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 | 张沁:因为这个原因,尼泊尔和印度完全开放边界
userphoto

2023.08.02 中国香港

关注
本文共5506
阅读预计13分钟

作者 张沁
编辑 | 宋可馨 陈珏可



 摘要

作为内陆国家的尼泊尔,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两国边界地区地形复杂,有的地段边界线模糊,两国人民之间从古至今不间断的经济文化交融,奠定了尼印开放边界的基础。1815——1816年,英尼战争爆发,尼泊尔战败并与英殖民政府签订的《萨高利条约》,成为历史的转折点;1923年,尼泊尔和英殖民政府签署《友好条约》;1950年,尼印《和平友好条约》签订,标志两国开放边界的正式形成。开放边界不仅为两国经济、文化注入活力,也为两国人民带来便利与财富。不过,开放的边界引发了跨境犯罪、反社会活动、领土争端等问题,影响着尼印两国间的关系。南亚研究小组特转载此文,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尼泊尔;印度;开放边界;历史;影响

图源:“学刊围观”微信公众号

众所周知,国与国之间实施严格的边界管控,制定出入境管理的法律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美国政府就曾为与墨西哥之间的边境管理而煞费苦心,甚至不惜斥巨资在边界上建立了美墨边境墙。不过,世界上也存在拥有完全开放边界的国家,例如尼泊尔与印度两国。尼印之间的开放边界是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各种方式便利了两国的人民。不过,开放的边界为两国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出不少问题。

一、尼印两国边界的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是尼印关系中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永久性的因素,与其说尼印是邻国,倒不如将其比喻成唇亡齿寒、相互依存般的存在。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翼,北部与中国西藏接壤,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尼泊尔的国土面积为147516平方公里,东西长880公里,南北宽193公里至200公里。其北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高度在4877米到8844米之间;中部山区占尼泊尔领土面积的68%,主要由最高峰达到4877米的马哈布哈拉山系和相对较矮的丘日山系组成;南部的特莱低地占尼泊尔领土面积的17%①。

印度和尼泊尔边境地区出入方便,稻田、甘蔗地、果园、工厂、定居点、道路和市场从边界的一边延伸到另一边,使得国境线变得模糊,除非刻意沿着边界标界柱查看,否则很难将其识别。据说尼印边境有一些房屋,一扇门通向尼泊尔,另一扇门通向印度[1]。尼泊尔的南部边界长约1,700公里,位于特莱地区。该地区高于海平面,属于常年炎热的亚热带气候区,冬季炎热潮湿,夏季炎热,土地肥沃。该地区也是人口稠密地区,是印度恒河平原最富饶的农业带。在尼泊尔的西部,马哈卡利河形成了尼印两国之间的自然边界,其边境地区是丘陵地带,被茂密的森林、人口分散的山谷和小块阶梯状农田所覆盖[2]122-123。

由此看出,印度与尼泊尔边界的地理差异大,具有平原、丘陵和山区等。如前文中提及的,尼泊尔内陆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依赖邻国从第三国进口货物,南部的印度无疑成为物资运往尼泊尔的必经之路,南部的边界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自然地理特征加上战略位置使尼泊尔对印度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得尼泊尔经济的发展和印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沙阿王朝的开创者普利特维,图源:“学刊微观”微信公众号

二、尼印两国边界的历史演变

在英国人出现在南亚次大陆并建立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之前,印度、尼泊尔地区存在着几个大小不一的王国。随着这些王国通过征服不断重塑版图,其国家边界也跟着发生变化。历史上关于尼印两国之间存在边界争端的资料不多,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英国进入并巩固殖民印度和南亚其他地区的权力之前,在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已经存在着一条边界[2]124。

1769年,尼泊尔奠基者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征服加德满都。这位廓尔喀公国国王通过吞并周边较小的国家,建立了尼泊尔王国。在普里特维临死前几个月写就的政治遗嘱《智慧箴言》中,他将自己的国家形容为“两块石头中间的芋头”[3]39。而事实上,也正如他遗嘱中所言,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首的地区性权力中心正逐渐成为南亚地区新的主宰。尼泊尔王国建立后,廓尔喀族人的扩张天性驱使着普里特维和他的继任者们实行扩张主义政策,他们虽在北方地区失败,却在南方取得了成功,并将其疆域版图一直延伸到西部的萨特莱杰河和东部的蒂斯塔河。不过他们征服的脚步还是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所打断,1814至1816年英尼战争及战后签订的《萨高利条约》,使尼泊尔失去了被占领土,并割让包括整个特莱地区近三分之一的领地[3]45。该条约划定和标记了尼泊尔王国的南部边界,并将其固定在梅吉河和马哈卡利河之间[2]124。因此,《萨高利条约》被认为是尼泊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846年,时任将军的忠格·巴哈杜尔·昆瓦尔在王宫庭院的血腥屠杀中清除了所有敌人和可能的竞争者,成为尼泊尔军队的总司令和政府首相,将权力把持在自己手中并建立了拉纳家族政权,开启历时百余年的拉纳时代[4]。由于忠格·巴哈杜尔需要英国人帮忙控制身在印度、被流放的政敌们,所以他一心希望与英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在1857印度民族起义中,忠格·巴哈杜尔坚定地站在英国一边,并亲自率军参与夺回被叛军掌控的拉克瑙地区。作为回报,英国同意将1816年《萨高利条约》中割让的西部湿地归还,1860该地区正式得到归还[3]50。1875年,尼印两国之间在马哈卡利地区的边界问题上存在的争议也得到解决。此外,忠格·巴哈杜尔统治期间开始意识到边界划定的必要性,做出过一些划定边界的尝试。但事实上,实际的边界调查工作始于1926年。1926—1927年印度地质调查局第一次对边界进行航空测绘。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树立了界碑,以划定边界,若有河流经过该地,则在河流的中间形成国际边界[2]123。

1923年,尼泊尔和英印政府签署了《友好条约》,条约中载有两条关于两国安全的条款:第三条规定,“为维护与领土毗邻其共同边界的邻国的和平友好关系,符合缔约双方的共同利益,兹同意将与这些国家发生的任何可能破坏这种友好关系的严重摩擦或误解通知对方,并尽可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消除这种摩擦和误解”[5]14。第四条规定,“各缔约方将采取其认为切实可行的一切措施,防止其领土被用于不利于另一方安全的目的。”[5]14当时的英印殖民政府从战略上将尼泊尔视为“将印度与喜马拉雅山脉以外的广大中国分隔开来的缓冲国”,直到印度独立以后,依然延续了这一战略。

1950年7月31日,印度与尼泊尔签署《和平友好条约》,其中第六条规定:“为表示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睦邻友好,两国政府承诺在其领土内给予对方国民参与该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国民待遇,并给予与这种发展有关的特许权和合同。”②第七条写道:“印度和尼泊尔政府同意在对等的基础上,在居住、财产所有权、参与贸易和商业、流动和其他类似性质的特权方面,给予一国国民在另一国领土上的同等特权。”②事实上,这些条款明确了尼泊尔与印度之间经济关系的性质,这种关系一直是由地理特征和开放的边境设施所决定的。《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增强了尼印两国开放边境的必要性,1950年签订的条约更是通过社会、文化和经济交流将两国联系在一起。虽然条约没有明确两国之间的开放边界,它只是建议两国必须建立对等边境管理系统。但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颁布了开放的制度,另一个国家也应在对等的基础上实施同样的制度。开放的边境使得印度和尼泊尔的政治领导人和官僚们可以很容易地在边境来回自由穿梭,而无需任何检查。此外,一些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居住在边境地区,他们存在姻亲关系。由于边境线是开放的,可以经常去两边的亲戚朋友那里串门。最终,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特莱河向来自北印度平原的商人、农民和工人开放。

廓尔喀士兵旧照,图源:“学刊微观”微信公众号

三、尼印开放边界的影响

印度是尼泊尔最大的贸易伙伴,开放的边界为两国贸易与投资提供了一条有效渠道。自1996年签署《贸易条约》以来,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双边贸易大幅增长。2009年两国签署修订的《贸易条约》,该条约允许尼泊尔更大程度地进入印度市场。从印度出口到尼泊尔的主要产品有石油产品、车辆及零部件、软钢坯、机械及零部件、药品、热轧和冷轧薄板、线材、棒材、线圈、电气设备、水泥、螺纹和化学品,尼泊尔对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是聚酯纱、纺织品、黄麻制品、电线、锌片、果汁、肉豆蔻、电线和铜线棒等[1]。

开放的边界为两国人民提供了经济上的机遇。对于边境上的居民来说,开放的边界是实现财富与希望的桥梁,两边的居民可以轻易越过边境去另一边寻找工作,这对较为贫穷的尼泊尔人民来说更是如此。印度在迈入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缺乏大量熟练与非熟练的劳动力,而尼泊尔每天、每周季节性地跨越边境赴印度工作的人不计其数,填补了劳动力缺口。印度的农业劳动者在耕种和收获季节后跨越边界前往尼泊尔打工,在当地他们被称为达克希那哈(Dakshinaha),也就是南方人的意思[2]124。尼泊尔边境的居民甚至还前往德里、孟买及印度其他地区寻找工作。

印度市场为尼泊尔提供了销售其产品、购买日常用品以及奢侈品的机会,包括汽油、煤油、食品、服装、药品和其他产品。在边境地区,尼泊尔居民从印度市场购买婚礼和度假用品。特莱边界两边不仅拥有人口稠密、富裕的农业带,而且有重要的城市。开放的边界、频繁的人口流动和经济、文化交流使得尼印两国拥有共同的宗教、文化、语言、传统、社会规范、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尼泊尔人一直往印度平原迁移,两国边境地区居民互相通婚,很难区分出两个民族。可以说,开放边界已成为尼印两国人民长期以来习惯的生活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开放的尼印边界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两国财富与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开放的边界促进了尼印两国人民之间更密切的社会互动,一方的社会、政治紧张局势对边界的另一方会产生直接影响,社会冲突、地区紧张局势和领土争端对双方都有影响。加上尼印双方的种姓、宗教和语言习俗相似,任何形式的社会动荡都会使情况急剧恶化。

反社会活动和跨境犯罪是尼印两国边境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跨境犯罪在世界各地都是长期存在的,但目前尼泊尔面临着与有组织犯罪相互关联的跨界犯罪的严峻挑战,已成为尼泊尔需要应对的安全威胁之一,而开放的边界是特莱地区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在若干跨境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选择尼泊尔作为过境点,非法向邻国和第三国运送毒品等。极端武装组织和分离主义分子活跃在尼印边境地区,他们将政治利益与有组织犯罪集团联系起来,导致警察局立案的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加,这也反映了边境地区犯罪的严重程度。有学者认为,尼泊尔已经成为向其他国家运输毒品、濒危物种、黄金等非法货物甚至人口的中转站[6]。

尼印两国的开放边界引发了两国关于领土的争端。自《萨高利条约》签订以来,尼印两国的边界划分问题就一直存在。1829年,尼印双方同意,每当界碑被摧毁时,将重新树立界碑。这也给了两国人民有意或无意地摧毁界碑的机会,以此来夺取更多的土地,并造成分界线的混乱,最终引起两国之间的争端。由于尼泊尔与印度边界邻近印度一侧的地形图上没有土地标记,这也是尼泊尔边界领土被侵占的主要原因。自《萨高利条约》签订以来,尼印两国边界两侧的景观与原本的自然景观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苏斯塔边界争端变得突出,对尼印两国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自1981年以来,尼泊尔和印度政府一直试图通过成立尼泊尔—印度联合技术级边界委员会(Nepal-India Joint Technical Level Boundary Committee)来更新绘制边界地图,并责成其为两国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7]。

图源:“学刊微观”微信公众号

四、结语

关于开放边界,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皆有不同的观点。从印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印度担心边境地区日益增加的安全威胁,高度警惕防止开放边界的滥用;另一方面,开放的边界符合尼印两国1950年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此外,印度从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考量,认为有所谓的“中国威胁”的存在,尼泊尔仍是印度外交棋盘上一颗重要的棋子。对于尼泊尔而言,尽管一些政治精英强烈认为,开放的边界是许多紧张局势的根源,但尼泊尔作为世界上不发达国家是现实,发展经济是其主要任务,开放的边界不仅有可能提高边境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且有可能提高全体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开放边界便成了尼泊尔国家的生命线。可以肯定的是,尼印开放边界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确实起到了推动两国发展的作用。不过开放的边界也常常被恐怖分子、罪犯、非法贩运者利用,这不仅影响到尼泊尔和印度,而且也影响到南亚其他国家的和平与安全。因此,尼印两国仍然需要展开合作,寻找对策,共同应对现实的挑战。

注释:
①www.en.m.wikipedia.org/wiki/Nepal.
②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Government of India,INDIA Bilateral Treaties and Agreements,Volume 1.274.

参考文献:
[1]RAJEEV KUMAR.India-Nepal Open Border:Springboard for Opportunities[J].International Studies,2016(1-2).
[2] K.WARIKOO.Himalayan Frontiers of India:Historical,geo-political and strategic perspectives[M].New York:Routledge press,2009.
[3] JOHN WHELPTON.A History of Nepal[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4]王艳芬.共和之路:尼泊尔政体变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7.
[5]RAN PRASAD RAJBAHAK.Nepal-India open border:A bond of Shared Aspirations[M].New Delhi:Fine Art Press,1992.
[6]DIPESH KUMAR K.C.Cross-Border Crime and Its Security Concerns in Nepal[J].Journal of APF Command and Staff College,2019(1).
[7]TOYA NATH BARAL.Border Disputes and Its Impact on Bilateral Relation:A Case of Nepal-India International Border Management[J].Journal of APF Command and Staff College,2018(1).

作者简介:张沁,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单位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英联邦国家历史与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来以“两个民族,一个社会”著称的印度和尼泊尔,为何突然翻脸
中国与尼泊尔、锡金、不丹边界划分
1962年印度战败后,出兵占领了一块尼泊尔领土
李奉先:最悲锡金亡国时
从“超越肉体”到“打印人”,尼泊尔和印度如何上演控制与反控制
我国成功收复洞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