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胯松开的感觉是“一腿三折”


《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和 美 太 极

太极拳术,杨家最精。杨家是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极拳个体户。在京城,杨无敌的名字是打出来的。上至皇室达人,下至武痴武迷,要学太极神拳,需到杨家求教。正是由于杨家三代人的精湛武艺,使得太极拳名扬四海,又因为太极拳有极好的强身作用,这使得太极拳广受欢迎,走遍世界。

       杨家三代人练出了不同的太极拳架,到杨健侯定型的中架子,是第三代太极拳,这第三代太极拳,是真正的专业太极拳。诸位,需要说明一下,我这一代一代的分法,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的,是按拳架中的腰胯腿脚的动作特点而定的。

        第三代太极拳是从第二代高架太极拳中发展而来的。第一代是听天由命,第二代是尾闾中正。第三代是开胯守中。第四代是重在实用。第三代太极拳叫落胯太极,虚实分明,中心落在一条腿的胯上,但这必须是松开关节的胯。向前迈步时,开胯落脚,落脚后再开胯。

       曾有高人向我讲授杨氏太极拳的开胯,两腿向两边撑。不同于武禹襄的裹裆。他说时还讲了某著名太极理论家向他询问此问题时,他装猪吃虎不答。其实真没必要保守,在两胯关节完全松开之前,开裆开胯只能是瞎开。讲了也是白讲。但当两胯关节完全松开时,不用讲也能感觉到。第三代中架子的特点就是开胯。当你两胯关节从前到后完全松开之后,打杨氏太极拳,起式后向左棚出,你就会豁然明白,原来是这样。

       膝盖痛是很多人在练拳时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练杨氏拳的,膝盖痛的特别多。这膝盖痛呢有两种痛法,一种是合理之痛,一种是不合理之痛。合理之痛就是因为曲膝下身时,膝关节承受了不同以往的重量。因为不适应而引起。这种合理之痛很快就会过去。另一种是不合理之痛。不合理痛是由不合理的动作引起的。有些动作你做得不对。另外杨氏太极拳的实脚转身转不好也会引起膝盖的疼痛。所以要注意鞋底和地面摩擦滑动状况。

       膝盖痛的根本问题是两胯不松,腿的连接处有三个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和胯关节。膝关节是最松的,踝关节其次,胯关节最紧。打拳时,由于胯关节不松,将本来松开的膝关节压死。所以要想膝盖不痛,要将两胯松开,胯松了,踝关节再松了,膝关节也就松了。膝痛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一般人左膝痛的比右膝多,是因为我们平常踢东西踢人都用右脚,右胯活动得多,比左胯松。

   松胯要下大功夫,也有人天生胯就是松的。但大多数人到死也不知道松胯是怎么回事,郝月如说,松胯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我看过一篇文章,一个人写的膝盖不痛的方法,他说,他的膝盖痛了二十年,是因为打拳时遵守膝不过脚尖的法则,最后发觉某天他的膝盖是尽量向前走的,膝盖倒不疼了。其实膝盖有向前走的感觉,是胯松了以后的感觉,胯松的差不多的时候,两条腿有一波三折的感觉,不是一波三折,而是一腿三折。胯完全松了,会感到身体是坐在向前滚动的两条链条上,也就是膝盖有向前之感。这位钢铁战士经过二十年的练习,松开了两胯,但是不明就里的向人表明他找到了治疗膝痛的方法。他的徒弟可能要痛三十年。

       说到中架子,自然会想到田兆麟,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是杨家第四代传人中最能打的一位,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与太极拳有关的精彩的传奇故事。在网上能看到水平各异的杨氏中架段落,都是这位前辈徒子徒孙的表演。

    杨澄甫跟杨健侯学的也是中架子。杨澄甫删除了其中一些过渡动作,拳架的样式变得大开大合,澄师内劲雄浑,这拳打得是极为舒展大方。儿子是自己的好,澄师深爱他自己定型的这套拳架,在他成为杨家拳的掌门人之后,他一直向世人,向有缘向他学拳的人传授这趟拳架。这趟架子最初是属于第三代太极拳架。坐胯落胯开胯撑胯。

       能看到的是董英杰演练的拳架,神意十足,浑然一体。但外观上不如董虎岭打的好看。这是第三代太极拳架代表人物的杰作。董虎岭打拳的地点是盘谷银行老板娘的后花园,董虎岭象一只低飞盘旋的老鹰,含胸塌腰,两胯及两肩臂轻灵的大开大合。行拳中被一个小石子踮在脚底,董虎岭轻跳两下,将拳一直走完。用英语和广东话解说的是在香港长大董茉莉。历史上唯一轻松战胜泰拳顶级高手的董虎岭是太极拳手。董虎岭是个极为认真的人,据说他喝水的杯子要洗七八遍才行。董家父子打拳的电影胶片原版一直收藏在曼谷一名太极拳爱好者的家里。

郑曼青的郑子简易太极拳骨子里也是第三代太极拳,郑子简易,简而不易。郑曼青在年过七十之后拍的彩色影片中显示,他的拳,尾闾极正,两胯极开,两脚极轻灵,虚脚不回身体中线而直落目的地。郑曼青在多数时间只能算是业余拳家,他事情太多了。但他是澄师晚年最具天赋的弟子,他极好打,赢过很多次。他把太极拳研究得很透,他的太极拳讲求效率,他的云手,手完全用身腰带动,云手是太极拳最难打的动作。我曾讲吴荫秾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吴荫秾在打到云手时,身子提高了一点,因为打云手是最难保持尾闾中正的。我看过的太极名家(不想提名了)在打云手时一个个都在装摸作样手舞足蹈,如果掀开他的衣服从后看,肯定是一个向后崛起的臀部。曼师的倒撵猴的步法是古法,不是倒八字而是铁轨式。曼师这趟拳基本是在一个高度完成的。这对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是相当难得的。曼师太聪明了,所以早晚只需七分钟,我辈凡人,七十分钟也不够。

第三代太极拳从最初出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间,杨吴两家应该有一百多人能将第三代拳按照要求打好。


作者:姜有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架的轮回(上 、中、下)
胯松开的初始感觉是“一腿三折”
解决松沉之痛:尾闾放正 两胯完全松开 内功上身
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承认杨澄甫宗师话太极杨...
走近杨式太极第三代宗师杨澄甫
不伤膝盖练太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