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潜,暮色中前行的状元宰相
userphoto

2022.09.05 江苏

关注

第一江山,无边境界,压四百州。正天低云冻,山寒木落,萧条楚塞,寂寞吴舟。白鸟孤飞,暮鸦群注,烟霭微茫锁戍楼。凭阑久,问匈奴未灭,底事菟裘?

回头,祖敬何刘。曾解把功名谈笑收。算当时多少,英雄气概。到今惟有,废垄荒丘。梦里光阴,眼前风景,一片今愁共古愁。人间事,尽悠悠且且,莫莫休休。

——吴潜《沁园春》

这是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一位状元登上镇江北固山时所作的《沁园春》。慷慨沉郁,流露着无尽的无奈。当年宋蒙战争已然爆发,从长江上游的四川到下游的两淮,处处战火纷飞。这北固山下扼万里长江,北望淮扬,上面有甘露寺、多景楼、北固亭等一干名胜,宋室南渡后这里一直是历次战争的前线,也是众多文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打卡圣地。

整整一百年前,南渡初期,金兵搜山检海,一口要吞下南宋小朝廷。赖南宋军民奋力抵抗,更有韩世忠军在镇江英勇阻击,其夫人梁红玉亲执桴鼓、助威三军,金军才铩羽而归。江东安抚使叶梦得战后登上北固山多景楼,填词以记:“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三十年后,第二次宋金大战又拉开序幕,虞允文大败金兵于采石矶,那位梦想“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海陵王在镇江对面的瓜洲渡被部下杀死,金人再次铩羽而归。数年后时任镇江通判的陆游也登上北固山多景楼,长咏“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再三十年后,开禧北伐前夕,垂暮英雄辛弃疾登上北固亭,连填数词,直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今,堪堪又是三十余年。

这位继叶梦得、陆游、辛弃疾之后登上北固山的状元就是吴潜,南宋三名状元宰相之一(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天祥)。吴潜不像文天祥那样彪炳史册,时代注定他一生在暮色的微光奋力前行。贰

嘉定十年(1217年)五月,在临安集英殿,宋宁宗擢吴潜为殿试第一,任承事郎。金榜题名、独中鳌头原本是人生最快意的事情,但是吴潜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就在同一年,宋金战事重启,惨烈的战争一直持续到十八年后的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又是四十年之久更加惨烈的宋蒙战争。固然,每个人无法选择其出生的时代,但吴潜生活的时代的确极其艰难。

十三世纪初,北方高原上的蒙古帝国像个巨大可怕的黑洞,缓慢却扎实地吞噬着亚欧大陆的巨大疆域,成为无数皇帝、国王、苏丹心里的噩梦。宋蒙战争初期元军拿下襄阳,湖北九郡陷落。在西线,随着兴元(汉中)、成都的早早丧失,宋军被迫依赖重庆等山寨防御群,节节阻击蒙古人。蒙古军巨大的虎钳对南宋已然形成南、西、北三面合围态势,而作为屏障的南宋川蜀、京湖、两淮三大战区,已三失其二,形势危在旦夕。

此前宋金对峙期间,虽然南宋偏安一隅,但是金无力吞灭南宋,因此南宋有战守和三策可选。遵照1228年逝去的成吉思汗的遗嘱,蒙古人志在灭宋,因此在宋蒙之战中南宋王朝只有“守”策可用。正处于鼎盛时期的蒙古军就像“权力的游戏”里那无边无尽的夜王死人大军,强大的战力让对手们苦不堪言。面临着这样一个可怕的对手,无力以攻,守无可守,汉民族第一次面临着完全被异族统治的悲惨境地。天下虽大,竟然无汉民族的一寸净土,这种绝望的感觉笼罩在每个有志之士的心中。

彼长此消。外患固然可怕,南宋内忧却有增无减。吴潜出生于庆元三年(1197年),后靖康时代那一众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如虞允文、张孝祥、范成大、杨万里、尤袤、陆游、朱熹、陈亮、杨炎正、辛弃疾,尽都作古,而宁宗、理宗皆非恢复之君,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窃弄威权,愈加得志。朝野上下忠勇之士凋敝,那种不甘降服的英雄之气,自开禧后就日趋衰惫,淳祐后更成强弩之末,连书斋中的朱老夫子(朱熹)也忍不住吐槽:“绍兴渡江之初,亦自有人才,只看如今,是多少衰气。”

长夜漫漫,凛冬将至,无怪乎吴潜的诗作中最醒目的热词是个“愁”字,他填词时多用慷慨激昂却沉郁的《满江红》、《贺新郎》、《水调歌头》等词牌。悲观无奈是宋季共同的底色。曾任两淮制置使的李曾伯,在吴潜后七年也登上北固山,他唱和吴潜的词中有这么几句:“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一样的画风,感慨而无奈。叁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每个人固然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但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国事日非,国运日下,但是吴潜像个有责任心的救火队员,兢兢业业地奔波在各处火场上。

宋金战争期间,吴潜一直做京官,历任秘书省正字、通判嘉兴府、尚书省右郎官、吏部员外郎等职。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灭金后,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理宗想趁蒙古北撤之际遣军疾取河南,收复三都。然后希冀依赖潼关、黄河天险,抵御蒙古大军,实现恢复故土的夙愿。在朝野内外一片喧嚣乐观的气氛中,当时知建康府的吴潜是少数保持着清醒头脑的人之一。他积极上策,指出将帅、后勤、地形诸多困难,反对轻举冒进:“河南取之虽易,守之则难,兵戎之资,所费何巨!民穷不堪,继而为变,今日之事,岂可轻议。”并提出“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的战略,展现出其过人的才智。不幸的是,这些建议理宗未能采纳,后果一切尽被吴潜言中了。宋军端平入洛,惨败而归,十余年精锐毁于一役,甚为可叹。

端平入洛失败后,嘉熙元年(1237年),元军开始进攻荆襄,第一次宋蒙战争爆发。吴潜一方面积极上书,提出“拱卫蜀地、加固荆襄、增强江防、预备海军”战略防御蓝图,另一方面组织义军,配合名将孟珙,夜渡长江,协同攻击蒙军,解江陵之包围。

第一次宋蒙战争因为蒙古大汗窝阔台的突然去世而戛然而止,南宋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公元1241年至1258年,吴潜辗转各地做地方官,从平江府、太平州到镇江府、庆元府,临江则防北,临海则抗倭。以知庆元府(浙江宁波)为例,三年间他在沿海地区调度屯边水军,制定“舟戍法”和“义船法”,积极应对倭船行动。此外,他还变身工程技术官员,主持修水湾塘三坝以外泄江潮,买民田修筑大运河宁波段,建立了水文观测站“水则亭”,规范鄞西平原诸水闸启闭,保庄稼丰稔,惠利千古。这十八年间吴潜兢兢业业,政绩卓然,颇得人望。

然而要来的总归躲不掉,开庆元年(1259年),第二次宋蒙战争爆发。当年十月,忽必烈进围鄂州,京师震动。危难之际,理宗起用救火队长吴潜为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庆国公。当右丞相贾似道惊慌失措,请求迁都四明时,是吴潜极力谏阻理宗,稳定了朝野人心。年近七十的吴潜亲自赴黄州督战,不顾病身,捐躯赴命。像孤忠的伍子胥、屈子平,虽然日暮而途穷,却毅然奔波在急难险重差遣的第一线。肆

吴潜留下的诗文不多,其收于《履斋遗集》和《履斋诗余》中的作品,多是相和之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他唱和的亦多是一时的豪杰志士,譬如赵葵、赵范兄弟。两人是端平元年帅军收复三都的统帅,亲身经历了端平入洛的艰难战事,也亲眼目睹了这段惨烈历史。吴潜登多景楼同年,他与赵葵一起踏青瓜州,斜阳冉冉,杨花撩乱,一片可怜春色,两位南宋后期的股肱大臣回首平生,不免慨叹万里西风、百年人事,忍不住把栏干拍遍,任由他醉帽欹侧,只为樽前一笑。

吴潜朋友圈中常互动的还有吴泳(字叔永)。吴是蜀人,当时权奸在位,国势日蹙,故乡沦陷难返,吴曾频频上书,献救国济困之策(绍定二年上西陲八议,五年上疏四失八忧、保蜀三策;端平三年乞预储蜀帅,坏蜀四证、救蜀五策)。吴也是位刚勇之士,曾正色昌言,力折史弥远之锋。在奸臣当道、大敌当前时,朝中人事复杂,两人不免同起归隐之念。

“算人间成败,何用苦惊猜。便江南,求田问舍,把岁寒三友一园栽。今宵酒,只消鲸吸,不要论杯。”

“黄鸡白酒,吾亦归兴动家乡。人事纷纷难料,世事悠悠难说,何处问穹苍。肯落儿曹泪,一笑付沧浪。”

史载吴潜“好贤乐善,慈惠恢廓”,和吴潜结交的不仅仅是勇士、忠士,还有隐士、游士,譬如姜白石、吴文英这些江湖游士,出于对国事日非的失望,他们宁愿为幕客,不求显达的宦仕。姜白石晚年贫困不堪,去世后家人竟然无力下葬,是吴潜出面筹资帮助其安葬后事。嘉熙二年(1238年),吴潜与吴文英同游沧浪亭,面对这片南宋中兴名将韩世忠的园林,曾经英雄陈迹、舞台歌地,如今颓废不堪,如梦如露。两人无言,对着沧浪之水,无限感慨,无尽惆怅。

吴潜身上这紫色官服,如厚厚的铠甲,沉甸甸的,一如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让晚年的他欲罢不能。家山曾是乱世中他最后的栖息地。自宝祐五年(1257年)起,他数次上书请乞休,希冀回归田园家山,可惜屡屡被驳回,他只有把这念想留在文字里。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伍

“济时有策从谁吐?”

在黄昏的微光中跋涉行走的吴潜累了,但是英雄注定以悲剧结束。历史已经拿出事先写好的剧本,他这个忠直之士不会死于外敌,注定栽在奸臣手里。

蒙古大汗蒙哥死于钓鱼城之战,宋蒙又一次暂时休兵。谎称鄂州解围,邀功行赏的贾似道再一次得宠。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却会惊人地相似。擅长于内斗的奸臣不放过每一个除去政敌的机会,手段端的是花样百出。为了除去吴潜,贾似道让人编排了童谣并大肆传播:“大蜈蚣、小蜈蚣,尽是人间业毒虫。夤缘攀附有百虫,若使飞天能食龙。”而工于办事,拙于保身恰恰是所有忠直贤臣的软肋。景定元年(1260年)春,吴潜慷慨陈词,具奏四事,论国家安危理乱之原与君子小人界限,矛头直指贾似道,无形中置自己于险地。更在立太子问题上触犯了理宗的心头大忌,一句“臣无弥远之才,忠王无陛下之福”颇有当年章惇的刚勇气魄。结局当然和章惇一样:吴渊被罢相,贬建昌军,然后是徙潮州、循州(广东惠阳)。

吴潜被贬广东后,常常独自望着夜空,久久默然无语。一日,他对下人说,我死之日必定雷风大作。两年后知循州的贾似道心腹,借着为吴潜庆生的名义,在他杯中下了毒药。吴潜宴后肝胆欲碎,痛苦万分,天似有情,当晚果然雷雨大作,像是为忠臣掬一捧伤心之泪。当夜四鼓开霁,吴潜挥笔写好遗表,作诗诵读,端坐逝去。他最后一句诗是:

“一场杂剧也好笑,来时无物去时空。”

不知道于吴潜有幸还是不幸,十七年后就在这里的海面上,他所忠心的朝廷与国家就以一场空前惨烈的崖山之战而落幕了。

百年之久的宋金之战,虽然南宋整体上处于守势,但毕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保卫战的胜利,并且成功地熬死了世仇,因此留下了许多可喜可贺的故事,矗立起了一大批可泣更可歌的丰碑。而长达四十年的宋蒙战争,以令人扼腕的端平入洛为始点,以惨烈悲壮的崖山之战作终点。除了钓鱼城之战外,令人振奋的胜利屈指可数。因此这段惨痛的历史,成为汉民族最不堪回首、也最不愿卒读的记忆。其中的宋蒙四川之战长达52年,曾经富甲天下的四川惨遭摧残,人口锐减95%,战事的惨烈可想而知。那些和南宋王朝一起抗争、一起奋斗的名字,如吴潜、赵葵兄弟、李曾伯、吴泳、魏了翁、孟珙、余玠、吕文德、曹友闻兄弟、高达、王坚,也随着南宋的灭亡,共着沉痛的历史,被后人选择性遗忘了,如同被深井吞噬的珍宝,在井壁上撞击出一抹亮丽的火花,湮没于浩瀚厚重的史籍深处。如同黑暗剧场里的舞者,无论如何尽力,纵然技艺精彩,却不为看台上的观者所见。

幸好,历史是有记忆的、是有温度的,一定可以还原出那些闪耀、不屈的名字和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晚年时亲自选取了十余首宋词,着人配曲演唱。这些曲词多深沉慷慨,配以北昆曲牌的苍劲晓畅,再和以计镇华、蔡瑶铣、岳美缇先生的清亮嗓音,遂成一段佳话。这其中就有吴潜的这首词: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悠悠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销,城头角。

——吴潜《满江红·登豫章滕王阁》

作者:甘棠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宋填词161|状元吴潜两度为相,词近辛弃疾,被奸臣下毒而亡
正气丹心文天祥
南宋第一次反蒙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大宋最后的风骨,都在这个人身上
顾鼎臣为何眷恋光福?
吴潜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