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卢氏范蠡古村

逐水而居是所有生命体生存和繁衍的本能,人类文明多都诞生、发展于河流。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是说尧舜禹或者夏商周这一段半信史时代,人们主要生活、筑城、建都、祭祀之地皆在黄河、洛河、渭河等流域。《史记·货殖列传》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即今河南、晋南地区。

三河之地开发较早的洛河,源出陕西洛南县洛源,是黄河右岸的重要支流。当秦岭迤逦东来,在河南卢氏由北向南分为崤山、熊耳山和伏牛山三支,撑起卢氏的脊梁,洛河则从陕西的黄土高原和渭河沟壑间跳跃至此,在熊耳山与崤山之间,自西向东最后在河南巩义汭入黄河。

洛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根。而在洛河流经的众多山川中,卢氏范里这个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莘川地,是神禹导洛处,是范蠡隐居地,是“洛出书处”,是古时水陆交通要道。

2023年8月31日,我们一行四人,驱车两个小时,再次来到范里,来追寻千年古镇的文脉,探访老村的时代新韵。

结义庙壁画

卢氏地处秦岭余脉、豫西群山之间,纵跨伏牛、熊耳、崤山三山,洛河、杜关河、老鹳河、淇河横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山清水秀,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组成。境内海拔最高点在玉皇尖,为2057.9米,海拔最低点在山河口,为482米。

结义庙大梁

卢氏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南阳西峡,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县境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92公里,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

卢氏的历史可追溯至上古,夏商时称“莘川地”。西周属北虢,卢氏原为虢国之莘地。《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置卢氏县,属弘农郡。至今历经2100多年县名未改,城址未移,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双千年”古县。

卢氏县名字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由卢敖升仙得名:1973年沙河乡发现的明嘉靖年间重修大明寺碑上载明:“今中州莘川,居众山之中,始卢敖得道之乡,乃扁鹊降升之地,因名卢氏焉”。清初《读史方舆纪要》和清末《重修卢氏县志》均沿用此说法,均有记载:“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据说卢敖是秦朝的博士,于伏虎山采药炼丹,扑灭莘川瘟疫,活人无数,后来得道升仙。今卢氏县城东门里有成德观,相传就是卢敖道成升仙的地方。

第二种说法是以山得名: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地有卢氏山,或言卢敖得道于此”,是能查到的最早的卢氏因山而得名的记载。《竹书纪年》载“有卢氏川水注之,水北出卢氏山”,《水经注》记载“卢氏山宜五谷,可避水灾”,这些史志均有“卢氏山”的记载。卢氏山在今县城西北,有现代卢氏学者认为卢氏山应在今冠云山一带。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国而名:认为上古时代有尊卢氏在此建有古卢氏国,故而命名卢氏县。卢氏县及周边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卢氏布、卢氏涅金等古钱币上均铸有“卢氏”字样,确凿证实了卢氏作为地名或诸侯国名早于卢敖生活的秦朝。且《尚书》《庄子》等文献中都有“尊卢氏”的记载。还有人认为武王伐纣时“牧誓八国”之中的卢国就是卢氏国。故亦有人支持此种说法的人。

(一)范蠡村独特的地理位置

洛河在卢氏县东部自西向东横穿而过,在山河口外向北形成一个半月形的水湾,像一个宁静的港湾,而凤凰山、虎头山与龙岗山三山夹一水,宽阔的河面突然收紧,遽然冲进大禹沟,形成小三峡景观,范里就位于这壮丽的“洛河小三峡”之中。

范里镇地处卢氏县东南部、卢氏盆地东端,东与洛宁、栾川两县交界,北接本县官道口镇,西南与文峪相邻,西与东明镇毗连,距县城17公里。整体地形东、南、北三面环山,西迎洛河,是一个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24公里、总面积338.5平方公里的小聚宝盆。范里人口数量、区域面积均为卢氏县第一,自古以来是商旅云集的山区重镇,也是走出卢氏盆地的水陆交通咽喉,被称为卢洛栾四十八镇之首。

范里村古称“莘川村”,莘应是指薪或中草药。村名因范蠡隐居而得名“范蠡”,1951年之后人们为了便于书写,渐写成“范里”。范里在明末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于范里联保。民国三十一年改为范里镇,1949年迁驻文峪改为范里乡,1958年和柏坡、三门合建范里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建范里乡政府,2000年6月撤乡建范里镇。

范里的道路宽阔平整,沿途村庄焕然一新,乡镇规划建设的新街、移民搬迁的新型小区、纪念塔广场、洛书公园、还有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新修的范里大桥、山河口大桥、浩吉铁路大桥如长虹卧波,连通两岸。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要在洛河下游修建故县水库,1987年7月22日,卢氏县政府在范里北街洛河岸边召开现场会,范里老街成为库区淹没的一部分,整体搬迁至现在的后峪村,是为现在的范里新街。昔日的范里古镇被淹没湖底。

陪我们参观的范里村委委员介绍说:以前的范里老街在洛河南岸与龙岗山之间的河湾地上,曾经的范里老街是五条街,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还有一条顺河街。老街上商铺、客栈、食堂、粮店、骡马店、裁缝铺等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西街口约百米高的龙岗山上有清初所建的结义庙俗称上庙,东街有明朝所建关帝庙俗称下庙,南街有坐西向东的火神庙,东门外范里河东虎头山下有龙岩寺也就是东寺,顺河街还有光绪帝颁旨为诚善好施的刘振元所建的牌坊一座。

每逢农历二、五、八日是范里的集日,人山人海。不仅是范里人,周边来自洛宁的竹器、陶器,栾川的木器、棉麻,也在这里集散、交换,有时逢集人太多,街道容纳不下时,摊位甚至摆到了道路边、田埂上。自古以来,范里古镇都是远近闻名的商贸重镇。

范里老街所有街道的台阶、街面一律用石条铺设,顺河街的店铺连墙和柜台都是石头砌成,为的是不怕水淹、水灌、水冲,经久耐用。老街地势西高东低,东街口外就是日夜奔流不息的洛河,东门外用河石垒砌有拦河坝。

即便如此,洛河一旦涨水,水流经常会从东街大门漫进退出,过水后留下些鱼虾鳖蟹,看鱼打挺、鳖晒盖,是很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平时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赶集,尤其腊月集,似乎形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范里地处洛河之滨、河洛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尤为厚重,文脉有迹,史踪可寻,流传着神禹导洛、神龟驮书、伊尹耕莘、范蠡归隐等各种传说。

(二)神禹导洛处的传说

神禹导洛处,史书多有记载且有石为证。

民间流传的大禹治水应是在七千年前到四、五千年前之间,从《山海经》开始,大禹治水开始被神化。楚帛书的相关记载,出土的西周豳公盨的铭文,已开始有大禹治水的文字记载。 《史记·河渠书》载:“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乘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撵,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先秦诸子百家对大禹治水多为赞扬,《墨子》称道:“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虽然学界考证对大禹治水的历史真实也有颇多存疑的声音,我们认为,大禹作为上古时期夏后氏的部落首领,华夏民族夏朝的开国君王,负责治水应是存在的,但大禹或许不是单独一个人,很有可能指的是大禹那个时代,是那个时代包括大禹在内的杰出人才,有可能是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抗击天灾的群体英雄。

在山河口大桥北端的峭壁上,有三门峡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禹导洛处”。 1987年故县水库建设时,将山河口大禹沟峡谷口的神禹导洛摩崖石淹没。1992年5月,市、县文物部门将大禹剑刻古“洛”字和“神禹导洛处”以及周围题记等石刻拓印成拓片,留档保存。1992年12月在山河口大桥北头,利用天然石壁平整打磨,将原“神禹导洛处”古迹群体搬迁到这里。

岩壁石刻的内容分左右两部分。右边是清道光二十九年卢氏知县刘应元手书40公分见方“神禹导洛处”五个隶书大字,后有小字刻文题记:“丁末岁,予司铎卢氏关,邑乘,城东三十里山河口禹王庙北一里许,山崖有古字形迹。已酉冬,十月十二日,偕门人刘生乾元泛舟昌雪诣崖敬拓,赋律诗十二章。

十一月朔,又偕门人骆生中礼、陈生策,乘舟诣岩敬拓。越翌日,刘生亦至,复赋古风十余韵,敬书“神禹导洛处”五字。雪泥鸿爪,用志不忘云。古相刘廷士恭纪。大清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六日刻石”。

岩壁石刻右半部分又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下均为唐宋明清历代贤达慕名到访或在此当任者留下的题记感怀石刻,和神禹导洛处摩崖题记迁移碑记。整个照壁中心的一块石壁上,依稀可辨是传说中神禹亲刻的那个“洛”字。

卢氏是古有莘地,《史记》记载“禹之母殡有莘”。《卢氏县志》记载:“邑有禹王沟”。另县志亦有明嘉靖知县张进恩捐出俸银重建禹王庙的记载。

《尚书·禹贡》记载:“导洛自熊耳,东经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山海经》记“熊耳之山,伊、洛出焉”。宋蔡沈曾注解禹贡说:“熊耳,卢氏之熊耳也。洛水出冢岭山,禹只自熊耳导之耳”。《水经注》亦有“大禹治水导洛自熊耳”的明确记载。《史记·夏本纪》《《庄子·天下》等等多有大禹导洛治水的记载。

(三)村名及范蠡的传说

越国大夫、齐国宰相、商圣、财神、陶朱公范蠡的一生,兴越灭吴,功成身退,弃官经商,三聚三散,去越至齐,退隐江湖,最后享88岁米寿寿终正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成就甚大、甚全、甚为成功圆满之人。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说的是范蠡兴越灭吴、功成身退的高才与奇智;

“千金散尽还复来”“兼济天下”说的是范蠡艰苦创业三致千金、又三散钱财广济贫民的豪富与大善;

“天地庄周马,范蠡江湖船”,说的是范蠡崇尚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的道家思想,和天地为马、放舟江湖的自由自在的人生。

李斯感叹他“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刘劭《人物志》里把范蠡跟张良相提并论,评价他是“思通道化、策谋奇妙”的“术家”,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将范蠡列为“智人”,文种说蠡有神鬼不测之机,苏轼说:“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 黄震说:“春秋战国近五百年,以功名始终者惟范蠡一人。”……这位世人眼中“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才智全备之人,却跟豫西深山洛河之畔的范里有着深厚久远的不解之缘。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楚国宛地今南阳淅川人,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被史学界称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经营之神、商家鼻祖,被中国民间恭奉为“文财神”。曾献计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范蠡是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世尊为“商圣”。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邀楚宛令文种一起投奔越国,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王国勾践兴越国,灭吴,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泛舟五湖之上,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济贫民。后定居于宋国(今山东菏泽定陶),自号“陶朱公”。公元前448年卒,时年88岁。

《范蠡》著有《兵法》两篇,已佚,所著《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养鱼经》等书,在卢氏范活动期间,还著有一本《卢氏本草经》,泽被乡梓。

范蠡劝服勾践保全性命,动摇夫差起恻隐之心,巩固军事力量,消磨敌方意志,陪着越王勾践一起卧薪尝胆,二十年磨一剑,取得了灭吴这样巨大的政治成就。

范蠡第三次迁徙选择到陶丘这个“天下之中”的宋国,他认为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范蠡提出的'农末俱利'的价格政策和'平粜齐物'的经济主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的一句劝人知进退的名言“飞(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范蠡说给一起辅越建立大业的文种的。范蠡在灭吴之后不恋功名不慕繁华,放弃泼天富贵而激流勇退“浮海入齐”,却被齐拜为相,治国才干再次被人称赞,经商也能三聚三散,随随便便就能成功,令他自己都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

据清末《重修卢氏县志》记载:战国时越大夫范蠡扶越灭吴,功成后隐退,泛舟游历名山大川时,曾在此居住经商。

范蠡最终隐去了哪里?《国语·越语》记载:“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我们认为,范里得名的时间已无可考,范里因范蠡到过此地而得名亦应可靠,但范蠡退隐之后在这里隐居经商十年,目前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范蠡年轻时出宛地辞楚入越时,游历山川,到了范里这必经之地,为先贤的丰功伟绩所感召,在此停留或短则数月,多辄一年半载,拜访大禹神迹,追慕伊尹伟业,激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在此游历经商,留下活动足迹,似乎更可靠些。

(四)范蠡村的结义庙

结义庙在老街西街口上的龙岗山上,俗称上庙,坐南朝北,面朝洛河。据传结义庙是由商圣范蠡同当地贾商兴建经营的,后历经沧桑,逐渐壮大。

有人考证说结义庙最早创建于汉代,元、明、清都有所修缮,现存的庙院是清代嘉庆年间由晋商重修并扩建的。《卢氏文史资料》记载,该庙修建于明末清初。结义庙供奉的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三人,而非单独关帝,三人共受供奉,共享香火,这在关公信仰长久且遍及华人圈的情形下,倒是不多见的。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场景。刘关张结义,结的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大义,结的是同心协力、同生共死的信义。人们建庙祭祀,敬的是的忠信义勇,是对团结精神、集体主义、合作主义的敬仰。

无独有偶,龙岗山上结义庙里刘、关、张“武圣”三兄弟,崇尚的是忠义、恩义、侠义,而在范蠡老街经商行善济贫扶弱的“商圣”范蠡,则讲究的是公平、仁义、信义,同样是人间正义、大义。一个“义”字,在卢氏范里龙岗山上下、庙里、街上,从不同角度完美地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义文化的普遍意义和传统价值观。

庙院呈长方形,坐南朝北。从史料中可以知道:以前完整的庙院从北向南依次有钟楼、山门、戏楼、祭坛、正殿、献殿、偏殿、后献殿、后殿等,主体建筑21间,东西廊房26间。主体建筑以正殿刘备、关羽、张飞坐像正中为中轴线向两边延伸,东西廊房呈对称格局。以前正殿的刘备坐像大耳垂肩,丰满端庄。

张飞则是豹头环眼、势如奔马,勇猛无比。关羽的形象深入人心,关公信仰遍布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地,是佛教里负责寺庙安全的伽蓝菩萨,是道教里忠义无双、诚实守信的关帝君,是朝廷上保家卫国的武圣人,是民间百姓保平安赐财富的武财神。庙院及附属建筑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以五脊二坡硬山顶居多,檐牙高琢,各抱地势,雕梁画栋,勾心斗角,整个庙院古老宏大,气势非凡。

现存的后部四座大殿,正殿、献殿、后献殿、后殿,基本上保存完整,房梁、山墙的雕梁画栋图案精美,艳丽流畅。后殿前檐的斗拱扣合紧密,层层叠叠,连绵排开,非常壮观。

献殿檐下抗日战争时期书有“实施战时教育”六个大字。解放后,曾做为学校使用。后来乡镇兴办企业时,还作为地毯厂使用过,随同的村干部说他的小学就是在这里上的。当时作学校时,为了安装门窗方便,所有大殿的前墙都被拆了,柱子上的雀替、牛腿都被锯了。 

西廊房比东廊房保存完好一些,我们从草丛瓦砾间仔细辨认着残碑的石刻。东廊房几近坍塌,一片荒芜。中轴线上的大殿空空荡荡,没有神像,也没有桌椅、案几,连一丝一毫神灵的痕迹都无处可寻。

现在的结义庙虽然年久失修,破败已久,没有门窗,多处建筑出现裂缝,但令欣慰的是在村两委的努力奔走下,2021年12月,河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公布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结义庙被核定为省保单位,更给结义庙的保护修缮增添了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

(五)村中的革命烈士纪念塔

在范里村的文化广场上,却赫然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村干部介绍说这是全县除了县烈士陵园外最大的纪念塔。范里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除霸、反动道门组织暴动,都在这里发生过战争,纪念塔纪念的,是牺牲于范蠡、以及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范蠡籍所有烈士。

(此照片来自寻古卢氏微信公众号)

卢氏向东除了水路,想要外出只能攀援、徒步翻山越岭。在现存的卢氏向东的三条古道中,以范蠡十八盘至洛宁一线最为快捷,也是旧时直通洛阳府、汴京城的官道。从十八盘上行需要攀援而上,下行则如临深渊,是控制着卢氏进出洛宁的东西咽喉隘口。

以前的官府在十八盘古驿道上设过虎豹关,民国时期在原古驿道西新修“大十八盘”,修建过瞭望台、碑楼等。抗战时期,洛(阳)潼(关)公路南线也经过范蠡、卢氏而往潼关、西安,而后又修建卢(氏)西(峡)公路,连接洛阳和南阳,一时之间,卢氏成为河南抗战的大后方。

1944年4、5月份,国民党第一战区上万军队自洛阳沿洛潼公路向卢氏、朱阳关、灵宝一带撤退,经过范蠡时受到日军飞机的多次轰炸。日寇“卢氏挺进队”犯卢,屠城后从范蠡翻越十八盘撤回洛宁时又把在洛河沿岸国军士兵俘虏屠杀殆尽。1945年7月国民党第38军驻守范蠡,所辖十七师3000余名官兵在里铺村起义。

1949年5月,平定反动会道门组织——九宫慈善道象君山暴动,全镇有21位烈士牺牲。

除了抗日战争,还有剿匪除霸。原范里老街以东洛河南岸的东寺寨,早年是个土匪窝,解放范里时,土匪负隅顽抗,造成解放军不少伤亡。陈谢大军挺进豫西,两进卢氏剿匪除霸,许多烈士的鲜血洒在了范里这块土地。

纪念塔左立面为时任县长孙承武题写的三行内容,中间红色大字“光荣烈士功绩伟大”,右上黄色小字“烈士千古”,左下黄色小字落款“卢氏县人民政府”。

(六)发展中的范蠡新村

在范里村委会会议室,村支书祁玉平接待了我们。

祁玉平书记今年59岁,范里村人,县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 2005年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至今。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19年脱贫攻坚贡献奖”称号。

祁书记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村里常住人口1500人左右,外来人口500~600人,村支委有7名成员,范里村借着移民搬迁和扶贫攻坚大政方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长足发展。

近年来,村里争取到移民扶持项目资金500万元,硬化了全村的所有道路,升级改造了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农业资金200万元,修复了灌溉渠;筹措资金100万元,进行环境整治,对路灯、花木、绿地等设施升级改造;投资20万元,购置全民健身和文化活动器材,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等总投资5000万元、长达25年的果树林生态扶贫项目,将龙岗山变成金山。

小集镇建设、双桥建设、新区建设、环境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洛河治理,建设范蠡公园、人居环境再提升……经过多年努力,全镇生产居住条件恶劣的1201户4079人实现“易地搬迁挪穷窝”的目标,住进滨河小区、中原小区、粮苑小区,骨垛沟村、新庄村、南苏村安置点。移民搬迁村民直接受益1~2亿。老百姓真正住进了生态宜居新家园。

村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商旅重镇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商业产业、劳务输出产业。目前,村里500余人在外打工,100多户在作生意。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化解村集体的债务问题, 如何巩固特色产业, 如何让绿水青山更好地变成金山银山,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开创文旅新产业的新局面,如何共同富裕真正的实现乡村振兴,是摆在范蠡村干群面前的新任务。

(尚柏仁 张红英 陈天栋 张新芳 牛占亚 朱家昊)

策划:尚柏仁

责编:曹安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何以恋范里(定稿)
行走丨卢氏印象
神禹导洛
“河洛古国”露出真容,上溯洛水,寻找“洛出书”的那块风水宝地
恨不看尽洛城花 ——“寻找最美家乡河”洛阳纪行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王建民作品丨风光旖旎十八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