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和堂第三届书画装裱(初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前两届

研修班部分成果回顾


第一届成果展示


经过参加一个月的汉和堂首届书画装裱初级培训,感受颇深的是需要有一种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必须尽力而为,不可草率。也认识到了,要有执着的精神,坚持不懈。同时也对装裱方法的认识有所突破,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尽善尽美。感恩老师的传授,感谢同学们的鼓励,祝愿大家越来越好。


——任光照(第一期学员)


<<  滑动查看第二届成果展示  >>

参加这次培训,是我不可多得的快乐时光。感谢陆老师和曹老师的辛勤教导!“站在高处,着眼细处”,这是陆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句子。说这句话的人有很多,但陆老师真正做到了。以全局眼光看待修复学科,乃至去做其他事情,就不会有偏狭、遗漏之弊,这是战略的高度;以专注的精神解决具体问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是实践的精妙。以这点作为出发点,精进主业,兼及旁业,上溯源流,了解状况,然后才能成一家之言。这是老师的谆谆教诲。

希望能够以老师为榜样,一生精进,永不停歇。

——雷孙取(第二期学员)


装潢者

书画之司命也


书画主要是以墨、色书在纸或绫绢之上的创作,由于纸、绫绢均为质地纤薄、柔软易损之物,当墨、色(内含胶质)作用其上时,容易出现收缩、皱褶不平,十分影响艺术效果。俗语“三分画,七分裱”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装裱后作品的笔墨层次及神采易显现出来,裱边的图案、色泽对画面也有一定的衬托作用,有利于突出作品内涵,提高作品的欣赏价值。同时,经过装裱的书画,方才便于展示、观摩,便于保存和收藏。

作品装裱前后对比图

中国书画装裱历史悠远,据《历代名画记》中载,晋代以前即有出现。但由于古书画一般200年就要重新装裱,如今得见的传世作品,多为明朝以后风格。元明时期,伴随着文人画、吴门画派等兴起,文人审美开始影响书画装裱风格,同时为了配合清丽淡雅的作品色调,明清装裱材料与样式较之唐宋时期已有了较大改变。我们所熟知的苏裱、扬裱、京裱等诸多装裱流派,其实质均为明清装裱的延续。


唐宋装裱,在中国如今的传世作品中已是难得一见,古籍中也仅存零星记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伴随着唐宋时期中日两国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遣唐使、遣宋使,及法师僧人们的两地往返,大量中国书画等艺术品被带到日本,而日本在学习中国书画的过程中,也自然学习了装裱风格与技术,并不断传承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日式装裱

中国明清装裱范例

日式装裱范例

为了全面了解学习不同的装裱技法与传承,1989年,在上海博物馆学习工作了17年的陆宗润先生东渡日本,寻找已于中国失传的唐宋装裱技术。在日本公司学习了八年之后,陆先生又用了13年的时间,将日式装裱技术与在中国学习到的苏裱和扬裱两大流派的修复装裱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最终完成了独特的“陆氏”装裱体系。陆氏装裱在唐宋装裱为核心的日本裱和中国明清装裱形式中,纳入了绍兴御府的宋式装裱,开拓了装裱形式多样化的先声。并在操作技术方面把两国的工具、材料、粘合剂及操作技法进行改进,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体系。


1998年,以陆氏装裱技术体系为基础,“汉和堂”专业修复公司在大阪成立,取融中日两国技艺之长于一堂之意。并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在此后的十余年间几乎包揽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中国书画的修复项目,充分反映了对陆氏装裱法的认可。如今,陆先生带着他的学术和技术回到中国,在各高校和文博系统开坛授课6年有余,希望把毕生所学所创留给祖国。

宋式装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自己裱装书画作品及字画装裱技术(二)
[转载]书画装裱技术培训
书画装裱技术-六尺拖心
书画装裱技术
书画作品装裱技法 标清
书画作品装裱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