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选自王琦《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金陵,今江苏南京。凤凰台,故址在金陵东南凤凰山上。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相传有三只凤凰飞落在山上,因此作为祥瑞建台,山也由此得名。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江〕长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吴宫花草埋幽径〕吴宫,三国时吴都城在建业(即唐朝金陵)。幽径,幽僻的小路。,晋代衣冠成古丘〔晋代衣冠成古丘〕晋代,指东晋。东晋建都于建康(即唐朝金陵)。衣冠,指晋朝的豪门贵族。古丘,荒凉的坟墓。

 

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东岸,以有三峰得名。半落青天外,意即三峰半被青天所遮盖,形容因遥远而看不清。其实,实际上才相距五十余里。陆游《入蜀记》:“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指秦淮河经南京西入长江,中被白鹭洲横截其间,分为两支。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是古代长江中的沙洲。

 

总为〔为〕认为。浮云〔浮云〕暗喻围绕着唐玄宗的奸臣。能蔽日〔日〕喻指唐玄宗。,长安不见使人愁。

 

欣赏指要

 

这首诗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怀古抒情之作。金陵是六朝古都,有着繁荣的往昔。三国吴都的巍峨宫殿、晋代豪门的车水马龙,作者登台时仿佛历历在目,若隐若现,然而眼前已是今非昔比,只有蓬草离离,荒冢累累,金陵昔日辉煌已不再。作者的情绪并没有止于感慨今昔对比,而是饱含着深切的忧国之思:金陵距长安两千里之遥,登台而望,当然望而不见,然而望而不见并不是因为空间的遥远,而是由于“浮云”蔽日,奸臣当道。此篇可能作于李白天宝三年离开长安游金陵之时。“浮云”句暗指谗谤自己的奸相李林甫、太监高力士等人,如陆贾所谓“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新语》)。这首诗通过写登凤凰台的感受抒发诗人离京后理想难于实现的苦闷悲愁。

 

这首诗以古代传说起句,说明凤凰台之由来,一个“空”字为全篇定下了悲怆苍凉的基调。中间四句写眼前所见:颔联是近景,表达昔日繁华不再的古今之感;颈联写远景,“三山”对“二水”,“半落”对“中分”,“青天外”对“白鹭洲”,是经典的工对。尾联透出深切的忧国情怀,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整体来看,本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将怀古和自嗟融合在一起,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忧国之思。

 

有关资料

 

关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两诗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是李白仿崔颢而作,且在两首诗孰优孰劣问题上历来也争论不休。应该说两诗各具特色,《唐宋诗醇》云:“崔诗直举胸情,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其言皆从心而发,意象偶同,胜境各擅。论者不举其高情远意,而沾沾吹索于字句之间,固已蔽矣。至于白实拟之以较胜负……鄙陋之谈,不值一噱也。”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崔李二诗的异同,力辟“模仿”“较胜”说,极为公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读《唐诗三百首》074:李白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七言律诗
听蒙曼品唐诗之六十一
《江南文脉》诗词篇 12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亭台楼阁诗画欣赏
唐诗闲读:“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词文化】李白的诗《登金陵凤凰台》: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深切的忧国之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