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出了15个哈佛,33个耶鲁学生的他说,“藤校看重的是这些”!

引 言


今年藤校的录取率再创新低,除了耶鲁因为扩建宿舍,有0.04%的微弱提高之外,其他几所常春藤名校的录取都呈现一个趋势:降!降!降!比如哈佛大学,更是降到了只有4.59%。而中国孩子报考藤校可谓难上加难,从录取率看,只有不到0.5%。

虽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只有“藤校”,但孩子能去更好的学校,当然是我们做家长的一大心愿。如果孩子能够快快乐乐、水到渠成的进入好学校,那更是求之不得。

但是从教育的路径来看,究竟公立、私立、美高这几条路,哪一条能够更好的达到目标?

我们今天再次请到棒呆咨询的创办人Brian聊这个问题。Brian和伙伴们在10年间辅导了来自公立、私立、美高的近千名学生,其中共有15位被哈佛录取,33位拿到耶鲁的offer,还包揽了“哈、耶、普、斯、麻” 等美国名校。

近几年,藤校的录取新增了很多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孩子,比如美高,英高,新加坡高中等。

很多家长觉得,中国内陆孩子越来越难考,因为来自海外的竞争太激烈了。这个认知也对,也不对。

首先,从2018年的录取结果看,国内学校表现依旧强劲,藤校录取中也不乏公立学校的孩子。我今年五个学生被耶鲁录取,其中两名来自北京,两名来自上海,只有一位来自美高。

其次,读美高优势劣势并存,并非100%完美。

那么,藤校录取会参考什么?读内陆高中有什么优势?我们不妨分解开来看:

01.中学母校的口碑很重要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选择一些双语的、新办的学校。其实这些学校虽然招生广告看起来很棒,但美国的招生官不一定买账。

相反,美国招生官更看重一所学校的口碑。

由于对中国市场越来越了解,他们会认可老牌的优质名校,比如人大附中、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南京外国语等。

这些学校历年来都源源不断地向美国输送了优质的生源,因此,美国高校对于他们的信赖度也逐步加深,“母校光环”的作用不可小视。

而美国高中同样存在口碑问题。

同样就读于美国高中,各个学校的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及往年的生源水准,差别不小。只是很多美高学生家庭在留学之前不了解情况,或者准备不及时,盲目让孩子选择了一些口碑一般的美国高中。原本孩子在国内就读的是重点学校,到了那边却上了一般的学校,资源错配导致申请大学之路不顺利。

02.学术水平是基础

学术一般的孩子,申请美国名校并非没有希望;但通常来讲,藤校录取很看重一个人的学术优异程度。

国内公立学校的一大优势是:课程内容深,对知识点掌握全面,尤其是数理类。孩子们只要能把英文词汇补充上来,那么体制内高中数学的内容,显然比标化考试要求高了许多;而体制内的物理课程读完,AP物理C两门基本上也稳稳拿下了。

所以,公立学校的孩子学术上是有竞争力的。

对于美高学生来说,美国的大学很看重英文、历史等文科课程的成绩,而这些偏偏是中国学生的弱项,在成绩单上不占优势。如果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弥补,GPA会掉得万劫不复,更别说拿到Honor了。

03.课外活动要成为加分项

如何让课外活动为自己的申请加分?孩子们需要保证参与度,以及在活动中的想法和leadership (领导力)。

过去我们曾认为,内陆高中在活动方面是弱项。但从这两年的案例来看,已经不是这样了。

内陆的名牌公立高中,尤其是一线城市,也加大了课外活动的投入。比如人大附中有一百多个社团,有成熟的社团活动体系和学长学姐的指导,学生们也可以自己创办社团,实现想法。一个优秀的少年容易得到锻炼,并脱颖而出。

而在美高读书,虽然学校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中国学生却存在一定劣势。比如,对于美国本土学生来说:每个人参加三到四个社团、 做150小时的义工、从小练体育并达到专业水平,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但中国学生初到美高,却发现自己在各方面都刚刚起步,体育能力不够强,主流社团的领导席位也竞争不到,做社区服务的交通通勤,也需要自己搞定。

同时,美高相对自由的时间表,需要学生有非常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才能够合理安排好学业,以及课外的各项活动。

有些孩子会觉得,在美高凸显不出来,迷茫如何才能合理安排各项事情。

04.竞赛如何利用

知名竞赛的成绩也是美国大学申请的加分项之一。

但有意思的是,相比于美高和国际学校,国内公立高中在参与竞赛的层次,以及辅导经验上,甚至会更胜一筹。比如“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交大附中的队伍就特别的强。

举学校之力来备战竞赛,加上孩子们本身对于成绩的诉求,也使得公立学校学生们在竞赛上的表现不俗。

05.多元化和多样性

美国的大学很看重多样性,因此,关注多元文化、有广泛国际视野的孩子容易脱颖而出。

就读于内陆的孩子,有希望将中国文化带入美国的大学,尤其是有些孩子在中国有一些项目,连接了大江南北的人。

但同时,内陆的孩子可能缺乏对于中国以外的事物的参与度和理解力,尤其缺乏对于国际项目的领导和讨论。

美高的孩子究竟有什么优势?

可以说,美高的孩子收获的远远不止一张文凭,还有文凭背后“隐形”的竞争力。

首先,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与大学的教学体系是一脉相承的,招生官可以根据学生高中四年的选课和成绩,来判断学生未来学习的走向和潜力。

从美高直接过渡到美本,从能力和方向上面,更加清晰顺畅。

其次,一个美高的学生,无形中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我很小就出国,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我熟悉西方的通识教育对思辨和写作能力的要求,能够适应不同的教育环境,对环境有包容性;我能管理好时间,把业余时间主动投入到课外活动,为社区作出贡献;我对于国际事务有所思考。”

这些“软实力”,能保证孩子进入大学后会很快适应,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去投入学习,并融入学校所期待的价值体系。

曾有美高回来的孩子说:英文课上的圆桌讨论,帮助他抛弃了被动而死板的阅读方式;写作课上严谨的逻辑训练,教会了他一步步的去推倒、立论,而不是一开始就被观点框住,对论据死记硬背。

这些能力,都加强了美高学生们的竞争力。

内陆高中的孩子们该如何提高?

如果想要与美高的孩子同台竞争,建议内陆的家长们引导孩子做好以下四点:

01.提前规划

尤其是公立学校的孩子,校内课业比较重,很难抽出完整的时间准备出国事宜。

所以,建议家长们一定要尽早规划,提前利用平时和寒暑假的时间,把标化考试、AP选科、和课外活动准备起来!

高一必须明确两个最主要的课外活动方向,开始聚焦。

02.进入全球评分体系

国内高中的成绩,由于缺乏美国认可的评分标准,授课内容也与美国系统不完全符合,因此在美国大学看来参考度不高。

想要进入好的学校,孩子在学术方面需要有公信力的信用背书,让美国招生官能一目了然判断学生的学术能力。

例如,孩子可以参加AP/IB/SAT Subject这类全球统一评分的标准考试,或参加国际知名竞赛,例如各科奥林匹克竞赛,AMC, HiMcM, 美式辩论,模拟联合国等,获得国际认可的好成绩。

03.国际视野和经验

远离多语言的国际化环境,孩子们对于国际事务的关心程度往往不够。

这需要通过参加夏令营、夏校、海外交换、海外活动等等弥补上来。面试时,如果孩子的话题只是围绕中国转,看世界的角度缺少国际视野,会让美国的招生官觉得他不够开放、缺乏国际意识。

04.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缺乏足够的英文阅读量,是一些内陆孩子的硬伤。他们并非英文不好,而是阅读量不够多,看得书过于狭窄和应试。

由于美国高中和大学都非常重视阅读,要想在彼岸适应并融入,阅读量打底是必须的。

所以,与其问国内国外哪里上学容易爬藤,不如多想想这几个纬度,孩子做的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弥补。

没有什么教育比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更重要。观国内国外,取东西长处,孩子会走的更高、更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常青藤名校录取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加拿大公立高中与私立高中的优劣对比
美高陪读妈妈的感悟:成绩好的学生≠好学生(内附美高审核学生的七要素)
[转载]常青藤名校招生都有啥要求
【专题文章】'石溪2017教育巡回讲座'问答精选
1%!这才是中国学生爬藤的真相,普通家庭孩子如何爬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