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台〕抢救保护“活的文物”-----民间稀有戏曲

听众朋友!欢迎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的《中国之窗》节目。现在为您播送中国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谢景田和王霆杰提供的录音报道:《河南抢救保护“活的文物”--民间稀有戏曲》。

  听众朋友!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大省,被列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首批实施的省份。特别是抢救保护非物质“活的文物”--稀有戏曲剧种,显得刻不容缓。


  听众朋友,您现在听到的是在河南省西部灵宝市和陕县等偏僻乡村流传百年的稀有戏曲剧种扬高戏的唱腔录音。这个剧种演出的时候,化妆简单,道具轻便,唱腔浑厚,受到当地山村老百姓的欢迎。然而说到“扬高戏”的现状,河南省陕县峪里村的老艺人们却忧心忡忡。今年58岁的李朱仓先生告诉记者:

  “青年演员跟不上,老演员一直在老化,演员老的80,小的也30多岁了,就没有20来岁左右的青年学戏。”

  像这样演员后继乏人,一年演不上一两场的戏曲剧种,在河南为数不少。据专家介绍,河南省境内流传的戏曲剧种,有据可查的达到80多种,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到30种。而与戏曲有亲缘关系的民间曲艺艺术的形势更加严峻,史书记载,河南省曾经产生过47个曲艺品种,目前存在的只有十几种,而且多数已经都变成了稀有曲种,有的只有三五个人在支撑危局,濒临失传灭绝的境地。
  最近,在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稀有戏曲汇演开幕式上,省文联负责人吴长忠先生呼吁:

  “我们应当象保护我们的地下文物一样,热情而坚定地去抢救保护这些地上'活的文物’,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永久地去探察它们的艺术魅力。”

  在世界艺术史上,作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流,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早已绝迹,唯独中国戏曲顽强地延续到今天。可是,占中国戏曲重要地位的河南戏曲,特别是民间稀有戏曲和中国各地的戏曲一样,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原因,正在经历着令人痛心的弱化和消亡过程。近两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并提出要花费十年功夫完成这一工程。然而,有专家担心,一些年过古稀的民间戏曲艺人也许等不到10年有的就不在人世了。因此对稀有戏曲剧种的抢救保护,刻不容缓。

  现在您听到的“杠天神”戏属于濒危剧种。一百多年来,这个剧种流传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新蔡县一带,可是现在只能是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凭回忆哼唱了。幸好,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抢救措施,不然,真的要绝迹了。新蔡县文联主席谢石华先生说:


杠天神戏演员在演戏

  “'杠天神’(戏)是1987年在挖掘在民间文化遗产时发现的。俺县组织专门人员,对这个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省里的戏曲志收的有'杠天神’的专门资料,省里的戏曲研究所派人到新蔡录制了音像资料。” 

  专家认为:河南省新蔡县抢救保护的实践证明:文字、录音、录像三管齐下,是抢救保护稀有戏曲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河南电视台开办《梨园春》栏目,多年来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工作,成为中国内陆电视台的戏曲名牌栏目。2004年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女士对反映《河南借助电视传媒保护弘扬地方传统戏曲》的文章中作出批示:“河南的好做法值得推广!”

  抢救保护稀有戏曲更需要培养人才。河南省开封市年过六十的国家二级演员田爱云女士,不忍心让流传三百多年、已经停演20多年的稀有剧种“二夹弦戏”消亡。她卖掉自家的房子,向亲朋求助,筹款办戏曲学校,使50个“二夹弦戏”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田爱云女士告诉记者:

  我培养学生的办法是以“戏”带“功”。原来“二夹弦”没有武戏,我的想法是既能演文戏,又能演武戏。上讲台能讲,上舞台能演,下舞台能写!

  目前,田爱云女士领导的开封市二夹弦实验剧团又活跃在河南以及山东和安徽等省份。二夹弦戏那委婉缠绵的音韵受到观众的喜爱。河南省新密市今年60多岁的高力升先生说:

  我从广播里听了河南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的唱段后,心里十分激动,算是开了眼界。希望今后多抢救那些快要灭亡、消失的民间戏曲。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民间文化瑰宝。


“四平调”戏小包公(左二)

  民众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就说声腔具有“四平八稳”特点的“四平调”吧,中国唯一的河南省商邱市“四平调”剧团停演20多年了。近几年被政府列入保护名录,划拨资金并向社会招聘演员,又自编自演了10多个新剧目。2003年,参加河南省第三届戏曲大赛获得了银奖,在全国“国花”杯戏曲大赛中获得了金奖。


曲艺“河洛大鼓”演员在演唱

  你现在听到的是流传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的曲艺艺术“河洛大鼓”。鼓声铿锵,曲调悠扬。可是它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好在洛阳市政府有关部门正从培养传人入手进行抢救保护呢!河南省曲艺专家庆遂增先生告诉记者:

  “我的想法(是),比较受欢迎的推向市场,让它们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但是一部分古曲,在城市失去了大部分观众,但是在农村受欢迎。比如宝丰的'马街书会’和在小里河举办的曲艺节,观众达数十万人。政府应给保护政策,给一些演出补贴。”

  可喜的是,河南省一些县市级政府已经初步探索出了抢救保护稀有戏曲的经验。


河南内乡“宛梆”剧团演员在演戏

  您现在听到的是在中国独一份的戏曲剧种“宛梆”的唱腔录音。这女生高八度呕音花腔,婉转清丽,配上主要伴奏乐器发出的“唧唧声”,犹如鸟鸣,堪称一绝。可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这个剧种却陷入瘫痪状态。“宛梆”剧团所在地的内乡县人民政府着手从剧团人事、分配、经营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宛梆”戏中又揉进歌舞进行创新,还开展为旅游服务,创作出了一些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此,这个中国唯一的“宛梆”专业剧团,几乎走遍全国,年平均演出500多场,打响了“宛梆”品牌,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2002年在中国文化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尽管河南省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特别是稀有戏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重视程度和措施力度上还需要增强。正象“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夏挽群先生所说:

  “我们华夏子孙的民族精神,它建筑在什么基础上呢?就建筑在我们这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具有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正是意识到了这种抢救保护的重要性,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2004年9月又对抢救对象作了分类排队,列出46个民间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抢救保护项目,并颁布了24个作为试点项目,其中戏曲就占了13个。这样,一个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系列工程,正在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河南省持续有效地进行着。

  听众朋友,今天的《中国之窗》节目播送完了,谢谢收听,再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知识 | 老家河南的18种“腔调”,你听过几个
民间表演艺术分类及各地民间表演技艺汇总
表里山河话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8840 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原文化之路 河南在行动
宛梆[地方戏曲剧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