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为文章写得好,他一生起落起落起落落……
userphoto

2022.08.08 江苏

关注

1103年,二十五岁的他高中进士,文名远扬,却一直不受重用。

1115年,三十九岁的他靠修书连升三级,却突遭贬谪。

1127年,刚被调回中央任职的他碰上靖康国难,随亡国君主宋钦宗一起前往青城。

1131年,在南宋身居高位的他由于批判奸臣而遭谤被贬,从而进入了“启用——贬黜”的“死”循环。

1144年,年逾六十的他因为谗言被打发到荒僻的永州零陵,终不被启用。

十一年后,他带着沉疴旧疾,老死零陵。

他就是汪藻。他的一生因文而兴,也因文而衰,但始终不变的是一颗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因文得名

北宋元丰二年。湖州知州苏轼遭遇文字狱,北方的辽和西夏对北宋虎视眈眈,汪藻就于这繁花与风雨中呱呱坠地。

汪藻,字彦章,从小就天赋秉异,喜爱读《春秋》《汉书》,敏学多识。他在六、七岁,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年纪,就因作品《春日》“一夜成名”,成了众人眼中的神童: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汪藻《春日》

汪藻被打上了“神童”tag后并没有像王安石《伤仲永》里的方仲永那样放弃努力,反倒是愈加勤学苦练以至痴了。当文思来袭,他于庐中避人就文,同舍之人见他那埋头写作的模样,窃笑阵阵。汪藻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写作中,已然到了一种忘我的程度,这为他人不解。或许在他人看来,少年时手不释卷的汪藻,只是一个无趣的书呆子,但心怀“修身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汪藻哪会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

废寝忘食,博览群书,循环往复,汪藻终得金榜题名。宋徽宗崇宁二年,汪藻高中进士,那时,他年仅二十五岁。

及第后,宋徽宗为新科进士赐宴。奔赴琼宴,慕得天颜,汪藻的心情想必是十分激动的。既然是新科进士们的聚会,怎会只让这些才子们吃吃喝喝呢?原来现场还有一个环节叫“作谢表”,即是写表以报圣恩。很多人估计在想,状元既然是殿试第一名,肯定是文章也是写得最好、最受帝王青睐的吧?实则不然。琼林宴上大出风头的实际上是汪藻。只见他得纸笔一副,便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地写下谢表:“深防履薄之危,不昧至坚之渐,子孙传诵;记御林金盌之香,生死不忘,动宫井玉壶之洁”。谢表写毕,在场之人都被汪藻的才华折服,欢声此起彼伏,宋徽宗也暗暗记下了这个颇有文才的新臣子。

过了几年,宋徽宗改了个年号叫“大观”,并且饶有兴致地写成《君臣庆会阁诗》,下令让群臣撰写和诗。宋徽宗是个艺术皇帝,写诗作画样样精通,所以他对艺术上有造诣的臣子颇为看重。当年被夺官的蔡京,就因为精通绘画得到了被重用的机会。这次宋徽宗下令和诗,群臣便使尽浑身解数,言尽赞扬吹捧之词,只为博天子欢心。那么,谁在这场和诗比赛中脱颖而出了呢?答案还是汪藻。

《文苑传》载“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汪藻的三首和作,为百官最佳。至此,多次凭文章大出风头的才子汪藻已经在宋徽宗和朝臣面前刷足了存在感。如果说考中进士的人都是全国各地千里挑一的“才子”,那么短时间内靠作文数次大出风头的汪藻,或许值得被称为“才子中的才子”。

当然了,要得重用,有时是需要运气的,文名显盛不代表能得重用。在成为进士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汪藻都在宣州州学、提举学事司等地方教育部门任职。官职虽不高,但汪藻仍是踌躇满志:

纵横尽得江山胜,俯仰方知宇宙宽。

千里风烟环广坐,四时星斗转危栏。

——汪藻《四望亭》

毕竟是被官方认证的作文好手,年轻的汪藻对自己的仕途还是充满信心的。但他没想到,他后来能从地方调到中央任职,靠的不是写文章。编书得用

在地方任职的那些日子,汪藻时而与友人唱和,时而为风物作记,有时也会修书,生活上是岁月静好,但仕途上是迷雾茫茫。这样下去,汪藻如果熬到老,能做到地方教育部部长的位置就已是行了大运了。可在政和五年,一道圣旨将三十七岁的汪藻从地方带到了中央,汪藻从地方小官摇身一变成了京城的秘书省校书郎。

原来,想要修书的宋徽宗看中了编修《九域图志》的汪藻,于是把他调到京城撰修《秘书总目》。汪藻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撰修《秘书总目》时贡献颇大,深得宋徽宗赏识,于是得迁著作佐郎。后来汪藻又参与修订《太上皇日历》,政和八年九月,此书修毕,龙颜大悦,宋徽宗下令参与修订者可推恩转官,汪藻于是升任符宝郎。短短几年,汪藻三次连迁,仕途不可谓不顺利。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月后,朝廷突然将符宝郎位置还没坐热的汪藻贬去宣州。汪藻回顾半生,少年时才华横溢文名远扬,步入仕途却官运平平,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结果一下子就被打回原点,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偶书》:

眷此感佳节,怊然怆平生。

少年文翰场,结客俱擅名。

瑶草俟采掇,云鸿肆遐征。

如何二十载,日与忧患并。

——汪藻 《偶书》

汪藻为何刚升官就被贬地方?这跟他的太学同学有关。据周必大《文忠集》,汪藻与王黼曾一起在太学读书,但两人平时关系不睦。汪藻认为王黼貌美中空,于是给他起了个 “花木瓜”的绰号来嘲弄他,王黼因此十分记恨汪藻。而汪藻被贬之时,正是王黼入相当国的风光时刻。王黼是上司,汪藻是下属,上司与下属有旧怨,上司又怎么可能让下属步步高升呢?于是王黼利用职权把汪藻贬到了宣州。

为什么偏偏是宣州?

其一,宣州是汪藻仕途的起点,兜兜转转十几年却回到起点,总像是嘲讽汪藻“竹篮打水”。

其二, 宣州盛产花木瓜,“花木瓜”王黼把汪藻贬到此地,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黼估计在想,汪藻你小子当年挪揄我是花木瓜,我就贬你去花木瓜产地,让你看看谁是“花木瓜”。王黼大权在握,公报私仇,想着伤人诛心。汪藻啊,则是倒霉透了。

汪藻是人才,自然不乏赏识者。这不,这头汪藻还在打包行李准备前往宣州的时候,那头就有人发话可以让他留在京城稳稳当当地当官。内侍梁师成,权势颇大,被人称为“隐相”,王黼算是他的干儿子,所以仕途才那么顺利。梁师成认为汪藻是个人才,想要把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于是在汪藻被贬的时候派人给汪藻传话“闻名久矣,幸不鄙过我,仅禁从可得也”,要见见他。

如果汪藻能够奉承梁师成,说不定也能像王黼一样走上青云之道。但汪藻马上拒绝了邀请,还激愤地对传话人说“若使我与可辈为伍耶!”

即使是被贬,汪藻也依然坚守气节,不为名利向权贵低头。这身傲骨,让他一生清白,也让他伤痕累累。

从受用之臣到宣州俗吏,汪藻的心理落差极大,终是郁郁不乐。虽在地方不得志,但汪藻仍是忧国忧民,忠君之心不改。宣和元年,方腊起义,汪藻作为一介书生,无法冲上前线卫国,其在担忧国事之余,又感叹了人的渺小:

君不见国家有纪狂童干,一溪百绕山千盘。

竹兵草草儿戏尔,震泽以南心为寒。

初如妖禽啸月晓,忽作聚蚋奔醯酸。

九重夜半出秦甲,一麾万里春农安。

书生那知破贼事,且复雪涕论悲端。

忆初仓惶挺身走,江湖满地皆惊湍。

仲宣何暇守漳浦,子美仅能投锦官。

朝愁烽连海峤起,暮恐彗扫星河翻。

忍饥怖死头抢地,破釜跃鱼苔渍冠。

尔时身世狭于掌,俯仰宇宙何时宽。

只今同喜风尘定,慎勿忘忧耽酒圣。

要须剩作舂陵行,为洗吴儿百年病。

——汪藻《次韵周圣举清溪行二首 其一》

二十余岁的汪藻,曾在《四望亭》中写下“俯仰方知宇宙宽”以言壮志,而如今,国家满是风雨,自己壮志难酬,汪藻愤怒又无奈地向天地问道“俯仰宇宙何时宽”?

历史上有众多一贬不复返者,他们有的寄情山水,有的始终不忘报国,有的竭力自我安慰,而贬而复迁者,则是幸运的。

靖康元年,薛昂在宋钦宗面前为汪藻美言,于是汪藻被召回中央,任“屯田员外郎”,再迁为“太常少卿”。然而同年,金人就攻破汴京。

命运总喜欢和汪藻开玩笑,他终于回到中央任职,却看到了国破的结局。

宋钦宗被金军掳至青城软禁,汪藻作为近臣随渊圣皇帝(即宋钦宗)行往青城。靖康二年,伴着被虏帝王,汪藻在金军眼皮底下写下了一首诗:

琅舆深出未央门,十里圜坛气象尊。

圭璧三千周典备,貔貅百万汉兵屯。

青城浮霭连霜动,黄道微风带日温。

不用灵光符圣武,从来精祲答乾坤。

——汪藻《郊丘书事》

青城是北宋祭祀场所,如今宋钦宗被软禁于此,汪藻自然是百感交集。他回望北宋从前祭祀典礼之盛势,却在诗之末尾言朝廷祭天,天却回报给北宋“天灾”。这里的“天灾”只是天灾吗?或许这还蕴藏着更深的含义。因文得祸

得出青城后,汪藻南下面见宋高宗赵构,宋高宗令汪藻为中书舍人,着三品大臣服。

汪藻的运气这就要转好了吗?

并不。

汪藻任职后很快就在《奏论宋晦落职不当行词状》对宋朝“任人唯亲”的行径进行了严厉抨击,认为这导致了“清议不伸, 绅道丧, 天下切齿”的严重后果。此外,他以笔为剑,写下《奏论邢焕、孟忠厚除授不当状》等多篇直指官员不当的文字,希望能扭转大宋用人的不正之风。然而当时的宰相黄潜善对汪藻这种 “出头鸟”深恶痛疾,所以随便找了个“考官鲁莽”的借口,让他“免为集英殿修撰、提举太平观”。

建炎四年,汪藻迁兵部侍郎后,立马上书要“去贪残之吏”以此安抚饱受战火摧残的民众。宋高宗即位几年来,汪藻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都在毫不倦怠地批判不良官吏。

在汪藻眼里,北宋的倾灭是由“人祸”造成的,《郊丘书事》里说的“天灾”实则是“人祸”。所以他竭尽全力地想要让士风清正,不想让南宋重蹈北宋覆辙。对于南宋来说,汪藻无疑是刚正之臣,然而对于南宋群小来说,汪藻只是一颗天天说他们坏话的“眼中钉”,是要教训教训的。如左朝请郎通判无为军颜经就曾给汪藻泼脏水,说汪藻“抑配军粮”。但汪藻对于小人诋毁和陷害毫不畏惧。汪藻的理想是辅助英明的皇帝建立一个清浊分明的帝国,至于小人如何针对他,他并不在乎。

然而汪藻越刚正,越要揭露黑暗,他的命运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下落。

绍兴五年年初,汪藻“起知抚州”,当年三月御史张致远就跳出来说他“素多玷阙”,能力不足,让他惨被罢官。

绍兴七年,汪藻因续编《元符庚辰以来诏旨》升迁,在后来几年任徽州、泉州、镇江几地知州。

绍兴十三年,汪藻的黑子见他竟然还能在朝廷任职,咬牙切齿地编了一个猛料,说汪藻是蔡京、王黼的门客,宋高宗听信谗言,于是将汪藻打发到了永州。

汪藻生命最后的十一年即在永州度过的。在永州居住期间,年老的汪藻染上了风痹,身体虚弱。他又眼巴巴地看着宋高宗四次大赦天下,特赦名单里全都没有他。绍兴二十四年,汪藻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汪藻去世时,奸臣秦桧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同年,新晋状元张孝祥,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宋高宗和奸臣秦桧面前要为岳飞平反。一生刚正的汪藻刚刚离去,而下一个“汪藻”似乎又出现了。

作者:司晨

本文为菊斋原创重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1)
晏殊:他不是圆滑,只是圆润
人生有多难?比比柳宗元
解读柳宗元《江雪》:46年岁月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180天
柳宗元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別
都昌龟山曹门进士【1】:破天荒的那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