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移动互联时代,究竟什么是雷军讲的痛点思维



编者按:一切事情都是平等的,当一个痛苦或问题越深刻沉重时,你就越有可能找到一个对抗它的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痛点思维!那么,究竟如何找到痛点?为什么说痛点是一切生产力?用户对于痛点的要求,可以是解决一个问题还是是忽视一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雷军式痛点思维。


文 / 陈光锋 (资深互联网人,九元购物创始人)


我们总在强调用户的痛点是一切生产力,但是为什么痛点会成为生产力?痛点,顾名思义,是痛苦的点,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是抱怨的、不满的、让人感到痛苦的接触点。转化到产品上来说,就是产品的原始需求中被大多数人反复表述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有待现实的愿望。


人们通常把钱花在两件事情上:第一,花在对抗痛苦上:第二,花在追求享乐上。所有事情都是平等的,当一个痛苦或问题越深刻沉重时,你就越有可能找到一个对抗他的方法。而越能对抗这个“痛苦”,顾客就越渴望购买。从产品的功能角度来看,这意味着解决痛苦的功能常常要比给人更多快乐的功能好,而且解决痛苦的功能往往在持久力上表现得更好一些。


不管是什么产品,都需要从用户的痛点下手,以解决痛点为产品设计思路。痛点存在于原始需求中,也可以说是原始需求中需要产品人员特别注意的一种需求。能够被发觉的痛点往往代表的是一些真实问题,而在其背后往往隐藏有价值的功能诉求点。通过提供功能或相应的数据,在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能让产品的用户体验大大提升,而如果产品没有解决某些刚性的痛点,想要吸引用户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因为此,我们在用户研究中特别关注“痛点”的挖掘。


譬如,百度在做搜索引擎时,发现用户之所以专注于搜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百度知道”的诞生,是因为很多年前大家不会使用搜索,经常直接在搜索框里提一个问题,这样是无法获得结果的。“百度知道”其实是让这样的用户有一个出口,把问题抛出来,然后另外一些会使用搜索引擎的人,把搜到的结果反馈给他。


痛,包括很痛和不那么痛。当用户明显感觉到痛,渴望有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说明将有一种很强悍的产品出现。比如一度火爆的打车软件,你曾经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打不到车,电话调度中心的效率低下,特别是在高峰期等车的时候。这类产品一出来往往就会被接受,但胜出的关键在于解决方案有没有优势。


当然,也会有不那么痛的痛点,比如用户已经习惯于已有的方式,没有感觉到痛,需要你创造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他们的体验。这就好比在苹果iPad之前,人们压根没想到需要这样的产品。但当看到这样的产品时,发现它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够痛?不是,这是因为还没有更好的方案给用户选择而已。


人类对终止疼痛的渴望促进了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强调用户的痛点而不是强调用户的需要或喜好也是为了说明一点:顾客是人。他们通过经验去感受世界,他们能感受到什么事物在挑战或干扰他们,不管是某些经历还是长期要做出的应对,但人们却常常想不到解决痛苦的方案——这就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需要,也因为这样,解决痛点显得尤为重要。


在体验经济大行其道的年代,所有公司都竭力为顾客提供极致的体验和服务,试图让消费者在每一个环节都满意。然而,在面对顾客反馈的种种不满事项时,如排队时间太长、背景音乐太响、公司能接受的支付卡有限等,公司应该思考是否要消除顾客体验中的所有痛点。


痛点是一切产品的基础


痛点之所以痛,是因为用户不满意,那么用户为什么会不满意?因为还有一些需求没有被很好地满足。如去星巴克喝咖啡要排队,那么用户的快捷需求就没有被满足;吃香蕉还要剥皮,也就是方便需求没有被满足;iPhone用一天就没电,使用手机维持正常生活的需求未满足。这都是痛中之痛,所以即使再好的产品,也有被诟病的地方,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产品痛点,才是产品永恒的追求。


在互联网里,抓住痛点的产品很多,他们所抓住的都是用户没有发现,但是一旦发现后就觉得确实贴心的地方。在移动互联网上有几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上课经常忘记课表,大学生余佳文在寻找不到合适的软件后,自己动手做了一款超级课程表APP;同样是因为朋友们经常遇到学习、工作等烦恼,交际圈受限无人可倾诉,清华博士申磊便创建了校园互助社区的“师兄帮帮忙”。尽管创业者切入的都是相对小众的大学生群体,但投资人对其的热度却不小。这显然说明,即使在一个小范围市场里,抓住用户的需求并以此扩散开来解决问题,也是好的产品。


任何一个成功的产品必然能够击中用户的某个或几个痛点,如果用户对产品没有切身需求,那就说明用户不会成为稳定用户。如果说它们抓住的是大众用户的需求点,那么,是否还有小众人群的痛点并不是“通用型”产品所能通杀的?所谓“痛点”,它比一般的需求点更甚,它难以被一般产品满足,但又确实存在。这就是用户的痛处,一个痛处是否能够被顺利解决也体现了产品本身的实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享受了历史上最多的免费服务,而在免费的背后,最重要的就是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吸引用户最核心的是产品。如何迎合用户的需求?在众多主打小众用户的APP里,创业者们普遍的做法是只强化一个核心功能。而如果能够将这个核心功能做到极致,显然,我们的产品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苹果找到了哪些痛点


在苹果公司身上,我们再一次看到做到极致的产品,它们专门为解决用户的痛点而生。苹果公司首次推出iPod时正值Napster的全盛时期,当时人们还可以免费地在互联网中分享音乐,但是这种免费换来的是盗版,或者不够专业、不够优质的产品。顾客对这个产品的广泛接纳让苹果公司发现了两个未被满足的新需求:顾客希望能够快速、容易并且相对便宜地获得想要的音乐;另一个需求可能对他们来说更重要,即合法获取。所以我们看到iTunes诞生了,并成为了苹果公司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有趣的是,苹果公司设计的iPod只能和耳机一起使用。用户可以以新的方式对音乐进行传输和播放,但却不能大声放出来分享。这对于苹果用户来说又是一个新的痛点,所以其他很多公司开始开发iPod的配套硬件,如外部扬声器和基座等,显然,这些产品卖得不错。


我们要感谢用户对产品的挑剔和不断提出的不满,痛点是基于心理感受对比体验的一种。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前提下,只能抱以遗憾,选择对其更为重要的痛点或兴奋点因素,忽视这些痛点带来的不满。这是心理学中的“残缺美”现象,因为有所期望,所以才会不满,倘若没有了期望,不满从何而来?也就是说,用户对于痛点的要求,可以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忽视一个问题。


找到痛点的两种方法


又譬如在移动互联网中最热门的“微信”,如今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企业都看到了这个能够成就自己的桥梁。但是,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微信布局的初级阶段——“宣传”,做一些简单的内容群发推送。另一些企业与机构已经把触角伸向了第二层内容——“服务”,如平安车险,除了可以在微信上买车险,还可以获得返还奖励、查违章、一键续保等其他服务,用户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服务。对于很多类似的企业来说,产品不一定要在当前的互联网中产生,借用一个平台一样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除了以上例子,还有很多痛点的例子。比如电商方面的物流和支付,已经享受着当日达甚至一小时送货的北上广用户可能很难接受需要用七八天的时间等待一个包裹的到来,而在二三线城市的用户,依然需要忍受不如北上广城市那样的快递速度。这就是快书包这款产品依然有着不俗成绩的原因。


纵览移动应用多过百万级,真正进入手机的应用不过百个。比起挑剔又容易发生兴趣转移的一线城市用户,二三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一直真实而旺盛地存在着,不断地发掘其需求,解决痛点问题,才能挖掘到商机。


所以,不管用户因为什么而快乐,都一定会产生因为解决了痛苦而快乐的情况,只要这种情况存在,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产品出现,并且最终替代现有的那些产品。但是到底怎么寻找用户的痛点?依靠产品本身的能力?或者是依靠产品经理的感觉?


要想准确地找到用户痛点,业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数据分析方法,比如搜索引擎公司会设置指标,开展搜索,然后获得数据结果,评估搜索结果,从而对用户需求做出判断;另外一种则是通过场景寻找用户痛点,开发新产品的团队往往会采用这种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点思维
给创新一些“人味”|中欧商业评论
老板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具备这种思维
雷军三次创业成败与背后的思维
24种移动互联网思维之十二《迭代思维》
小米空气净化器发布:需求分析KANO模型(送雷军演讲90页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