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解了道德经,可无论如何没有人相信,我应该怎么办?

关于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于其中;中士闻道,若闻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这是郭店版老子乙本二组中关于老子对于'闻道'的论述,

传世较广的王弼版说的是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郭店版《老子》是战国中前期的版本,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版本。1993年在湖北荆门楚墓出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而王弼版《道德经》,成于晋代,距今一千多年(王弼死于公元249年,只活了24岁,顺便说个冷知识,王弼是三国时期荆州牧刘表的外孙子)。根据时间的先后,郭店楚版《老子》相比于王弼版《道德经》,应该更接近老子论道的本意。

我之所以把这两段放在开始,主要有两点要说明。第一,道,是个悟而行之的东西,有什么可破解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我们穿衣服,衣服在人的身上,人在衣服里,这是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人在道中,道在人中,本来是不可分的,既然是一体,谈什么破解?衣服脱下来就不是衣服了么?上中下士对于道的态度就像人对待服饰的态度,讲究的人(上士),注重仪表(勤而行于其中),普通人(中士),随随便便(若闻若无),邋遢的人(下士),衣服穿个一槽烂(大笑之),就这么简单,《道德经》就是人生的一件衣服,破解什么?

第二,如果我没有猜错,破解依据的是王弼版或者河上公版的《道德经》,这个就是我把郭店版老子写在前面的原因,普通传世的《道德经》,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那个版本,本身就是被修订过的(读过郭店版之后我感觉是篡改,很多意思都有了变化),用一个王弼理解并修订过的版本破解原意,我感觉略有一点无厘头。就以我写在开头的这一段为例,郭店版说'勤而行于其中',王弼版说'勤能行之',看上去差不多,王弼还把字数简化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删除的字被删的很没道理。郭店版说的很清楚,上士闻道之后能够把自己融入道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践,而王弼则说上士闻道之后能努力实践,看上去差不多,是么?错了,老子教导人要融入道中,勤而行于其中,'其中'是很重要的,王弼把环境因素丢掉了。用一部与作者原意有出入的作品破解作者的意图,我认为这个工作意义不太大。

再说一点对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再返回去三二一回到道'这个发现的看法,听上去貌似挺有创意,但这真是两千年来首次被发现的?错了,首先,无数先贤在不同领域通过各种方式阐释了这个问题,比如《周易》,我们通常都是以乾卦为开始,以第六十四卦未济为结束,但是有意思的是,第六十三卦是既济,既然已经'既济'了,为什么还要'未济'?很简单,就是告诉我们结束也是开始,另外,五行生克,长生十二宫等等无一不是说明道是生生不息的,原本是一个漂亮的圆,生生给拉成了折返跑,这个不是破解,是歪批。我们看一段古文吧:

五太之先,三才何有。

未见气曰太易,气之始曰太初,形之始曰太始,质之始曰太素,形质具曰混沌,具而未离曰太极。太初,气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质之始也……三气相接……剖判分离,清轻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中和为万物。

这段话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由来。

老子自己在文章里就说了'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这句话出自郭店楚版《老子》,王弼版《道德经》在第四十章把这句话写作'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运行的规律,道的作用是不易被察觉的,天下万物生于有,归根结底生于无。

到这里就很清楚了,两千年来没有人提出上述题目中的这个观点是因为老子自己就已经说清楚了: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规律。所以问题中所说的破解,我个人的看法,书读得有点歪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释微》——第四十一章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41章解读
道德经》40-42
《道德经》第41章:上士闻道,仅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