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君子之道(一)

 

君子之道(一)

“君子之道者三:仁而不佞、贫而不滥、贞而不凉。仁以德、不佞以言、易矣,穷而不滥,难矣,贞而不凉以信,益难矣。信而不拘泥于信,孔子君子之变通之道也,故诛少正茂、称管仲以仁是也。

——提要

仁是君子的内核,也是君子之道的本质特征之一;离开了仁,谈君子之道只能纸上谈兵。不佞从说话角度审视的,说话只有不佞,才能容易说到做到;否则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绝非君子也。贫而不滥是君子生活之道的最大的根本,贫而无怨、贫而乐是孔子所倡导的。贞而不凉虽从信的角度论道,信要变通,不能拘泥于小信,推而广之,任何事情都要善于变通,此君子行事之变通之道也。

要弄清《论语》中的君子之道,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君子以及孔子眼中的君子。

一、何谓君子

 

《辞源》是这样界定君子的。君子:(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被统治的所谓小人或野人对举。如《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2)泛指称有才德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3)妻称夫。《诗·王凤·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辞海》上则是这样解释君子的。君子:(1)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者,小人指当时的被统治者。春秋末年以后,“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称谓。(2)古时妻对夫的敬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对君子的阐述,《辞海》和《辞源》差不多,但后者比前者更具体,特别在时间的界定上,更有价值。西周、春秋时指地位高的人,春秋末年以后,指品德高尚的人。

 

1、“四书”(除《论语》外)中的君子

先看曾参的《大学》是怎样界定君子的?

曾参在《大学》中对君子阐述道:“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真意。”意思是财富能润饰房屋,道德却可以润饰身心,心胸宽广,而身体自然安适舒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曾参认为君子必须道德高尚,心胸宽广,意念真诚。这当然符合《大学》明确提出的“三纲领”,即“明明德”(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新民”(使人弃旧向新)、“止于至善”(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则。这“三纲八条”是规范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曾参对君子的要求是更侧重伦理道德层面上的。

再审视《中庸》对君子的要求。

子思在《中庸》中对君子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简直近乎圣人。“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窜。”意思为:因此,君子尊崇道德而又追求学问,既达到广博的地位而又穷尽精微之处,既达到文明的境界而又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敦实笃厚而又崇尚礼仪。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在低位而不悖逆。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这近乎圣人,在孔子年代中这样的活人是不存在的!

孟子《论语》笔下的君子与大人意思相近。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意思是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都讲信用,做事不一定都果断,只看是否合乎义。”正像孟子指责“春秋无义战”一样,孟子把要合乎义当作君子最主要的标准。所以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是“有德行的人,就是不丧失婴儿的天真,有纯朴之心的人”,而“赤子之心”是义之所在,义之所源也。所以孟子认为君子就是有德行的人,即大人,因为孟子处于战国时代,道德严重沦丧;所以他现实多了,因而他对君子的要求低多了。

2、孔子眼中的君子

仁而不佞、文质彬彬、众器合一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在孔子看来,君子必须具备四个特质:义、礼、逊、信。这四个特质的核心是“仁”。君子光“仁”不行,还要“不佞”。“不佞”就是“讷”的意思,指不善于说话,老实巴交,少言寡语。在孔门弟子“四科十哲”中,孔子对“不佞”的德行科的四位学生: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赞赏有加,特别是对颜渊,很少赞美弟子的孔子从不吝啬赞美;而对善于“佞”的能说会道的言语科的宰我、子贡大家批评。因此仁而不佞是君子的准则之一(后面还会涉及到,所以这里仅作简要陈述)。这是孔子从品质修养层面界定君子的!

孔子质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先实践所要说的话,然后再把话说出来。在孔子看来,说必须建立在已经做了,并且做得很好的基础上,否则就什么也别说,更不能放空炮,这既是从言行关系上界定君子,又是从品质、修养层面界定的。因此孔子认为君子首先必须是一个有修养、有品质的人。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朴超过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在孔子看来,君子光质朴不行,光有文采也不行,只有把质朴和文采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能算得上君子。因此君子是有修养、有品质、有才华的人。

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在孔子看来,君子的用途非常广泛,因此其作用也必须十分巨大。假如给君子以施展才华机会的话,他一定能不负众望。君子如水缸,他不仅能盛水,而且能盛油、面粉甚至盛空气等,无所不能。在适当而有必要的情况下君子还能把自己的水缸隔成许多块,这里盛油,那里盛水,上面盛饭等等。所以君子必须要学会在合乎礼义的前提下恰如其分的变通,以适应正当的合理的需求的能力。

因此在孔子看来君子是品德高尚,修养高深,才华洋溢,能力非凡的人。所以孔子的教育以培养君子为最高目标。他说:“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生活的时代礼坏乐崩,在现实生活中孔子已经见不到圣人了,能够看得见君子就可以了。确实孔子提到的“圣人”有尧舜、文武、汤、周公都是死人。

3、进步乎?倒退乎?

西周、春秋的君子是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这是从地位角度定义的。所以那时的君子只不过是地位高的贵族的专利品而已。有的贵族道德品质低下,也堂而皇之地忝列为君子,这些人只能称为伪君子,这样君子就大大贬值了;所以春秋末年之后君子泛称品德高尚的人,这是从品德角度加以阐述的。那时人们意识到君子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品,这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反映当时人们对道德修养的崇尚,那时的君子是品德的楷模,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孔子又进一步丰富君子的内涵,他认为君子除了修养卓越、品德高尚外,还必须很有才华、很有社会价值,他从才学以及社会学角度解读君子。这又是文明的一大进步,昭示君子的社会价值!因为孔子眼中的君子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能从各个方面对社会起楷模作用,因此君子必须是才华洋溢的人。历史进入现代,君子意思又有所变化,现在人们对君子的要求更侧重其道德品质。《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君子。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如正人君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的君子是与小人相对应的,是指品德高尚的人,因为受金钱的冲击、现在社会的社会道德下滑速度极快,底线很难保住;因此在君子的各种素质中,道德品质越来越重要。无论从现实还是从理想角度看,道德高尚是君子的首要必备素质,是最主要的素质!因为文化素质越高、越有才华,如果其心术不正,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这是文化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假如孔子在世,一定会感慨:“君子,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士人者,斯可矣。”

所以笔者以为,现在真正的君子,是以品质高尚、修养深厚为内涵,而才华横溢、能力超强对社会贡献大的人。也许真正的君子仅仅活在现代人的理想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经典《大学》【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史上最全
文言名句集锦
中华国学300句(中)
国学经典与青年品德修养(一)
《中庸》简介
古代廉政对联撷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