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间的秋
userphoto

2022.10.16 江苏

关注
任淡如摄
路过水塘边,荷叶还没有凋尽,尚奋力擎起,硕大若小伞,只是水色滟滟生寒,倒映着残叶残枝,多少有些清冷。
到了这时节,莲蓬也就摧枯拉朽,大半残败,从以前的翠绿褪成深褐,兀自垂首。

任淡如摄
去年听说东园的莲蓬荷叶都捞上来了堆在岸边,赶着去捡了一些,用一张破荷叶兜着。长梗的莲蓬很少很少,基本都是莲蓬头,有小孩面那么大……莲蓬头可以当壶置,不过,梗长些更好。
因为是自然枯败的,莲房很大,莲子都从里面滚了出来。今年把滚出来的莲子磨了磨浸在清水里,意外的是竟然发芽了。更意外的是,后来我不知道把这粒发芽的莲子藏到哪里去了。我本来打算用它养一缸荷花出来的。

任淡如摄
我还是喜欢小一些的莲蓬头。得小的时候就连长梗截下,晾干。和新开的芦花插在一个大画缸里,正好应景。

任淡如摄
义山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大抵也就在这时候吧。
不是自家院子,枯荷听雨,是件难事。


任淡如摄
这时候去山上是最好的时节。
山上一年四季皆好,但最妙的还是秋山。
郭熙曾说,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
真的。整个天地都澄澈,明净,草木的清香散在微凉的风里,树叶轻盈地落下来,沙沙作响。
若能时不时山居,实在妙极。
眼前就有这理想的山居:依山上下的房子,推开窗看得到友人从山下走上来,青石板路上一派乱生的绿苔。桂子落下来,满书卷都是一股子暗香。
真让人向往。
可惜这清幽灵秀的山居,不是我的,是范仲淹的。
整座天平山全是范仲淹的。
范仲淹与天平山的缘份曲折而微妙。
据《范氏家乘》记载,范氏原籍河南,因为唐末王仙芝、黄巢兵乱,范氏高祖范隋无法回到河南,便在五代初举家定居苏州城中灵芝坊,后来范仲淹的曾祖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范墉三代都居住于苏州吴县。再后来范墉随吴越王浩浩荡荡纳土归宋,病卒后,范仲淹跟着母亲回到天平山,葬父,定居。年纪稍长,他又离开天平山,四处求学闯荡,最后在士林中有了无比的荣耀。

宋庆历四年(1044),宋仁宗把整座天平山,赐给了这个集能吏、良将、忠臣、孝子、诗人、君子于一身的完人,从此天平山又名赐山。


任淡如摄

天平山的枫叶有名。
明万历年间,范仲淹第十七世孙、时任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的范允临弃官回到苏州,随他同来的还有380棵枫香树苗,从此每到深秋,整座天平山便会被浅绛、金黄、桔黄、橙红诸色笼罩,好似五彩锦绣,灼人眼目。
天平山早先有个正门,唤作童梓门,如今已废弃了,少有人知道。我们有时候看枫叶,想要清静些,就从这里上山。
顺石阶上行,可到山顶的天云寺,天云寺是沿山筑墙的,想来寺里的人推开窗即可瞧见绵叠的远山,以及满山的枫叶。
这时候站在天云寺旁往山下看,枫叶隐约现着一半儿红,大半还是青的。到全红,还得过一阵子。

任淡如摄
枫红的时节一直不太好把准的。
却喜这时柏子已生了,捡些柏子回去也好。
宋人爱烧柏子香。
柏子,就是侧柏的果实。

任淡如摄
简单的法子,是把"带青色、未开破"的新鲜柏子采集来,隔火熏烤便好。复杂些的,是用沸水焯一下,然后浸在酒里,密封七天后取出,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烧好小炭饼,埋入香灰,灰面上安放隔火片,炮制好的柏子散置于隔火片上,徐徐催热。
这样的柏子香,自有一种山林的清简与野逸。

任淡如摄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平山枫景美如画(四)二度赏拍御碑亭
陈情.大暑
临平山迎来最美枫叶季
秋游天平山
30年经验的老木工师傅不愿意说的秘密,偷偷告诉你!
今日寒露:从凉爽走向寒冷,可登高一览秋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