片,孔子也是够倒霉的!
#每日学论语#11.9【2017-4-5】
与孩子一起对话经典,是传承文化最好的方式
孔子杀少正卯的迷雾
古人的用人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