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时捷奔驰豪车与小米中端品牌同时热销背后的深层逻辑

hello 老铁们大家晚上好!

前段时间上海名媛为了面子各种拼夕夕的段子火了,三十而已里面关于女人们爱马仕包包和排位也是争论非常多,大家普遍认为买豪车和名贵包包是为了装逼,也不太愿意相信朋友圈那些照片了!

但实际上呢?豪华车销量说明了一切,而这背后深层的原因居然是因为疫情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中国人内心对BBA是充满向往的,从小就是这种感觉,以前一直是奔驰更贵一些,现在普遍宝马比原来同等档次的奔驰和奥迪贵几万,奥迪一直是品牌力稍微差点优惠幅度大,奔驰搞起了减配降价的杀招。

而凯迪拉克是降价幅度最大,销量确实不错,比较尴尬的是沃尔沃,什么都中规中矩,除了安全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最大的亮点是特斯拉和红旗,懂得人自然懂。

先不说动力配置,红旗H9最大的优势不就是性价比吗?30多万的车开出百万豪车的气势,你说性价比高不高?唯一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hold得住!

疫情的爆发让很多中产忧心忡忡,很多问题也想开了:

1 钱财是身外之物,你永远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降临,以后钱还不知道值不值钱,有钱赚没命花实在是太憋屈了!

所以有不少中产对豪车豪宅的依赖提高了,早买早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是吗?

2 贫富差距和阶层差距越来越大了,这时候需要豪车名表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自己,也就是说,豪车名表用最小的代价挤进了一个圈层,至于你能不能利用好,见仁见智了

本来富豪们玩的国外豪华游现在没地方施展,只能被迫买豪车名表玩,注意力经济的当下,豪车名表的社交成本反而更低了!

3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让大家爱慕虚荣和认识豪车的机会更多了,也有不少人租赁豪车装门面泡妹子,也有打肿脸装胖子分期透支买豪车,这种心态我觉得不可取!

保时捷一个月快销售1万辆了,想想也挺可怕的,据说北京的保时捷展厅里的车不是太旧的都卖完了

我们再来聊聊性价比比较好的小米的热销,作为小米1的亲身见证者,一路伴随着小米的长大,原本我们认为小米是屌丝产品,只有狂热的米粉才买,最近今年我们近期的发现,小米的产品已经完全渗透进我们自己的生活,我家的电饭煲电子锁音响用起来还行

虽然也不是特别好,只能说凑合,一分钱一分货,等我真发达了应该不会小米产品,但现阶段买小米或者美的是最省心的。

我想像我这样的消费者是比较多的,我们没有时间去各种挑选商品,小米作为入门级产品先用起来,然后等用坏了再买进阶产品,这样的用户基数大概有3亿左右。

我们不是米粉,我们只是想买一点简单 好用 实在的产品而已!

小米的股价我也在看,目前5000亿市值不算低估,3年如果经营得好上万亿也有可能,经营不好可能还在5000亿晃荡,我看上小米的实际上以下几点:

1 品牌力比较均衡,适用于普通中产,有3亿的超大基数。

2 产品毛利虽然不高 15%,净利率不到5%,但利用各种家电联网带来的大数据却是非常值钱的,和蚂蚁一样,这些偷偷收集的大数据没有给用户付费,但却无比值钱!

3 海外市场空间还是很有看点的,非洲欧洲都是可以期待,完全可以利用中国的经验复制到70亿人口的全球,这点格力是远远不能比的。

4 小米不光卖手机,还卖各种家电产品(上百种),有些小家电毛利还是比较高的,高低搭配,这个小品种赚的少了那个品种赚回来,单位营销费用降低了。

小米最大的缺陷就是品牌调性稍微偏低,和比亚迪一样,还需要时间进行锤炼,但不管咋说,小米品牌值1000亿问题不太大。

说完了豪车和小米两种不同事物,但都在中国土壤下发展得很好,也算是另一种中国奇迹了!下面更新一下部分行业的数据:

1  春秋航空:

Q3营收27.8亿,下滑37%,归属净利2.59亿,下滑70%,实现单季度盈利,环比增加4.4亿,扣非归属净利2.11亿。Q1-2分别亏损2.3及1.8亿。

高频数据显示公司10月以来航班量持续保持在同比增长10%以上水平

2  南方航空:

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Q3单季盈利7亿。

1、财务数据:

1)前三季度营收653.5亿,同比下降44%,亏损74.6亿(19年同期为盈利36亿),扣非后亏损78.2亿。

分季度看:Q3营收263.9亿,下滑39.7%,归属净利7.1亿,下滑70.2%,为今年首个季度盈利,环比增加36.2亿。Q1-2扣非后分别亏损54及31亿。

2)汇兑影响:三季度人民币升值3.8%,测算公司可实现汇兑收益约22亿,扣汇后Q3亏损约11亿,环比Q2减亏18亿左右。

3)公司为三大航中率先实现单季盈利航企。

3  吉祥航空:单季度盈利2亿。

1)前三季度营收71.7亿,同比下降44.9%,亏损4.8亿,扣非后亏损6.1亿。

2)分季度看:Q3营收30亿,同比下滑39.3%,环比增长68%,归属净利2亿,同比下滑70.3%,但实现单季度盈利,环比Q2减亏3.8亿,扣非归属净利1.8亿。Q1-2分别为亏损4.9及亏损1.8亿。

个人点评:

对比三大航和吉祥春秋,我个人觉得目前股价位置相对比较低,如果你能看得长远,用买房的思路来看,到明年年中或这个时候,收益20-50%都有可能,下跌空间不是很大。

但现在难点在于疫苗啥时候发放?国际航空啥时候放开?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困扰航空股的估值问题迎刃而解,我个人预告到12月份应该有一波高潮,对赌疫苗研发最终成功!

假如疫苗研发成功,国际航空开放,那么超低油价对应井喷需求,很有可能再现十年前春运那一幕!

目前中美直航票价6000美金一张最低,即使降一半到3000美金,对比之前5000人民币的单价也完全是暴利啊!

二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锂电池市场旺季状态不变。根据部分电池厂反馈,由于上半年生产量较低,为了完成年度目标,在目前需求较好的情况下会将满产状态持续至年底。预计2020年主流电池厂产销量基本与2019年持平,而从各厂规划来看,2021年增长速度将会非常大。


正极材料:
三元材料:虽然传统消费旺季已经步入尾声,但是整体看国内三元材料市场需求端仍表现不错,特别是以CATL为首的动力电池市场,受此影响,CATL产业链上的正极企业明显受益,近期开工率迅速走高。消费类市场方面虽然并未表现出太多增量,但是淡季影响明显有延续的趋势,预计11月份市场需求端仍能维持正常水平。价格方面看,近期随着锂盐的反弹,三元材料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探涨行情,不过下游接受度并不算太高,短期内预计三元材料价格仍将延续震荡为主。

磷酸铁锂:磷酸铁锂市场稳好运行,需求仍然维持在高位水平。相对于生产情况来说,LFP价格太低才是目前的主要矛盾,经营持续亏损已经影响大部分生产厂家的正常运营。随着碳酸锂价格逐步上涨,LFP企业亏损情况将会持续扩大,行业进入出清阶段。

隔膜:

近期,国内隔膜市场产销量继续提升,企业出货情况依旧不错,预计10月国内隔膜产量环比提升约10%左右,但市场商谈价格难以推高。其中,国内湿法隔膜产量预计环比增长5.6%,主要增长点来源于海内外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干法隔膜预计环比增长3.5%,主要增长点来源于储能和两轮车市场增量。目前国内头部隔膜企业基本处于满产状态,预计11月,国内隔膜产量增幅有限,市场商谈价格维持平稳。


电解液:
电解液市场近期整体表现向好,产销旺季仍在延续,在原料价格力挺下,电解液涨价多数厂家得以顺利传导,从头部企业的订单情况来看,下个月市场热度仍将持续。溶剂价格高位坚挺,暂无松动迹象;六氟磷酸锂价格仍在陆续调涨,大厂的前期低价订单陆续执行完毕,目前市场实际成交价格主要集中在9.5-10.5万元/吨,新单报价已经在11万+,预计今年底国内六氟磷酸锂报价将在11-12万元/吨

今天文章可能有点长了,对于豪车和小米同时热销的情况你有什么观点呢?

新能源汽车板块是不是短期见顶?航空股是不是短期见底?欢迎在下面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锂电池隔膜企业上半年成绩单一览
锂电产业链简析
关注|电力行业投资分析报告:火电行业2017年亏损面扩大 2018年一季度环比改善较明显
2021年顺丰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Q2单季度扣非净利预计
净利转正,毛利率下降,理想汽车需要故事
管理层频繁调动,小米汽车冲刺量产!雷军圆梦倒计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