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少玉林人、藤县人、平南人......在这个城中村里活成了“南宁人”!

城中村,是大多数外乡人来到城市落脚的第一站。在很多人心中,流动人口众多、卫生治安状况不好、建筑布局混乱、居住人员复杂成为了城中村的标签。

但是,这里便捷的生活设施支撑着每一个闯世界的人,接纳了大部分外来人,村里的便利生活,为外来者提供了在这个繁华城市中生存下来的可能。南宁的城中村,大多都是南宁本地人建起房子租给外地人。不过有一个特别的存在,很大一部分是由外乡人建立起来的,它就是鸡村

01

南宁一共有两个鸡村,一个小鸡村,一个大鸡村。据网上资料,鸡村位于南梧路与邕武路交界,之所以叫鸡村,有一种说法是说国民时期,这里的地形像只鸡,所以大家都称其为鸡村,叫着叫着,一直叫到了现在。

还有一种说法是,鸡村以前其实是叫新基村,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乱的时候,有驻扎在这里的士兵写信回家,把基写成了鸡,然后就这么将错就错了。

从小住在这片的友仔友女们大多都有被调侃家庭住址的遭遇,但谁又想到现在的3号线和5号线,都原封不动地采用了这两个地名呢......

听村里的村民说,那段抗战的日子,鸡村附近四夏山顶上的“四夏要塞”都一一见证了。

据资料,当时为了修建这个要塞,还空投了很多水泥。很多老人都有儿时上山游玩看到很多桶状水泥的记忆。

现在鸡村的老人们还会常常给晚辈们说起当时的情形。

鸡村的大部分居民都是为躲避战乱而迁移到南宁的,来自平南,藤县,容县,玉林等地,大部分讲玉林话和藤县话,小部分是讲平话,至今已有四代历史。

村里的年轻人说,虽然不太清楚最初建立起鸡村的人是不是来自外地,但很多老人确实不会讲普通话,只讲玉林话和藤县话等家乡话。他们父母这一辈则是听得懂,但不太会说。到了他们这一代,情况则更不一样了。因为在这里出生长大,村里的很多年轻人既听不懂自己原本的家乡话,也不会说,平时说得最多的还是南宁白话和南普。

也许一开始迁居过来,这些外乡人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在这一住就是一辈子,变成南宁的一份子。他们大概更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这里会变成更多外地人在南宁的“家”。

02

小鸡村可能是无数来南宁闯荡的年轻人的第一站,有人住着住着,就选择了离开,但有人住着住着,这里便成了他们在南宁的家。有人在与房东周旋时,精疲力尽,现在终于看透了一些;有人曾经为了省钱搬走肉都不敢多买,如今却在这里落地生根,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在这里留下过汗水、留下过泪水、也留下过幸福和喜悦。

房东直接把我的门撬了
 珊珊,柳州人,在鸡村生活不到半年 

珊珊刚毕业不到一年,搬到鸡村不到半年,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大小房东,说起来真是有点悲伤。

最开始把房子租给她的,是房子的小房东。很长一段时间里,珊珊并不知道小房东口中房子真正的主人到底是谁,直到有一天,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气急败坏地敲她的房门,珊珊才见识到老房东的庐山真面目。本来想着只是偶尔交房租遇见也应该相安无事,不久之后才真正意识到老房东并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人。

除了房东让她心有余悸,房子的毛病也显露了出来。虽然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挺好的,但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蟑螂和老鼠就轮番来骚扰。这对一个娇生惯养长大的女孩来说,简直如临大敌。她和隔壁邻居小玲一起买了捕鼠夹,放了蟑螂药,依然收效甚微。这里的老鼠仿佛妖怪一样,每次都能完美地把东西吃了却不被抓住,还有每天下班回到家开门一看,一定有一两只小强从她面前跑过,真的让她很崩溃。

更让珊珊崩溃的是,她的租约快到期了,打算跟小玲一起合租,之前跟老房东说的时候他也答应了让珊珊直接搬过去,但真的到了该签合同的时候,他却大耍无赖,说从来没有答应过,还说要一起住房租就要涨到九百,两个女孩子vs一个老男人,两个小时的拉锯战,让人精疲力尽。

气不过的珊珊最后打电话叫来了一个男生朋友,而朋友过来以后老房东来了个大变脸,完全不复之前的嚣张气焰,却依旧是扯皮了许久,就是不肯承认自己说过的话,束手无策的他们想起了小房东,把小房东也一起叫了过来,最后的解决方式是房租变成八百合同不变。

坐下来冷静过后珊珊才反应过来,大小房东的目的只不过是涨房租,却上演了这么一出,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那件事过后,两个妹子关系亲密了许多,而老房东也在微信交房租的情况下减少了见面机会。虽然现在还没有能力搬走,但珊珊觉得有机会的话,还是要离开鸡村......

这里是生存到生活的过度。虽然很多人随着收入的增长离开了,搬进了钢筋混凝土的高楼。但,有些人却留了下来......

每天叫醒我的是楼下砍猪肉的砰砰声
小樊,河池人,在鸡村生活了5年 

五年前,小樊因为工作的地方离鸡村比较近,选择毕业后跟舍友一起在这租房子,因为担心安全问题,所以选择了鸡村里面最靠大路边的房子,人挺多,店铺和小商小贩也很多。

一开始搬过来,她其实蛮开心的,不过没多久她就发现了问题。每天早上,楼下的早餐铺比闹钟更准时地开始营业,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还有早上刚刚进完货就开始砍猪肉的砰砰声和楼下阿姆们摘菜吹水的声音,扰得每晚熬夜的小樊无法抓紧闹钟响起前最后一点时间补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们买了隔音窗帘,紧闭窗户,差点闷死却阻挡不了那些喧嚣。于是不久之后,她们又搬到了离大路稍远一点的房子,虽然安静了,但阴冷潮湿回南天的三月,她们的衣服从来没有干过,每天打开门,就闻到一股黏腻的味道,就像在提醒着小樊:嘿,你真惨,干衣服都没得穿......那一刻小樊就发誓,一定要离开这里

为了能早点离开这里,她每天省吃俭用,肉也不敢多买。就在快要存够押金的时候,小樊家里又出了点意外,妈妈突然生病了,于是小樊不得不用这笔钱付了医药费,搬离鸡村的愿望就这样落空了......

现在,小樊依然住在鸡村,不过不是跟舍友一起住,而是和老公一起住。房子也由原来的大单间换成了一室一厅的套间。

小樊说,可能鸡村舍不得我吧,好几次想搬走,最后都没有搬成,索性就这么住下去吧,反正南宁的房价这么贵,一时半会,她和老公依然承担不起,而且现在居住的环境已经好了许多,小日子过得也还幸福,也许再住个几年,就可以存到钱在南宁买房子了......

鸡村的年轻人虽然很多,但也有很多已经居住在这里多年的中年人、老年人,他们也许一开始并不是在这里出生,却在漫长的岁月里,变成了妈妈、变成了阿姆,与鸡村融为了一体,变成了真正的鸡村人。

裁缝铺里用针线串起16年人生
赵姐,横县人,在鸡村居住了16年

很多人以前衣服破了,就会先拿去给踩着脚踏式缝纫机的阿姆们缝缝补补,但现在的人,衣服破了,就会直接丢进垃圾桶,然后在某宝上再买一件新的。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专门做缝补的小店也越来越难找了,在鸡村转了好几圈,有各种各样的店,唯独做缝补的少之又少。

虽然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赵姐却坚持了下来。小鸡村某条街道的小店里,她“带领”着她的缝纫机,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缝补生意。年近50的赵姐看起来很年轻,皮肤紧致有光泽,而且也很面善,只要你稍稍靠近,她总是淡淡地笑着跟你搭话。

赵姐说自己是横县人,很早就开始接触裁缝这一行,初中毕业就去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裁缝的手艺是在那个时候学的,2000年来到南宁,2003年搬到了小鸡村。

与很多其他的店不同的是,赵姐的店,直接连着她家的客厅,一家人就住在店铺的上面,“我这个工作,一坐下就没什么时间站起来,所以干脆把厨房和客厅都搬到身边,偶尔没工做的时候,我还可以喝喝茶吃吃零食。”不过这样的时候其实是少之又少的......

缝补衣服是小本生意,赵姐以前也做过裁缝,替人家量身定制做衣服,收入确实是比缝补衣服要来得多,但是这并不比缝补衣服轻松,做衣服既不仅要摸准顾客的心思,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做了几套之后,赵姐就停止了这项业务,直到现在,有熟人请她为自己做衣服,她都是婉拒再三,实在是拒绝不了才答应的。

赵姐的店,不仅是鸡村人缝补衣服的地方,也是大伙联络感情的地方。很多阿姆买完菜都会过来转转,讨论一下今天谁家的小儿子结婚了,明天去哪里看花。不同于小区里大家回到家就关起门的冷漠,在这里,邻里之间的温情,尤为强烈。

“我对于钱多钱少,真的没什么概念,在这里不受风吹日晒,还可以自食其力,既能够帮助别人,还让自己过上了一种不懒惰的,有意义的生活,我觉得这个比钱要重要很多。在这里做了这么多年,旁边的老板差不多都熟了,很多老顾客成了熟人,这个是我最开心的一点。”

酒香不怕巷子深
王阿婆,全州人,在鸡村居住了十几年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一点在其他地方也许不太适用了,在鸡村却还是行得通的。刚进鸡村没多久,一股浓郁的酒香就扑鼻而来,寻着香味找去,十几坛酒缸就这样映入眼帘。

那酒缸红褐色,陶瓷表面油光发亮。大大小小被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就算是被盖子封得严实,酒香也拦不住地往外钻。

店铺的主人是王阿婆和她的儿子,是全州人,十几年前,王阿婆跟着儿子一起来到南宁。

来南宁后摆过摊,卖过菜,做过各种营生,不过一直住在鸡村,几年前开始在鸡村租了店铺卖自家酿造的米酒,挣得不算多,但也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平时都是儿子在看店,正好今天有事出去了,所以她带着孙子到店里帮忙。

王阿婆说,他们家的就都是纯手工酿造的,虽然用灶桶蒸稻谷很麻烦,容易造成稻谷水分流失,产量还少,但蒸出来的酒液会杂夹着轻微的柴火香气,再经过十多天的发酵,酿成的酒口感绵柔很香。即使喝多,也不容易上头。

店里的酒名称各异,度数也不尽相同,用途也各有不同:可以炒菜,可以直接喝,还可以拿回去酿果酒。价格也都不贵,从两块到十块不等。阿婆说熟悉的街坊邻居都是拿着酒桶过来买的,一次十几二十斤的买,有时没空过来,一个电话过来,她儿子就给送过去,做的都是街坊生意。

在鸡村生活了十几年,早已不觉得自己是外人,客人也都变成了朋友,也许就是这份熟悉感,让自己越来越离不开鸡村。聊天的间隙,也有好几个邻居,轻车熟路地过来买酒。

他们的故事虽然平凡,但或多或少的,你都能窥到自己的影子,或烦闷、或满足、或开心,也许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模样.....

03


都说都市里最淡漠的就是人情,但在鸡村里,却处处透露着生活里点点滴滴的温暖。

时值周五下午四点多,正好遇上村里的小学放学,这应该是鸡村每天最有声响的时刻。男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涌向学校附近的小吃店,兴奋地叫嚷着要和同学玩一盘游戏一较高下,小姐妹们则讨论着最近迷上了哪些小鲜肉,边吃着冰淇淋边嬉笑打闹着。

每个生活区都离不开一个买菜的地方,鸡村也不例外。鸡村第一小学和第一幼儿园之间的道路便集结了很多小摊铺,虽然数量并不多,却能满足所有基本需求——鸡鸭鱼肉、蔬菜瓜果,还有各种干货炒货。

大人们为了准备晚餐,提着大包小包,在这些摊铺之间游走。这里看上去和南宁的别处大相径庭,但又好像没什么区别,衣食住行,如是而已

如果这片区域不足以满足你的需求,可以到马路对面的东升菜市去,作为距离鸡村最近的一个菜市,这里也承载着很多人情味。

东升菜市虽然不大,但与很多菜市相比,算得上是整洁了,走进去还不时遇到保洁阿姨拿着垃圾铲扫地。这里每个人都笑意盈盈,生鲜肉味、蔬菜的泥土味,剁肉声、吆喝声浸润其中,每一处景都是真实的生活。

蔬菜和生鲜肉类都码得整整齐齐,过道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始终保持着井然有序。带水的蔬果、新鲜的肉类、鲜活的水产,蒸笼里带着发酵清甜气的乌饭,街口飘过来的包子香……

络绎不绝的人群走进这里,他们走走停停,停在碧绿生青的蔬菜前,停在油光呈亮的水果前,停在活蹦乱跳的鱼虾前……大家穿行在明亮的灯光下,生活的气息便在这人来人往间逐渐浓郁。

除了瓜果蔬菜,东升菜市里还充满着人情关系。熟客们清楚地知道菜市场里哪家的鸡蛋最好,哪家的菜最新鲜,哪家的肉最足秤,哪个老板最大方,他们也都有一两个和自己最熟识的商户,买菜的同时,还会和老板娘闲聊几句家常,讲讲价。

菜市场里,总会遇到几个熟人邻居寒暄几句,就对方的采买评价一二,如果看到他们用南普和玉林话沟通,也不要觉得奇怪,他们真的沟通无障碍。

摊主们个个手脚麻利能干,装袋称秤算钱,一气呵成。如果看你合眼缘,还会给你少些零头什么的,虽说也没少多少钱,但简单朴实的对话里全是人情味和特殊魔力,让你一整天心头都暖暖的......

一个人逛菜市场是享受,两个人逛菜市场就是婚姻。肉摊面前刚好站着一对情侣模样的男女,走进偷偷听了一下他们的对话,才发现他们应该是住在鸡村的小夫妻,在一个休息的日子里,一起过来买菜做饭,两个人手挽着手在为买多少钱的肉而小声地拌着嘴,那模样可爱极了。虽然浪漫和买菜像是一对反义词,但在东升菜市里,却让人看到了最朴实美好的爱情模样。

当然了,生活不止有朴素的浪漫,更多的还是平凡得不能更平凡的日常。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水果摊前为上学的孙子挑选着最爱吃的荔枝,一边拿钱一边叨叨着孙子是讨债鬼。穿得整整齐齐的中年男人拎着好几个塑料袋满载而归,袋子里有新鲜的萝卜、大白菜,油润的茄子和一只烧鸭……他一边接电话一边向菜市场外走去,“你还有多久回来,我买了你爱吃的那家烧鸭哦!”

带着孩子的妈妈已经在菜市场里转了好几圈,一只手牵着孩子,一只手提着菜,袋子里有一条切好的鱼生,在卖鱼的摊子前,和老板娘拉起了家常。

车水马龙,厨房百味。这里有生机勃勃的烟火气,也有生活最本真的样子。

04

鸡村有10个村民小组,面积5平方公里,叫大鸡的为3,9,2,8队。1,7队叫小鸡。其他不叫大小鸡的分别是5,10队叫二塘坡,4队叫长岭坡,6队叫四方岭。划分得如此细,不是鸡村的人,真的很容易被搞晕。

鸡村建在一个半坡上,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纵横交错,也许上一秒你还在小鸡村,拐个弯你就到了大鸡村。

行走在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逼仄,密密麻麻缠绕着的电线、走在路上要随时做好让车和让人的准备,到了下午小孩放学和人们出来买菜,道路就更加拥挤了。随处可见的,还有裸露着红砖的自建房,透露着生活斑驳的痕迹。

虽然这里空间略显局促,但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开锁、修电动车、渔具、壮医、洗车、便利店、菜鸟驿站,还有情趣用品店。很多自建房的楼下都贴着租房启示,只在租房启示前暂做停留,就有人上前询问是否要租房。

除了租房启示,还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最多的就是搬家公司的电话,写满了异乡人在鸡村的不稳定。

不过,这样的鸡村,也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中慢慢地变化。鸡村旁还有一片区域,乍看之下,显得十分格格不入。

据附近卖菜的阿姨说,这里是沙江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建再生水厂,整改原来的臭水沟。

虽然还没有完工开放,但之前脏乱差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绿地,平坦的步道,还有在阳光下亭亭玉立的花儿。

开放之后,村民们可以在茶余饭后到此散步赏花,放松心情,尽情体验这里的美,好不惬意。

不仅如此,地铁3号线已经在6月6日正式通车,5号线也已经在向全线洞通阶段加速前进,鸡村的交通发达程度将更上一个台阶。附近很多小区楼盘也拔地而起,小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势必也会给鸡村的人民生活增添更多便利。

来源:南宁轨道交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你走投无路,悲观厌世,就去逛逛南宁的菜市场
从小就要告诉孩子,远离那些虚伪的人
微头条
买菜
再见岑村,再见旧时光
让我大开眼界的南宁菜市场上的禽肉鱼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