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遠的石庫門】113-躺椅、藤靠椅、竹椅、木椅與長凳、方凳、矮凳

弄堂裡

看到最多的家具是椅凳

躺椅、靠椅與長凳、方凳、矮凳

木做的、竹制的、藤編的

還有一些自制的、代用的、缺胳膊斷腿的

望著那一把把、一組組高高低低、雜七雜八的椅凳

就像看到弄堂老鄰居

或許悠閑地搖著蒲扇

或許美美地扒拉著飯菜

或許靜靜地編織著毛衣

或許絮絮叨叨地唠著家長里短

113-01-東余杭路1107衖 (2009)

113-02-天潼路779衖 (2012)

113-03-江西北路 (2008)

113-04-新昌路295衖 (2014)


113-05-東姚家衖(2011)天潼路(2011)貴州路(2015)

113-06-巨鹿路225衖 (2009)

113-07-廈門路136衖 (2014)

113-08-康定東路53衖 (2011)

113-09-車站後路140衖 (2009)

113-10-萬餘碼頭街 (2012)

113-11-新閘路548衖 (2010)

113-12-楊樹浦路1391衖 (2014)


微  博  評  論

@Kimimiblado:

小時候家裏也有這樣的凳子,看到就無比想家。

@井蟾齋主:

粗陋,卻也親切!

@才退休公安:

去年動遷都不要了沒地方擺了。

@井蟾齋主:

輕裝簡從入新樓,老椅凳,衹屬於老衖堂。

@老Q識途:

上一代石庫門平民生活的實物曆史,

感覺它們的主人只是稍稍離開片刻,

人體的余溫似乎還不曾散去。

@井蟾齋主:

睏中覺去了。

@老Q識途:

夜快頭用井水澆一澆,好坐了乘風涼。

@井蟾齋主:

好接地氣的描述。

@老Q識途:

看到了老弄老房老人,過街樓下穿堂風裏乘風涼。

憑良心講,叠能額生活形態還是早點淘汰好,

懷舊情緒只是無處安放額精神的寄托,

現實是要提高生活本身額品質。

@米哈裏琴科-拉赫瑪尼諾娃:

此處有掌聲。

@井蟾齋主:

送走的了是一個時代。

@無志老頭:

我家的藤椅,我家的桌幾,那時代略顯奢華,

但定是老衢的記憶,不尋找它舊日的美麗,只回味被往事擦出的痕迹,

感謝你把這些老什物搬出來,我們真的走回夢裏!

厚重!甜蜜!

@井蟾齋主:

謝謝!回味無窮的文字。

@無志老頭:

還是你的情懷和你的照片感動了我,

謝謝你給予我一段有溫度的回憶!謝謝!

@賞雪撫琴:

感受老時光,重溫老故事。

@分享喜樂blog:

藤椅桌幾,曾經家家戶戶的老物什,

夏日裡搬隻躺椅、竹凳乘風涼也是曾經的一大樂事。

@井蟾齋主:

安享大衖堂裏爽爽的穿堂風。

@南山紅楓:

現在弄堂裏侪是空調室外機,已經不適合乘風涼了

@老Q識途:

阿拉弄堂裏小,

一般侪是到弄堂外面自忠路浪尋個上街沿邊浪,

先用清水澆澆滾燙額水門汀地烊,

等幾分鍾地浪幹了,鋪張舊草席,

旁邊擺兩只小板凳,就好乘風涼了,

以前上街沿熱天黃昏頭開始就坐滿人額。

@井蟾齋主:

現在看勿到了,

空調外機排出的熱氣直將衖堂、沿街弄得熱浪滾滾。

@婁先生-建築:

在里弄乘風涼用藤椅、竹榻,是經濟條件好的。

我家兄妹多,拿一條小破席或汰衣裳板往弄堂一放,

大家圍著邊搖扇,邊吹牛。

@井蟾齋主:

各有各的活法。

@焦達De微博:

最紮勁的是聽大人講鬼故事。

@井蟾齋主:

在幽幽的路燈下,在迷宮般的衖堂深處。

@分享喜樂blog:

藤椅越舊坐勒勒越適意。

@老Q識途:

叠種已經坐出“包漿”來勒額竹木藤器可以整修一下,

送到民俗博物館去展出。

@南山紅楓:

啥方有得修?我家也有一張。

@井蟾齋主:

油光錚亮,竹席睏長了也是如此。

@錢塘門下一塊磚:

這把藤椅如今新做,則需上千元。這種工藝面臨失傳

@老Q識途:

畫面雖然無人,但我好像看到了那個“人”。

無法想象,是怎麽樣的人?是怎麽樣的定力?

可以這樣捱過這樣的日子?與老弄老屋老家什與時同老?

把日子過成定格。

@井蟾齋主:

習慣成自然,沒有太大的壓力或動力,

上了年紀的人也難捱動蕩與遷徙。

@婁先生-建築:

三把藤椅,三個場景。

居民家門口,貼上封條,門也拆了砌上磚牆。

@井蟾齋主:

與石庫門共命運。

經常看到一張張老舊的藤靠椅遺棄在石庫門廢墟中。

@老Q識途:

格種畫面,只有唏噓兩字形容。

一面是底層平民“做人家”到刻薄自嘎額地步,

一面是有權勢人花天酒地用銅钿伐燙心肺額現實。

社會真作孽。

@井蟾齋主:

旨在記錄底層平民生活——城市的另一面。

那些老物什,即使能搬入新居,也是成為隱私,鎖進防盜門內。

@老Q識途:

手工作坊時代的産物。

@井蟾齋主:

愈來愈少,代之以塑料製品。

@瞎七搭八雜七雜八:

見有鄉下人一車一車推著賣。

@紅樓脂硯齋:

這竹椅子經過幾代人的坐,已經形成爆漿。漂亮。有瓷化玉感了。

@井蟾齋主:

也到了傷痕累累的遲暮。

@覺宇-朱陣雨:

每家都有一個。

@井蟾齋主:

何止一個。

@忘不掉的臉:

慢慢的退出了人們的生活。

@井蟾齋主:

已不適應新型小區的生活方式了。

@老Q識途:

舊式裏弄貧民百姓額生活必需品,進民俗博物館最好。

@井蟾齋主:

好主意。

@老Q識途:

上海城市開拓者“先民”的生活用具。

@井蟾齋主:

當之無愧。

@老Q識途:

用到格能嘎額竹椅還伐舍得掼忑,又伐修好伊,

也只有扣到極點額老甯波做得出。

@井蟾齋主:

有其優點,日曬雨淋不心疼,常放外面無人借。

@老Q識途

占只地方也好額,窩裏地方實在忒小呀。

@shanghai746:

哈甯,坐了嗨咣當一記拐了地讓向。

@井蟾齋主:

就看哪能箇坐相了。

@婁先生-建築:

這種木椅,都是上代傳下來的,人走了,還有物件在。

@南山紅楓:

看得出這兩家早年的家境殷實。

@井蟾齋主:

正宗寧波花梨嵌骨單背椅。

@秋水戀影:

不要掼忑,屋裏格老家什留一二件,哪怕是舊格,

舊家什上有阿爺阿奶或外婆外公的印記,

儲存著姆媽阿爸的溫暖,有自家童年的記憶,

看到他想起己去的親人和勾起溫馨的回憶。

@老Q識途

格幾樣侪是當年弄堂裏常見物,

估計90後小朋友未必認得是啥了。

漆包線筒“工”轉民用當小坐凳也算廢物利用、

汰衣裳擦板是每家每戶必備的人工“洗衣機”、

蠻好一只木托盤掼了格嗒可惜了,

三腳小矮凳當年也伐多額,

估計汰衣裳坐了嗨用擦板搓衣裳蠻穩當額。

@井蟾齋主:

上海能建個石庫門博物館該多好啊。

@分享喜樂blog:

都曾有一段溫馨的記憶。

@井蟾齋主:

小辰光~~

@婁先生-建築:

此物無聲,卻有情。

@井蟾齋主:

如有條件堆放,該收集些實物了。

@南山紅楓:

小矮凳,乘風涼時的基本配置,竹椅爲中檔配置,躺椅則算高檔了。

@上海絕世寶貝:

竹椅老長輩專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昨夜,我们这样乘风凉
乘风凉啦!上海人的夏日情结
井巷子
还记得弄堂里的那口井吗?
休闲阳台,这样布置椅子,舒适有情趣!
自从爱上编织,家就成这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