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泥缸在我心里


我亦如此。年近不惑,愈发感怀,感怀哪些早年岁月。愈加珍惜现在,珍惜来之不易。
比如,泥缸这样一个奇特的物体,现在几乎销声匿迹。然而,在我小时候,的确是一种存在,一种真切的存在。这玩意,我虽然没有仔细探究,估摸着也只是我们大西北农村特有物种。七八十年代以前,绝对算得上是家里的“宝贝”,很有特色,造型类似水缸,造型各异,大小不一,是农村用来盛粮、盛米、盛面的绝佳用具,在当时看来,绝对高大上。
打我记事开始,家里就有四个泥缸,厨房两个,储藏室两个,一直并排摆放,依墙而立。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大山里的房子几乎都是土坯堆砌而成,除非家境好点的才能有青堂瓦舍,在村里就算是大户了。
泥缸,就这样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者,像个很听话的孩子,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每当看到母亲做饭时,从泥缸里一碗一碗取白面时,心里特别高兴,肯定是要做她最拿手的臊子面,我都会谗言欲滴,兴奋不已,看着泥缸自然就很亲切,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幸福和希望。母亲特别爱惜她,要是有点刮蹭之类的,就会立即为它疗伤,泥缸把自己的生命也融入了我们这个家。贮藏室的两个泥缸就更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来年的种子,父亲都会装进它们,期待着更多的收获。
     那段物质匮乏的时光,山里人都是靠天吃饭,要是赶上风调雨顺,收成好的年份,装满泥缸,全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一旦遇到大旱之年,泥缸就只能孤独寂寞的等候来年。更有意思的是,村里人几乎都把泥缸作为评判贫富的重要载体,谁家泥缸装得满,粮食多,就可以算得上是大户人家。每当谁家要托媒定亲时,总要看看家里泥缸,泥缸装满,意味着嫁到男方家就不会受穷。当然,保媒嘛,说媒前和娶进门也有不少笑话,为了娶儿媳妇,又东借西揍填满泥缸的,之后又物归原主,等事情败露媳妇已经进了家门。回想起来,颇有一番情趣。
       泥缸的制作可谓别具匠心,绝对算得上是一种技术活,至今我还能依稀记得父辈们为做泥缸忙碌的情景。
制做泥缸也是很讲究的,要选择秋收打碾后,天气晴朗的时候,有了麦秸才能做。父母害怕占用农忙时间,每当夜晚月亮当空的时候,他们开始忙碌。把麦秸如同姑娘梳辫子般编成又宽又厚的长辫子,一圈一圈盘成水缸状,然后用黄土和稀泥一层一层抹在上面,直到抹结实和光亮才算完工,待晒干后,抹上一层熟胡麻油,用麻木擦得锃亮,一个漂亮的泥缸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泥缸有敞口的,也有小口的,一般用来装粮食的都是敞口,装面的都是小口的。
每次往家般的时候更有意思,父亲总会找好多人,让母亲看着,小心翼翼的抬回家,才算是松口气。
其实,在我们家,泥缸还有一个用处,就是每当过春节的时候,母亲总会把炸好的油饼放进缸里,既能保鲜,还能隐藏。只有重要客人登门时,才能奉上桌,作为待客的上等食材。  
那个年代,村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都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木匠自制。一想起那些泛黄翻红的老旧家具,到处都充满了黄土气息,钟情的诉说着黄土地的贫瘠、安详和渴望。泥缸也就成了代言人,像一名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候在那里,感悟着生活的节律。
       当年搬迁的时候,母亲没能带走泥缸,默默的流泪。我想,这绝对是母亲的心结,毕竟大半生与大山相依,与泥缸为伴。它虽然不会说话,但已经是我们的亲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经年风雨,终归于土。
回眸过往,如梦境。不论是黄土气息,还是霓虹闪耀。我可以抖落一身疲惫,在城市花灯初上的某个角落,在字里行间,让心灵栖息。但泥缸,却静静的离我远去了,那个再也找不回来的伙计,如同童年的玩伴,深深的搁在了我的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落叶飘零   文 / 诗韵之秋
【进展】泥活字印刷只制作泥活字
蹉跎岁月
母亲,让我如何赞美您
【灵璧美文】读书,一个人的狂欢
农村里逐渐衰败的“窑洞”,冬暖夏凉为啥没人愿意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