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碑帖:祝允明《在山记》册页,清逸旷达,极具晋唐风韵,时年三十四岁

祝允明《在山记》册页,行书,12幅,纵26.7厘米,横10.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册作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祝允明在六十六岁时曾给友人顾磷临米、赵二家笔法的《千字文》、《常清净经》,其在卷后跋云:“仆性疏体倦,笔墨素懒,虽幼承内外二祖(祝颢、徐有贞)怀膝,长侍妇(李应桢)几杖,俱令习晋唐法书,而宋元时帖殊不令学也。”祝氏外祖父徐有贞在其十二岁时辞世,李应桢在其三十四岁时过世,由此我们大概可知在祝枝山三十四岁之前,他所习皆为晋唐法帖,至于对宋元诸帖的接触和研究则应该是在上述二人相继去世之后。

释文:在山记。号琴者曰在山。进善琴者希之尔。钟子之谓伯牙氏曰。巍巍然若太山。时牙志果在高山也。夫本吾神明所趋。高而有山。山而后有指。指而。

释文:后有弦。弦而后有音。音而后有耳。耳而后有吾之音与弦与指与神明焉。以有山于其间。将山从志乎。将志从山乎。将山与志皆必从于弦乎。将虚乎实乎。当其时。

释文:必有宫角征商羽半宫半征之调。必有散引操曲之章。必有疏急修促起止之度。左之于徽。右之于丝。固不以类吾之思。其诸有者。则将有之乎。将无之乎。

释文:有则此实矣。孰从而出是山。无则不知何为必伺乎手鸣而后识也。期牙之谈妙今古。吾妄(脱一字)其可疑者在此。虽然。吾札之论列国风。尼父之见文王。皆尔矣。理必有不。

释文:可破者。吾其未臻故云尔。意者其说蕴诸周易乎。盖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妙矣乎。吾未能以窥焉。张文瑞能琴。因问号。号以在山。所谓进牙而希之。

释文:且列是端。俾文瑞他日进焉。则举其所得以解我。弘治乙卯重九。郷贡进士苏臺祝允明记。

注:依古轩画廊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祝允明36岁行书《在山记》册
祝允明唐寅等四才子书法艺术欣赏
傅山《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两种欣赏
祝允明行书《在山记》册页释文高清放大欣赏
【转载】文徵明小楷《琴赋》
欣赏| 傅山行书 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