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千里谈人性:游走于刻意与自然之间
【花马社导读】马千里:人性属于社会范畴,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讲不讲人性,人性善恶有无,都将无所谓。但是,一旦有了第二个人,那么就必须讲人性。一个人讲人性还不行,俩人都要讲。这就组成了社会。

主讲:马千里
地点:【花马社】马粪群
整理:闫翊卿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性的存在。

人性不是动物性,为什么这么说?

人性属于社会范畴,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讲不讲人性,人性善恶有无,都将无所谓。

但是,一旦有了第二个人,那么就必须讲人性。

一个人讲人性还不行,俩人都要讲。这就组成了社会。

以人性为前提,大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潜在地做出一些规范,来约束自己和评价对方的行为,这就上升成为道德。

所以,任何群体所共同遵守的道德,其实都源于他们共同认识并认可的对人性的看法。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东西方文化、古今文化的差异?

就是因为大家对人性的认识有所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规范,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模式,这就是文化的不同。

人类对人性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认识呢?

归纳起来,无非这么几种看法:

第一种是人性无所谓。就是不怎么关注这个问题,不管人性如何,我自行为。在中国,孔子时代和之前,基本都是这个认识。

也就是说,这个文明阶段,人类对人性没有什么认识。没有认识也是认识,因为在没有认识的前提下,也会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所以,没有也是很重要的。在哲学范畴里,有和无,同样重要。

第二种看法是人性本善。认为人天生是善的,是友好的,是上进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这个意思。在中国,这个认识是孟子提出的。

第三种认识是人性本恶。认为人天生是恶的,是不敌对竞争的,是懒惰享乐的。这个看法,是荀子奠定的。

第四种认识是印度佛传到中国变成中国佛的时候提出的,认识人性本无。意思是,人的天性无所谓好坏,没有好坏,不过后来的经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性走向。

第五种认识是佛家和道家结合产生的禅宗的看法,认为人性里本来就善恶并存、无所不包,即性本全,外界环境会导致某种因素突显或抑制。

总结一下,最初不懂性,后来性本善,再到性本恶,直到性本无,最后性本全。

那么这些认识对人类的行为有何影响呢?认识是行为的前提,这些认识直接对人类行为、人类判断产生直接影响。

认为性本善的,就会树立好的榜样来引导善。

认为性本恶的,就会制定法律来限制恶。

认为性本无的,就会弘扬好的,引人向上。

认为性本全的,就会留意千万不要激发人类的恶,小心谨慎。

这是社会大思潮,在不同的人类时期有这显著的特点。

西方人也研究人性,国富论不是基于人性来探讨的。西方人对人性的理解基本和中国传统哲学接近。但是他们叫X理论和Y理论。

XY理论其实就是人性善恶二元论,后来不够用了,才提出Z理论,就相当于中国的性本全。

以上,是就人类群体而言的普遍人性,无非如此罢了。但要说个人的本性,那可就千差万别,丰富多彩,花花世界,犹如花马。

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性,人的本性,往往指的是人的个体而言,而不是群体。

人们总是把的东西,定义为人性。比如,你说某人太没人性,可见人性在这里就是的。但是,所谓的好坏的标准,确实最违背人性了!

你为什么说这样的好,那样的不好?就是基于一定的群体道德。那么这个道德标准,是对还是不对呢?可能很对,也可能很不对。

前天看新闻,某民族一女孩要看男人的球赛而被判刑。这个群体道德在我们看来很不对,但在他们看来天经地义。

所以说,道德标准本身就存在对错问题,然而,判断道德标准对错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对不对呢?

你判断人家的道德标准的对错的时候,所持有的标准,就对吗?

人类一思考,我们就要发神经病了。所以,哲学家大多要分裂。

说道德不是要求别人,而是仅仅用来约束自己也不对,拿不对的道德约束自己,不很脑残吗?

那么世间万物到底有无对错呢?人间万象到底有无一个共识的标准呢?这个标准竟然是有的!

对,万事皆空,自然才是道德的。

万事皆空,空是什么?空就是全,什么都有,什么都完备,这就是空的境界。同时,这也是有的境界。

所以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那么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有无并存、空色相交。

自然,本意就是本来就是如此,万事万物如同它们刚刚来到那个时候一样,所以自然就是如来。

这和宗教无关。

诸位!你想象一下人类初期,甚至地球大爆炸那时刻的状态!

万物将要从无转化为有,万事俱备,没有人为的外力干扰,这个时候,就是道。

道就是无所不包,同时也无所谓有。在你没有做出任何选择的时候,就处于道的状态。

一旦你有所选择,必然放弃更多。你放弃的就是道,而走向了

一旦从道转为德,你就局限了,人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了,其他的都不对了、都不好了。

你的标准就出现了,一旦出现了标准,诸位,你就狭隘到极点。

本来你拥有一片森林,但你偏偏选定一棵树,放弃了整片森林啊。

老子的道德经,讲的就是道和德的问题。

德不好吗?难道德不属于道吗?德也是道的组成部分,也是道的体现,怎么能不好不对呢?

人类不可能停止不前,必须活动,必须取舍,因而就越来越违背道、远离道。

于是,人们的认识也就局限在自己的选择范畴,目中无人,只有自己了。这叫偏执,你不能放弃自己对世界的偏见,就叫执我。

在执我的状态,你就纠结,从而表现为非人性、甚至反人性。

比如说,你很饿,看到亲戚家一桌子美食,但是受到大家对世界的认识,对道德的所谓尊重,你不能下手去吃!

你和你的人性在打架!和你的人性打架的,就是执我。

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别人,这就是最典型的执我的体现。

不唐突、有体面,还好接受。不再嫁、不再婚呢?这也曾经的人类的道德。

凡是要去守的,都是执境。

大家知道庄子,庄子给人类提出了返回道的途径。

庄子提出必须放弃自我认识,因为自我认识必然是偏见。庄子追求的这种状态叫做忘我,不是忘掉自己的身体,而是忘掉自己的标准。

得其意而忘其形,这是最佳的回归之路。现在这个成语叫得意忘形,已经把庄子思想玩儿坏了。

人性的话题之所以会被提出,就是因为人类形成了社会。社会,是对人性的全面检验。

返璞归真,老子认为人类的最佳状态是婴儿时期。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具体人,我们不太可能返璞归真,不太可能忘我,但是你可以不违背自己的内心,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就是大道。

我们不要为了别人的喜好、别人的标准来委屈自己。也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按着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人到暮年,自然回归。那时候,你就无所畏惧,无所羁绊,故曰:无欲则刚。

谢谢大家,祝大家晚年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善恶――对错乎?
人性善恶轮
庄子不二新编之 人间处处有奇葩
神在呼唤人的善念
庄子:万物齐一,不分高下
对“人性本善”的证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