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道德”

点击国学经典人生智慧关注

感谢分享 传播文化

《道德经》是老子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部著作。《史记》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qiǎng]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传说,老子驾青牛出函谷关,被守关的令尹喜拦住,要求他留下一些作品以为后世流传。于是老子逗留数日,著五千余字《道德经》流传于世。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关于《道德经》,还有一个疑问就是,《道经》和《德经》是如何划分的。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还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我们通常所见晋代王弼版的《道德经》都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就是《德经》在前而《道经》在后。而且,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与现存流传的版本有着不少的出入。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增加和删减一些内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关键字句的删改则可能使我们对老子某些思想的理解产生分歧和误解。由此可见,《老子》一书又被称为《道德经》其实是因为有《道经》和《德经》的划分,而这个划分实际上在原著中是不存在的,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之中被人为的加以区分罢了。如果硬是要找到划分的根源,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而,我们还是将这部经典称为《老子》会更加恰当。当然,我们现在还是会以通行版本的《道德经》为依照来做解读和分析。

个人认为,要读懂《道德经》,读懂老子的思想,有一个概念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认知的,那就是关于“道德”。道德,我们今天的理解就是某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恶美丑等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而老子思想中的“道德”其实是“道”和“德”两个概念的组合。道,我们可以简单而直接地理解为“规律”。规律,就是原本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比如日出日落,四季更迭,乃至生老病死,等等,这些都是规律,不可违背,这就是老子所谓的“道”。如老子所言:“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而“德”,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倒是与我们今天对“道德”的理解类似了。用一个比较恰当的词来解释,“德”就是“规范”。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具有集体意识的社会思想意识体系。比如孔子所倡导的“仁德”,实际上和老子思想中“德”的概念基本出发点是相同的。亦如老子所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对于《道德经》的解读,“道”和“德”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一定要贯穿始终。这样一来,也就有便于我们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老子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站在了人类智慧的至高点。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本着一个科学和客观的原则来理解老子,而不要把老子的思想学说理解成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这当然也是对我们世界观的一个考验了。

分享习快乐

传播文化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老子的经典《道德经》
《老子》难懂,是有人做了手脚,把它调整过来,你会豁然开朗
1973年考古界秘闻:我们今天读的《道德经》,其实已被篡改2000年
《道德经》(完整版),这才是真正的百经之首!(收藏)
《老子 德道经》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