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怎么与情绪和平共处?修心的难点与好处是什么?

上一章讲到了王阳明关于儒家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讲解。

这心体即是道,遵从心的自然起伏,自然流行,即是遵从道。道家讲的“无为而无不为”即是对心体不要有人为的造作,不要违背道的自然流行。如此,对内会长养精气,涵养品德。对外会成就他人,生长万物。

那么如何才能不违背心的自然流行呢?

修心的难点

寻心

通过对“格物致知”的解读,我们知道这里的“知“是”知觉”的意思,即心之本体谓之知。心是一种感觉,心具有感知各种情感的能力。生气、感动、愤怒、恐惧等都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个想法,想法强化感觉,而情绪来时,想法就是人为造作的意思,造作便不是心的自然流行了。

那么感觉的本体是什么呢?

感觉即是身中的一股气,充塞于全身,这股气非常的敏锐,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的接触产生各种起伏的变化,从而使我们产生了情感。而这股气感知七情六欲的部分,就在我们的胸膛正中央,它是一个气场,能量场。

当然气在胸中可不是我凭空杜撰的。举几段《传习录》中王阳明所说的话,大家相信了,才有办法心平气和的往下读。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儒者到三更时分,扫荡胸中思虑,空空静静。

须胸中渣滓浑化,不使有毫发沾带始得。

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皆是气。

等等。

那么这股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呢?

首先我们就要在胸中觉知到这股气。像感觉你的右手一样,感觉胸中,再感觉全身。

例如,当工作没做好,受到老板的批评时,胸口就会感觉沉沉的、酸酸的。

当突然受到了惊吓时,胸口突然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震荡等等,这些感觉都是气的起伏。

总之,当内心产生情绪反应时,人的思想就会被捆绑,然后就会在脑袋里编故事,情绪就会越来越激烈,烦恼痛苦就此产生了。

那么我们还有另外一条解脱之道。

当情绪产生时,观照胸中气血的波动,只把它当做一阵气血的起伏,不加一点人为造作的意思,任它自由流行,自来自去。心就像海水一样,有宁静无波时,也有波涛汹涌时,都是心本来的反应,不能波涛汹涌时,就不能自已。这正是私欲的所在,要用到格物致知之功,格去私欲,恢复心自然的流行,便不会有烦恼产生。

气的起伏本不代表任何贪嗔的含义。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当他对一件事第一次产生情绪时,几十年来不断地积累,慢慢就内化到了心里,形成了习气,变成了气质。我们正是要用格物致知之功,随自己的习气所在,切实用功,恢复心之本体,心体明,即道明。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感觉正是充塞于全身的一股气,而气是跟着志走的。所以持好志向,气就不会散乱。

例如当我们上午生了一场怒气时,下午就会感觉气力很衰败,这个就是暴气了,对身体很有伤害。其他的情绪也是同样的道理。

王阳明:“人若知这良心的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良心诀窍”即是胸中气血的变化。“这里一觉”即是觉知胸中。

诀窍就是:会产生情绪的念头,才叫做私欲,也叫作妄念。当我们练习一段时间,把胸中观照清楚后,凡是觉知到胸中的气血动了,马上就把念头断掉,观照胸中,恢复心本来的知觉,即是“致良知”,断掉念头的过程就是“格物”。

《大學》:“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格掉私欲后,发出来的意念,就是诚意,成人成己的意。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格私欲的过程即是“思诚”,“思诚”之后便是天地成全万物的大道。“天地之大德曰生”,人若懂得诚意,对内会成就自己,对外会成就他人。

立志

通过上面详细的讲解,相信大家对心体应该有了新的认识。

然而上面讲的只是修心的方法,至于能不能持守住本心,还得看志向坚不坚定了。

为何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

《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是言君子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的审查每一个隐微的念头。

王阳明:“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良知上留有些子别念挂带,即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修道需要时时刻刻觉知自己的念头,格去每一个私欲。非有莫大的道心,是断不能坚持的。

然而修心的好处却是巨大的,只要这一念存养得住,体内的气就开始了拨阴取阳,返本还源的造化工程。

道家,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还无。

佛家,练就金刚法身,皆是这气的造化。孟子“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浩然,充沛的不得了的。)

王阳明:“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驯是从这头到那头,逐渐的意思。美、大、圣、神是儒家修行的次第。)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颜回能做到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皆是念念去人欲存天理,时时观照内心实相才能做到。

孔子感叹道:“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避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子说:“你们都说我有智慧,然而在利欲的驱使下,你们却像禽兽落入网罟、木笼、陷阱一样,不知道逃避。你们都说我有智慧,但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一个月的时间都不能够坚守。”

这段可见圣人苦口婆心劝诫世人的苦心。

然而圣人是按照每个人都成为圣人那样劝勉世人的。倘若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道心,通过儒学“格物致知”的心法,去改正我们的一两样习气毛病也是大有好处的。而且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只是一开始用功的时候,需要费一些力气。待心法日益纯熟,妄念日益减少,就会变成自然的事情。

感兴趣别忘点个关注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庸》到底是什么境界?为什么被古今圣贤如此推崇!
王阳明心学浅析(二)——立志、立诚、敬畏
传习录摘录(中)
帮助你了解一个真正的宋明理学
中庸启示录104:圣人之道与威仪三千
卷下 18、一草一木皆有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